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病流、撒癔症流、犯恶心流三大门派的开山鼻祖。 |
|
真逼不是装得出来的 电影史意义大于大于电影本身 |
|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鼻祖,剧本由达利和布努埃尔的两个梦境改编而成。看不懂是正常的,无论用弗洛伊德理论还是电影语言分析,都不可能完全达到所谓的真相,因为此片展示的正是非理性的、潜意识与梦境的世界。切割眼球与云遮月的蒙太奇、蚂蚁从掌心破洞中爬出是两大经典段落,对后世影响极大。(8.5/10) |
|
西班牙谚语说:“一条安达鲁狗在叫,噩梦即将来临。” |
|
发现自己对这种“影史性作品”有越来越准确的样貌预设,而最终决定喜恶的也越来越纯粹,就是观感:好不好我管不了了,反正我觉得你这十六分钟太好看了。实验欲从来就没值钱过,有魅力的实验才会绽放先锋性与革命意义。常常被问和自问到底什么是大师,此刻的我想,是理性的大胆,与意识的不妄为。 |
|
不知所云的梦魇式默片,象征手法,镜头切换,这些技术用的太他妈好了,一开头的割眼睛,还真把我震了一下,29年的技术啊。布努埃尔真是无敌了。 |
|
这部影片的创作目的是给社会带来一场革命,让人们为之震惊。评论家阿杜·基鲁曾写道:“有史以来第一次,一个导演不但不试图取悦每一位潜在的观众,反而竭力激起他们的敌意。”他说的是当时的情况。在今天,这部电影的技巧已被充分吸收,甚至进入了主流,其震撼力反而淡化了。 |
|
无数蚂蚁带来的恶心感,对身体的部分,手的侵入。在法语中是“手中有蚂蚁”意指手麻痹失去知觉。将文字转化成影像的转意手法。 |
|
布努埃尔和达利合作的超现实主义短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观众最好的武器。片名和电影无关。没有故事脉络,没有人物塑造,场景和意象之间的连接也没有逻辑可循。从梦境、潜意识或是泛性论的角度来解读都无所谓,只要沉浸在影像之中,它就能变成你的记忆,最终在某个生命时刻复苏并自我揭示其含义。 |
|
第一段用剃须刀割眼球结合云遮月的蒙太奇剪辑确实挺棒的,相信给后世很多电影人以启发。不过全片拍摄的都是路易斯布努埃尔和达利的梦境,显然是不符合现实世界的逻辑的,所以尝试去用各种象征、比喻去强行解释意义不大,而原作者肯定也不会去告诉别人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也许他俩自己都说不清楚呢。当然不同的人看完以后会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但是同电影本身一样都是非常私人化的,并不能成为某种可以通用的阐述。毕竟超现实主义本来就是要突破逻辑和理性的,是需要结合本能、潜意识来打破现实世界的约束的,追求的就是原始冲动和自由释放。 |
|
俨然已经是不看此片不算电影人的地步 |
|
被瓦格纳的配乐分神了。 |
|
谁跟我说了句一条什么什么狗看过吗?另外一个人说哦我知道,一条尼罗河狗,拍的特无聊 |
|
布努埃尔说,“真正对我产生影响的,则是弗里茨朗的电影,当我看了《三生计》这部片子之后,我心里才真正意识到,我也要当导演拍电影。”……朗对此回应说,“我也是看了你这部一条叫安德鲁的狗之后,才突然觉得戴眼罩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后面这句是我编的) |
|
《一条安达鲁狗》中,逻辑是从来不存在的,或者说整个短片就是梦境,真正的叙述在于多重隐喻诸如蚂蚁、手、月亮无疑指向性与死亡。响应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它使用恐怖而不安的象征探讨性本论以及男女在生活中的性压抑与基督教传统对人的异化 |
|
太贱了。。。 |
|
可以用精神分析那套去解读死亡和性冲动,但更重要的是形式,月球/眼球蒙太奇完全媲美骨头/飞船,画面驱动着意识,剪辑却不让意识停留。所以问题是这片能翻拍吗?不能,彩色很可能会毁了“灵光”,黑白本身就是特效。PS音乐是瓦格纳的特里斯坦。 |
|
