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韩还在,而满洲已亡,四百年前的铁蹄铮铮何等耀武扬威,如今千余万满洲人连母语都已丢失,要四百年前三拜九叩的战败之王后裔的韩国的电影,来重说满洲语,又是何等讽刺,可见任何庞大版图与丰功伟绩都是过眼云烟,但文化和历史叙述,却可以超越国家大小、时间长短,一时胜败,而永存 |
|
一个又一个的国家在吹嘘自己多牛逼,国力多强盛,军事多厉害,古往今来,纵横全球,都是这样,可是搞来搞去,不过是自己人蒙骗自己人,结果却搞得国民自尊心日益膨胀,面对他国挑衅,下不来台,甚至自己都以为能打的赢,于是真的去打一仗,接着政府垮台,新政府另立,再继续吹嘘,循环于是不断往复… |
|
清人全程说满文,全部老戏骨演技好评!没想到影片里最大戏精是领议政金鎏,本以为会主要展现崔鸣吉和金尚宪对撕。其实朝廷里有主和派斥和派很正常,麻烦的是满朝廷大部分是投机派。后面金尚宪拿刀自杀不符合史实,金是上吊自杀后被救下。待我有空写个长篇影评。 |
|
偷生算不算苟且,赴死是不是忠烈?三叩九拜卸掉自己的尊严,换取一城百姓的生,这算是伟大还是耻辱?“我们不知道国家社稷,只知道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这是百姓的价值观和真实的日子。两个大臣,一个说着实用的方法论,一个说着悲壮的价值观,该如何评价他们?美术,配乐也都很赞。 |
|
一部关于投降的悲凛电影,主战与求和的两个人,互不让步,但又好像知道做出大义选择的后果。终归还是实力上差距悬殊,无可奈何。庭上的嘴仗,还有群臣的见风使舵,把朝鲜王推到了一个苟且求全的境地。最讽刺的是明朝作古,满洲汉化得连满语都不会说了,而这样打脸的一部电影,还是韩国人自己拍了。 |
|
韩国难得不黑清国的影视作品,对强大的敌方刻画也相当客观,不再脸谱化,满语表演相当具有气势。对百姓的刻画打破了战争片、朝堂片的局限,增添温情和残酷元素。从朝鲜每每求和清军就停下来不打,以求彻底降服朝鲜这一点来看,清国能有中原绝非仅凭兵马。投降的悲情主义,跪下来求活也是需要勇气的。 |
|
朝鲜抗清神剧,但的确韩国导演在处理这类大历史题材的类型化方面已经非常成熟。作为一部强烈民族主义倾向表达的韩国主旋律题材,并没有刻意回避历史,反而深入到大历史背景下的不同阶层,关乎信念于抉择,摄影构图大气,服化道堪称精细,战争戏非常震撼,堪称近年最好的韩国战争片,金允石演技令人折服 |
|
四十七天的丙子虏乱,天子和臣子可以选择生与死,可“亡,百姓苦”,庸臣得势,忠臣失信,庶民的生死取决于天子的一个决定,生在这时变得没那么重,死却轻的不能承受。黄东赫把小国的悲哀拍的不能更精确,他理性面对这段屈辱史,清、明、朝三方对峙之下,他所关注的却是电影中孩童、铁匠那样的普通人。 |
|
站隊學,死活要做明朝人學。 |
|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故事也属于中国历史范畴,感觉本片比较尊重历史,满清服饰,发型应该比大多数国产剧都考究,而且说满语。 |
|
这才是今年年度韩影 在各大导演相继失手之际 黄东赫的进步实在让人惊喜 没有泛滥的韩式煽情和主旋律呐喊 只是冷静克制地刻画出那段李氏朝鲜的“屈辱”史 却拍出了悲怆的史诗感 坂本龙一的配乐功不可没 加上极佳摄影和六位男演员疯狂飚戏 好久没有看那么爽过了 略有可惜的是最后那段画蛇添足的对话 |
|
