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从这些女性角色身上看到一下当下的思考,战争摧毁了男性,女性遭遇压迫的同时,还要扛起一个家庭,在男性缺失之后,要走出去,去工作去赚钱。非常古典老派的拍法,但女导演给予这个故事的视角和思想是新的,那个抽烟的小妹的角色已经有了女同倾向的暗示,这个家庭的女性在未来注定不再传统。女主的爸爸让村里的男人们畅想一下未来,他们想象不到未来的女性会这样。 |
|
摄影是最大的亮点,但也无法美化老套的剧作。 |
|
#ICA 长评-坚韧与希望。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二战末期,地点位于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中的一个偏远山村。友邻评论很两级,勾起了好奇心,以父权,宗教和战争几个大环境背景细腻地描写了女性的处境,电影不光是描绘了历史,也带有极强预言性的呈现了“现在”。感觉影片对于各角色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每位主要的角色都非常鲜活,并且性格特点明显,女主和妹妹的性压抑,丈夫的死亡,小妹妹的好奇心,大哥的反叛及母亲的工具属性,父亲形象非常讽刺,他的空间是独立的,可以听着音乐抽着烟搞黄色,而外面的女人们则在忙碌,还有第十一个孩子,讽刺拉满。景别用得很好,自然环境下的大远景非常美,冷色调和前景遮挡镜头表现压抑。背光过爆的几幕都很有意义。黑胶的四季和肖邦c小调夜曲印象比较深,自然环境音还是非常美妙,飞机轰鸣提醒着战争。 |
|
世外的美丽与萧瑟一同等待冬去春来,无奈漫长的体验,无论是戏中人,还是局外人,都在自然理应兴盛的衰颓中,看古旧的困境和思想,如何把女人献祭出去。历史与礼数直如真火,都是先烧再说,看谁能侥幸得失真地涅槃,换一时半刻的松快,继而如同重坠山区,变得渺小如草芥。 |
|
沒有硝煙的反戰女性電影,只是沒看出來“新”在哪裡。 |
|
会误以为这是对《音乐之声》的意外回响,在与外部世界保持一定距离的山区,角色们过着自己的生活,却也被外部世界所裹挟。它的讲述十分干净简洁,少有把故事拖拽至更多更大的地方;也精准描述着每段关系,以及整个家庭在这里遭遇的困难、度过的平常。感觉可以再简单些,但仍然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
|
#venezia81主竞赛 比Maternal进步很多。前半部分很不错,而且有内容支撑。第一个孩子诞生后就没有惊喜了,所有牌已打完,剧情流于俗套,最后小反转还是蛮感人的。相当于新版《两个月亮》,看到了电影语言的发展。 |
|
#10710。2024威尼斯主竞赛评审团大奖。用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讲述老故事,剧作特别古典范儿但是加入了特别当下的阐释,摄影非常好。 |
|
不行。电影拍的是发生在旧年代的故事,但不意味着导演可以把拍摄手法、人物形象、剧情与核心观点都搞得这么陈腐不堪,像是蒙了一层厚厚灰尘的地下室,让观众懒得去共情、体验、用现代思想去做清理。如今的年代,欧洲电影还在呈现这样保守无趣的范式,并还能获得顶尖电影节的奖项肯定,真是一种可悲的倒退。 |
|
Ada |
|
什么做题家,过于规整符号化,电影语言比较老派传统 |
|
女性主义的女性叙事的新视角,现代精神内核加上复古老派的艺术理念上世纪的美学表达,又传统又写实还有新的东西,艺术氛围拉满艺术价值也很有得聊,摄影构建完整的世界观,只是观感上过于沉闷,这也是表达方式选择所产生的必然后果,作为艺术片是可以接受的。 |
|
中国没有《山区新娘》,只有《嫁给大山的女人》~ |
|
我又很困,它又很闷,看得发昏,给个四分。哟,单押,skr。 |
|
一看就知道威尼斯电影节这是在本土寻找名导名作的精神替代品了。战时背景也没能强调出更具思想性的主题内涵,而如若单论呈现家族情态与群戏调度的方法,近年来就没有卡拉西蒙的对手。 |
|
LFF24 好得有点崩溃,每一帧都是油画,台词也好好;有点instant classic的感觉 |
|
出走的弃妇和圣女。反写且颠覆了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圣女露琪亚的殉道传奇。让圣女主动追求性,爱真的大胆,牺牲的反而是重婚和参战的男人。越看越被影片的气质吸引,虽然情节老土,但台词音轨的提前和画面配合(告别戏,讨论女孩的学习名额,母亲孩子去世搭配的颂歌,结尾的蒙太奇)非常好,几位女性角色有丰富性。 |
|
#2024LFF#【-】传统到庸俗没什么惊喜的欧洲影展电影,所以这算European Heritage film吗?📽️ |
