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威尼斯# 没有特意使用过于浓重的笔墨交代关于她的过往以及家庭冲突,一切都以最温柔的方式去化解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值得给奖 |
|
完美的作品。 |
|
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看到现在第一部让我睡落枕了的片子,这不得纪念一下? |
|
抛出议题但几乎不讨论,比较标准的量产型电影节商品(离题一句,哪怕只是从题材的重合度上说,这届威尼斯主竞赛的选片也已经实在是差得离谱了,竟然接近三分之一都是女性传记 or character study……),不过导演在取景构图的创意上确实有过人之处(比较漂亮的是母亲拿小化妆镜将面庞与女儿重叠的设计),藏情节、抖情节的处理也足够稳健。比较耐人寻味的一点:母亲的“遗忘”对于Monica新获得的女性身份,到底是一种拒绝,还是肯定呢? |
|
实在看不到任何要表达的东西 变性议题塞进来到底为了啥呢 演得真的很好吗?放在威尼斯次次次单元都嫌浪费时间 |
|
#venezia79 前面两个人睡成左右外八字,旁边两个人睡成前后外八字,不幸被我盯着看盯醒了,真抱歉,他们睡得实在比电影有趣。(本来想好了写什么,看在导演帅的份上,算了,就引用片中一句话吧:“I‘m not your fxxxing experiment! Fxxx!” Oops,两句。p.s.最终触犯我底线的是跳舞的背景音乐,难得的释放时刻,有那么多适合一个人起舞的流行歌曲,却选了这首,如果这首歌与导演私人有关,还可以稍微接受点,否则,bad taste. Patricia Clarkson应该是最会演dying mother的演员了。 |
|
情绪太淡了,克制过头了,有人会很喜欢吧。可能这种平淡才是生活本色。 |
|
其中有段对话值得一颗星。我还没来得及按照自己的计划缓解和增进与妈妈的关系,妈妈就因病离开了我,还有很多事没来得及完成。 |
|
we're just common people, no more no less, |
|
38/100 堆砌 |
|
2.5. |
|
关于莫妮卡是MTF的提示过于隐晦。入戏之后母女关系极其缓慢的和解过程很动人。尤其是,就像船长所言,只有莫妮卡注意到她母亲想要优雅美丽地老去。 |
|
哈,评论好多不喜欢的,我个人很爱,虽然不是trans,但我很能relate莫妮卡的心情,世界是寂寥又色彩斑斓的,是俗气又温柔的,是不断衰败又所有采撷的,生而为人,规则是TA定的,我们只能跟这矛盾的世界努力共舞,舞不了就找一个自己的洞穴独自呆着也挺好。 |
|
这粑粑也金狮 |
|
【💣】电影节的屎是最无法原谅的一种屎。 |
|
4.0。彷彿把「Monica」一詞拍成了某種觸發人物行動和情節發展的開關。 |
|
主竞赛怎么可以有这么无聊,又这么无聊的片子啊! 为什么? 我不理解。完全不知道在干啥,在母亲绝症时间,不告诉自己就是她的孩子,在我看来这个设定跟不告诉她得的什么病一样离谱。全程沉浸发问为啥呀,图啥呀,咋回事呀,互相折磨到白头? 困死我算了 |
|
应该是正方形的画幅 割舍掉一部分的画面信息 画面也足够漂亮 但 电影本身的故事并不好看 |
|
专属于电影节特产的庸才之作,106min的情感不如金敏喜抽一口烟,拍出这样的电影编导需要具备几个条件:1.品位很差。2.以为自己品味很好。3.脑子里没货。4.以为自己脑子里有货。 |
|
差点被豆瓣评分欺骗。电影主题似是多兰《只是世界尽头》的对称面,从余命不久的绝症患者转为探望二十余载未曾谋面的即将与世长辞的母亲,其核心都是酷儿群体在年老、疾病、家庭中的生存处境。优美的镜头语言给稍显无力的剧本加分不少,影片中多处反复出现的镜面意象烘托出跨性别群体在原生家庭与社会中身份的割裂。恰到好处的留白处理给更是烘托出这一群体那欲言又止的社会写实。 |
|
有好的创作意图,却没写出漂亮的剧本。这样的人物设定配这样的本子肯定是不够的,过平的节奏和缺少魅力的人物,难以带起情绪。 |
|
又是这种用屌技术屌设备拍着最烂的故事最烂的电影。钱不需要可以捐的,不是硬要用来伪学院的无病呻吟。 |
|
【3】咱水城电影节就是水到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入围主竞赛。有些电影拍符号,而有些电影不能没有符号,难以想象这个电影性别意识和生死,性爱与家庭议题,会灾难成什么样。无聊透顶的流水账,连符号不会用,跨性别非要与家庭相挂钩,通篇是为了作而作,母亲与子女线很崩,没有家庭关系的层次感和关系的收拢。一边抓着性别意识的政治正确,一边抓着后现代人类问题,最后特么拍了一场无意义,无病呻吟的告别。有人用这些东西为武器,拍没有意义的中庸之作来博话题,而电影就是这样。看完电影再看电影简介,看笑了。 |
|
节奏慢 |
|
拍的过于克制了。比起热烈的冲突和矛盾,我觉得各怀心事的平静好像更苍凉。Monica每次对着留言信箱说完狠话总会再次打过去转换成卑微的语气,就觉得她一定很需要被爱、被认可。 |
|
7.4 美則美矣,但平靜如水,只待年華漸漸逝去……幾無沉思,細膩的此情此景,多少有些浪費……
每一個人物,每一處景致,每一次情緒,都美得出離。雖然有母女隔閡、夫妻矛盾、戀情苦痛、病痛折磨,但總體溫馨和諧,就連大哭和大吼都傳遞不出憤怒。(特點。優點?缺點?)
