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智障儿童视角欢快地讲述一个不幸家庭的悲伤故事,结尾不落俗套。“正常人”遭遇不幸一个比一个脆弱,不是摆烂就是自暴自弃(半死不活的继母,忽视并遗弃孩子的父亲,自甘堕落的哥哥,暴力泄愤的小范),而“不正常”的亚美子即使被遗弃,也能在海边果断挥手拒绝死亡,充满生命力。 |
|
这应该就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前传吧!在不断前行的世界,停留在原地的天真就是一种罪。 |
|
没有明说亚美子是不是智力障碍的孩子,但是你可以看到她的不同、怪异和被区别对待。这是关于自身和周遭环境的描写。亚美子的执拗的孤独的行为和周围一个个排挤打压的行为是多么明显的对比。回看家庭,这个家庭亦然是有问题存在的,逐渐变得畸形和崩塌。母亲无法热爱自己的孩子,陷入无边的抑郁无法自拔,无法获得解救。父亲完全应付女儿儿子,不去主动照顾失衡的一切。哥哥变得肆意狂暴。只剩下亚美子一个人停留在自己小小的世界,她即便再“怪异”,但她也只是做自己,不去构陷他人打击他人。那些幻觉和声音,更像是朋友,更友好的陪伴。最后海边的声音设计不好。 |
|
可能长大是一个伪命题,相较于亚美子,她的父母哥哥都更像是在退化,成长到某一刻突然不演了,任凭一切杂草芜生,错乱失序。亚美子是那个原点,其他人类是负数。 |
|
#SIFF2023 亚美子问小男孩,「我是哪里恶心?」,小男孩也说不清,可能就是跟其他人不一样吧。这段看得我心都碎了。可是,我也能理解周围的人。当继母、哥哥、爸爸都黯淡下去,没想到亚美子竟然跟幽灵挥手再见,开朗地说没关系。活着就会好的吧。 |
|
有被惊艳到。原以为把今村夏子拍出味道来会很难,但这部的视听语言完全捕捉到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和荒诞感,而且丰富又真实的细节充实着全片,一些独特的低机位和近距离特写建构的童真视角与高机位式的俯瞰和审视形成反差,留给观众直观的上帝视角,我们得以感知主角对世界的认知错位,但也同时感知这份“怪异”本身自洽的内在逻辑。尽管和周遭碰撞的笨拙又激烈,但其实本片也没有试图输出任何刻意的说教和日式鸡汤。一切都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被动地发酵、转变,最终成为要挥手告别的过去。 |
|
siff25第六场,很难过不打分了。不是热评说的什么松子前传也不是智力障碍,亚美子是典型的ASD或者说阿斯伯格儿童,还有人说自己也无法理解这个女孩在做什么给我整无语了,可见这种电影存在的必要性。子役演得太好了,电影也把那种溺水感完全呈现出来了,看得我焦虑不已。 |
|
父母带回的生日礼物,是给弟弟成长的记录;形影不离的同伴,是大人对其的约束。聒噪接沉静,失落就转活跃,她总是用这样的能量差弥合创痕,却也留下更多独处的角落。如同一首童谣,哼唱一遍是欢乐,哼唱千遍是孤独。被嫌弃、被殴打、被抛弃,再回馈一句「没事的」……残酷的第一层是生长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残酷的第二层是看似笨傻的孩童开始懂了。 |
|
