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扎布里斯基角 Zabriskie Point (1970)

    最近更新: 2023-12-29 HD中字
    • 主演:马克·弗雷切特 / 达莉娅·哈普林 / 保罗·菲克斯 / G·D·斯普拉德林
    • 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 编剧: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 弗兰科·罗塞蒂
    • 分类:考驾照
    • 地区:美国 
    • 年份:1970 
    • 更新:12.29
    • TAG:意大利 / 美国 / 1970 / 爱情 / 剧情 / 文艺 / 嬉皮 / 青春 / 社会 / 欧洲
    • 别名:无限春光在险峰(港),扎布里斯基角
    • 片长/单集:113分钟
    • 豆瓣评分 8.1 (1626票)
    • IMDB评分 6.9 (17,443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64%
    • TMDB评分 7.10 (热度:14.01)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美国电影《扎布里斯基角》的免费在线观看,《扎布里斯基角》是对白语言为英语,属于剧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1分,有1626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在美国学生组织的一起关于反战和争取民主的学生革命运动中,马克(马克•弗雷切特 Mark Frechette 饰)和同学、老师一起被当局逮捕,在愈演愈烈的双方对抗中,马克打死了一名警察,当局即刻展开对他的追捕,马克在机场偷盗了一辆小型飞机后开始了逃亡之旅。在商业公司当秘书的达莉亚(达莉娅•斯普莱林 Daria Halprin 饰)正驱车前往菲尼克斯,途径沙漠的时候恰巧被马克发现,他从空中向她扔下一件红色的衣服。两人结伴同行,达莉亚答应开车带马克去找汽油,他们于路无话不谈,马克告诉她自己的那些革命经历,在一处名为“扎布里斯基......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解说视频包含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扎布里斯基角

    作者:Lanotte_

    安东尼奥尼《扎布里斯基角》最后长达5分钟震撼的意念大爆炸

    作者:白元子轩

    无剧透 -《扎布里斯基角》结尾-Zabriskie Point (M.Antonioni, 1970)

    作者:Creatisan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Zabriskie Point 1970 (M Antonioni) 1080p x264-Classics[1.32GB ] 详情
      Zabriskie Point 1970 (M Antonioni) 1080p x264-Classics[1.32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Zabriskie.Point.1970.Pink.Floyd.Ending.Multi.SUBS.1080p.HDTV.x264. 5.1[8.29 GB] 详情
      Zabriskie.Point.1970.Pink.Floyd.Ending.Multi.SUBS.1080p.HDTV.x264. 5.1[8.29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在美国学生组织的一起关于反战和争取民主的学生革命运动中,马克(马克•弗雷切特 Mark Frechette 饰)和同学、老师一起被当局逮捕,在愈演愈烈的双方对抗中,马克打死了一名警察,当局即刻展开对他的追捕,马克在机场偷盗了一辆小型飞机后开始了逃亡之旅。在商业公司当秘书的达莉亚(达莉娅•斯普莱林 Daria Halprin 饰)正驱车前往菲尼克斯,途径沙漠的时候恰巧被马克发现,他从空中向她扔下一件红色的衣服。两人结伴同行,达莉亚答应开车带马克去找汽油,他们于路无话不谈,马克告诉她自己的那些革命经历,在一处名为“扎布里斯基角”的荒地里他们疯狂的亲昵。飞机加满油后马克将飞机画上奇怪又明艳的图案,并与达莉亚愉快地分手。达莉亚继续开车前往菲尼克斯,却收到了马克被警方击毙的消息……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0 IMDB 7.5 蓝光
      Il deserto rosso
      1964
      剧情片
      法国

      红色沙漠

      Il deserto ross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天是紫色的,街是蓝色的,海是黑色的,烟是黄色的,在一片白雾中,走出一个红衣女人,心是灰色的
      • 本片大量运用表现性色彩,被誉为第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获威尼斯金狮奖。1.灰暗阴冷,关涉工业化图景,生态破坏,精神危机,冷漠孤独;2.噪音与失焦晕眩色团;3.首尾绿衣少妇携棕衣儿子游荡于灰蒙工厂之景,醒目至极;4.浓雾中的静止群像,妙不可言;5.五彩管道,橘红里间与天蓝外墙;6.海景乌托邦。(9.5/10)
      • 是的,乏味至极。
      • 8.0 安东逝世十周年。第一部彩色片,并不喜欢主角精神真存在问题的设定。或许有隐喻,但意图其实很明显。现代文明其实并没有压迫人的精神世界,只不过是将其自身的荒芜暴露出来。无法进入安宁的孤岛,我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绕过浓烟飞行。
    • 豆瓣 8.8 IMDB 8 正片
      La notte
      1961
      剧情片
      法国/意大利