没想到黄东赫执导起这样严肃的历史题材也是相当稳健,摒弃了过往的煽情招数回归事件本身,拍出了当时朝鲜在夹缝里求生存的窘境,并且还设置了两种主张在朝廷上的分庭抗礼,看李秉宪和金允石两位过招也是十分过瘾,另外对于清兵的描绘没有一昧黑化,满语设定尤其难得,结尾投降可以说是将悲凉推向极致了 |
|
荒谬悲怆。把下错的每一步棋予以严肃审慎的姿态重现于镜头前,是所有陈述败家辱史者的最高修养。忠君双臣于国亡定局下延伸出对亡国之道的探讨,在黑幕后铁匠炼铁的余响中找到了答案——肃杀之耻不因归春埋葬,却让子民得以劳作如常。不仅代入了一段陌生的历史,更颠覆了我对韩影的部分印象。年度十佳。 |
|
礼判送不到檄文,拂衣重于鸿毛地赴死,让君苟且三拜九叩地偷生;吏判写好了答辞,站起做万古唾骂的逆贼,留君跪下当卧薪忍辱的帝王。檄文是倾坠城堞通往生的桥,答辞是飘荡闾阎不会死的路。殿下请踩着路,睥睨金丹山燃起的烽火;留臣等守在断桥,回望南汉山散去的硝烟。这也算,臣对君最后应尽的情分。 |
|
看到了说满语的满族人 跟五阿哥什么的真的不一样呢 |
|
对于朝鲜的那段历史我并不了解,但通篇看下来得以确认的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是一段相当屈辱的历史,而这部电影用冷静克制地创作情绪去再现这个“伤口”,这种精神还态度就值得尊重。电影画面极具构图美感,一众演员演技狂飙,将君王、臣下和百姓等不同的悲怆气息演绎得丝丝入扣,充满了悲怆的历史厚重感。 |
|
今年的韩国电影终于有一部能拿得出手的,但仍比不上《思悼》... |
|
就观赏性而言无疑是不出彩的,但是静下心来看,特别静下心来看,是出彩的,历史很多时候没有对错,我猜,他的票房,好不到哪里去 |
|
很韩国,而这次是如此克制了。“─这是什么呢?─那叫风箱。”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耶。 |
|
不太喜欢韩国人对任何历史事件的史诗化情结。演员们疯狂飙戏,坂本龙一配乐不过不失。 |
|
3.5;明清易鼎之际的一段历史,改宗的艰难抉择,明朝虽未正面出现,但无疑是李朝的君父与导师,于情于理都难以向“蛮子”行君臣之礼(片中满口礼仪教化,可见儒学影响至深)。重点落在主战主和两派间的诛心争斗,飙戏场景甚是过瘾——这才是“真实”的后人想象吧,不要以“大国”立场自居并自诩宫斗之狠,想想吧大清都亡了那么久,满语竟然在21世纪的韩国电影中堂皇出场了,不怯于自揭伤疤才是真狠人!听完反派补了这部,的确可以找到影射今日东亚格局的苗头。 |
|
挺一般的,140分钟的片长看得实在是煎熬。朝廷纷争,各种站队,各种明争暗斗。唯独小女孩那条线还觉得看得挺有感觉,除此之外前半部一大部分都显得有点多余。坂本龙一的配乐这次倒是没有惊艳到我。了解了一段历史也算是小小收获了吧… |
|
拍得还不错,最后三十分钟挺打动人,进退失据的小国,朴海日是好皇帝,金允石、李秉宪都是忠臣,至少委曲求全也不拿百姓的性命送死当儿戏;自古狭隘无知、刚愎自用的帝王太多,好大喜功,昏聩无能者太甚,总拿百姓不当活人,有时为了区区的面子问题,可以让一堆人去送死…… |
|
拍的考究、扎实,群戏也很强,剧作虽有刻意与落俗之处,估计还是能成为去年的韩影前三。
视角铺得很大,收的很紧——战与和,生与死,不仅是历史的选择题,更彰显了影片中复杂多元的价值观和情感。
绝对是黄东赫从影以来的最高水准作品。 |
|
面对民族的屈辱史,完全不避讳朝堂众臣的丑陋嘴脸,黎民苍生的真实想法。各阶层对政府行为隐晦的抨击,从不同视角无情揭开朝鲜王朝自身的伤疤给人看,这种反思的勇气与气量实令人肃然起敬。不止一次叩问,这种历史现象只出现在历史中吗?只发生在邻邦吗?做了几百年大哥的宗主国自己呢? |
