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过了几天突然有个奇特的想法:这是一部男版的《弗兰西斯哈》,只不过一切元素都是相反的:如画的彩色画面,女导演,故事发生在乡下,两个寡言男人的友谊,过去没人提起只能靠脑补,没有任何激烈的冲突,故事的高潮竟是两个人不说话在山里泡温泉。但是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雷查德的电影真好啊 |
|
一听就知道是Yo La Tengo |
|
"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out joy." 不经意唤醒了很多相似的情绪。再烈的篝火也无法重燃旧日的友情,森林深处寻觅已久的温泉最终也没能流向各自的内心,而是无声坠入那一片忧郁的绿当中,逐渐随时间风干。 |
|
印象最深刻的有两幕:其一,KURT面对着眼前的营火情绪激动地说“the world is like a huge drop of tear!” 那是忧伤的过去式,现在式和将来式;其二,深山里的简陋温泉,两人躺在水中,任时间随泉水缓缓流逝,“Relax buddy, relax.” |
|
“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out joy”这句话好美。片子进行到最后10分种,看着Mark和Kurt开车从山间回去,从白天到黑夜,再到Kurt下了车行走在夜色中。到最后片名出来的那一刻,忍不住按了暂停键趴在桌上想了自己那些曾经“必不可少”到最后也悄悄结束的友谊。Kelly真是一个好导演。 |
|
看一部烂片浪费两小时,都被这一部救回来了。特别留意到executive producer有托德·海因斯(一个信号?)左耳耳环,粉色里衣,并腿斜坐在副驾驶座。“I miss you Mark. I miss you really really bad.” 而选择回归heteronormativity的Mark只能在谈泪滴宇宙时从旁偷瞄几眼。怀孕的女人知道一切 |
|
凯莉·雷查德有极强的视觉思维,擅长只言片语形成戏剧张力,用留白表现人物内心的波澜不惊,丰满人物;给主角妻子短短不过20s,内心感情戏无比饱满,这就是导演力量的强势,所以估计难以处理复杂剧本,也算是种制约 |
|
The whitest movie I have seen in a while, such a first world dilemma. |
|
后二十分钟是点睛之笔。在长久的沉默中,两人终于意识到,彼此的生活轨迹如同两条相交过的直线,往日欢愉已不可再来。 |
|
【B】这一届金羊观感最舒服的一部电影,“昨日欢愉”这个片名翻译的实在是好。两位老友在旅行中想要重寻昨日欢愉,但各自背后的生活却在对话间不断将那些曾经与现在划开。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就是只有在两人共同沉默,享受各种所处的环境之时,那条叫露西的狗才会出镜。 |
|
7.7 1.是否看着人泡温泉、马杀鸡自己就会有舒服的感觉,甚至感觉今夜可以做个好梦。2.每次看这类风光片时总不禁产生疑问,究竟是营造了自然,还是被自然营造,然而太多空白又被配乐取代。3.雷查德电影总是让温柔与残忍绵绵地交错,让过去与未来映在现时,虽名旧梦,在温泉之时不就是今梦了么,回到城市又成了旧梦。 |
|
四星半//那些沉默时刻与嘈杂广播形成的对比//在著名的“夏令营理论”中杰西·艾森伯格是这样描述看似牢靠的友谊却轻易产生分歧的原因:“……等夏令营结束了,你们就会回到自己的生活。你们只是偶然或者怎样的撞进了彼此的人生,但这样的关系很难保持的。……因为你们最终还是要走上不同的路,去做不同的事情。”//并不是因为感情不足够真挚 只是人最终要走上不同的路 去做不同的事 是不同的经历导致了人与人之间无法得以共情从而对待感情的态度产生分裂//旧梦带来的惆怅和感伤反倒像粘合剂 渗入疲惫的忐忑的不安的心填补细小裂痕让人看起来完整 |