      La nott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特别喜欢结尾部分,昔日的爱语只能复述,不能重来。
      • 多年后只记得那场突如其来的夜雨,广场上跳舞的人像饺子一样纷纷扎入夏天的游泳池,亮闪闪黑油油的雨夜,他在停电的大厅穿过人群找她芳香的背影;她在他的车里穿过黑暗的路灯愉快交谈,这么大的雨,全然是稠密的帘子,隔开了他们漂移目光。在这个雨夜,他没有想她的去向,她也不在意他的离开。
      • 在影片结尾,爱情枯竭后肉身的挣扎,只可能更加凸显欲望本身的贫乏性与无能性。在传统社会(男权)这其实就是男性的无能,而在现代社会,这其实是一种欲望最大化后的性无能。
      • 那一刻我发现我有天经过你的身边找不到你的视线。
      • 爱情退去后只有倦怠,生活像夜一样沉重而冗长。当绝望地说出我不爱你了一如我死去,原来感情的消亡是可预见的,早前的文章唤起濒死的残喘,那是夜的尽头。
      • 安东尼奥尼爱情三部曲之二,获柏林金熊奖。1.以24小时内的琐碎生活展现中产阶级的疏离孤独和爱情的幻灭。2.高楼升降机视角俯瞰城市起首,公园重温昔日情书结尾,至为动人。3.深焦镜,倾斜与不平衡构图,多用俯视角,对话少用正反打。4.雨夜驱车的光影流动,玻璃透视及反射的维蒂掷盒子场景+1。(9.0/10)
      • 竟然是评分最高的一部,看来确实豆瓣友邻千千万,伤感文青占一半。安东尼奥尼模式,是持续地通过情感关系刻画来表述个人批判性话语,其批判话语从本质而言并不深奥,较之费里尼、伯格曼、基耶等人,简直可以说是小清新。能够标记其地位的,可能更多是叙述过程中那股慵懒颓废的恍惚,充满形而上的优雅。
      • “我对他的爱如此厌烦,却让你心满意足。” 夜太美,令人憔悴。“今晚你们两个让我累极了”莫名笑场。
      • 天渐渐亮了起来,吉奥瓦尼和丽迪亚在草地上穿行,丽迪亚告诉吉奥瓦尼她已不再爱他了,吉奥瓦尼不相信,丽迪亚拿出一张信纸,向吉奥瓦尼念了起来,信念完后,吉奥瓦尼问丽迪亚是谁写的,丽迪亚告诉他是他多年前写给她的情书,在赤裸裸的事实面前,吉奥瓦尼粗鲁的抱着妻子,不愿放开。丽迪亚闭上眼睛,任他抚爱,这是过去有过的,但已不会再有的那一切追忆。
      • 爱情如深夜的混浊不清,他与她在黑夜里走失,没有谁可以找到谁,背向而行。爱情在两个人的相处中淡化消失。两个人,需要有一个人鼓起勇气来面对和戳穿事实。爱情的真相就是没有永恒。
      • 普通平常的一天,只言片语的交谈,仿佛什么都没说,却又感觉什么都说尽了。
      • 四星半。当他终于忘了曾经写过的信,说过的话,才明白一切真的结束了。让娜·莫罗的话真是字字血泪。
      • 在安东尼奥尼的影片中,有一份隔阂横亘在人与人之间,要么沉默着,要么追寻却心意不通。沟通不是爱的开始或推动,而是爱的结束。
      • 重看。喜欢签书会上莉迪亚挤入一个二女一男的构图中,她短暂逗留后离去,原本在那个位置的男人迅速移回了原位,不给画面留一丝空隙,就仿佛莉迪亚从来没有入画过一样。觉得这个镜头体现了莉迪亚一角的某种本质:她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也可以从任何地方消失,她是自由的。当她走后一切都会如常,仿佛她从没来过一样。因此,结尾乔瓦尼不记得他写给莉迪亚的信,不见得是因为他忘记了,也可能是莉迪亚从他的记忆中溜走了。莉迪亚无法被任何的「场」所禁锢或留住,不论是在一个人的怀里还是记忆。另外喜欢:1、酒吧杂技表演那场中莉迪亚的特写,她的手漫不经心地舞蹈着,随即去抚摸乔瓦尼的手,顺势将他拉入自己孤独的景框之中;2、临近结尾的三人对峙时自如流动的人物走位,总有一个人当观众,两个人当演员,或者反之;3、黑白的雨景。
      • 不戴茶花茶花女,心之全蚀。旷地一带伤心碧,雨涨泳池
      • 知识分子就是以丧为标志的,活得痛苦,纠结,没什么勇气、力量、资源,就算是你的思想被权力、被商业接纳,需要漫长的等待,而你不过是始作俑者,过程中权利、商业的投入,跟你关系也不大。这还不算,知识分子还要跃入另一个混沌场中,爱情,也搞得疲惫不堪。女人裙装、发型、鞋子所有种类基本都在这。
      • #电影资料馆#让娜莫罗很棒,演出了风流文人的平凡妻子境遇,朴素思想无法用语言表达,所以总被误解为没有思想。相比聪明漂亮女孩灵魂中不断消磨着面孔的精致空虚,她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力更真挚动人。习惯受伤、哀悼、原谅,以后就不会痛苦吗?他依然会什么都忘记。
      • @中间影院:片前讲解员说,安东尼奥尼在2007年去世,今年刚好是他逝世十周年,北影节因而举办纪念影展。而后,他提到2007年有个逝世导演(我以为他要说杨德昌→想看最近香港电影节弄了杨德昌纪念影展,朋友率先说出是伯格曼)伯格曼评价安东尼奥尼两部「无聊但又有意思?」的作品就是《放大》和《夜》。
      •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是多么地爱你。感情是那么强烈,让我热泪盈眶。”一封过期的情书,一桩失效的婚姻,一颗死去的心灵,我们之间土崩瓦解。
      • 我觉得自己就像那只猫,呆站在草地上看那个雕像看了一整天。
    • 豆瓣 8.1 IMDB 7.6 大声疾呼
      Il grido
      1957
      剧情片
      美国

