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月光下,我记得 月光下,我記得 (2005)

    最近更新: 正片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6 IMDB 6.8 正片
      하하하
      2010
      喜剧片
      韩国

      夏夏夏

      하하하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应该叫干干干,或者喝喝喝嘛。洪尚秀现在实在是太厉害了,拍电影跟喝酒差不多,即使这么小的成本也能如此优秀,依然是常见的洪氏元素,旅途、喝酒、暧昧、讽刺、有趣的对话、细腻又亲切的细节。如生活中的许多人。
      • 看似随意的创作已经到了大象无形的程度,太赞了。★★★★
      • 洪尚秀就是個喜歡變焦的侯麥
      • 洪尚秀是那种不断拍同一部电影的导演——文艺男中年的诗酒性,还有远行,想走又不走,想要又要不成,镜头玩推拉,荷尔蒙玩暧昧,可惜没几个得逞。轻松随意的形式值得欣赏,但像是掩护,为脆弱和缺爱(异性的爱、母亲的爱)寻找借口。这一部已经甜蜜了一些。#创作搞多了就会暴露自己#
      • 这次的结构也很漂亮,用定格的黑白影像分割出两个时空,而讲述者的讲述内容因为视角的局限性虽并不虚假,但当内容重叠时产生了另一种真实。真实性也特意用花、诗与乞丐点出。并且用一些物件和人以及场景串起了两个不同人的局限空间。男人聚会,喝酒聊天,能谈的不就如此。爱情没有那么多逻辑。
      • 美,真美,小腿真漂亮。喝,干杯!我爱你
      • #重看#可能是洪尚秀最幽默的一部,诸多细节看得忍俊不禁,诗人和导演再次沦为嘲讽对象;黑白/彩色分离出的两个时空,六人行的人物交叉,编织出一个复调结构,多方信息暗里接头,画框外一目了然,银幕角色却茫然不知,观影乐趣便在其中,临尾声回想开场,方咂出其中三味。
      • 记得当时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是去年,当时看了二十来分钟就看不进去了,后来又分两次补完。最近也看过洪尚秀的《玉熙的电影》,得到的结论如同《严肃的男人》一般————这些电影或许很多人喜欢,但就不是我的茶。★★★
      • 亮点不足,但整体感很强。洪尚秀很讲究镜头的推拉艺术,有一种看似散漫实则谨严的格律。PS:老友聚酒段落的黑白定格很复古。
      • 這片是截止現在他作品中對直男諷刺最辛辣露骨的,看似不經意地在酒間穿插了三個人的故事。演員們的對話演技也過於真實,甚至從中尋得出朋友的蛛絲馬跡。謝謝洪導讓我此後再也無法直視韓國文藝大叔了。at 青島布穀,0827
      • 洪老师最近创作力相当旺盛啊,这个颇值得玩味。。。年度佳作
      • 不爱,喝酒聊天谈女人!太有文艺腔了-------
      • 几个统营色男痴女发酒疯
      • 洪哥的法兰西style = =+
      • 我对爱情这个主题不太感冒,他很喜欢拍这种主题,看多了就觉得有点疲劳。这一次的对话手法和交叉线索依然有他的独特味道,但不能说是特别震惊。
      • 夏个屁啦明明就是哈哈哈,或者叫喝喝喝也可以,喝死你们吧喝俩小时然后啰嗦出了这么一部把妹电影(其实都很傻)。变焦玩得刷刷的,然后我以为最后会来个剧情爆发,结果神马都没有就结束了⋯⋯⋯⋯
      • 精密! 簡潔! 洗練! 妙不可言!
      • 女主角太像毛豆豆了,可爱
      • 恩 喝 干杯
      • 小人物的灵魂很细腻
    • 豆瓣 7.5 IMDB 6.9 剧场前
      극장전
      2005
      剧情片
      韩国

