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你沉迷于罗伯特德尼罗的表演之后,你会发现所有其他演员都不值一提 |
|
毫无疑问是马丁最被低估的杰作。这部电影的所有元素都堪称完美,布景的搭设、爵士乐的演绎都极为考究。前半段,德尼罗用演技征服了丽莎·明奈利,但后半段丽莎用完美的歌技回应了德哥:你表演确实无可挑剔,但你却不会唱歌跳舞。 |
|
竟然也是一部女性电影,这要是说达米恩·沙泽勒没借鉴(不是致敬)《纽约纽约》我是真不信……《Audition》一整首和女主的成名曲调度都一样……更不要说人物走向、结局……影片开头开头都有像《我是古巴》的地方。如果说《爱乐之城》致敬了很多音乐电影,那之于马丁和《纽约纽约》来说,那沙泽勒基本可以算搞了一把搬运吧。
然后,演混蛋,大概没人能比得过德尼罗了,我是真的佩服他怎么演出这股劲的……
最后,丽莎·明奈利真是把石头姐碾压的渣都不剩,《爱乐之城》的爱情则更具现代性。 |
|
萨克斯风手爱上夜总会小歌手,一见钟情决定合作路演但诸多不和只能大吵伤心莫名分手。多年后歌手成了大明星,乐手也有了自己的小酒馆,两人在功成名就后的派对相视一笑,眼神里有生活的苦涩--不是La La Land。哎,两个人并不来电,德尼罗的角色还异常暴躁烦破表。只能听Liza唱歌了 |
|
折服于罗伯特德尼罗非凡的个人魅力,他在片中的每一个小动作、无赖似的调笑都透出一种流线型的自然,仿佛他想顺手拈来的一切,都是于他的存在而纷至沓来。若让一个男人疯狂,给他一个技高一筹的妻子;欲让一个女人痛苦,给她一个冷落自己的丈夫。请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去相爱。 |
|
我要给爱乐之城改成三星了,果然在马丁斯科塞斯面前,只是雕虫小技。陷入德尼罗的演技不可自拔,简直快被他气死了。有一些很牛逼的镜头,比如最后一个镜子。没想到电影如此现实,细腻,沉痛。如何定义吉米呢,道德审判的话,他是渣男,但是又很真实。结尾妙极了 |
|
要是先看了这部 拉拉链大概只能给两星了 老马竟然还拍过这个类型的…德尼罗竟然还拍过这个类型的!Liza Minnelli太可爱了嗓音也非常牛逼就是对嘴型略面瘫 德尼罗也是帅得发癫 从未想过New York New York这首歌也可以是伤感的 新家第一部电影 是个好开头 |
|
被感动了。斯科塞斯的舞台毫无疑问是在皇后区的靡靡之音中,老马丁的调度在镜头间、舞厅里来回摇摆的就像称赞大苹果的脉脉率真耳语。当然相对地片子不能称之为整体,不动声色地叙事时痞气飞扬,自然凭借德尼罗显露出街头趣味,唱跳歌舞则特别精彩坦率,尤其从明奈利录制唱片推轨长镜的爆强单曲SOLO,到成名那段戏中戏,简直是鲍勃·福斯显灵,恰似这部遗憾爱情故事是对大乐队时代的一次浪漫、怀念、又心碎的颂扬,结尾像是明奈利唱的遗憾,他们没有成为彼此的一部分,也更像辛纳屈唱的预言,他们都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部分,正如这部电影和《New York,New York》成为纽约的一部分。 |
|
也算是《愤怒的公牛》姐妹篇吧,相同故事的不同变奏,而且《爱乐之城》应该是在这里偷师改编的小清新版吧,只不过3年后“公牛”太过耀眼,遮盖了这部电影的些许光芒,不过从时代性上说,本部二战后女性地位发展,男权受到挑战的描绘也胜过了“公牛”。 |
|
吉米和弗朗辛不可妥协、相互“藐视”的仕途断送了经典文本必然和解的信仰,但《纽约,纽约》可以不需要这样快乐的结局,嫉妒、争吵、斗殴,分手照样也有爱的闪光(再次反证了我对《婚姻故事》厌之入骨)。这样,影片本身对于传统好莱坞歌舞片的颠覆就传达出老马“改良主义”的野心,没有任何一个干净的解决,没有《一个明星的诞生(1954)》你死我活此消彼长的结构与制衡,而最后一组放手离开的镜头又将浪漫的神话彻底逐出,但仍然感动。 |
|
马丁和伍迪对纽约的情感溢于言表,《纽约,纽约》定性为歌舞片,更多的原因是搭建的老式场景(致敬?),没有歌唱的剧情对白,确实有别于我们对《雨中曲》《红磨坊》等等新老歌舞电影的印象。马丁的缺失又唯美爱情观,在《纽约,纽约》和《纯真年代》甚有代表性,相爱和能否相依是两回事,《纽约,纽约》中,当丽莎在舞台剧中修改了自己和吉米的前尘往事,修改了《纽约,纽约》的歌词,就说明了即便牵挂,再续前缘也不是正确的选择。个人很疑惑,吉米的不羁的无赖形象,怎么会有女爱得人死心塌地? |