“这里是亚美子”,但是没有人回应她。亚美子好像是一个不懂事不知分寸的怪孩子,常做一些别人眼中肆意妄为的事,惹人生气,不断被嫌弃。但亚美子并非完全自我的封闭灵魂,她能感受并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需求、情感甚至关心,但周围的人,不管大人小孩还是最亲的家人,这些“正常人”却对她缺乏耐心和呼应。他们不应该是懂事的吗,他们的分寸在哪里,这不是很讽刺吗?关注的背后其实就是可以笼统称之为爱 的东西。能给亚美子一点呼应的是自己也失去依归的哥哥,以及一个喜欢她的男同学。亚美子自己当然有,所以她还是能坚强成长的。影片用影音(静镜特写、具体的声音等)配合小演员的表演,营造了亚美子的生活及内心空间,给人疏离又可触摸的生动感受。 |
|
令和版《搬家》。出乎意料惊人的导演初长片与子役初表演。引起曾经也是不受欢迎的像自己这般的“怪小孩”的共鸣。令人感受到孩子的生命力与成长的残酷性、努力发出声音却得不到回应、只能独自向着成人世界摸索前进的、这样一部电影。想成为可以温柔对待Amiko这样孩子的大人,给予她最大的善意与耐心,虽然艰难也想使她相信,无论是怎样的孩子,都有好好长大的资格。对讲机的另一边,也一定会有人回答她的种种疑问与困惑。最后Amiko挥手告别海上的亡灵们,也许坚强如她,终于找到了真正属于她的自由。PS.整部电影声音效果的处理与青葉市子的配乐都是加分项,如果可以请佩戴耳机观看。 |
|
在社会成长过程中,人们都会舍弃内心世界,或学着向外界妥协。亚美子比别人慢一拍,所以在外界眼中她变成了奇怪的孩子。电影将儿童视角和潜在的儿童恐惧心理彻底挖掘出来,细致的故事结构和可爱的摄影、声音细节的处理做到了完美的契合。 |
|
评论里认为amiko是弱智的 是不是被健人中心主义蒙了心 洗内(感觉是讲述了一个阿斯伯格女孩和她的卡桑德拉综合症家庭的故事 suki |
|
真的好喜欢这部。亚美子问男同学,她是不是很恶心,有多恶心。男同学插科打诨反正很恶心就是了,几万个恶心的地方。那你一条条的告诉我吧亚美子望着对方诚恳发问。男同学开始支支吾吾了,说出一句这是我的秘密。一下子触动到我,我的秘密是什么呢?是我真的好喜欢你。男孩这场戏对着亚美子有句台词是,想来我们真的已经认识很久了,终于到了分别的时候了。(这句话从孩子嘴里说出来,多少有点小大人的意味,所以影院里大家忍不住笑了。但是,唉,这句话多悲伤啊,笑容背后也是悲伤。)男同学没说出口的秘密,满是心照不宣的我喜欢你。结尾亚美子站在清晨的海边,挥手和幽灵告别,太爱这场戏了。“天气很冷穿件外套吧”亚美子回头说没事的。我认为这是很棒的结尾,这一刻我是亚美子,习惯说出没事的,用轻盈的口气将心酸陈述。 |
|
都觉得亚美子怪异不讨喜,却都不愿意告诉亚美子为什么大家不喜欢她。唯一一个亲口告诉亚美子真相的同班同学,因为好感,所以也只说那是自己的秘密,于是亚美子又因为无从知晓真相而继续保持自己的模样。 |
|
拍得挺好的,看得人也很揪心,被嫌弃的Amiko的童年。但在想如果身边也有一个Amiko这样的人,可能也会尝试离远点吧,这么一想,自己是不是和那些误会忽略甚至欺负她的人是一类人呢?正视自己的怯懦,还挺让人难过的。不过话说回来,从小到大,我们谁又不曾在某个时刻成为过Amiko呢?三星半。 |
|
奇特的走向,还以为是治愈系,想到相米慎二,和鱼之子也有共通之处,充满元气地面对成长的残酷。
亚美子是幸运还是不幸呢?死亡向她打招呼,她只是挥手。
尖叫鸡是不是早就风靡亚洲了? |
|
