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柬埔寨之春 A Cambodian Spring (2016)

    最近更新: 2022-09-11 HD中字
    • 主演:LuonSovath / TepVanny
    • 导演:克里斯·凯利
    • 编剧:未知
    • 分类:纪录片
    • 地区:英国 
    • 年份:2016 
    • 更新:09.11
    • 别名:The Cause of Progress
    • 片长/单集:120分钟
    • 豆瓣评分 8.2 (192票)
    • 简介:"A Cambodian Spring" is an intimate and unique portrait of three people caught up in the chaotic and often violent development that is shaping modern-day Cambodia. Shot over six years, the film charts the growing wave of land-rights protests that led to the "Cambodian spring" and the tragic events that followed. This film is about the complexities - both political and personal, of fighti......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080x606 时长:126.59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30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A Cambodian Spring" is an intimate and unique portrait of three people caught up in the chaotic and often violent development that is shaping modern-day Cambodia. Shot over six years, the film charts the growing wave of land-rights protests that led to the "Cambodian spring" and the tragic events that followed. This film is about the complexities - both political and personal, of fighting for what you believe in.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1 IMDB 6.9 HD中字
      Propaganda: The Art of Selling Lies
      2019
      纪录片
      加拿大

      政治宣传:谎言的艺术

      Propaganda: The Art of Selling Lie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纪录片讲的就是 我们每天看到的听到的
      • 片子是一个还算有趣的“剪辑实验”。首先以欧威尔之言“艺术都是政治宣传”作为立论,之后将各种艺术形式(虚构)与真实的新闻史(包括假新闻)剪辑穿插起来,,以作论证。个人喜欢选取的老电影,比如战舰波将金号、1984等等。一方面,这种学术的讨论——关于政治宣传的艺术起源——似乎没有特别多的用处,论点本身已经 removed from my reality。但如果从一个西方观众的角度来看(而非我们现在的处境),这种对“政治宣传”的再定义是有必要的——并非只有传统“独裁”国家才采用这些手段,事实上仅仅是这些国家的手法更明显、更生硬而已。反观发达社会,“艺术”作为广义的政治宣传手段同样无处不在。学会识别,才能免疫,后边的话就不说了。(个人看法而已)
      • 摧毁人民最有用的方法是抹去他们自己的历史——乔治·奥威尔 这部纪录片将揭发那些寻求权力的人,如何透过政治宣传手段达到其目的。导演除了分析当前的政治社会情境,同时也爬梳了政治宣传的历史,回顾过往历史上几个关键时刻,揭露当时政治宣传如何被当成巩固国族及控制人群的工具。就当今的情势而言,本片绝对是一则必要且警世的寓言。
      • 1.21想起传染病人祸时期的官媒话语令人作呕,预支一下“看过” 3.31“在充满谎言的世界里,说出事实是革命性的创举。”
      • 疫情期间观看 更有一番滋味 观看与下载 http://www.qhdi.com/c15/55039.html
      • The need to belief, story, narrative, hero, enemy, believe in me everything is gonna be fine, emotional appeal, how much selective attention is required to go on believing
      • 默默打个星,支持勇敢者。
      • 政权的武器VS民众的武器
      • 从影片内容一看就是自由主义风格的影片,当然,对于一个保守主义者来说,很多自由主义的东西看起来是太幼稚了;不过,在这个极左盛行的国度,自由主义,已经是难得的一针清醒剂了~所以,对于普通的中国读者来说,此片还是比较推荐的~何况此片里还有一些在天朝难得看到的东西~
      • 每个人都应该看,看不懂的可以去报名学西方艺术通史课
      • 4.5
      • 8.4分。整体观感还不错 也比较中立 北韩的共产主义有政宣 美帝国主义也有政宣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宣 有政宣的地方就有集体。 能联想到的影片《意志的胜利》最具艺术化的…,《太阳之下》最具引人深思的…,《政治宣传:谎言的艺术》最具解说性的…。 预:8.5分“做一只独立思考的猪到最后还不是案板上的肉”
      • 我们必须时时检视这些论述,保有纪律和疑心。我们必须努力找回那些被刻意抹去的历史。坚决反对极权主义,用幽默感和机智打击煽动者。我们必须感受自己的思绪,慎防被恶意操纵和利用。没有简易的解答,只有个人的责任。 任何保证令人满意的东西都很吸引人,它贩售的商品是希望。你可以用虚假的希望来毒害人们,或者你也可以用更美好的未来激发他们。
      • 我来传点截图
      • thunder://QUFodHRwJTNBJTJGJTJGb2t6eS54em9renl6eS5jb20lMkYyMDIwMDExNSUyRjE2NjgzX2YwMzFjNWYwJTJGJUU1JUFFJUEzJUU0JUJDJUEwJUU3JTk0JUJCJUVGJUJDJTlBJUU4JUIwJThFJUU4JUE4JTgwJUU3JTlBJTg0JUU4JTg5JUJBJUU2JTlDJUFGLm1wNFpa
      • 感谢新闻学老师,最早从<报刊的四种理论>了解propaganda。可能广告传媒从业对此习以为常。消费主义又何尝不是一种propaganda
      • 调查记者,被消失。 漫画作者,被入狱。 艺术家,被避难。 Street art 美好社区画标语。 难道只剩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去北朝鲜的乐队...