適合在美好的時刻,為「愛」錦上添花。
跟拍酒吧外的高跟鞋👠聲,實在太楊貴媚了。居然就著《不怕不怕》(自動帶入)起舞💃🏻。 |
|
【2022 欧美小妞 温情 文艺 美国合拍】[视]露点,113.3min,威尼斯二提,窄屏,讲话很轻。lgbt,养老,返乡,家人和解。文身,女性抽烟,注射药物,与狗对视,车内补妆,疗养院,成人主播,想妈妈。50'插曲O-zone复古热曲,酒吧,抛锚二度,拼图<记忆的永恒>,98'中文元素“克洛依”。女主是崔斯·莱赛特 |
|
考验演技,翠姨抱小狗家庭和睦那段想起了绿里奇迹一刻的阳光,special thanks to isadora Clarkson |
|
还是太煎熬了,故事平淡之下没有戏剧冲突,最重要的是母亲与女儿的关系上也没有过多参透,亲人之间最重要的爱没有拍出来。 |
|
太丢人了,我看完了都没看出来莫妮卡是变性女性。 |
|
平静缓慢但还算渐入佳境,画面的设计很具巧思,看到一半才反应过来主角是trans,没有过多的就身份议题去讨论,只是展现主角回家后与家人的相处,母女俩有几场戏情感上很动人 |
|
与家庭,与亲人,与自己的关系 |
|
看下去才会发现看得下去的那种片子,说到底还是进入情绪耗时太久,等到观众失去耐心才是令观众共情的开始。 |
|
已无需他人的认可的感觉真好。 |
|
仍旧是帕劳洛把情节简省到极致的风格,持续关注人类的精神孤独、衰老、死亡等沉重的主题,画面更为考究、精致。用1:1的画幅呈现莫妮卡日常的一举一动和崩溃的瞬间,让观众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在她的形象上,来呈现变性后的莫妮卡试图再度融入家庭的无助的情绪以及努力获得家人认可的艰难,只是影片情节的推动依旧十分隐晦,观众只能通过极少的线索和含蓄的镜头语言来判断莫妮卡和家人之间关系变化的细微过程,情绪的铺陈也相当缓慢,在展现莫妮卡对自己的兄弟、母亲之间的不同情感上也缺乏更细致的层次。
|
|
和《漂流人生》的观感类似,试图把每一种感受完全拆解,被抛弃的一步步绝望,对母亲垂垂老矣的情感式和解,对家庭的再次内化,感受母亲若有似无的回应,感受兄弟姐妹和另外一个小小的自己,爆炸平静后的废墟,也是《只是世界尽头》,也是归乡和乡愁 |
|
#79th Venice#主竞赛 节奏缓慢 克制又回避的相处 |
|
压着拍,还以为是变性了才不被接受,果然是变性了 |
|
she looks so beautiful!!! |
|
有些人注定不能过普通人的生活。 |
|
有点好奇:变性人在“变”之前究竟有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呀?如果有,那应该先看心理医生呀;如果没有,那为什么无法接受自己的性别呢? |
|
美国,2022年。性别话题。传统与保守,在美国电影里已经渗入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等等。破碎的对立面,畸形的关系联系,在“做自己”和“做别人”上,每时每刻都在考验着选择。做A面,还是做B面? |
|
奇怪的电影叙事手法 |
|
一部沉闷至极的电影,苍白的感情无法在观众心中掀起波澜,电影中的故事人物亦没有浪花。两星。 |
|
好孤独啊 |
|
要静下心来看一些细节吧,临终之人总会对过去和解。trans里这个结局算好的了吧。情绪都是很激烈的情绪,却拍出了绝对的隐忍,所有的出口都在触摸里,老人原谅了一切,但是生者要用一生去治愈。 |
|
女性主义。母亲的“遗忘”对于Monica新获得的女性身份,到底是一种拒绝,还是肯定呢? |
|
老年的困顿。 |
|
+ |
|
2.5。不太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