简直就是《鱼之子》的阴面,同样的雌雄莫辨,同样的不容于世,同样用第三人称指代自己,亚美子缺的只是能支持和理解她的环境。因为跳脱常情,反而最是有情,和自然、超自然的联系也最紧密。她是家中唯一能直面死亡,温柔对待死亡,没有被痛苦淹没的存在。正因如此,这样的她才能抵御世俗的冷漠、规训和暴力。倒挂在椅子上的亚美子,观察昆虫的亚美子,给“弟弟”做冢的亚美子,在操场上撒腿奔跑的亚美子,光脚丫搭在桌脚上的亚美子。她不断地向这个世界发出最诚挚的呼喊,换来的却是误解和冷遇。质本洁来还洁去,她选择留在现世,保留本真,不放弃这个伤害过她的世界。导演用孩子的纯真包裹着一个极其残忍的故事,最终还自然以自然,在海边给与了赤子之心最后的人文关怀。 |
|
这可能是卡桑德拉综合征,从世俗的角度去说,她的共情系统与“我们”不匹配,客观的看待这件事是很难过的,观影过程中也会在许多事件里感受到作为自己的愤怒失望和无助。电影拍得很好,有娴熟的技巧,对于音效的使用,剪辑的老辣,且服务于内容本身,亚美子鼻梁被打断之前在医务室和小范互动,固定长镜头平拍室内全景,看到了亚美子最真实的状态,出院之后亚美子对小范的态度没有改变,这里的她身上不合时宜产生的低自尊是最明显的。电影也完整记录了这个家的散掉,实用但冷漠的父亲没有情感沟通,完美典型的继母会一层层击垮,而那么善良的哥哥也因为这样失去了人生的幻光成为不回家的不良少年,为什么要大书特书亚美子遇见幽灵,还有一首幽灵之歌,因为最普通的沟通,最普通的语言都没有人对她使用了,最后她面对幽灵们的招手勇敢的挥手再见,这很唏嘘 |
|
被成人世界的冷漠吓到了…也因为前半段我对亚美子的烦躁猛然惭愧下来,被成为大人的自己反噬、溯源。是什么令她不得不和有一点害怕的“鬼前辈们”挥手告别,然后整理好表情,回头说一声“没事的”…一切突然变成了被赶走的鸽子扔掉的蛋,戛然而止,难受很久。 |
|
大为超出期待。一边是亚美子的童年大冒险,由喜欢的男生与玉米、传呼机与曲奇、妈妈的痣与哥哥的斑秃、幽灵与墓碑、蛇与蜥蜴等对象构成;一方面是亚美子与周遭的奇妙张力,她的怪异性让身边的人迷惑甚至疯狂,大家纷纷离她远去,但这显然又并非一个“坏孩子”的责任,她自身也是她的怪异性的一个受害者。如此奇妙的形象能以“中动态”的视角被细腻地描写真的太好了。 |
|
一些画面拍得美极,但很可惜故事难以共情。不在意or无法感知他人感受,造就了一个没有眼力见,喜欢戳别人屁眼痛处,种种妈见打行为的主儿。年纪小不是免死金牌护身符,我们每个人都是割掉了身上的棱角才完成的社会化,你并不比任何人特殊。我也不会报以同情,因为就我所见,没心没肺铜墙铁壁的迟钝者起码比敏感纤细自我纠结的人要自在太多,而且此类人横冲直撞的个性在社会上相当混得开。就像片中她能天天不洗澡一股子味儿,假设她舍友是个考虑别人感受的内向型,在那自我纠结半天如何开口才能委婉。但实际人家根本无所谓你说什么,因为你说什么都没用,她不会听更不会改,你只能受着。试问,谁更可怜? |
|
音楽担当:青葉市子。她是自由的象征也是被(社会)欺负的象征/ |
|
大概能理解,但无法共情。不管亚美子是不是生理上有问题,哪怕她生理没有问题,只是没有同理心或几乎没有情商,我也喜欢不了这种孩子。可能这家人本来就有一些问题,但亚美子绝对是让家庭崩溃的罪魁祸首。这样的小孩就连老师也是对她听之任之,朋友最后变得特别暴力,更何况是朝夕相处的家人。当然父亲把孩子扔给奶奶我是不赞同的,但电影中的父亲好像也没有其它办法。对于亚美子本人来说,她是可怜的,怪异并不是她愿意的,好在她是坚强的。这是一个几乎无解的难题,人们都知道亚美子的特别,但绝大多数人无法忍受这样的特别,所以亚美子的人生注定会充满悲伤,而她好像感受不到悲伤。 |
|