      呐喊

      Il grid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与《过客》中的逃避不同,这里的主角一直在追寻,拷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途中一直在做排除法,去掉了稳定家庭、朋友、欲望乃至对女儿的亲情。最终发现自己依旧渴望旧爱,直到最后希望破灭,失去了生存的最后理由。或许得到了答案反而失去了更多
      • 阴沉平静的叙事诗 难得打破沉默的安老
      • 安大师少有的非女性主题的电影
      • 安东尼奥尼早期作品,《天堂电影院》里男主角放的最后一部电影就是这一部。有点公路片的意思。男人和女孩,男人和女人。灰暗,沉闷。
    • 豆瓣 8.4 IMDB 7.7 HD中字
      L'eclisse
      1962
      爱情片
      美国

      L'ecliss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仿若科幻片的虚构世界,人总是显得空洞渺小。情感被抽象了,流逝在空间里。
      • 空间代替人物的叙事与表达功能,透过不同物件,通过不同空间角度观察人物,无法摆脱的疏离与困惑。到最后不同角度的空镜头【与交易所场景人声鼎沸对比】,人物彻底消失,空间成为了绝对主角,疏离延续,时间永恒。摄影真得是帧帧画面都不动声色的绝妙无比,电影到了真正大师手里才有了艺术的光彩。
      • #安东尼奥尼影展# 关于疏离。各种大师级的精妙细节:电扇戏(屋内的、飞机螺旋桨、证券交易所的、皮耶罗自带的)、水的隐喻、结尾的空景、证交所里沉默的一分钟,几次隔窗的接吻。Monica Vitti演得太精彩。
      • 我不慎几部曲没按照顺序看,但这部其实算是相对不闷很有剧情的了,并且还和现实联系更紧密一些(股票交易所),里面大声叫嚷的意大利人更衬出维蒂的空虚和孤立,加上安东尼奥尼喜欢用的现代主义建筑场景,其实那只是郊区的罗马,但就像离了几光年远。阿兰德龙帅是帅呀可是有点太奶油了><
    • 豆瓣 6.9 IMDB 6.2 HD中字
      Il Mistero di Oberwald
      1981
      剧情片
      意大利