人有时候会很奇怪 比如今天早上我莫名其妙的回忆起很多电影 布努艾尔的这个经典短片也进入我的脑海 也许看的那天外面也是阳光明媚 我也是心情美好而迷乱 像今天一样 切开的眼球 沙滩 女人 枪支 这个充满西班牙热情的超现实 让我无限回味 |
|
女主登场以后故事可看度提升了不少,无数意象传达了有宗教与传统意识对人的束缚、有对男性恋母情节和女性化(疑似)的埋葬、有性暗示与自我的分裂,总之不是个可读性很强的作品,不推荐吃瓜群众观看。 |
|
达利和眼睛究竟有何渊源,从时光慧眼到三只眼肖像照片到此中的眼球切割。故有言道,达利那双目空一切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忧郁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潜意识的自动书写,优美的骸体。 |
|
看了很多豆瓣的解析依然感觉有点不知所云。电影的气质和街道、房屋,让人想起《野草莓》中的梦境。然而《野草莓》的梦境好歹能看出一点儿由头,感觉其来有自。这部电影的梦境则完全是混乱得一塌糊涂。什么超现实主义啊?完全就是胡闹啊!随随便便把一些碎镜头剪到一起就叫艺术?那艺术也太好干了吧。看在达利的面子上,给1分吧。 |
|
实在看不进去不好评分。不评了。靠。 |
|
要承认一些片子拍出来的当时受众基本就是其他艺术家,就好像大多数论文的读者也只是相关学者,但有价值的创造最终会在众人能理解的流行里被重新认识。比如要是没有包豪斯,当今大多数的房子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所以看不懂没有关系,但看不懂还一定要骂两句的人自信是哪里来的?? |
|
A. 没有现实,梦境将无法破解;而两人在创作时对“潜在理性解释”的有意规避,就已断绝了明面上进入作品的所有入口。因此我们感受到的刺激与任何似是而非的领悟,全都来源于纯粹的潜意识共通:性、暴力、死亡、对秩序与戒律的反叛。这一切都被高频的蒙太奇混乱而有力地组装起来。布努埃尔和达利像是借用梦的节奏,拍出了史上最高效的剥削电影。 |
|
Surrealist psychedelia; Un chien andalou challenged bourgeois values, unsettled cinema tradition, and helped establish film as an art form |
|
“任何一个有可能引起某种合理解释的想法或画面都不采用,我们必须向非理性敞开大门,只保留能让我们惊讶的画面,而不去寻求解释”。能感受到布努埃尔和达利将梦境“直译”为造型之运动的快感,也正是在造型之运动这个意义上此片可能更接近于电影相较于小说、戏剧的独特性。 |
|
2013.9.3 李迅老师电影美学基础课上重看,表明光靠形式无法生成明晰性、单意。此片本身相当丰富、可堪解释。2016.4.14在北大李迅老师的课上再次重看。 |
|
想说布努埃尔的恶趣味幻想真多,原来是和达利合作的成果!割破的眼球、从手心里爬出来的蚂蚁、钢琴上的死驴,一个个超现实主义意象轮番上演,看得叹为观止!解读太多会失去梦境一般癫狂无理性的味道,但在当时弗洛伊德理论盛行的年代,每个潜意识意象都在折射布努埃尔和达利的心理状态与潜在欲望。 |
|
一个将近一百多年前的黑白无声短片,开头不见血腥的血腥就能让你“卧槽”,神经质的伪娘~美丽的短发女人们~噩梦般的魔幻现实。最后,觉得黑白片真的很有感觉,能让人聚焦于影片的思想和理念。(即使快100年后,都感觉现在的短片没那么牛) |
|
本片来源自布努埃尔和达利的两个梦境。整个电影也像是一个纯粹的梦幻 |
|
Buñuel's first film, disjointed chronology, Freudian narrative flow. He stated "Nothing in the film symbolizes anything." |
|
教授说了You'll get frustrated if you try to make sense of it...完全不知道这电影在干嘛实在没分可打... |
|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据说1929年首映的时候没有布努埃尔预料中的辱骂或倒彩,反而响起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可见当时的资产阶级对于他们无法理解的嘲讽和隐喻还是充满宽容和敬畏的。20年代果然是电影最为艺术化的黄金时代。 |
