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EFM# 奇遇单元入围。(和周浩的《孤注》可以对比来看)初看以为是个贾法帕纳西式的喊话片,结果越看越有趣,导演找来各种流亡海外的伊朗人来“搬演”审讯场景,越玩越大,“揭示人内心的幽暗”。尤其是跟戛纳影后阿布拉希米那段,简直就是个规训与惩罚的S&M游戏,但更妙的是阿布拉希米居然开始抢夺影片叙事权,句句诛心,把导演问得哑口无言,批得连滚带爬(这段在性别叙事上也很先进)。籍此,影片也终于摸到了讨论电影伦理和影像哲学的高度。
真心说这个片子里阿布拉希米的表演比《圣蛛》好五倍十倍五十倍,这才是戛纳影后水准!导演要是再放开点这片主竞赛一点问题都没有!若不是中间有一段实在是太脱线一个五星妥妥的!【#年度名场面:阿布拉希米和导演搬演审讯(楼梯段)#】#年度佳作候选# |
|
+ |
|
导演试图以搬演来接近某种不可能抵达的共情,即便很理解这个初衷,观影过程还是极度不适,像是看一个男性把枕头塞进腹部的衣服里来体验怀孕——最开始他居然认为可行,这让我感到愤怒。后面分析下来,这种情绪可能是某种自我厌恶的投射,太想要共情但又太无能为力,这可能就是“我最大的敌人”。我承认结尾其实是落到了“无能为力”上面,也承认阿布拉希米的表演很好,但她的“利刃”还是没有真正的袒露出来,反而用导演对她的愧疚“实现”了这个报复,但这样就自反就失败了啊。#IDF 2024 |
|
7th IDF 以“天真”的出发点开始一场监狱实验直到阿布拉希米出场,凭颠覆“导演”的影像与话语权利的输出而彻底击溃“导演”或审问者的形象而终结。结束的只是一场幻想中的对话。受到的凌辱与驱逐终究还是在人性与道德层面进行回述,可现实的敌人总是面目全非地撇开所有束缚。 |
|
看的时候我一直在和王拓的《审问》对比。《审问》着重讲的是语言的伪装,可以建构一个新的自我。《敌人》正好相反,在极端政治审问的对抗里,语言是破坏自我。 |
|
那么最大的敌人是谁呢? |
|
痛哭致敬 |
|
#73rd Berlinale# 7/10 身份的反转不再是虚伪的“角色扮演”,话语权真正在诘问下得到颠覆,最大的敌人,究竟是谁。 |
|
C+/ 还是很有趣的表演实验。开头先通过空间的检视与亲历者的讲述来将审问搭建为一种可能的电影-戏剧-虚构情境,之后逐渐深入这一逻辑链条。更有趣的是,虚构与现实的关系不再是两面的简易翻转或是分明的交错,而是全然渗透进了“演员”的表演中。因为表演的暧昧属性,我们既进入了对暴力的质询,又同时进入了对记录行为与电影伦理的质询。影片因而生成一种完全自觉的多向的放射形态,不避讳也绝不放任冒犯,同时也将暴力设想为一种叙事权力的分叉,一种弱者仍然保有的潜在批判性力量。 |
|
Ebrahimi扮演的审问官让人想起了《姊姊妹妹站起来》里李凌云扮演的胭脂虎,两者都不是演,都是在还原自己曾经的遭遇,而这也像双刃剑一般,刺入观众心里的同时也使自己在回忆的切肤之痛中造成成吨的伤害,如此壮烈令人不由得肃然起敬。但相比于《姊》里的情况,纪录片里的伤害依旧在阳光之下久久未散,希望Ebrahimi的付出真的能改变一些东西 |
|
实验的想法挺好的,但整体冲击力不太够,最后导致显得平平淡淡 |
|
從Zar Amir Ebrahimi出場後電影開始變得有趣,逐項脫離紀錄片的初始構想往更高層次的方向發展,我很喜歡這種意料之外的交互實驗 |
|
是男人 就下一百层
欸?破房啦 这才哪到哪 |
|
【2024IDF01】身份互换下意识形态的对立,女性用自己的经历来进行这场审判。看的时候总会想起《神圣无花果之种》,伊朗政治片确实有很大的可解构空间,可惜我对政治一窍不通。 |
|