      剧场前

      극장전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当女主角说“你好像没有看明白那部电影”,我其实怀疑他真的懂了。理性生活,感性做戏。
      • 背靠背进戛纳或者手册十佳一点问题都没有!洪常秀玩结构的极致之作,确实堪称惊世骇俗!与之前的影片有着明确的延续性(比如聚餐之于[猪堕井]和早期必备的床戏),之后的各种片子(尤其[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都能在这里找到源头。电影跟生活场景的互相模仿和重复带来的各种微妙精致的意义变化简直绝了
      • 剧中剧。
      • 洪尚秀的温情牌,同时也行云流水的理智。习惯了这位导演的拍摄手法,会在片中偶然的一个由远至近的推拉上会心一笑,接着是长长的空镜头。这电影里,他的生活和视觉呈现的交汇。“曾经日夜颠倒、放纵沉溺其间,而这种短暂的疯狂终于在不经意中就被自己丢弃。”于是我们就在一次次受伤之后再也不信爱情。
    • 豆瓣 7.5 IMDB 6.9 HD高清
      人在紐約
      1989
      剧情片
      香港

      人在纽约

      人在紐約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台湾女人的媚功,香港女人的精明,大陆女人的天真隐忍;台湾人精于传统文化,香港人只顾发财,大陆人苦难深重;三类人物塑造得有些典型僵化。“顺便”写到HK同志,顺便讽刺了一下海外MIN运人士。全片在路边唱歌处到达高潮,雪夜楼顶醉酒砸杯则显出幻想破灭破釜沉舟的勇气。张艾嘉年轻时候可真好看
      • 大陆的隐忍,香港的精明,台湾的不羁,三个女主角代表了三地不同的华人文化,唱歌那一段特别有意思,三个女人在深夜的纽约街头同时唱着三首不同的中文歌。每个人都在这里寻找自己的文化认同感,这里是纽约。总的来说还是都市题材为主,主题的深度不是很强,悲情城市输的有点冤。
      • 台湾女人的媚功,香港女人的精明,大陆女人的天真隐忍。台湾人精于传统文化,香港人只顾发财,大陆人苦难深重。
      • 张艾嘉是退居台湾的高干家庭的有教养自立女,但自立不易,想成为美国人而融不进;张曼玉是香港移居纽约的中产家庭的爱打拼同性恋,但爱情不易,亦中亦西好纠结;斯琴高娃是文革受害的高知家庭的没文化大陆新娘,但亲情不易,不想做美国人却回不去。非常符号化的跨文化电影,冷色调。【香港电影资料馆】
      • 4.5 仅次于《阮玲玉》的关锦鹏。遍地皆是的地域性政治隐喻,被生活流的剧作和表演藏纳,至少幻化出了四个层次:东方主义/西方主义;香港、台湾、内地关系;历史的伤痛记忆与对此隐忍不发的含蓄表达;女性视角下的两性/同性关系。宛如在拿《欢乐时光》的构筑方式拍《男人四十》,表达的效果又很“白先勇”。张曼玉和斯琴高娃的戏特别好,完全把这些隐喻性的东西生活化了,喝酒唱歌甚至对一个眼神都满满可供解读的细节,但又是情动的。说到底当年秒杀《悲情城市》还横扫了八项大奖,虽然是个稍带尴尬的选择,但似乎也不是个极不好的选择,毕竟这片子目前还是很被低估——至少在构思层面,轻巧如它野心一点也不比《悲情》那类巨制低,也强过李安“父亲三部曲”的前两部。(还是很好奇当年评审团都是些谁。。。)
      • 6/10。作为背景存在的男性形象单薄,充满了刻板的批判,丈夫排斥大陆观念对妻子母女相依所受苦的特殊年代并不了解,老父亲满口救国、礼仪道教、接受京剧等一切文化传统却有虐待癖,两者均是虚伪的代表。关锦鹏描绘身处婚姻困境或独立女性给予更多内心孤寂的关照,共享洋酒倒手上的结尾抒发了胸中郁闷。
      • 阿关拍女人没得说,拿捏得非常到位,当然也得益于邱戴安平和钟阿城的好本子,还有黄仲标的摄影。三位女主的表演都有亮点,高娃老师的床戏,张艾嘉的舞台表演,不过突破最大确实还属张曼玉,也在《阮玲玉》之前就凭本片摆脱了“花瓶”的形象,拿下金马影后也算鼓励。尽管如此,《悲情城市》还是有点冤。