|
出奇的精彩,刷了两次。金尚宪和崔鸣吉的演技飚到极致,让人既同情和派又理解战派(当然又轻描淡写的把党争给带过去了)。其实按当时的情况讲,骑墙派应该是最多的,但是大义名分在那里,谁都不愿意出来当罪人。看此电影,不由得想到中国的抗战,如果重庆就是那座南汉山城,中国人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吗? |
|
韩国能拍出这样比较公允对待历史的片子实属难得。作为中国人实在觉得无聊,你们那点面对生死存亡的朝廷斗争,比起中国的那些王朝来,实在差得远。 |
|
依然是“万历十五年”式的小切口、大历史的展现手法,大中有小,粗中有细,既有宏观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写照,也有个人性格的描写和刻画。历史题材中的老套困局,经电影表达得以呈现,内外交困的囹圄之境,君君臣臣民民之间的斗争与角力,忠臣与奸臣各有描述,但就像开头砍杀老人那样,立场不同方法也不同 |
|
2017最好的电影,台词课的教科书式标杆,表演课上应该把这部片子放上个一百遍。 |
|
珍藏很久的电影。。就是为了等蓝光版。。上一次能攀登到这样高度的韩国历史电影是思悼。。没想到两年后的南汉山城又是一大进步。。直面历史的残酷和屈辱。。主和的崔鸣吉。。主战的金尚宪。。双双对决。。飙演技飙台词。。剧本太好演技太强。。没有俗套的剑拔弩张。。而是对死生之路的探究。。高潮是仁祖卑弱而屈辱的在努尔哈赤面前三跪九叩。。崔明吉在一旁痛哭。。金尚宪剖腹自杀。。该生还是该死。。电影非常冷静的呈现了这一幕。。但最后蒲公英开花的那一幕太美好。。到底还是生路吧。。电影服装啊道具啊超还原。。这样的题材国内一不敢拍二拍不好三拍了也没人看。。可怜我一个小明粉。。只能在李朝的历史中找到一点慰藉。。看到相似的贴里。。激动不已。。摄影和音乐都超级棒。。历史电影的标杆之作确实! |
|
这个故事非常好,提出了一个儒家内部的两难问题。崔鸣吉历史上是阳明学派,主和的想法代表儒家民本思想。金尚宪主战,代表原教旨的名教思想。朝臣之中只有这两人是真士大夫,能够践行自己的政治信念。而金尚宪在整个故事逐渐意识到制度化的名教脱离了具体的百姓日用/本心,便会失去意义。之所谓“不离日用常行内 直到先天未画前。”最后崔鸣吉所说的“愿君与民走同一条路”更是回应了这一理想。 |
|
1、流芳百世,万古“逆贼”——卖国贼和“卖国贼”都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书里,喧嚣过后,寂寞空旷,荡然无声。2、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很爱李秉宪,时间检验真爱,好奇妙。3、看完一个月后,念念不忘,回来加一颗星 |
|
导演拍的很稳,只是大量的对话,讲枯燥的历史,还是韩国人的历史,看着一群男人各种站队,最后我睡的很香。不评分了,青龙奖之后,有兴趣再补看一遍。 |
|
今年最佳韩影。将丙子胡乱这一段广为人知的历史拍的张力十足,场景服装音乐细节均无可挑剔。在跪着生与站着死之间,到底是该舍生取义还是舍义取生?小国悲沧的宿命感。忠武路一众大佬疯狂飙戏,甚为过瘾。李秉宪更是全程噙泪,感觉会蝉联此番青龙影帝诶。 |
|