      奥伯瓦尔德的秘密

      Il Mistero di Oberwald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我就是很讨厌谷可多,那些对自我剖析的崇高表达,我都难以觉得可信。色彩的运用,最创见的在于那种默片式的形式主义用色,转化为流动在画框中的存在。它成为人物傍身的视觉象征,但更迷人的是,在一些段落中色彩的混乱直接指涉着奥伯堡这一混沌的空间,随着窗外风暴穿走敞开的窗户进入室内,颜色难以绘图地同频变幻。这也使地Vitti/王后不在的段落,远好于她出场尽情表演的那些关键戏剧性段落。开头与萨巴斯蒂安同法官交锋的段落最为精彩。
      • 1980年安东尼奥尼用电视摄像机代替传统胶片拍的电影 色彩独特
      • 谷克多的故事凝聚诗性之美,又呈现散淡和神经质。安东尼奥尼的影像是最好的诠释。一出古典悲剧,在宫廷权力漩涡中,在胶片变色的显影中,意味复杂。要知道,这是一部小成本室内剧。
      • 請牽一牽掛試驗愛的殘忍
      • 能指是动态的,从类似达尔文主义的生成观而言,并不存在所指。能指的原初动机是傲慢。本片导演的一系列把戏,如胶片色彩的变化,如叠印,etc,有蔑视观众之嫌。
      • 像一首长诗。
      • 观影过程,非常煎熬。
      • e61qyj61 dnjqsv9v bhnpb2ql http://shooter.cn/xml/sub/144/144578.xml
      • 改编自谷克多的历史剧《双头鹰》。但安东以现代人的情感方式重铸原作。将现代人的困境放逐到一次近代的政治谋杀之中,并以主人公的双双死去直接应对他在怀疑立场之后的恐惧。安东还尝试用当时刚刚出现的电子录像技术进行拍摄,使影片影像风格色彩有别于传统方式。这是突破自己对于电影思考的新的尝试。
      • 主演: 莫尼卡·维蒂 / 保罗·博纳切利 / 佛朗哥·班塞罗里
      • 实在想不通安东尼奥尼怎么会拍这样的电影。。。。。。没有办法与其作品谱系中任何一部产生联系,也没有办法将其划分到任何一个创作时期,可能仅仅只是一次对摄影机的实验而已吧。自《红色沙漠》以后,安东尼奥尼就在场景颜色的运用上别出心裁,这一次直接在镜头上做文章,利用调色曝光等科技手段在影片中大幅改变视觉效果,呈现出如梦似幻的光影变换,契合人物内心与情节发展。
      • 彩色电影实验,电影表现力就是这么不断进步的啊
      • 安大湿怕是闲得蛋疼拍了个介么无聊的古装片
      • 我伟大,所以你渺小;不是你渺小,所以我伟大
      • 根据谷克多话剧改编,这个故事很不安东尼奥尼(守寡王后与革命青年..正统少女漫画历史罗曼的感觉)但看一对长得十足性冷淡的男女谈家国存亡要死要活的爱感觉很棒。尝试了画面调色等video技术(比如把坏大臣覆上蓝色)查了一下虽然制作方是RAI台但倒不是在电视上播的
      • 3.2 眼下等同于过去?安东尼的后现代主义遇上过往奥伯瓦尔德,是成功实验?还是一无所有?我给不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影像不一定会去选择尊重历史,赋予时代新理念或许才是最佳方式。算是一次比较不喜欢的安东尼奥尼了,不过技术突破与颜色使用非常值得肯定!
      • 安东尼奥尼接近舞台剧的电视电影,爱情总要有个归宿,包括死亡。
      • 谷克多的本子是没啥问题的,之前看《O侯爵夫人》的阴影犹在,对电影化戏剧感到害怕。 安东尼奥尼尝试了不少新东西,很不适,整个影像风格都变了,看的难受。
      • 竟然是安东里奥尼……编剧之一还有谷克多……
      • Vitti与米头合作的最后一场电影 就是这么美
    • 豆瓣 7.3 IMDB 7.1 HD中字
      Cronaca di un amore
      1950
      剧情片
      意大利

