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10 #NYFF 怀斯曼把他纪录片中最宝贵最精华的元素全然丢弃,然后使用一种与之对立的方法所创作出的“剧情片”令人失望:那些人物群像/被注视的生态等事物本身的主动性(所表现出的一种随机性和多样感)都丧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被怀斯曼全然操纵的预设的文本和场地(花园中的生物也沦为“布景”)。他以往纪录片内部所构建的开放性相关性也消失无踪,所剩下的唯有“闯入者”(一袭黑衣的索菲亚),和她突兀的姿态,无法与周遭的他物调和。若使用滨口式的“文本优先”的表演论或许仍能将此作视为一种近似客观的将历史文本/人物重置(赋予图像/人形)以(不夸张地)强化一种控诉或记录,然而这条路径也被女主剧场式的小动作与频繁轻佻的面部表情所摧毁。一种虚伪的在地性,缺席的俄语,那些怀斯曼所“设计的”结构或段落都堪称“古典式”的,被巨大的单调性所淹没。 |
|
你在拍一种很新的东西… |
|
鲁迅的祥林嫂>>怀斯曼的祥林嫂。托尔斯泰看到估计会不屑一顾,甚至连像说受不了他妻子一样都不稀得“受不了”这个片。托尔斯泰话语权更大,他对于妻子的抱怨更广为人知,本片全部是妻子一人发言,颇有罗生门的感觉。从怀斯曼爱zzzq的角度出发,本片适合喜欢zzzq的人拿去发挥,也适合写论文。片中水很多,导致多人因尿急退场。极简主义并不意味着视觉乏味,idea并不大于视觉享受。 |
|
#斯特劳布# 托尔斯泰:一代pua大师,自私、自恋、自我。大部分作家,应作如是观。 |
|
影像极简至美,但内容真的让人昏昏欲睡。冗长的怨妇控诉老生常谈,文本毫无新意。我周围几乎都是女性离场,尤其还有拖着丈夫离场的。我在最后十分钟也受不了了,出门看看路边的黑格子和蓝天白云的海鸥更美好。 |
|
awwwwwww 看怀斯曼纪录片里拍的人,你会怀疑他们是不是在表演,或者说可以慢慢看清他们戴着的面具,他们总是带着面具作为某个更大的系统或者世界的一部分去说话。这部片子也是,将言说作为一种表演,让她处在过去和现在,(观看)自然、思考和表达的边缘,恍惚间分不清她是不是在表演。当母亲、妻子、文学、自然主义的面具被一层层剥落,我们看到的那张脸是谁?那个声音是从哪里来? |
|
离谱 |
|
海南电影节2022 |
|
#4th HIIFF# 影展聚焦-大师新作。前入围2022威尼斯主竞赛。怀斯曼拍故事片也是活久见,虽说也是“历史翻案文”做法,而且是时下流行的“女性被伟大男性压抑折磨”的角度,不过实在是太人间真实了,明写女性收到的压抑和暴力,暗写艺术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非常深刻,大把金句;所谓“悲剧”是双方相互成就的稳定结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片子实际上是用布莱希特史诗剧的方法,正好解决了诸如《贤妻》这样的(文豪之妻)电影所不可能触及的深刻问题;或者是诸如《报丧女妖》这样要讲这么久的故事,这片子短短63分钟就讲清楚了。#年度十佳候选# |
|
#79威尼斯# 弄一段长达一小时的个人诗朗诵来做什么呀 |
|
相当好,在不大的野心和自觉中丰富且自足。像一首私密的室内乐,一曲凝固的长诗,一幅延展的静物画。最大的不足在于朗读的语音还是缺少多样性,且自然转场也稍显粗糙。-.5 |
|
祝所有在婚姻中被男人精神物理伤害的女性都能partir, partir, quitter à la maison |