没有刻意的卖惨、没有刻意的鸡汤正能量、没有刻意的贩卖说教,生活化的视角、稳稳当当的叙事、淡淡的忧伤之中却是呈现了如针刺般的心伤。“阿斯伯格综合征”不等同智障,两个概念。亚美子就像是少年版的“鱼之子”,但后者要幸运得多。两者的共同点十分明显:简单、纯净、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从未放弃生(未来)的希望。对于正常人而言,人生中的某个阶段或某段经历又何尝不是“亚美子”的此唱彼和呢?对于亚美子而言,正常人的社会反而是个令人害怕的“妖怪的国度”。而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普普通通的正常人都被困在了窠臼藩篱之中,各有各的难言之隐,各有各的落寞疗伤。结尾处,亚美子与“幽灵们”挥手告别的桥段无疑是全场高能时刻--这是一个孤独,自信,坚韧,生机勃勃,元气满满的亚美子。这一刻,要有光,这话亚美子说的,耶稣来了也不好使。 |
|
无法预判的情节走向,和柳乐优弥长相一模一样的女孩。一面是古怪的、迟钝的、智商不足又悖于常情的亚美子在幽闭的自我世界中将一切的身体创伤与疼痛合理化,将所有破碎的美好黏成一间足以蜗居的梦乡;另一面是分崩离析的家庭关系与冷酷无情的社会秩序给予“不正常的”亚美子审判与惩罚,在公众道德的尺度范围内嫌弃她、放弃她、遗弃她。导演用诙谐的语气调和故事残忍的底色,清新的构图与选景放在《小森林》中都足够合理,但悲伤依然如病毒般将所有生机蚕食。结尾亚美子面对大海,背影弱小又决绝,海浪声混杂着她的哼唱,我们似乎看到了死亡将她拖拽的样子,直到她大喊一声“没事的”,死亡又一次悄然离去。 |
|
一部小孩视角的影片。亚美子换了一身衣服之后怎么感觉精神也不太正常了,各种怪异的言行,当然你可以认为这是小孩子的奇思妙想,也可以认为这是孩子看待她还不懂的世界的方式,但更多得是觉得神经兮兮。不是所有的怪异行为都可以用孩子的纯真来解释。虽然亚美子包括她的家庭都变得很不幸,但拍得过于神叨叨的实在很难让人共情她的遭遇,只想着影片快点结束。 |
|
这里是亚美子,就像小时候一个人在玩打电话的游戏,电话那头永远是忙音,可还要装出很兴奋的样子,一如亚美子与身边人的关系,她过于直白的情感表达换来的是被暴击被抛弃,还是这个世界太不温柔了,容不下亚美子的“特别”。结尾亚美子在海边与亡灵告别真的很像《搬家》,别样的成长题材,很喜欢。 |
|
爸爸的眼镜妈妈的痣,哥哥的秃斑酸野果;莫扎特贝多芬厕所花子木乃伊历届校长百鬼日行扒艇仔,唯有被遗弃的对讲机能召唤出远走的阿飞回家驱鬼;纯粹的“喜欢”无非是舔剩的曲奇和打断的鼻梁;你的一亿种恶心是我的秘密;独自跳格子到海边的清晨。海水不凉吗?高声笑答“没关系”来告别童年……举重若轻,悲极生乐 |
|
劲好大好大……这太难过了,不知道说什么了。谢谢那个愿意和亚美子说话的小男孩,我想看看你的字。 |
|
#BC日本影展2023#四星半,一部挺奇怪的电影,开始有些讨厌亚美子的任性乖张,越往后却越理解甚至同情她(其实我们都曾经是亚美子),今村夏子的文本令人想起王朔《看上去很美》,小女孩亚美子就如同方枪枪——也正因为她的言行举止不符合成人世界的教化规则,她不仅被同学孤立(被喜欢的人殴打),甚至最后被最亲的人疏远(抛弃)了(sad),所幸的是她还是我行我素乐天无畏。假如亚美子刻意压抑天性服从大人管教,那么结局也只会与《狗十三》的李玩差不多,不得不说,东南亚地区所谓的“变成熟”有时候就是一把杀人不带血的匕首,所以无论如何你必须好好守护好自己的天性啊……PS,青葉市子演唱的主题曲《もしもし》好听,循环。 |
|
另外那个没有留下姓名只在分别时留下一句“不要忘记我啊”的男生对“被嫌弃的亚美子”的微妙情感有点动人 |