      • 看得很爽,但有些地方觉得极度混乱,极度吊诡,甚至就像它的言说对象“宣传”一样黑白颠倒。比如把前法西斯乐队引到北韩、用来说服北韩人的理由居然是:你们被西方认为是法西斯;这乐队也被西方认为是法西斯,所以你们共同被“误解”了。还有结尾处把“社会运动”推到至高无上的理性/民主/正义位置,用概念/理念寻求解决方案只是在制造另一个Icon而已
      • 我觉得这个扯得比较远。面太大了。政治宣传和媒体,谎言和事实,权利与利用等等,最后都不知道要表达啥东西了。媒体是啥?事实又是啥?权利是啥?民众是啥?信仰是啥?没有这些会咋样?政治宣传是谎言,但说事实民众就满意吗?政治就能拯救世界吗?
      • 讲的啥东西,没明白。
    • 豆瓣 8.2 HD中字
      渡口编年·周家
      2020
      纪录片
      中国大陆

      渡口编年·周家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看完贺家看周家,百家姓上的国民其实大差不差。
      •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大约有四五千万产业工人下岗,涉及的家庭人口更是数以亿计,本片是关于渡口上的另一个家庭,周家的故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64y1F751
      • 《周家》记录周鑫从7岁孩童到结婚有女的近20年成长,在结构、内容上与记录贺国平渐渐老去的《贺家》形成镜面对照,两片主角也都出现在对方早年的生活中。或许是素材量的原因,也没有像《贺家》那样按年份逐年推进。拍摄者参与的对话也更多。正如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影迷》中表达的那样,将人的音容笑貌永久保存在生动的影像中,这便是电影、纪录片的美好与伟大所在。等不到周鑫的吴八音撑着小木筏离去的那一幕,简直是一种可怕的预兆。令人头皮发麻,震撼而感慨。看似吊儿郎当的周鑫其实内心情感很细腻,用流行歌曲表达对父母的爱,用打架的方式维护母亲的尊严,更是多年来屡屡回到老宅废墟。他说脑海里已经没有过去的印象了,但他始终未曾忘记。就像废墟前那两棵树一样坚定。四星半
      • 郭老师不容易
      • 据闻,《渡口编年》系列有五部作品?若全部整出来,再加上“前戏”《渡口》和后续作品,如此“宏大叙事”,其文献意义将不下于《人生七年》系列。与《人生七年》系列也不同,《人生七年》系列主要是社会学样本,而《渡口编年》系列以其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与时代之嬗变,堪称为“庶民史”。影片最后,周鑫手持双亲遗像拍照,再比对之前周鑫得知双亲丧生后哭得撕心裂肺那场戏,心酸喷涌而出。周鑫成年后,晃悠了一段时间,但退伍后成熟了很多。看到他娶妻生子,妇唱夫随,于我竟也是人生乐事。
      • 流行乐的引用颇有科长风采。我们的同龄人。
      • 导演放出?