|
让文姆文德斯拍《断背山》,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
|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films in history. Kelly Reichardt是我们时代的塞尚,画不起眼的景物和人,多视角的/无视角的,从印象中攫取清晰的形状和速度。Kurt在街上彷徨,一不小心就滑出景框。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out joy. |
|
从此山水不相逢。 |
|
时间在你我之间画出一条河,我们偶尔可以踩着石头过去看看彼此,但那边已经是很陌生的景色。我们还是很好的朋友,尽管分道扬镳不太有话说。译名《昨日欢愉》可能比《旧梦》好一些。“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out joy”,"There're trees in the city and garbage in the forest“,对白少但有意思。 |
|
溫泉那場戲挺好的。Kelly Reichardt具有美國電影少見的氣質,庸俗美獨中的異數。 |
|
一场启程前便注定失落的旅途。对话的默契被沉默稀释,淹没于雾气树影水流鸟鸣,但又确实唤醒了回忆中片刻的欢愉,所谓旧梦重温,更是对梦碎的释然。暗夜里Kurt用抽泣对抗沉默,借燃烧的篝火纾解伤感;温泉中Kurt用触觉安抚沉默,Relax,过去、当下与将来在此刻完成和解。 |
|
A / 一刷腾讯删减版/ 昨日欢愉与今日频繁闪现的镜面与倒影。简洁有效地描述只剩下荒漠的生活。开头结尾的广播对时政的映射稍刻意。之前迂回往复得如梦似幻,反而是结尾力道无穷。/ 二刷:不仅是昨日与今日的照影,更是记忆由于当下的流逝而走向耗竭。因而广播中嘈杂的“世界”必须存在,结尾街头的游荡也必须存在——前者是预置的情境,后者则是回溯的情境。这种线性叙事中的多层反射才让生活切片成为鲜活的时间晶体,人物的特写才得以承载如此幽深的情绪空间,是谓“水滴宇宙”。中途那一次车窗玻璃的倒转实在太美了,时空翻覆一般却又只是徒劳。 |
|
很短的旅程,片刻的放松,生命中的普通两日,与老友重逢。成年人的世界,各有各的忧愁,谈起来却是微不足道的琐事。偶尔吐露衷肠,放肆情绪,深吸一口烟,放身体浸入森森温泉中。什么戏剧性事件也没有发生,像一则质地疏松的游记,却也洋溢着审慎的真情。清浅,克制,竭力把控着苦闷的含量,是凯莉·雷查德电影的美德。音乐声响,路上风景正好,挥手自兹去,不带走一片云彩。茫茫光点中,昨日欢愉在心头浮现又消隐。“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 |
|
昨日欢愉逝去,昔日不可重来,人生的交叉点终将错开,而这条通往寂静深处的路也终须走完,才是告别一切的标识。以“眼泪宇宙”来廓清人在广袤时空里的无力感,无需流连不舍,因为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out joy;自然景物的呈现与剪接太舒服了,宛如漫游过静流的水草,接受着时光的冲刷,最终以某种隐秘的方式全新舒展。 |
|
两天的旅程,好像什么都没发生,却又仿佛重新经历了一遍人生。多少曾经密不可分的友情,都随着生活的奔流向前,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也曾试图去重温昨日那份欢愉,却发现一切早已是覆水难收,再也寻不回昔日的心照不宣,于是只能默默说出那句“再联系”,心里却都明白,可能再也没有下一次相见,而这份无言的默契,或许也正是曾经相知过最好的证据吧。凯莉·理查德太会刻画两个直男(?)之间那种略带一点点暧昧的微妙情感了,放在世界影坛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吧。 |
