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节精华”中展映的荣获过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的格鲁吉亚影片。表演、摄影俱佳,问题是年轻的女导演想表达的东西过多,或者对主要的问题和人物自己还没有想透。 |
|
是丈夫脑中离经叛道的妻子,是子女眼中荒诞不经的母亲,是书商口中下流低俗的写手,是父亲心中缺乏想象的作家。她是天才不是疯子,是主妇不是野兽,母亲上吊只是杜撰,背上白毛纯属虚构。瓷砖上有她看到的场景,手臂上有她迸发的文字,传说中有她追寻的怪物,房间里有她创作的故事,只有她不属于现实。 |
|
概念比较浅薄,好在完成得不错。 |
|
一部完成度不错的心理惊悚片,片子要讲的是童年毁一生,只是借了作家写作遭遇家庭的阻力,没人了解她写了什么,导演一直在作家的困惑上兜兜转转,也没能用剧情把要讲的主题讲出来,最后只能安排一个角色用嘴强行解释所有的疑问,给小说的内容和女主角的经历做一个心理解析,把导演想表达的主题说出来。 |
|
大失所望。稍有觸及女性創作空間問題,描寫了女主角書寫情慾,為了擁有自己的房間而瓦解其家庭的過程。但也把她置入無窮盡的俗套中。例如精神病的母親指向宿命,自主的女性必是六親不認的吸血鬼,把創造力與瘋狂著魔非理性劃等號⋯⋯ 結尾可會是一個瘋狂藝術家在狼吞虎嚥中面臨「麵包」的問題? |
|
8.5分。压抑的家庭生活,狂热的写作冲动。女人在有限的家庭空间里通过想象延伸界限。她需要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她抄袭现实、跟随想象与梦境。丈夫以所谓爱囚禁她,她的任性间接害死爱慕者,父亲对她的缺席延伸到其后代。结尾戛然而止。母、妻和女的多重身份像枷锁让亦是作家身份的她幻化成魔。03/23 |
|
男权社会对女性思想的压制 |
|
不論是女主角還是整部片都有些鬼魅和著魔的感覺。女性的自我覺醒原來是基於自身經歷的複寫。另外,女主角的丈夫這一角色的刻畫還蠻到位的,讓人感受到世俗的氣味。 |
|
额神神叨叨,欣赏不来… |
|
作为处女作还不错,只是节奏感稍微差了些,对于家庭主妇与女作家双重人格的描摹欠缺一些深度。妈妈需要一间自己的房间,女儿很漂亮敏感,很可能成为第二个manana。#BJIFF #娘T女导演镜头下的女人都很美并带点中性气质 #女出版商也很stylish |
|
其实主题和《玩偶之家》的娜拉出走一样,一个女性逃离家庭选择自我生活的过程,中途却总是被家庭所羁绊以及斗争。与此类似的还有现实里那位自驾出游的苏敏阿姨,都代表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抗争……3.5 |
|
缺乏爱和关注,把女人变成了怪物。manana说她在梦里看到一个黑色的长方形,将她吸入,困住她,恰巧这个方块变成助听器出现在她爸爸的脖子上。manana的某些镜头让我想起了我妈妈,我心里非常难过。 |
|
惊艳的处女作杰作。剧本,摄影,配乐都是见够功力。小细胞滋养长成巨兽到撑破空间。配乐、摄影机运动由简进展到极简。艺术的仙人掌,总是刺痛生活。 |
|
2019亞洲電影展。多重敘述的結構(現實/文本/隱藏的過去家庭)和強烈的虛幻背景(建築、電子短路聲、環境顏色的切換)都有對於「女性困境」的暗示,點到為止和意猶未盡的藝術營造上令人印象深刻。 |
|
interesting。表演 摄影 打光 构图 色彩一流 精神分析。原本以为是一个梵高式的故事。缺点是对于父母童年的前史交代不够 monster的形成没有说服力 猜想:为什么一本在写的新书需要翻译?女主一开始的目标就是父亲?店主的自杀是想象吧 |