      • 渡口编年·周家还是要和贺家一起看,才能有对照式的感悟。郭熙志记录下了周家的变故和变迁,意外和人工干预的双重作用下,人的一身已完全不同。
      • 2个小时拍20年太短了,无法让感知浸入到时间的流动里,因此并不试图大量铺展细节,也最大程度上规避掉了人物生命中的重要节点,甚至无意展现生存之艰,仅仅抓取某个阶段中人物在不同生活空间中的状态,捕捉到在渡口游荡的百无聊赖(导演所说的动物特征)也是一种诗意啊。同意纪录片先天具备剥削的属性的观点,就像周鑫父母意外离世后导演决定继续拍下去,但对待拍摄对象的态度却可以是反向的,即与人物建立关系和情感交流的真挚渴望,这种个体生命进程的书写跟《铁西区》那样的时代哀歌恰好成为互补。
      • 4.5 放在二十年的事件线里,那些岸边闲逛唱歌的镜头在最后一刻凸显出来。镜头像长辈一样照看着孤身的孩子,依附着周鑫父母的魂魄。
      • 周鑫唱的歌: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三国恋,流星雨,发如雪,我是女生,快点来爱我,稻香,搁浅。 读的古文,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
      • 知道的好几个人都看了,怎么不进来标记呢?相比从篇幅上长很多的贺家,周家少年的故事更凝练,呈现结果也更紧凑,当然这也与少年真实的成长遭遇有关。中年人老贺那边,得在平静如水的日常中听完讲述,才能咀嚼到人生况味;而少年小周,则在涌动的青春中,寥寥几分钟就能展现出生命的力量。江水依然,和悦剧变,搬迁的乡里人和遥远的观众,都会和小周一样,默默感谢导演留下的家庭相册、时代快照。怪罪疫情期间摆脱不了手机的观影环境,为此扣一分吧。
      • 注视也是太轻易了。
      • 导演并没有对失去父母的周欣做更多的内心刻画,但是看着他从9岁然后有了自己的女儿,也很感慨。还是穷啊,环境下出不了几个才子。
      • 周家与贺家一样,也是原渡船公司下岗职工。这一家的命运比贺家更为悲惨。夫妻双双下岗,又双双死于长江,留下一个幼小儿子。而此片就是围绕这个名叫周鑫的孩子展开故事的。他的命运就如渡口其他人一样,在底层挣扎,并与他们拥有一样的生活:依旧活在底层,很难改变命运。两部影片中的长江,虽然与他们朝夕相伴,也对他们生活带来致命影响。但长江已逐渐失去母亲河的功能,它再也不像无数年来慷慨馈赠沿岸人民,给他们带来无穷益处。现在长江正从人们生活中远离而去,而这才是更让人悲伤的。
      • 2017年和悦街最后居然做成景点了,但1998年的和悦街历历在目(电影4分41秒)!我觉得一年前的7月看完《渡口编年.贺家》已被震撼到顶了;而周家的故事依然令人泪如雨下!哎,珍惜当下吧!
      • 最近被迫拉近距离导致滤镜破碎的过程变得频繁又快速。看完电影刚感觉观感还行就被映后交流整烦了,日常deja vu
      • #國人一生——十年紀錄影像回望# 天地,万物之逆旅。光阴,百代之过客。一次绝顶的淹没与倾颓,却要用二十年的走走停停来定格回溯。坦然承认纪录片的“窥私”原罪,用真诚减弱“剥削”。4.20于NUSPACE
      • 2020-322
      • 影像让长大后的孤儿重见父母,这一次,纪录片终于不是无用的叹息了!
    • 豆瓣 7.0 IMDB 7.1 HD
      Le Vénérable W.