|
控诉丈夫从没给自己的孩子喂过水,却去男仆家挑水。抱怨丈夫因为愤怒打碎了所有瓷器,却不理解他生气的原因。怨恨丈夫有过太多离谱的外遇,自己却依然深爱着他。须臾一生,懂得人不能强迫让另一个人不离开自己。明白自己的丈夫不是朋友甚至不是爱人,他只是世人膜拜的文豪,却给予了自己有毒性的爱情。 |
|
一个女人被PUA的悲惨一生,却很难换来大多数人耐心花一个小时听完她耗尽心力的控诉。怀斯曼的这出独角怨妇戏的思路其实蛮对的,历史同现实对位,令人难以苛责其形式的单调——一切繁茂的表象只是背景,不公的婚姻只能带来枯竭的生命,在舞台的中央,椎心泣血地言说。 |
|
还是怀斯曼那个味儿 |
|
背景乱象中残留着主体情绪,渲染过度的「控诉」游离于写实更偏向表象之风。场景捕捉的流动感很强,海风、树木、花海与人物搭建出的美学结构远胜于行文的影像诗本身。怀斯曼还是有本事的,只不过意象化表达有时过于私人化,晦涩过多则客观影响了观赏性。。 |
|
拒绝一切含糊,暧昧,然后直击主题。 |
|
女性与日常生活,像流水一样自然,非常享受的观影体验。 |
|
85/100 |
|
电影是什么低贱的行当吗?怎么谁都想来分一杯羹 |
|
全片太刻意的光影、布景,灵动感全失,难以共鸣 |
|
手法新颖,摄影极美 |
|
很「無聊」,但有人在這樣的煎熬中過了一輩子。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那麼壞,極度有限的場景依然顯示著紀錄片出身導演對景物與環境敏銳的捕捉,在永恆的自然中留下了一個永恆的妻子,與藝術家陶醉的花、海、樹木融為一體,同屬於一個世界而不應割裂為兩種生活。文本抒情性很強,卻又不是「精準」的文字,有感染力卻難有「擊中」的時刻。 |
|
一个女人的内心,把舞台剧搬到了大自然,很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女性角色塑造,看大作家的妻子思考创作、生活和婚姻。怀斯曼拍成这样,也没有给这一个小时的表演和剧本加分,做成话剧的形式更加合适吧。 |
|
哎 |
|
72/100 #HKIFF2023online# 在另一人阴影之下的花园,将人物与花、景蒙太奇对位起来。并不太斯特劳布或布莱希特,有戏剧感但人物表演的状态是非常投入而缺乏抽离感的,反而是非常单一直抒胸臆的,比较简要的电影。 |
|
#HKIFF47# 属于那种,看了十分钟基本等同于看一小时的片子。英文和法文名都是“夫妻”的意思,但是中文翻译成“xx之妻”,剥除掉了女性的主体性,一个成功大作家背后的,没有名字的“贤内助”形象。虽然这可能也正是导演这么设计的意义,但还是觉得整个观影过程有点考验人了。 |
|
+吧 |
|
@Venezia2022 第二人称书信体的叙述搭配一些自然环境的空镜头,有些单调。 |
|
这个怨妇solo真的太煎熬了…一个小时好像一辈子一样漫长... |
|
很好,相当好,没有想到怀斯曼还能给我这样的惊喜,不过想到他的戏剧导演经验似乎一切也说得通。花园与海的多义性在 Sophia 对于爱情、婚姻生活的叙述中逐渐浮现,社会文化在为女性编织伊甸园的谎言的同时也为男性编织了关于开拓、冒险的航海谎言;而在不断地试错、自省之后,女性在花园的万物歌唱、万物共生中寻到了抵御日常、诗化日常的平静,而男性则持续像波涛一般持续地生活在冲突之中。非线性的、私人化的叙事强调了困境的反复与永恒,让我看得时候不断地联想到我的父母。 |
|