|
随性滑向了随意。缺乏情境构建,谈论宇宙那段对话更是让情绪直接断层。但其对人物状态精准的拿捏与一部分暧昧氛围的呈现实属让人眼前一亮 |
|
7.0 ”整个宇宙正以一滴眼泪的形态,在空间中下坠”,泡温泉那段也是这等感受。为必然的离别万分不舍,雷查德用小体量(眼泪)表现无限隐秘情绪(宇宙)的能力真的是太强了。 |
|
渐入佳境,眼泪与宇宙的辩证法 |
|
看不懂56min~60min切了五次一样的Mark脸部近景,过往摄影机对是否介入和离场时机存疑而忧虑,摄入即为成功,被摄物自然散发,在这里却精确于一种情绪而死去。是对影像的不自信。 |
|
有点闷。但还成。年少时大概以为友情可以地久天长,但长大后会发现不同的生活轨迹会把彼此搁在河的两岸。哎。 |
|
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out joy. |
|
3.5 挚友分别前最后一次的絮叨,静静流淌的森男系忧伤,治愈力过度的温泉部分把我催眠了 magnet:?xt=urn:btih:85D7CF0E66ACD79E00AB53CD1CB5A91CC927C341&dn=Old-Joy-2006-1080p-BluRay-x264-GECKOS-rarbg-英字http://t.cn/RVnTGHk |
|
很少看到那么舒服惬意的片子,一定要形容的话有记承天寺夜游的味道。 |
|
游觅于乡土村落中追忆往昔,沉浸在万木吐翠里享受静谧。难忘的回忆轻盈点缀着情感涟漪,星夜篝火愉悦唱跳共筑旧梦欢歌。
当年看《断背山》时的感觉回来了! |
|
景致,配乐都好... 只是这种散文形式的文艺片,不是我喜欢的。可能最近我的心态很浮躁,没法精心的欣赏这种慢节奏的片。不打分了 |
|
出来租房第一天,电影里的小人与一条狗爬到深山泡温泉,想把数不清的青年/中年烦恼都泡开。我们都需要一些缓释。 |
|
时间为往日欢愉镀上滤镜,生活让旧梦遍体鳞伤。细腻,忧伤,看完竟还有一丝恐惧。 |
|
心是孤獨的獵手,悲傷是褪色的歡愉。 |
|
多少人拍独立电影或者旅行题材都拍得惺惺作态、为赋新词强说愁,雷查德则不然,她极简的情节里都是宏大的生活,她的人物都存在得很真实,她的画面都轻得很沉重。简单的一场旅行里,两个人之间说出的和没说出的话里全是潜在的矛盾、无法表达的渴望和岁月带来的无奈。欢愉永远都会消逝,这点他们都知道。正是在理想化的乐园乌托邦和柴米油盐之间的张力地带里,影片找到了它的诗意。雷查德电影里永远悬着一层政治层面,本片中的广播节目正是在点出这个意思。 |
|
4.5莱卡特之后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昨日欢愉》的影子,故事发生在波特兰,这个高举自由大旗的城市,但身处布什时代,压抑氛围如影随形,城市中充满了一种矛盾感,来自于内心与外界的困扰,所以Mark想要在这趟与老友的旅程中找到可以呼吸的时间,告别乏味的现实,对于Kurt,这次旅行更像是一个证明,他只想要一个答案,我们终究无法像之前那样亲密了,那就用这一天的时光来祭奠吧,孤独的Kurt感觉宇宙像一滴泪般的落下,而Mark却早已失去了那种忧伤的资格,Kurt讲述生活中的偶遇,而Mark那释怀与满足的表情却如封闭的疏离,所以当Kurt大胆地肢体接触时,氛围变得暧昧与尴尬,因为观众与他们本人都知道了一切,在几个小时之后他们会重新回到各自的生活轨迹中,这座城市也会在别扭的时代继续存在,而我们的理想与自由却留在了昨日,并且永远也不再回来 |
|
就像林间偶然穿过的忧郁泉水,一流就消失了。 |
|
凯莉雷查德的《往日欢愉》里有着清晰而强烈的政治讯息,正如许多电影一样她热衷用radio来制造这种讽刺效果。是啊,一个时代又在那些无休止的吵闹声中结束了。与其让扯破嗓子的失意宣言搅扰了清净的自然主义生活,不如索性像主人公那样关掉喧宾夺主的大喇叭。让简单悦耳的乡村吉他成为这场友谊重逢的背景音,让温泉、山涧以及匆匆掠过但又无法忘怀的旧梦成为眼下的风景。 |