#IDF2024#不纯粹地记录一场“表演”。失控被完整呈现,实则是对一段饱含痛苦的经历进行重演。迫使参与者想起那些悲痛,是否是残酷的、具有伤害性的?似乎上升到道德伦理层面,但本片仅是浅尝辄止,也没有什么深入地勘探。另外翻译不太给力,好多语句不通顺看得头大。 |
|
2/5。前期期望太大,以至于很失望 |
|
#VisionsduRéel2023#33 Berlinale73 Encounters 4/5 |
|
10/26 1000 4/205 xs整半天了导演怎么底裤还在,抠地 |
|
4232 Time:2025-1-17 |
|
看愤怒了,心中的勇敢天使阿布拉希米在伊朗居然遭受过这种非人的待遇,对伊朗利维坦的憎恶又加深了。我说阿布拉希米怎么扮演审讯的角色会这么真实,原来她只是把她记忆里的痛苦遭遇给还原出来了,审讯人的工作原来也可以让一个正常人在两天内成为一个野兽。 |
|
之前看过像《黑衣人》这样的影片,作为当年的受害者重新去回想模拟体验当时的属于自己的那些黑暗与痛苦,而这部影片则是让那些被迫害的人去模拟那些加害于自己的人,但再怎样的模仿都显得那么的撇脚,很难去完全还原那些最真实的场景,这种难以还原反而也侧面印证了真正的施刑者的非人性的残暴,最后女人亲口讲出自己曾经的遭遇的时候,要比前面那些粗劣的过家家的行径让人震撼一万倍。但不管怎样,它如愿作为一部电影被制作出来,不知道它是否被曾经的加害者看到,那当我坐在中国的影厅观看它的时候,我想它依然也有着它不一样的独特的价值,自省也好,引以为戒也好。 |
|
中间一度看得不太舒服,但从爬楼梯开始阿布拉希米句句诛心太犀利了,我好奇导演在那个时候脑袋里想的是什么,思考阿布拉希米是不是真的在质疑他做电影的意义?思考阿布拉希米提出的关于电影意义的问题?还是思考有了这一段内容这部电影就成立了? |
|
#Berlinale 奇遇 伊朗版《列夫•朗道》 |
|
- |
|
二十多分钟后女演员出场整个电影就从一场作秀行为艺术变成严肃但还是作秀,女演员演得其实已经不算很残酷了。
这个导演不会真是抖m吧😨 |
|
毫无疑问是一部让人大受震撼的电影。原本以为只是通过模拟暴力式的讯问过程来反应伊朗灰暗现实的控诉电影,但随着《圣蛛》女主扎拉·阿米尔·阿布拉希米带着她自己真实的故事与情感强势侵入之后,整个故事的立意瞬间被拔高。我们得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整部影片:参与这部影片的所有人真的能从这种半虚半实的影像中全身而退吗?这样的影片真的能使那些讯问者们发现自己所做事情的正义与否吗?我们最大的敌人真的就是那种我们心中所认为的“不公”吗? |
|
意识形态 |
|
比起对政体和社会的反思,更多是一种社会心理学实验或者阿布拉莫维奇式的行为艺术,探索人性恶的极限,和权力关系之影响。Callac这个乡村电影院看的第二部电影,映后的Q&A还是很不错的,导演本身是有些想法的,以及很有意思的是,作为intello群体的这些伊朗导演们或多或少都讲法语。 |
|
伊朗电影总能在形式上不断的创新,身在国外的导演试图通过拍流亡伊朗人的冲突,证明高压体制下的人民也会习惯性暴力,然后回伊朗放来感化看守。但是概念显得太抽离漂浮,直到女主告白才图穷匕见,短短饰演凶手的两天内就会扩散恶意,不单体制人性本身亦会如此。#idf7th美院象山4号楼205 |
|
Ebrahimi的橋段太過震撼 |
|
作者深度参与,找了许多被刑讯逼供人员,试图重新搬演发生在伊朗的刑讯与审判。且作者和拍摄对象互相跳换位置,让犯人扮演秘密警察,审问自己。重现审问现场,最后失控了,一个女性观众,夺下了影片的话语权。好玩的是权力关系,拍摄主体和客体易位,从一个制作者去拍摄被摄者的权力关系中反转,导演成为被审问和批判对象。 最后成为了一种对话关系,整个电影变成了一个开放性文本。讨论的东西很有意思,比如,真实是可能的吗?拍摄与被拍的关系是否对等?伦理上,导演得做法是不是给被摄者造成伤害?权力者和无权者能否达成真正的理解? 等等诸多话题 。神作 非常实验 |