|
2022.09.17 人物的梦境和潜意识状态由一个个令人惊愕的恐怖事件和镜头连接起来,剧情没有任何叙事逻辑可言,人物的行为动机也没有任何的心理依据,一切都出自于原始的无理性的冲动。它象征了20年代末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强烈表现了他们对宗教偏见、资产阶级教育、社会束缚的反抗。同时,这部片子还从先锋派电影对于纯节奏形式的探索转向了对于内容的探索,并深信内心的现实远远高于外部现实。 2020.06.10 个人感觉这种反情节电影没必要探究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内涵,或许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梦,跟自己做出来的那种差不多。 |
|
#重看#于2018年6月;蒙太奇玩得溜,剪辑随心所欲了,表现欲望得心应手。 |
|
【C+】
1.西班牙谚语:一条安达鲁狗在叫,噩梦即将来临。标题的意思大概就是后半句。
2.有解读空间,但没啥必要,终归是一个超现实的梦境,感受就好。不如来夸夸使用纯熟的画面匹配剪辑和割开月亮的蒙太奇。 |
|
额……无论你有多少性隐喻,我都不想看懂…… |
|
总算有YOUTUBE上看了这个片子,网上被各种人夸得天花乱坠,可是个人表示看得莫名其妙,当然,这本来就是不能看懂的片子。 |
|
超現實主義就是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麽!這就是1929年的默片,竟然也能用鏡頭和配樂的語言傳達給觀眾一種驚險的感官刺激。 |
|
神一样存在的短片。剃刀割眼球,手上的蚂蚁黑洞,乳房与屁股.....后来知道达利参与影片的构思,好像容易理解了好多。这不是一个电影,是超现实主义的视频··· |
|
1.隐约从中模糊地看出一个爱情故事。2.为啥叫安达鲁狗?3.有些神一样存在的片,是不需要我懂的。 |
|
我终于『敢』看了,或者有碟时都没有看的電影经典,尽管割眼球时我还是情不自禁闭上一下自己的眼睛👀画质还可以,快百100年的電影还要求什么呢? |
|
当年找了很久 买的牛皮档案的结果一分钟也没看懂 囧B |
|
想象力这东西
不一定会跟着时代前进
虽然知道是假的
吃饭时看还是有点反胃 |
|
这部影片已经被人研究的太多了,别的不说了,单说这部影片对后世的影响就可见此片的地位了。大卫.林奇的蓝丝绒那只爬满蚂蚁的耳朵,科波拉的教父那只床上的血腥马头,应该都是来源于此部影片吧。布努艾尔和达利梦境的混合,既然是梦看的懂看不懂又何妨呢,影片一开始布努艾尔磨剃刀的画面令人难忘。 |
|
很短但也很丰富,割眼睛这种镜头看得我头皮发麻。以及现在有些导演就不要东施效颦搞什么超现实意象堆砌了,都是几十年前玩剩下的。 |
|
听说是装逼利片!应该找来看看,完全看不懂···········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
|
画画的人是不是都很容易对事物产生联想能力?喜欢电影里把女人的腋毛和沙丘的枯草做类比的桥段。
辅助解读: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1927一代的三个好朋友,Luis Buñuel, Salvador Dalí, García Lorca,导演,画家,诗人;易装癖,性冷淡,同性恋。
谁没有参加这部电影的制作?LORCA。他是哪里人?安达卢西亚人。
都知道洛尔加是同性恋,最后被弗朗哥迫害。但是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洛尔加曾经企图与达利、布努艾尔发生关系,被达利拒绝,被布努艾尔暴打。后者在写给朋友的信中,多次说洛尔加是母狗。 |
|
基本没看懂,那个年代的慢镜什么的真是拉轰啊,能够流传不息的作品一定是充满争议的作品~ |
|
5/5 音乐的巡回,意象的堆砌,两位大神的合作不容小觑。蚂蚁,没有指针的时钟,永恒的时间,牛,异装癖,割开眼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