法文原名《un couple》,全片仅剩索菲娅的愤慨、绝望的叙述,男性形象缺席或者说以庄园主的宏观符号在场,“一对”仅存酷烈的残骸。索菲娅的灵魂寄寓在身后的海鸥上,内核传达出强烈的契诃夫性,一种“硬粘土”的生活。时间影像的组合,花草海浪微风的自然时间和“念白”的人为时间互为参照。男性和女性的矛盾,乍看被简单概括为现实与浪漫的矛盾,但事实并非二元,一方面灵魂的爱阻止了她物理上的出走,另一方面生存的困境加持了她精神的依附。她的信为谁而读,她的控诉被消解在水面的倒影里。片尾索菲娅经过的土堆颇似托尔斯泰的坟墓。 |
|
【💣】简直如同一部简陋的戏剧,真的和拍“市政厅”的是同一个怀斯曼吗? |
|
怀斯曼依旧再搞他的「真实电影」,而没有什么形式比女性口播更加「厌男」了,当托尔斯泰都可以被用来当做某种流行运动的靶子,要么是时代发生巨大变化,要么还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横行。 |
|
@海南岛2022 |
|
... |
|
大可不必 |
|
这不是电影啊,毫无调度甚至没有艺术特色。一个小时的冗长碎叨,打着女性主义旗号搞些怨妇之事?高级黑吗这是。 |
|
是次有趣、并且完全打破过往自己所有熟悉事物的尝试,想仅用言语和书信作为材料,拼凑一段婚姻肖像和爱得嗔痴和深情的感情;也借由此,重新回望熟悉的人物并不为人知的一章。但是在开场不久后,观众就仿佛被生拉硬拽到一场无休无止的抱怨之中。哪怕周围有如此美的花草,也仿佛“堵不住”漫天而来的哀思和嗟叹。 |
|
5.5。比起劇情片更像是復現故去人物口述史的docu-fiction,但所有在狹窄時間段內重構情境並隱藏在場紀錄者的docu-fiction都只能留下怪異的觀感。 |
|
一个我既不理解也没有大受震撼感觉的片子,只能说旁边的哥们睡得很香,观众走得很快 |
|
7.5
知觉讲稿电影,去体会本真的剧场传达 |
|
#47th HKIFF#Venezia2022 目前不好下结论,直接观感在本质上依旧是纪录片式的呈现,可能需要看过施特劳布对同一题材的处理才好有横向的对比。 |
|
舞台剧的设置,更准确的来说是独白剧,将独白剧扮演到自然中,倒也算吸引,不过大量的独白,打破第四面墙,使得看了十来分钟便感受到了其美学规律。。。。台词设计难,但其他真就乏善可陈。。。 |
|
纪录片大师的首部虚构作品,找到文学作品改编的一个新奇角度,令影片在舞台戏剧、情节剧与人物纪录片之间徘徊。表面看是妻子对丈夫的表白诉苦,大段言说的直白形式渐显枯燥,消磨观众的同情心。事实上,却在暗中道出名人作家的偏执性格,对妻子的控制与嫉妒,更透过这种纪录式的言说,将外人看来一段完美的婚姻中的脆弱、矛盾、沟通问题暴露得触目惊心。从头到尾男人彻底隐身,只剩下女人在控诉,象征意味呼之欲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不幸的婚姻给女性带来的悲剧。 |
|
一个小时的煎熬之退场的决心 |
|
-.5 |
|
回纽约的第一部电影。这部细想很有意思,只是今天观影体验不是很好。。。(4.5/5) @MoMA |
|
沉浸的观影体验,感受情感的羁绊与人生的弥漫,在文字与优美的画面中感受时代文人的真实描绘与人生的思考,在轻盈的叙事中感受人生的沉重与意义。 |
|
#HKIFF 怀斯曼拍的法语剧情片马马虎虎。或者是试图把Sophia的内心世界外化?密林和海边礁石的意象有点意思,但一整个小时以之为舞台就有点难以说通,或者干脆像阿克曼《家书》那样设定说不定更有效。当然Nathalie Boutefeu演得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