|
不错,一直在代入我们这些做片子的,不过还是没扛住睡了会儿 |
|
tidf14#18 |
|
刑讯折磨场景的连环嵌套,本质上是一场导演与演员之间权力关系的倒转实验,由创作理想的规训,转换为世俗强权的凌压。中途审问话题转到作品的时候,能量一度削弱,演员濒临崩溃的状态得以显现,然而这种状态在当下也是充满疑惑性的,直到扎拉搬出自己的故事,倾诉和演绎的价值才得以补全。伊朗电影能够诞生如此奇特的“碎镜现实”风格,与其尖锐的社会现实密不可分 |
|
文本化的纪录片。结尾处情绪的积累在那爆发 |
|
能站在这种交互模式里探讨是大胆的,就像在当事人的创伤口又撒盐了~ |
|
后半段意外的把看前半段的疑惑全部搬上台面,于是片子的力量也真正展现出来。从想用虚假去干涉真实,到挖掘出虚假与真实的根本矛盾,导演的原初目的已然不成立,但同时却将人可能的暴力到各种程度进行揭示,尽管这种暴力依然是虚幻的,是被回忆和讲述的。 |
|
无能为力 |
|
【IDF 2024】在探讨secret police审讯者同foreign agent受审者之间的权力关系、纪录片自反性及纪录片伦理问题之外,也考掘出了深刻的男性沙文主义:当性别倒转后,由曾做过受审者的女性扮演审讯者,来重新演绎其所遭受的来自(男性)审讯者的(有关性的)言语暴力和羞辱,此时,扮演受审者的导演(男性)会自然地难以感到暴力之严酷,以致于发笑和有闲情对着摄影师吐槽。 |
|
#IDF2024 最後一場直接震撼我 |
|
(有一点被trigger到)找逃出伊朗被审讯过的人用自己的经历扮演审讯官,Zar Amir的质问真是字字诛导演的心,可惜没有映后不然想听他要怎么回应 |
|
#IDF2024#3.5人性暴力实验 |
|
IDF 2024 第二部 伪纪录片元电影
四星全给女主 审讯演得太神了
(片尾果然是女主的亲身经历 唏嘘
最后吐槽设计博物馆场地全方面的差!
椅子不舒服 气味难闻 中间最好的视角却是过道不坐人😔 |
|
但是,我要说,女主演通过这部电影仿佛完成了《圣蛛》之后的某种角色意义上的延续,这种延续将持续追问着每一个试图厘清的人:难道我所做的一切都必然是一种徒劳吗? |
|
现实世界里,伊朗当局对本国电影人的打压和迫害从未停息,这也成为那些电影之外不可忽视的焦点和议题。身为局外人,我们总能听闻各种匪夷所思,但从未有任何形式的体验。导演身为幸免于难的伊朗电影人,不由自主的想要了解那些伤痛,于是他找来几位亲历的同行,扮演被特工囚禁、审问的场景。他想通过这个方式体验和深切感受暴力的过程,又让曾经的受害者反观自己成为施暴者的面目。在这样矛盾的交互体验中,你审判的残酷来批判审判,完成了暴力与道德边界的探讨。让观众有随着冷酷的镜头静静地感受这个不见血光的暴力,人格与精神的侮辱。至此完成了戏中戏中戏的完美闭环。简直肃然起敬。尤其对Zar Amir Ebrahimi,她那戛纳影后是她苦尽甘来应得的。
#7th IDF 01 - 美院象山 4号楼205放映室 - 20241026 |
|
比直接拿着摄像机闯入审讯现场更多议。以电影(影像)去审判,以赤裸的身躯面对“审讯”。讨论恶的面貌,扮演恶人的心理,其实是受害者的反击。真正善的人又如何无师自通,在体系里的“恶”也可能是被“说服”而成的(《搭车游戏》)。
重现真实,超出真实。 |
|
一次对流亡电影人的自我拷问 |
|
後勁十足 |
|
影片后半部分震撼 |
|
Berlinale 2023 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