      • 其实我觉得,关锦鹏的《人在纽约》可与严浩的《似水流年》、许鞍华的《客途秋恨》构成“乡愁三部曲”。
      • 前半段太疲软了,对三人的各自交代好似流水账,虽然斯琴高娃的表演没啥问题,但还是感觉在张曼玉和张艾嘉中间显得格格不入,外表太老气横秋了一点,而这又与角色本身的初来乍到天真烂漫不太契合。关锦鹏还是胜在对女性细腻情感的刻画上,当然几位主角的表演也增色不少。张艾嘉≥张曼玉>斯琴高娃。
      • “ 离她们所演绎的时代,已此去经年。欲言又止对这部电影来说,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只需要记得她们欢畅地笑过。在真实或虚构的世界,从前和现在,她们缓步前行,纵使他年人落花流水地老去,也请记得,她们阔气地将酒敬给了大雪,而不是自己。 ”
      • 两岸三地,三个女人,不同背景,人海缘聚。剧情冲突一贯的不明显,散而乱,意有所指,却又言而未尽,或者是点到为止了,一贯的女人心理,关导,放不开啊!7.7
      • 在深夜的纽约街头高歌,在雪花飞舞的天台举杯,当代中国所有的悲壮,这一刻全都凝结在三个女人的笑与泪当中。一直想要这样一部戏,原来关锦鹏早在1989年就拍了,很想看一部三十年后2019年版的人在纽约,中港台三位当红女星来演,李安来导(想多了
      • 难忘她们仨一起唱歌的那段,三个人唱着三首不同的歌曲,却是同样的心酸。张曼玉演一个les
      • 港台佳作022.关锦鹏早期优秀作品,三个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女人身处异国他乡所经历的悲欢离合,对于女性情感与心理上的需求以及孤独与无助刻画的很深刻。同时还融入了东西方文化碰撞、海峡两岸关系的思考,可以说野心很大了,三位女主都贡献了早期最好的表演,尤其是张艾嘉,令人难忘。
      • 李凤娇的精明和张艾嘉的蔫坏都很传神,有点不适应斯琴高娃的小鸟依人。练习英文、祖先牌位、大陆母女的苦难,放了很多隐喻在里面。无论女人们唱的是什么歌,音乐始终是冷冷的疏离,点出移民与这座城市的隔膜。李凤娇和那对男女的三角恋没看懂。3.5星。
      • 张艾嘉真是有味道;三人第一场餐厅戏,两岸三地,张曼玉对张艾嘉说:“你才是给老美吃的中国菜”;酒醉街头三重唱,纽约之夜圆月凉;“黄小姐我问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凭什么认为你能演好麦克白的夫人?”;柯一正戏演挺多呀
      • With New York drained of color and passion, for which the top notch casting compensates by creating three soul-sick, lost conceptual symbols
      • 高娃老师虎妞式娇憨,不会切和美国的新婚蛋糕,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盘子。张曼玉脸从前白得像瓷,现在由瓷变为玉,半透明轻青的玉。张艾嘉沙沙地炒菜,流丽的热闹满溢到街上去。1989年历史天空下,大陆香港台湾在纽约街头醉成一团各怀心事唱着荒腔走板的歌,把纽约拍成一座悲情城市,悲哀却不沮丧
      • 关锦鹏真是最懂女人的华人导演。三个女人,三种心酸。隐约明白为啥这片击败“悲情城市”了。
      • 关锦鹏真的很懂女人,有着和《北京人在纽约》一样深深的漂泊感,不知道是不是承袭了这部电影。【又一个二十多年过去了,在如今这个华人社会越来越繁盛的时代,不知道是否还有这种文化矛盾】
    • 豆瓣 7.8 IMDB 7.1 HD国语
      愛在別鄉的季節
      1990
      剧情片
      香港