|
虽然不知道女主角是不是天才,但电影让我们相信女主角心中有东西要迸发出来,谁也挡不住。 |
|
有女性独有的灵动 但好像离自己太近了 属于懂的人懂 不懂的会被创作者的自我沉溺劲儿挡在门外 |
|
小成本范例。 |
|
通篇的乏味就为最后一下打了个鸡血 |
|
一个把欲望压抑在厨房与爱之中的女性 如何一步一步变成怪兽 利用身边所有人和所有元素 继续创作。可以说是自私,也可以说是孤独。每一次创作都是对自身的映射,如果保护身边人和保护才华相互矛盾,如果才华还不确定是不是才华,该怎么办?另外在这一届bjiff里,也许会成为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部电影吧。 |
|
典型的表达过度吧,剧情支撑不起表达欲,影片所表达的关键点都在故事之下,得怎样的情感巧合才能够足以揣摩创作者的意图。#2018BJIFF# |
|
【格鲁吉亚】电影女主都叫Manana吗,想起了之前看的另外一部《我的快乐家庭》,都着重于女性在特定环境下的情绪与感受捕捉,再搭配上现时国情及社会状态,使得镜头下勾勒出来的形象很完整。显然这部层次更多一点:妈妈写小说的设定包含对文学创作的反思,与父亲的对话还原了童年阴影,有点太丰富。 |
|
故事有两层,明的一层讲述一个有着极度创作热情的妈妈,她写作有着色情意味的小说,家人不理解且起冲突,她离家出走。暗的一层则是在结尾时才抖出,前面则作了交代。她的父母用其丈夫的话来说,父亲冷漠母亲疯狂,这种基因塑造了她,她幼时的劲则给她留下极深的心理创伤,她只能生活于想象之中。她小说中的一切均来自她的生活,而她在小说中所想象的一切,她也要将其化为现实。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恐怖故事。只是前面导演有些太故弄玄虚了,节奏又缓慢,而后面的转折又未充分展现出来,让很多观众忽略了。 |
|
非常喜欢。A woman has to write. 不管她有没有写作天分,也不管她写的是不是廉价色情小说,无非是女性在自我挣扎的一点努力罢了。女主凝视镜头的时候,非常像拉布拉莫维奇,有种东欧女性坚毅的脸。构图和摄影非常考究,特别是声音设计很有亮点,作为处女作来说很强了。 |
|
构图很棒啊 @SFF |
|
压抑氛围,悬疑设计,一位家庭主妇为实现写作梦想,竟引出心中蛰伏已久的野兽 |
|
很惊艳的处女作,把创作过程中的幻灭与恍惚plus身为母亲的焦虑(又加上童年阴影真的有点多了…)得到神奇的氛围;虽然大量用台词营造氛围确实不够高招,但氛围整体是完整而吸引人的。配合公寓与城市神奇的空间关系以及漫游城市的段落,摄影做得特别好;表演也很好。 |
|
想表达的太多,远远超过了年轻导演的能力范畴 |
|
切腹前闲置时段加猎奇心理来看的格鲁吉亚电影,略有些发毛诡异的气氛营造不错,特别是电流声和那种楼上无人却会发出奇怪的声响的混合音效,效果很好;心理创伤投射于小说,而周围人的反应又反哺了小说,艺术家的想象力与离经叛道,究竟是他们的前卫才华,是超前的创造力,还是普通人眼中的疯子,个中界限究竟如何,这样的探讨其实可以更深入用更具表现力的手法来表现的,总体来看有想法但功力还稍欠 @天山亚洲展 |
|
北京电影节上得了好多奖,把女导演高兴坏了 |
|
每一个镜头都美 每一个 妈妈 请做你自己 |
|
低血压妙方,压迫情绪,但“写作”只停留于概念,人物状态也并没有呈现过真正的对抗。 |
|
看得一度抬不起眼睛,和困意搏斗了大半场,结束的时候特别后悔,就应该闭眼睡觉啊,能睡多好啊。 |
|
Genius!可以算是天才般的处女作。
都说作家跟世界有着强烈的对立,原来导演也可以跟世界对立起来。 |