|
在看梗概的时候就有一种时间缓慢流逝,不能接受的和不能释怀的也终将荡然无存的感觉。轻快,欢乐又有点难过,被岁月泉水浸泡过的陈年友谊带着森林的气味。 |
|
观影过程像是接受了一场新年沐浴。溢出的无言忧伤、脆弱像是山间微风,无影无形但的确牵动人心。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out joy. |
|
3.5/5 |
|
8.3 实际上全片总是着弥漫着莫名的悲伤 ,一首一尾的时事新闻最为明显,可雷查德有没有细挖这些隔阂,观感是如此的轻盈流畅,观众很难不享受老友间有趣的对话和静谧的郊游,在大自然的点缀下回味无穷。再入尘世,方知何为old joy。 |
|
一部拍摄于21世纪初的典型70年代美国电影 |
|
很多东西看起来是无序的,但到了另一个量级,你会发现一切都很有序。就好比爬山,当你环顾四周,那些树林、岩石和灌木丛围绕着你,当你到了一定高度再回头看这些东西时,就汇成了一幅画,它们有着清晰的轮廓。整个宇宙正在坠落,就像一滴眼泪,且无法停止。在汽车的广播里你能清晰听到时下的政治新闻和经济社会的困局,露营和温泉只是一次短暂的逃离和心灵抚慰,你终究无法逃离工业文明。看美国的公路片,那笔直的路,那葱郁的松林,一望无际,沿途风景美不胜收,不像欧洲那么曲里拐弯山脉连绵,这帮人的祖先真是占了一块风水宝地啊。难得在美国电影里看到如此轻叙事但内核又很东方的片子,想起之前看的一部《Wendy and Lucy》【AMIABLE,7.64GB,cc字幕】 |
|
短篇小说,倦怠电影,离不开叶子助兴的徒步之旅与边缘试行。对白是启示、肉体是环境、行动展示摄影机的亲密,密林和温泉带来感官体验的暗示。开头与结尾匆匆,却完全不潦草。亲密一段转接山间血蛭、露水、屋舍、泉流,确实有黑泽明和胡金铨的影子。The world is like a huge drop of tear, a tear slowly dropping through space. 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out joy. |
|
4.5。一场对意义的温柔抵抗,这或许是属于公路片最为独特的表达:电影与电影中的人物都在追求一种“意义的放空”,但又时不时地陷入意义的重负中去,正如Mark总在沉默地聆听,但他在沉默中是否思考着什么呢——不必提他在这段郊游中还不得不时常挂虑妻子的情况,Kurt总是在说话,他讲的那些故事里又透露着怎样的情绪?他们的久别重逢,同样无可避免地披上了一层对昔日友情淡淡的怀旧与告别之意。莱卡特将这些轻描淡写的情绪与所言所行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意义与反义意”的无声对抗,融进了自然主义与简约主义的纯粹和宁静,以空境和特写实现了环境与人物之间美妙的调和(因此这个至简的故事不至于落入中景的走马观花),让人想无限看下去的电影。 |
|
分明可以视作《断背山》的另一面,传奇的死别不再,举目全是最平淡最简单的生离,无名指着戒指的左手滑落水中,像宇宙暂时轻轻地滑落了它那一滴泪。 |
|
柔和的音乐,很长很长的镜头,断断续续的对话。没那么热烈,也不算疏离。好久不见的朋友乍一重逢,好像哪里不一样了。等听完了对方的故事才发现,这是成长。 |
|
Basically what I want and thought,all the stuff is about time and space,then who the hell am I?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 out j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