      爱在别乡的季节

      愛在別鄉的季節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结尾是想不到别的方式来呈现一场悲剧了吗?配乐也很不搭啊...
      • 看开头实在是不错,后来越来越狗血,想表达的意思太赤裸裸了,缺乏含蓄,不过演员很不错。
      • 哎~ 看到那个画家想起了《八十年代访谈录》里的阿城,忍不住想当年小舅母一个人去美国念书是不是也是这样子~~ 小时候对于小舅母的记忆就是每个周日下午可以吃着她做的冰冻啫喱看唐老鸭~
      • 悲惨得有些失真了。也有很多亮点: 中美文化的差距,价值观的冲突以及同时代人,中国人的观念却落后很多, 都表现得很好。还有那首 《我的祖国》很应景.
    • 豆瓣 7.6 IMDB 7.3 HD国语
      桂花巷
      1987
      剧情片
      台湾

      桂花巷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一个女人的史诗。民国范和台湾风的完美结合,果然是吴念真,果然是陈坤厚。陆小芬的演绎温婉动人,不输她在《客途秋恨》中的表现。任达华在影片中客串演出,他在八十年代似乎有一段在台湾发展,演出过《阴间响马》等影片。
      • 先听了多年的ost,早已听出了想象中的一番风景。待看到电影,竟然觉得相似。我喜欢这篇电影散文,把能撒几十集狗血连续剧的情节,就这般娓娓道来,两个小时,不必事事交待前因后果,也不计岁月如梭,更忽略了大时代的血与火,因为凡是懂得的观者,大抵都能想象的出罢,这莫非也是台湾电影的幸运和不幸
      • 高门富户的女人,最难是一生孤独,堪如断掌纹。凭着一双巧手与三寸金莲,嫁入富贵人家,回头看这一生,时光流水一样的过去,却只映出了她一人的寂寞倒影,甲伊当作梦一般。任达华周华健那时都好青葱。
      • 桂花巷意味着这是剔红改变人生的一条新的道路,是剔红这位古文化培养下的传统女性与自身命运斗争的象征。在这桂花巷里,或许选择,或许注定。影片的戏剧张力不足,略闷。直到最后的6分钟,彻底把我看呆了。那是一个女性一生的浮光掠影,却充斥着悲伤和无奈,快乐是那么的短暂。她,会后悔她的选择吗?
      • 通过几个简洁干净的镜头转换交代了一个女人寂寞孤苦的一生,近乎白描;女性若自立自强,即使孤独终老,也是不完美中的完美。
      • 9.0;何必擔心下半生,何苦不信任緣分
      • 算不上苦命,所有的只是无病呻吟,毕竟是电影,再苦也可以嫁个豪门,伤心,都是心理上的,君不见,真正的悲惨的人生是连吃饭都成问题的。这算命苦么,不算吧。
      • 本以为是那种一味苦情的煽情戏码,却是有血有肉的人生....她也曾试着学做呼风唤雨的狠角色,无奈不是那块料...她能做的只有凭直觉走路,不免常常走错,连自己都吓到,这一切都好真实(许多若干年后才看得清对错的抉择,只源于当时的一念之差,有几个人慧觉如此,会选得对呢).....她还有个百年难遇的好儿
      • 天注定式戏剧冲突和观点,非常的符合华语传统旧文化的语境,也是很贴合当时的深受其影响的女性传统思维。剧本转化成影像后再来看,其实内容即便是横跨几十年光景,也还是有些单薄,有些戏份可以多给点信息和人物刻画的。PS.演职人员里的周华健在哪里???
      • 3.6 幾場戲控制的都挺好的。但總體還是斷啊.......李志希太像英九哥了
      • 很像《怨女》风格,少奶奶的一生
      • 女主角似乎太高了,其他几乎无可挑剔
      • 看似平靜下盡是曲折,沒有流於搧情苦情戲,而是相當克制的無奈。陸小芬由少至老,演技出色。
      • 桂花巷里茕茕影,雨打风吹去,人生苦匆匆,世事难随愿。十年一梦凄凉,红颜弹指老。断掌纹赫然,剔透红颜薄命,几番伤春暮,已是秋凉。思怨如烟皆当散,祸福当作天注定,往事何必回头看,把他当作梦一般。
      • 三星半。萧丽红的原著吴念真的剧本算是很厉害的文本了,也写出了不少闲笔,导演在很多场戏的最后都留一个室内外的空镜,也很有意思,亮堂也寂寥的人生。林秀玲提了女配,她的角色是桃姐一样的忠仆,爱主护主也情同姐妹,她只要忠厚老实之态,表达一心关注爱护他人即可,难度不高,剩下的都看编剧巧手,她有不少表现空间,爱人被少奶赶走后的哭泣,对戏子与少奶情感的嫉妒,对烟倌的不屑与呼斥,她都诠释到位,我最喜欢的是少爷走时要带虎枕,她跑去拿,那个步姿是亲厚的爱,这是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才能有的效果。
      • 吴念真太会讲故事了。 2011.02.16 自己@燕窝
      • 陆小芬这个女人并不美 甚至整个人透露出一种自负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 那种气质让很伤感 在《客途秋恨》里是这样在《桂花巷》里也是这样 那种感觉 会让你直观的生出一种叫宿命的苍凉感 她是无人倚傍的女子 不是她不够好 而是命运只是一出写好了词的唱本是悲剧是喜剧 最终的结尾还是一样的 宿命还就是宿命
      • 看了这个电影才开始萌它的原声碟。。。。。。想当年我居然完全54它!!!!!!
      • 一个女人,从含苞欲放到盛开,始终逃不过凋零的命运,美到让人心痛。陆小芬,很美,现在也很难找到一个女星像她一样完美了
      • 不喜欢是因为起平庸却略显做作。但当阿潘的歌声响起~方才有感一如每一个不甘平淡回头一望却虚惊一场的人生!~
    • 豆瓣 7.6 IMDB 7.1 HD中字
      不散
      2003
      喜剧片
      台湾