      2017
      纪录片
      法国

      尊敬的W

      Le Vénérable W.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伪装成佛教信徒的女声英文解说第一句就是基本常识错误,佛和god没半毛钱关系,他是导师或掌舵的划船者而已。在基本概念都混淆的情况下,这片接下来充满了西方白左一厢情愿的政治正确废话。唯一的意义就是通知观众缅甸有这么个人物和这样的事件,至于来龙去脉如何得自己去找答案了。
      • 当一个僧人举起棍棒,他便不再是释迦牟尼的门徒了。最可怕莫过残忍带着慈悲的面具,谎言批上仁爱的袈裟。
      • 這位Buddhist Terrorist令人作嘔,所以應該全面大力支持世俗化和政教分離,否則,這些野心分子和狂人就藉著作為教團長老的權力秩序來煽動事情,人類歷史的輪迴,真令人沮喪。
      • 白左拍给白左看的纪录片。片面,把错误归结到一个煽动仇恨的僧人头上,这是小学生的逻辑吧?没有真实存在的火苗这煽得起来么?不从历史政治原因剖析毫无意义啊。
      • #fnc#可惜了那么好的素材!旁白在随意引用peace love的心灵鸡汤来反对W的激进话语真是傻逼到了极点。刻意把背景乐调的和悬疑片一样渲染不安和恐惧气氛是极其不恰当的。导演估计没把这部片当纪录片了,纯属用自己的西方视角cliche来展现自己想要的观点,就恨不得直抒胸臆了。
      • 倘若我们将《尊敬的W》语境下的 “性策略” 置换到一种非宗教的语境当中,那就是狭隘民族主义(我族中心主义)对于人的愚化和异化。施罗德一边让信奉《错误的玫瑰经》的W在镜头前表演和布道,一边展示着其教义滋养出来的恶果。然而就像《第一归正会》那样,影片的怀疑视角推翻了人性背后的神像,但不知如何通过人性寻觅神性。
      • 可怕…脑残不分宗教…
      • 以西方白左视角阐释缅甸宗教冲突,影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向平和的佛教开始反穆?影片给出的答案是这位尊敬的佛教领袖W看了一本关于种族灭亡的小书。在世界因为难民问题和极端势力整体右转的今天,第三世界的右转显得更加暴力,但是当涉及到自己国家的行为却又集体失语时,你们虚伪。
      • 激进佛教了解一下。
      • 蠻警世的一部作品,我們都應該警惕這樣的野心家。導演對素材類型的運用很廣汎,從内部PPT、散發性宣傳DVD、地下刊物到各種生還實況映像。
      • 第一次看到有关2017年罗兴亚穆斯林被缅甸军警和佛教徒鼓动下的暴徒烧杀驱赶的纪录影像,国际社会称之为种族灭绝并不为过。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一个披着袈裟本应该口吐莲花劝人行善慈悲为怀,却大放反穆斯林厥词煽动仇恨暴力的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缅甸的本拉登”的僧侣维拉图,其所作所为,完全背离了佛教教义。无知大众被蒙蔽蛊惑情有可原,可恨是昂山素季政府却有利用他所代表的缅甸佛教激进民族主义获取政治利益之嫌,shame on you!
      • 实在无法认同片中“僧侣领袖”所倡导的教义,那绝对不是佛法。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佛子们,警惕呵~
      • 尽管绿绿很讨厌,但是举起屠刀杀戮他们的佛教徒也完全称不上高尚;不信神的善良凡人不应该下火狱,真正要下火狱的是那些打着各种旗号宣扬种族仇恨让不同肤色、信仰的人自相残杀,自己和小团体偷偷私下数钱那种所谓宗教领袖,坏的从来不是宗教,坏的是人
      • #Cannes! 2017# B.O声优!前重看《一日情人》(加分)
      • 从一开始拍摄W,就明确是远超怀疑论的批判态度。在这一先入为主态度影响下,利用W(也或许是彼此利用)的话语和大量屠杀素材,来替自己的观点找到看似准确的合理性,而在缅甸20年来的民地和宗教冲突中,这些对W批判性的论据,显然是非常片面的。
      • 后看The Miseducation of Cameron Post
      • 没有姿态和立场,venerable或许就是vulnerable。从最开始关于宗教和种族的冲突,变成了罗兴亚的危机。发无尽慈悲,或许足以浸润整个世界;也不能解决人民切身的困境。
      • 冤冤相报何时了。
      • 佛门一入深似海!在大师的心中,此海想必中南海
      • 本來都還可以當成一個了解議題基礎的入門資料片。 但以一個虛構的緬甸女童作敍述者,說出老土﹑無力的「只有愛能勝過仇恨」,令人無法接受這種淺浮離地。
    • IMDB 7.6 HD
      狂飆一夢
      2019
      考驾照
      台湾

      狂飙一梦

      狂飆一夢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心裡那座偏見的大山好像開始鬆動了,在府中15看 Mark一下。
      • 曾心怡在面对昔日共同参加社运的好友的葬礼痛哭流涕完全无法自控,而面对母亲的离世却只有沉默,可见社运对她的意义真的要大于家庭。家庭是小爱,社会是大爱。不是所有人都要把家庭放在第一,社运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所以英文片名是《民主的代价》。没想到曾已经70岁了,完全看不出啊,不操心家庭就是显年轻啊。
      • 康惟壤讲:QZ运动比做 爱还爽。
      • 着眼于情绪的东西更多,零碎观感也有一些。可问题是…除了看得出镜头前的人们曾经热血沸腾如今落寞慨叹外,并不能看到他们内心的初衷或者深层次的诉求,亦或者他们确实没有什么深度诉求(可能性不大…吧?),在这个角度上全片价值不多,毕竟谁还不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呢。也因此不能在表面的青春勇气以外去理解这种热情。
      • 好一劑春藥,好一個春夢。(可惜角度太單一,如果能訪到那些主流社運團體/政黨對他們的看法就好了
      • 我當不了這樣的人,但永遠敬佩他們!