      某种爱的纪录

      Cronaca di un amor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长片导演处女作,获1951年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银丝带奖。个人感觉算比较好看的了,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黑色电影的一些影响,影片后面女主角和情人密谋杀死她丈夫,就容易让人想起《双重赔偿》,而那个侦探也是黑色电影中的惯用角色。安东尼奥尼电影中的女人也都还不错啊。
      • 4.5。50年的安东尼奥尼,着迷于线性交叉叙事,男女情状描摹已见雏形,室内空间的走动,转身,对视,相离……均是日后的他。夜晚在他镜头下太迷人。开头恍然《公民凯恩》,后又以为是希区柯克,知道出现深陷爱情困境的男女才恍然觉悟这就是安东尼奥尼。一出手就不凡。内心刻画。长镜与调度!!!露西亚
      • Michelangelo Antonioni,1950。处女作。好吧,一个还算讲的清楚和完整的叙事吧。但,缺乏那种联系,故事里的那种好似面粉粘性的把情节扣住的东西,有些碎。片子的主题十分清晰。一切都很正儿八经,不像安东尼奥尼。最后,爱不能以猜测的名义继续。
      • 爱情的某种纪录,这个名字倒是很好的。这个世界上的爱情,千奇百怪,说也说不尽,这也只是其中一种。但要相信,爱情中,根本没有颠扑不破。每个人在爱着对方的时候,可能更多地都是在爱着自己。
      • 光天化日爱情故事,特别喜欢意大利电影在户外明亮的日景下的谈情说爱,无须太多点缀,主角穿着好看的外套大衣,却像没有家的人那样,在旷野里与对方倾诉爱,或者就真的是无产者,在荒地也要抓住难得的纵情时刻。安公第一部长片,时光一去七十年。那时意大利还是没完全摆脱想要赶超好莱坞的大梦,好处是服装、置景、车辆道具全都是顶配,缺点是没什么自己性格,先搭好景,再想办法往里填充人和事,情节有模仿希区柯克和黑色电影之嫌,却没好莱坞那种强力的表现风格,只靠人物对话支撑全片,整体也缺乏起伏,看着很闷的。男女在一个广阔的、具体的、却又完全与己无关的空间里互相倾吐爱恨,后来演变成安东尼奥尼最经典的画面。在最早时就对硬直的线条情有独钟。和费里尼早期一样,女星耀眼男星一般。
      • 自私的女人和意外的剧情,所谓的过去和怀疑都只是诱因,这两人根本无法相爱。安东尼奥尼长片处女作,但是一股子法国味儿,特别是打光和中距离的取景。
      • 7。故事本身没什么意思,拍的挺漂亮,就是画质有点差。女主角好美,换来换去的衣服也很漂亮。
      • 七分半。某种孽缘的回魂。悬疑爱之嫉妒与狭隘阴暗面。安东尼奥尼处女作,上流社会、男女纠葛、丁字对白三元素已齐备。43-45,有点妙的过窗摇镜,53-58 室内+河岸,有大师苗头。“最糟糕的时刻来了。该穿衣服了。我宁愿一直不穿。”
      • 叙事流畅,情节设置也很巧妙。剧情并没有如常演进,而是留下意外结局的同时,引发观众对道德与因果的思考。影片有淡淡的希区柯克印记,首部电影雏形也为日后作品的风格奠定了基础。不得不说的是,露西亚实在够惊艳。
      • 多么忠贞的出轨却被他人叫作爱情事故。安东尼奥尼长片处女作,长镜调度之娴熟简直令人发指。
      • 没想到安东尼奥尼也是影评人出身干了十年38岁才拍出了这部处女作,茶花女的女主演,有些黑色犯罪电影的感觉,其实还是说的情感,但是在一大段密集的台词后我也睡过去了,后边几部也不打算看了。北影节资料馆。
      • 拉片,开放空间的探索
      • 还记得,大学课堂上看这部片,这般美好,岁月点滴珍贵。
      • 这个女人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恋爱脑贵妇,爱情、婚姻她全都不明白。
      • 她和他之间不是多出一个她就是多出一个他,她和他不能在一起。只有犯罪才能相连。从爱人变成同谋,当中间的障碍消除,想要在一起的愿望又泯灭了。影片最初画面的选择非常跳跃,而后被某种极为独创的事物所取代,影评人Dan Callahan认为那是对扶摇直上的现代生活的空虚的一种模糊的沉思。06/25/2015
      • 电影太老了。。我看的版本英语和意大利语交替,英语配的很差。是为了女主看的。。爱情不是这个样子的...
      • #资料馆留影#Antonioni的黑色系处女作,探讨爱的排它自私与残忍,丈夫怀疑妻子,妻子与情人勾搭杀丈夫,故事本身倒无甚新意,然而摄像构图别具一格,每一帧黑白镜头都闪闪发亮,女主的美也让人印象深刻(她名叫Lucia Bosé在2020年初因covid-19离世),BJIFF2017
      • 早期跟随费里尼拍摄的经历使这部处女作在一些方面得到非常纯熟的处理,摄像机的运动值得称道.
      • 比安东某些代表作好看多了。。。
      • 客观地表达主观,以此标记自己与新现实主义的不同(也与费里尼不同);按照德勒兹的说法,时间的重量压在角色的心里,然后再表达出来,所以要叫 “chronicle”;楼梯那场戏确实很厉害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