这恐怕是朝鲜历史上最屈辱的时刻之一,因效忠风雨飘摇的大明而遭到满清碾压,适用鲁迅的那句话:中国自古只有两种人,求作奴隶而不得的人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人。韩国人在电影里抨击政府不遗余力,但却一向意淫历史,这部是个例外。有趣的是,同样的一段历史,韩国还拍过一部抗清神剧《最强兵器:弓》。 |
|
佩服韩国影人对服装、布景、台词(满语)、配乐等细节的坚持与直面屈辱历史的勇气。影片本身情节弱于是着重刻画人物,无论是主战舍生取义的礼判,还是主和忧国忧民的吏判,亦或贪生怕死庸臣的领议政,加之关键时刻「最后一分钟」的悬念设置,都颇具看点。但无奈,前奏实在过于冗长,整体缺乏戏剧张力。 |
|
故事讲的不好,但大场面拍的不错。身为满族,第一次听这么多句满语,竟然是外国人说的。人生真是魔幻呀!如此看来,韩国真不是来文化侵略的,而是文化复兴! |
|
乞求苟活者才是最悲壮的勇者。 |
|
个人观感:《熔炉》>《奇怪的她》>《南汉山城》。…… |
|
在“入关学”诞生后再看这部电影,就不是纯粹的历史剧了。在旧秩序土崩瓦解的“甲申之变”到来前,会先在旧秩序边缘地带爆发“南汉山城之役”和“三田渡时刻”。《大清皇帝功德碑》就要一块块立起来了,你们都看到了。 |
|
过于严肃了 |
|
收尾卖惨太无聊了,不过金允石真是当今唯一逼近宋康昊的 |
|
此类剧情,总会脑补岳和袁的假如。总会对历史进行一番对立面的假设。但是总归没能成为高堡奇人一样的巨大推演,历史这玩意儿,更多的时候不是用来明鉴,而是意淫。 |
|
滿人說滿語必須好評。最後仁祖出城投降皇太極的段落拍得很有儀式感。國王欠缺決斷能力、臣子傾扎、忠臣立場相左卻無力回天,勤王軍臨陣退縮,焉能不敗?最後流血受苦的還是百姓。鄭命壽說「奴隸之子在朝鮮不是人,以後不要再稱我是朝鮮人」相當決絕啊。讓我想到漢朝降匈奴的中行說。坂本龍一配樂好! |
|
很大部分都是朝廷议政撕逼戏,却并不觉得枯燥。当弱国的皇帝别提多难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关键不是开多少炮杀多少人,而是用最羞辱的方式让对方俯首称臣。朝鲜这地理位置也是没谁了,永远都是被抢来抢去,有可能的确是宇宙中心。亡国恨实在是令人痛不欲生,不论是选择死还是选择跪下。演员集体在线,很棒 |
|
再拿史观和民族主义去评判这类韩国历史电影就显然是有点儿吃饱了撑的,当然韩国电影人似乎对丙子胡乱情有独钟,之前的《最终兵器弓》确实算抗清神剧了,但总体而言韩国历史电影的制作水准,影片质量确实精良上乘,从道具到布景,再到场景调度以及画面调色。最操蛋的是,我他妈现在学满语都得看韩片。 |
|
丙子胡乱,后金入寇,朝鲜改宗,南汉山城。
“试思崇祯时景像,清兵满辽阳,流贼遍中原。然犹欲涉海出师,远救属国,中夜念此。不觉泪下。”(李氏朝鲜第21代君主,英祖李昑。) |
|
人设史观皆佳,演技集体在线,清人操满语符合史实,就是红夷炮火掠城那段和秦军弓箭雨一样有点BUG。一个主观槽点:朝鲜语的【陛下】读音略似吴语的【册那】,以至于每次士大夫恭敬奏报都要莫名的骂一句朝鲜君主册那,让人有一种逾越君臣之礼的造次感,我感情上不能接受。 |
|
知耻而后勇的民族太可畏,敢于正视历史,直面遭受过的屈辱,这份心胸,坦荡得叫人折服。可贵的是一部历史战争片,里面没有所谓的正邪忠奸,都是岁月长河中的小人物,只是在诉说投降,讲述痛苦。人物冲突表现得克制,不像是新兴韩国电影的手法,却在平静里酝酿出大气的艺术~ |
|
国难当头,哪有贵贱之分,我想活下去,这就是我的想法,为百姓而走的活路只有在除旧革新之后才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