      不散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我想起月下,我想起花前,多少的往事留在我心田,一半是辛酸,一半是甜蜜,一年又一年长叫我留恋,留恋,留恋……电影会散场的,人也终会离你而去。
      • 全片共十句对白,一如既往的湿。疏离感是蔡明亮电影里最可贵的东西,这次再加上老电影院的情怀简直把我迷死了。让我想到春城剧院,很破旧,但每次去都只有我和放映员两个人,他们甚至会因为我要求而改变放映场次。四年后,蔡明亮又为戛纳60周年拍了一部老影院情怀的短片《是梦》,堪称完美。
      • 影像终是时间的承载,戏院也在展开空间。他们是在看(放)电影,还是在扮演自己落寞的角色,散场之后一切空白都填满了。这类电影要多看几遍才能品出味道。
      • “这剧院有鬼”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才突然想起来,电影进行了一半,之前好象连一句台词都没有。老歌响起来时的感觉还不错,可以压成短片。
      • 想来,蔡明亮所言的“不散”或许正是指“文艺电影的永不散场”,较之于影片所呈现的意旨,显而要更伟大一些。
      • 用电影写的追忆散文,一份浓重却也矫情的致敬。蔡明亮电影里的静态到了极致,也形成了绝对的独特,陈湘琪演的瘸腿女管理员在电影院里到处缓缓地走,竟让我联想到《我心狂野》里的格蕾丝•扎布里斯基和伊莎贝拉•罗西里尼。这种人物举止节奏明显与现实不符的、从迟缓和做作中提取忧郁之光华,几乎是华语电影走得最远的一次。虚构了现实中将要倒闭的电影院的最后一夜,是蔡明亮为片中所有将逝去之物书写的挽歌。与此同时,他并没让观众确切感知这家影院的空间结构,而是将场景锁入平面,让空间进入相纸,观众观看后对整部影片的感知也是那么缥缈,你亲身经历后,它又迅速在你的回忆中退场——蔡明亮在试着用塔可夫斯基的方法,拿电影模仿人脑通过画面存储记忆的机制。石隽和苗天在戏里自己演自己,并假装了一场重逢,致敬对象成为用以完成致敬的工具。
      • 爱极了电影所以要模糊(扩大)电影的边界是蔡明亮最珍贵的东西。我吃东西的时候想着你,所以跛着脚爬上一段又一段楼梯,只为把自己的吃食小心翼翼分一半给你,放在你的方便面上,但是我再去的时候,你不在,也没有吃,我只有坐在放满了你的烟蒂的烟灰缸前发呆...猜到放映员一定是小康,我心都要化了...
      • “现在都没人看电影了,也没人记得我们”,确实好像自己小时候去过的影院啊,第一次看蔡明亮,慢到这地步了感觉竟然有点意思。。
      • 太沉闷以至于我无法忍受
      •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反之而行固然可嘉,但导演的创新力似乎业已耗尽,还是如<青少年哪吒>般地眷恋于机器求签,还是如<洞>和<天桥不见了>般地钟爱引用老歌,还是一成不变地长镜头和静止画面,本片在片中和片外都预示了台湾电影的衰败..