|
各种免疫。完全超不出预期的安全牌。看过几十部这种风格的日影了吧。但下次还看。哈哈。 |
|
前半段细致入微、体切真实,不仅将儿童自身生活感受传达至观影者,还可作为狗憎人嫌年纪孩子的侧像。但随着转入更为私人化的经历,逐渐剥离了作为人生阶段的概括呈现,变为个人的心路书写。更深入的私密描绘并无问题,但关键在于转折过程处理了太过敷衍了。死去妹妹作为家庭变故成了一切的根源,如果说母亲变化虽然巨大尚且可以理解,那哥哥的改变就需自我脑补的太多了。这一关键处的太多模糊,其实导致了最终溯源的失败,美亚子为何人生被“逐出”家庭原由成了编剧在书写时的一个节点编排,只是迫于需求,而非真实呈现,但这却中断了家庭内景。之后太多均是如此,惨淡生活的不断袭来没法为最终美亚子依旧保有性格做悲伤苦楚的压迫来源。最终个人对准都告失败。从这就看出森井勇佑在这部处女作中太多的功力不足了。而且与死者共舞太过罗伊·安德森啦。 |
|
日本电影时不时就给人惊喜,孩子视角让人想起多年前的《茶之味》。 |
|
看的我心里挺矛盾的,一方面我特别能理解怪小孩的孤独和内心。另一方面作为有孩子的成年人,我又特别理解亚美子父母的困惑挣扎和无奈。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一定要当正常人,过正常的生活呢。作为有一点不正常的亚美子,其实她对不正常是无法体会的吧,也许这反而是她的幸运。小女孩演的不错,真实纯朴而且混不吝的就像本色出演。 |
|
不愧电影旬报十佳。比《怪物》深得我心多了。不说二十年,起码也当得起最近十五年最佳儿童片。(我没想到我会在“100亿个都要我说出来嘛?……这是我一个人的秘密”这里流下眼泪……没有什么原因。也不是就觉得这就是“喜欢”或“温柔”,男孩子最后拍拍肩走掉了也很好,但是忍不住会想起,一个人都没有的教室和走廊,他是跑着来的) |
|
①我要是亚美子看到尾野真千子的痣也会一直盯着看 ②看到亚美子被喜欢的小范殴打的时候是真的有点揪心 好害怕亚美子长大以后会以为喜欢的人打她是回应情感的表现从而形成错误的爱情观(我是不是考虑的太长远了= =) ③那个同学小男孩一定是暗恋亚美子吧 不然怎么能把亚美子形容的那么准确呢“比起恶心不如说是烦人” 我也觉得她确实很吵hhh |
|
其实并没觉得亚美子有什么大问题,她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吃自己想吃的东西。她并不是没有同理心,她会给未出世的弟弟(妹妹)做一个墓碑(不太能理解母亲在这块歇斯底里的点),她也知道给身体不适的小范倒果汁,她甚至在小范把她鼻子打断后遵守不把这件事告诉父母的诺言。反观她的父母,母亲脆弱,父亲冷漠,连儿子抽烟都不愿意管,在这种家庭长大真是辛苦亚美子了。不过好在学校里还有一个愿意关心她听她说话的人。影片最后与心中的鬼们告别,对路过的人微笑着说“没关系”,不知道算是导演的温柔还是冷酷,在这种环境下依然保持着天真与周围格格不入,未来的日子只会更加艰难吧…… |
|
从摄影与声音等各方面构筑浪漫有趣的孩童视角。特别喜欢亚美子带继母看自己精心设计的婴儿坟墓那一段,呼啸的风声被继母的哭嚎打断,物语世界在摄影机的推进与游离之间分崩离析,亚美子的生活也就此走向崩解。可贵的是,残酷的现实没有掩没生动的童趣。周围的同学都在一点一点长大,只有被选中的孩子才能幸免于成长。 |
|
