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聊天的时候突然想起这部电影,当时看过很多遍,不管在当年还是现在回想起来很不一样的电影,编剧强大,镜头又冷又暗,让人沉浸在黑暗中不能自拔。那时就很喜欢杜雨露啦。申军谊演哪个角色已经记不清了。 |
|
哎,老实说,这电影的背景和角色关系就是搞得再怎么复杂纠结(蒋共日三方、中统军统暗斗、地下党与各方卧底),也都被王朝宗存放密令方式之幼稚和黑不溜秋细节难辨之画质给毁掉了大半……补标,两星半。 |
|
6/10。大陆影史首次描写国民党正面抗战,类型结构和影像造型追求通俗晓畅,爱用纵向调度、银幕运动在视觉上对撞如开头马队进城门又迎面入院、追击窃取假密令的主任马车,然而难民分粥和爱国青年集会的穿插与具体间谍事件相脱节,掩盖不住吴子牛将其作为反映民族危亡的活道具,文本内部的断裂破坏基调。 @2017-06-06 04:58:22 |
|
the plot is mainstream, but the editing is experimental |
|
三星:当年公映的时候没看明白,如今朝花夕拾,算是看懂了个大概。吴导还是有自己的想法也敢于大胆实验的,遗憾的就是叙事上不是很理想碎了点。 |
|
3.5//……在注意到惊险样式影片的特征前提下,力图真实地再现抗日时期国统区的历史面貌,因而他果断地砍去一些有“戏”而故弄玄虚的情节,增添并着力在影片中表现当时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苦难场景,赋予影片以深重的历史感。//舒晓鸣.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1949-1999[M]230-231 |
|
都不能说我看过,前半部分睡过去了,醒来一看这画面还是乌漆麻黑的,就走人不看了…… |
|
光都不打了,瀟湘電影廠真的這麼窮嗎 |
|
非要大屏幕看也就罢了!居然还要交观后感!全是一片黑怎么个写啊! |
|
不见黑谷,只见黑幕。吴子牛可谓一门心思的在镜头语言上开凿阔斧。低光照摄影的实验气息颇浓,甚至不惜破坏叙事上的清晰流程。如果完全不考虑他个人的艺术追求,影片的市场份额或许还将扩大。基本上可以归为政治立场明确,娱乐性大于艺术性的半实验作品。 |
|
惊险样式影片,围绕“争夺密令和寻找军统特务”展开,但导演吴子牛却淡化惊险情节,而是着重于真实再现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历史面貌,再现了人民群众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生活场景,赋予深刻的历史厚重感。 |
|
片首图片太乱用了吧!蒙骗场景有意思;老蒋罪孽深重啊;最后一幕的轮廓; |
|
看完无感,看过留爪 |
|
镜头感不错,但自然光让画面黑糊糊的;人物稍显扁平化,适合再翻拍一版。 |
|
并未注重反特惊险元素本身,以国民党爱国将领为主角,摒除概念化人物、戏剧性情节,展现疾苦百姓与战争反思。犬牙交错利益纠葛,在类型内有所突破。戴笠的手下啊 |
|
碟中谍 诈中诈 |
|
集中补了四部第五代导演的崛起之作,最具娱乐性和故事性的这部评分竟然最低。 |
|
冲着申军谊看的,故事拍摄很写实,结尾很悲痛,从影片里面能看得出对蒋介石联日反共的痛击情绪。 |
|
独特的视角切入战争,被出卖的国民党将军,身边尽是他的敌人,剧作的亮点主要在惊险和反转,但其中侄女和女共产党的戏份牵强,她们是推动剧情的关键,却显得很假。 |
|
悬疑重重地谍战片+夺宝叙事 |
|
小时候电影院看的,再加上电视重映,不知看了几遍。标记一下 |
|
潇湘电影制片厂
开头历史照片 阶梯上铺满尸体
美工:夏如今
|
|
低照度摄影,实验气息,但是剧情乏善可陈 |
|
……………………………… |
|
这片能不能修复一下啊…黑糊黑糊… |
|
2015.8.5,资料馆。 |
|
剧本还是很不错的,剪辑也有自己的心思。但是感觉画面调度上还是有些不足,同时胶片怎么保存的这么不好,是原来设备就不行吗?夜景太糊了,像色块.. |
|
好片子1985.06.30 |
|
1、开头史料照片太惊人了 2、镜头语言有风格 |
|
虽然身着军装,但仍旧看得出这是一部配乐,拍摄,风格致敬张彻的作品,浴血站立的宋副官就差把膀子漏出来了。 |
|
阴云密布,迷影重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剧情九转回环,直到最后关头才见分晓。 |
|
资料馆最糟观影体验之一,画面那叫一个黑,那叫一个糊。 |
|
虽然有些开辟性,但作为谍战片,真的好无聊 |
|
吴子牛作品,没啥亮点 |
|
不像话,开头的照片在蒙人么,第59秒,把越南战争的照片都放进去了,美术怎么可以这么不严肃 |
|
充斥了制片厂成片在工业性上的矛盾 |
|
老师上课放的 |
|
还不错吧,各个矛盾都刻画出来了,只是在看完晚钟再来看这部影片,心理期望值偏高, |
|
太黑了 |
|
太难看。一、故事没讲清楚;二、摄影技术太差,画面太抖;三、演技还浮于面。 |
|
看的好累 |
|
2013.1.20夜看过。 |
|
身边没有自己人系列 |
|
冷静沉郁 少了第五代战争题材电影的寓言和传奇特征 历史感和写实传统 去脸谱化 还原战争和人性的本相 |
|
补卡,曾经的记忆 |
|
不要脸,多个镜头用的是南越第一共和国的新闻镜头。至于故事之胡说八道,编剧可以去死了 |
|
拍摄手法和剪辑太扣分了 |
|
吴子牛的电影喜欢不起来 |
|
小时候看的,觉得很惨烈 |
|
印象不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