      • 他们为了所谓的社运,从青春到暮年,落魄、窘困、送走身边的亲人,忍受常人无法理解的孤独,他们是一群“傻子”,在很多人看来,可这世界如果没有“傻子”,所有人,就只是光顾着埋头的机器。曾心怡问:你见过死去亲人的脸吗?这话刺痛了我。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见过一定会理解这句话,如果你没见过,希望你永远不会见到!
      • 穿插過往資料的狂飆時期,之於今日兩人總要收斂成的一夢。還有夢中夢「夢回舊家,跟孩子們一起生活」。「四大女寇」的日子是夢?宜室宜家安穩生活也是夢?如果都是夢,那我們剩下來的還有什麼?如果都不是夢,那我們到底選擇了什麼?狂飆,多麼歌德式的,相信人會成長思想成長社會成長的激情。一夢,則是成長後的怨嘆:「我擁有的都是僥倖,我失去的都是人生。」狂飆,大方地承認社會運動是信仰,信就是信,做就是做,很爽,「比做愛還爽」。一夢,大塊地接受,性格決定命運,再決定每個細項喜與悲正與負的機率?一夢的回首固然收斂了人生,但夢迴狂飆的再夢,卻可發想,所謂「外」與「反」能有的不變確幸:是呀,我緣走上這條路,是「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但我也總是能對較大、較強的那一方說,「你擋到我的陽光」了。
      • 脉络不清晰的口述史,蒋中正的陵园一堆雕塑可怕,却觉得改换成一园子的切格瓦拉不可怕,所摄人物比起清晰冷静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一腔热血换虚幻口号之后人到老年依靠记忆以度过平淡生活的既视感更强烈;我喜欢导演在端的采访里说,(比起成为参与者)……我想拍人物,想要理解事件背后的成因。宏达的历史之中,因为各自理由投身其中,未必真的推动了某种理想的达成,但没人能说今日的自由堡垒与他们无关。
      • 为主角婉叹,但是拍的实在不怎么样,脉络不清晰,而且你这么去表现人家,年轻人谁还敢做社运?
      • 說實在不太好看,尤其最近看的紀錄片都還不錯,這部片愈是相形見絀。不喜歡片子的開頭:我(導演)如何如何,與這二位如何認識、關係如何,對觀眾(我)而言,導演進入被攝者家中感受到溫暖、潔淨什麼的,一點都不重要,猶如小學生作文一樣讓我受不了。選題上還是很好的:運動背後的人、持續運動不在高位的人諸如此類(有些新聞直言是「失敗者」)。
      • 與姐姐。或許狂熱在一些人身上是ㄧ世。很台式的紀錄片,資料文獻,人物的情懷,挑的對象算有意思的對照,社運人物的凋零,為了國家奉獻,得到的又是什麼,或許也只有自己知道吧。
      • 看完以后我想说短评展示的第一条,曾心仪明明也在母亲去世后也表现了难以言喻的悲痛,怎么能用沉默平静来形容?到底有没认真看啊。还是为有些人凭着信念热忱一直坚持做一些事感动,也在曾心仪和孩子分离,母亲离开,一路走来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去世的几段感到心酸
      • 年轻的创作者把太多观察停留在price和一梦上,和今天的世界真像
      • 特別的觀點,針對基層社運工作者拍攝的紀錄片。討論『基層參與者是否被社會善待』是有趣的視角。導演的貼身介入包括旁白自述與大量提問,感覺是臺灣青年紀錄片導演思索自己與臺灣社會關聯的一環。年輕一代的自己,該怎麼看待仍在進行中的台灣社會發展?影片到後段有些鬆散,但那些蒼白的無力感也是主體。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