|
2.5 |
|
不太明白为什么很多人非得把它和古典主义扯上联系,这其实是以现代的角度对一个弃妇的故事做了女性主义的阐释。这部电影最好的一点,是打破了新自由主义下对于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比如忠于宗教的二女儿确实片中最具有主体性的角色,信息的传达不刻意、不说教,而是潜藏于生活中,静水深流。 |
|
用近乎白描的细腻手法,把群像行为、心理、感情呈现给了观众。一查,果然是女性手笔。
当看到母亲又怀上第11个孩子时,我很不是滋味,联想起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兄弟姐妹十四五个的情形——无意菲薄底层人们,本质上,无论身份、财富如何,人类一出生就是苦难加身,且作为垃圾在污染美丽的地球。 |
|
【3】点进评论区第一句影评我就绷不住了。如此沉闷,不顾观众死活,且不说是否有浪费议题的话,视听结合剧本,对人物行动力的标准,就是印证了片名的《山区新娘》的“山区”,一部完全脱离大都市和紧跟不上世界电影议题的东西,就这玩意儿还好意思碰瓷罗尔瓦赫尔????EXM?灵光乍现和闷气人是有差别的,不是闷就是文艺片,更别提后者《奇美拉》和《幸福的拉扎罗》所蕴含的乡土寓言了。本片只有土,以及山区。浪费表情的东西。 |
|
+ |
|
阿尔卑斯四季片,有点平。7/10 |
|
就凭这辈子看过的第一部特伦托电影难道不值四星吗?雪真的太美了啊啊啊。 |
|
这家里的女人都很有个性,那个成天祈祷又自罚的女儿是女同吧,翻书看裸女太逗了 |
|
山区一家人,表面平静,内心波澜。生活本身是影片的主题。剧作简练,表演归真,了了数笔就描绘出了每个人不同的性格,每个人的所思所想。手法审慎朴素,恰到好处,真是难得的佳作。 |
|
个体(人)的表达 |
|
精致的摄影,美丽的雪景,沉闷的节奏,乏味的故事。 |
|
【X】 |
|
前三分之一连续不断的祷告镜头仿佛是上帝为小镇展开了一座力场,似乎只要这样就能平安的离于战争之外。而后面虽然有在慢慢的渗透、破坏这个力场,但用的方式实在太过保守,以至于它并未触及什么更深层次的表达 |
|
可以与洛尔瓦彻共同视为某种意大利新古典主义女性电影 |
|
剧情缓得像那首新娘与斑鸠的歌~慢慢推进;画面美得像淡彩的画~笔触细腻着墨不露痕迹;情感则如诗~没有好人坏人般的大开大合激烈冲突,只有按部就班努力过日子中的善良与隐忍。最后吻别婴儿后的离去,终于从山沟到大海,抬头挺胸接受命运。 |
|
从头到尾毫不掩饰导演追逐艺术的决心,用大量空镜和机械式角度呈现的山区美景从头铺到尾,一大家子千奇百怪的不同抓马让观众应接不暇,隐隐约约透露出的女性主义特质也的确与电影节的需求不谋而合。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都被“无聊”两个字杀得片甲不留,让人回味无穷的观影不可能建立在空洞乏味的叙事方法上,成功到可以流芳百世的电影不可能在放映的每一秒都让人觉得寡淡到近乎崩溃,所有这些充满着功利心的内容最终并不会通过复写纸留下任何印迹,因为它实在是让人看完即忘。同样是女导演的第二部电影,请《山区新娘》不要碰瓷《想象之光》。 |
|
3.5 好古典的电影… |
|
4.5。呆板的靜物藝術展。 |
|
专制的父亲 离开的丈夫 成群的孩子 悲伤的山区新娘不想这样度过一生 |
|
没什么意思的安静美丽的山村小片。 |
|
摄影挺好看的 |
|
灰蒙蒙的,淡淡的,旧旧的 |
|
biff#20 |
|
对比《还有明天》,《山区新娘》选择了一种更加回避主义的方式处理女性议题。很喜欢那些睡前床帏之间的悄悄话,在那里她们暂时逃离大家长,父权,宗教和死气沉沉的村庄,有的只是孩童天真的絮语和亲情的羁绊所构成的精神支柱。但也因此影片一如整体沉闷基调(虽然也有零星很有意思的设计)一般形成了一种很保守的表达,只讲生存,不讲反抗,放在意大利和2024年都显得颇为格格不入 |
|
釜山09. 真不好意思又睡着了 但好美 睡过去的那部分好像也没有错过什么 |
|
不看 |
|
#BIFF 视觉上很成功的电影。美丽的山区风景透着大时代的史诗感,对女性群像式的描绘很有纵深感。 |
|
虽然摄影很不错,也有历史背景,但没多少趣味 |
|
基本无惊无喜,精致的画面搭配缓慢的节奏,对于时间流逝和生活变迁的展现很细腻 |
|
优美冷峻的画面下暗潮涌动 |
|
4.7 不算难以忍受,但看似女性觉醒的命题实际还是落在了保守派的福音思想,足以证明格蕾塔对《小妇人》大刀阔斧的改革有多么可贵。 |
|
虽然剧情和价值观都守旧,但是在多洛米蒂拍真是怎么都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