      • 声音取代画面成了表达的主要方式,表达的对象是时间,在空间里蕴含放大又被挤压的时间。电影和观众的双重死亡,那一幅静止的凝视荧幕的座位画面大概是一种祭奠。狭窄过道里的身体接触、望着屏幕里的自己落泪、犹豫后仍取回了半个寿桃,无不是深深的绝望。就算有些光明,也仍然不免错过。
      • 电影院放映着《龙门客栈》,跌宕起伏的情节对照影片人物生活的死水一潭,影院观众观看电影,而孤独青年观看观看电影的人,观看与被看的传递与循环让他们皆甘愿自我迷失,逃离现实而隐匿“桃花源”-电影院中,幻想永不散场。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评价一下本片,那就是“影片全程都是尿点”。
      • 福和大戏院就是《你那边几点》中小康偷钟的那个~应该是从这部开始,蔡明亮发展出后期标志性的片段式影像,片段之间和片段内部都“无事发生”,没有对白、情节及任何的因果律,对叙事的拒斥和长镜头的痴迷都抵达了华语电影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唯一被捕捉到的是无可名状的情态和从这些情态影像中穿逸而出的时间性本身。
      • 居然也跟教授辩驳了快半个小时后面神出鬼没的女观众是不是transgender。他觉得化大浓妆还大声嗑瓜子的女的一般是人妖,刚好电影要表现威胁性。只能说他对东方女性和嗑瓜子文化有点误解。话说回来,观众不大家都是鬼:)
      • 相聚有时,电影不散
      • 当年威尼斯放映完毕,掌声稀落,记者见面会上的第一个问题:蔡明亮先生,你认为什么是电影|20181125Nantes F3C重看35mm
      • 蔡明亮已经陷入创作的困境,与之相伴的是电影越来越晦涩。这是一部致敬电影,伴随着蔡固有的同志情节,反映的只是他们小圈子里人的情愫。
      • 戏院已经衰败,一部老电影播放到散场。镜头缓慢移动,只让人的思想飞快运转。电影落幕后,那份寂寞和凄凉仍久久不能散去。
      • 绝了!蔡明亮这次一手打造出互相独立却彼此营生的空间感,和一种以屏幕之内观察荧幕之外的新奇视角,潮湿邋遢的阴影世界却自有寒气和感动;对电影而言,我们都是闯入者,所以彼此小心翼翼地试探,最后慌慌张张地离开,空留一份「对影成三人」的心照不宣;无心,自是不爱,不见,终得不散。
      • 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开启是枝裕和?答:不疾不徐,犹如走路的速度。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打开蔡明亮?答:电影开始后,去沏壶茶,去晾晾衣服,去吃个甜点,去拖拖地,然后等你回来,会惊奇地发现,剧情还能接的上。PS:电影院不要把腿搭在前排椅子上,不要嗑瓜子抽烟吃刺鼻性的食物,抵制不文明的观影行为。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