|
像是去年那部《我的快乐家庭》的反面,查影片信息,竟然同属格鲁吉亚电影。故事建立在一个近乎抽真空的空间,不单是不同场景之间无法确定空间关系,“家”这一建筑本身就有强烈的孤立感(裸露外墙,漫长天桥,破烂电梯),画框又加剧关系的切分。结尾近乎暴力地扭转了叙事,成为另一个鬼魅故事的开端。 |
|
歇斯底里 |
|
惊喜!非常女性的视角,特别的故事角度,导演比较年轻,在对生活的体悟还略微有些浅,但是完成度挺好。演员们都很棒!演技加一星!期待导演的下一部作品 |
|
😂前半部挺不喜欢的 后半部溜了 |
|
作为处女作相当成熟,加1星 |
|
女作家需要一个真正懂她的人,她的世界是一个暗淡的成长经历与不与世人所理解的虚幻相结合的晦涩难懂的空间,不懂她的人认为她是一个脱离现实的精神错乱者,懂她的人或不愿意面对一些曾经带来痛苦的现实,或仅是浅尝辄止、偏执地阅读一段奇异的故事。女作者受到家庭与社会的束缚,她叙述的痛快也许就是让别人重复她所经历的痛苦,不为社会所容纳、家庭的破碎,而文具店主仅是一个无关痛痒的窥视者。创作应该分清现实与虚拟,又何必为了创作再去重复暗淡的过去,又何必去寻找本来不该存在的影子,她的内心是剧烈地挣扎着的。三星半。 |
|
越是探索精神世界,就越需要外化手段来表现。所以女主角的藏身之所—出版社里红得晃眼的房间这一场景是佳句,以及最后,几乎失声的父亲大段正对观众的念白,又是揭示主旨之一“作家的局限是他的生活”的非常丰满的一笔。 |
|
要说style over substance的话首先得有亮眼style。构图还成但镜头不太有趣,故事怎么样就不提了。天哥说像毕赣,我再提名个萨金塞夫好了。 |
|
#平遥影展#(敲4场字幕,媒体、评委、官方、再映)作为写作疯子的母亲不被家庭理解,通过作品拷问造成童年不快的翻译家父亲。结尾很棒,不过给的太满,透出某种说教意味,多些留白会更贴切本片一贯疏离的气质。 |
|
What do you think of a woman? What do you think of a mother? Why is she scary? Why is the room in the bookstore red? What is the hidden massage about the mother's mother? |
|
(2021.6.13)大银幕真是能让人加滤镜以为是自己的问题才睡着,在小屏幕重新刷了一遍之后我疯了,什么狗屁。一个不被人理解的神经病,想塑造成什么呢?有啥了不起的呢?全世界只有一个老头挺你,就和人家搞?女主的爹还要请个喉咙坏掉的演员,女主的全家人也是根本就莫名其妙就不想帮助女主,一本很抽象的情色小说有什么可怕的?看得人如坐针毡。 |
|
#亚洲电影展#
继承了格鲁吉亚影片弱剧情化特点,但还算有个完整的故事。环境刻画非常典型:主人公一家居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未来主义风格公寓楼里,大楼表面已处处斑驳,而在他们生活的城市中随处可见废弃的工厂和仓库。深刻表明这个国家自苏联解体以后至少工业和建筑业一直处于停滞衰退之中。 |
|
好题材,可惜拍摄手法平淡了些。边看边遐想:伯格曼会怎么拍,意大利三尼会怎么拍,阿巴斯会怎么拍,锡兰会怎么拍 |
|
在川航上真是看了不少小众电影。这部氛围足,但剧情很空洞。 |
|
创作者都是咬住自己尾巴的蛇 黑暗处反噬自己 |
|
有控制力的作品,略微意识流和象征,说是艺术电影不太够,说是剧情又较为奇特。很惊讶在大屏幕看到应该是出现在画廊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