蝉鸣鼓噪的夏天是如此漫长,还没有长大,就要学会面对接二连三的分别,童年在一个个小跳步中迷失在远处,那一亿个恶心的坏习惯成了同窗永久的秘密,汤姆的坟墓和阳台上的鷲尾独自筑巢迁徙。前几日听MusicOnly偶然听到主播提到这部电影,那期节目叫理解潮湿,放在这片里应该叫理解告别。【中国电影资料馆】 |
|
很难评价的一部电影。希望每位准备或已经成为家长的人,都应该看看。 |
|
#SIFF#差点被简介骗了,没想到如此“致郁”,完全失衡的家庭,精力过剩的亚美子,但她的出生也没有经过任何人的同意,又不能过于责怪母亲,她脆弱的精神支撑不起“爱”的家庭,这一切都是过于旺盛的生育欲望带来的悲剧 |
|
平淡的讲残酷的事。代入家属处境完全没办法指责亚美子的父母和哥哥,照顾自闭症儿童非常辛苦,并非电影里呈现的这样简单。作为观众了解他们的困境即可,最好别轻易评判。 |
|
开始你根本不知道这个小姑娘有什么问题,得了什么病。你会喜欢这个有灵气,大眼睛亮亮的漂亮小姑娘。故事推进中,残酷的现实也是平静的呈现出来的。太可怕了,小姑娘最后走向了海边,结合前几天上海那片海滩,遗弃4岁女儿的父亲。 |
|
【百老汇日本影展】“这里是熊孩子”。亚美子聒噪,但她没有错。给“弟弟”做墓没有错,以为有幽灵没有错,对喜欢的男孩子追求也没有错。只是会不经意地伤害到身边的一些人。她只是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从身体和心理上,身边的人都在长大,只有亚美子还是原来的自己。而最终也不得不与之作别。告别幻想,面对现实,迎来所谓的成熟和长大。倘若从父亲、母亲或哥哥的视角来叙事,都能拍出一个黑暗沉重阴郁的故事。第一次执导长片的森井勇佑和第一次演电影的大泽一菜都很出色。我仍然很在意那台没有继续拍下去也没能洗出那张照片的相机。那也是永远也回不去的曾经。三星半 |
|
一个智力不正常的孩子拖垮一家的故事。亚美子并无恶意,她只是按照自己所理解和坚持的方式行动,但是也确实给周围的人带来了伤害。最应该担起责任的父亲直接逃避,无视孩子们的问题。继母想要振作但被亚美子直戳心底最悲伤脆弱的部分,从此如同行尸走肉。哥哥一直尽心照顾开导亚美子,但是父母一直自暴自弃不闻不问,他终于承受不住,变成了不良,其实是想要逃离这个家吧,但最后还是回来帮了亚美子一下。被亚美子喜欢的同学无论怎样说不喜欢她都没用,一直被缠着,终于发狂。最后的结局是亚美子被抛弃,然后寻求解脱,这样大家真的能都解脱了吗?毫无救赎,一味沉沦。说起来亚美子为什么没有被送去特殊学校?家长老师都没有往这方面想的吗?明显是连复杂一点的汉字都不会读的,还可以上初中,一直跟发育正常的同学一起混完九年义务教育? |
|
世界是一部巨型对讲机。
もしもし |
|
漫画《我永远也当不了大人》第一篇,作者挖出来10岁时埋下的绿色蜡笔信。信的结尾,10岁的自己,居然要求「亲爱的25岁」,“请回信!”以这个开头,切入《这里是亚美子》的怪孩子,再适合不过了。她似乎停留在了口欲期,光着脚、踩跳步、大喊大叫大唱大闹,相信听到了幽灵的声音(📺《科学怪人》画面,无法不想到《蜂巢幽灵》),与昆虫们对话,祭拜它们的墓冢。抛向空中的魔术橙子没有落下,她停留在童年的躯壳里没能长大。这是一个以孩童的姿势,停留在了孩子的季节,没有人与之对话,也收不到对话机回信,被遗弃的成长致郁故事。稍嫌不足的,大概是声音的一再泛滥。譬如露台声音,其实更像老鼠过境天花板,而有如400下的结尾,交代得太满、太实了。 |
|
这里的人们总是秘而不宣 什么都不说出口 然后突然就坏掉 走掉 |
|
亚美子是一种纯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