|
纽约,纽约,道尽马丁对这座永恒之城的无限爱意。歌舞并非述说类型,富丽怀旧的布景用色为从事音乐的主人公生成丝滑反类型舞台,璀璨表演和现实人生互为阐释的绝妙调度以元电影模糊幻梦与真实,演绎与往事虚实边界的手法将好莱坞与百老汇式的浪漫神话逆反到底,借Liza Minnelli的歌喉向星光灿烂的旧日传统致意。童话叙事里,完美结局专属明星,离别的恋人必须匹配倒流原点或重新开始的环形路线,但我们不是电影中的人物,故事至此分为歧路,两处对称镜像从热恋企盼到沉默重逢恍如隔世。我不会称它为女性电影,导演用垂怜姿态让渡女性造梦的权利,但弧光在降格俯就与女神仰视的骤然转变间锐利失真。De Niro塑造极端男性形象,暴力边缘的躁动无时无刻不触犯周身方寸,伤害尺幅对亲密关系中的爱人尤甚,于是她转身离去,世界照常运转。 |
|
这片给世界贡献了一个伟大的标题 |
|
Everything about this movie is just fantastic! |
|
看到三分之二了,才发觉女主角是Liza Minnelli,天生一副好嗓子啊!表演非常的舞台剧化,张力十足,只是不喜欢后面很长一段的Liza的电影部分,也不算是不喜欢,只是觉得很多余,像在凑时间一样。悲喜交加的一部好电影啊...一定要去找原声带来听!!!!! |
|
爱乐之城或许从中汲取了很多的营养,不过可惜作为音乐电影其音乐部分却没有那么引人注目(事实上还是最无趣的部分),德尼罗真是个迷人而讨厌的反派主角。 |
|
不知道是不是剪辑的问题,包括剧情走向和节奏都有点怪怪的。整体不难看,结尾不是happy ending,但这么处理更让人回味。罗老师的表演真的厉害啊,每次看到他都感觉分分钟要失控,而且,真心帅啊。 |
|
7/10。杰米的浪漫有欺骗性,恋爱对象依据控制与需要,他可以从海军欢庆会上勾搭、住饭店假装没手没脚来赖账/赖住弗兰茜,却无法忍受琐屑的结婚生子埋没才情,夜总会两人一起演唱杰米加速吹奏使她离开,医院里拒绝看孩子走到白墙后的分手命中注定,弗兰茜关上电梯外面街道下着雨打断了结局团圆的机会。 @2017-06-08 00:26:36 |
|
one of the nicest thing in the world is waking up knowing somebody loves you. |
|
喜欢老马镜头下各个年代的纽约,这部歌舞片就借助了配乐和舞蹈等展现其文化魅力。剧情中规中矩,爱情戏喜剧色彩比较浓,与其说说是讲故事,不如说是注重于展现女性力量,以及女主的个人传记。男主的人物形象也被塑造得也很有意思,德尼罗的演技绝妙之处便在于,他把这个角色从开头的草率和幼稚,到结尾沉稳冷静的成长历程直接展现给观众,把角色演活了,各种造型也很帅。片中的歌舞场面,无论是小酒馆还是大舞台,都相当华丽而不过艳,摄影上也很棒。 |
|
斯科塞斯宛如多南附体一般,创造了一部只关于韵律与节奏的实验影片,人物与故事都被卷入即兴爵士般无尽的狂躁演出中,不论是长达20分钟的开场派对,还是属于丽莎·明奈利的惊天长镜头,都是只是属于节拍与大小调的魔力绵延。 |
|
曾经那么喜爱过的人、事、电影、歌曲,才发现我连标记一下都不曾。
无疑,这是马丁西科塞斯最被低估的片子。而即使我没去过纽约,这也的确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写给一个城市的情书。即使、最后,男女主人公并木有在一起,但是在纽约雨夜的天幕下、在明里利的歌声里,她永远爱着罗伯特德里罗,就像人们爱着那个城市一样。。 |
|
85/100 感觉本片是给《愤怒的公牛》铺路来的,第一场戏尼特罗约炮里展现的意志力即便是我们都知道这是戏剧也相当令人惊异。一场求爱戏、一场求婚戏、一场生娃戏,每一场都那么与众不同…也完整勾勒出男主角的人物轮廓。我特别喜欢结局,但如果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能稍微再强一点点,也许会更喜欢。 |
|
马丁这部平庸之作,两半小时毫无节奏感,传记式的素材他真不拿手。马丁烂片还有纽约黑帮和无间风云 |
|
老马拍片一点都不实在,拍什么都像夜总会~丽莎·明奈利的跳舞动作都让我想起SNL某集克里斯汀·韦格的模仿秀 |
|
2个小时40分钟!!终于终于看完了,呼....最后,也终于终于听到了等了一个晚上的那一首,这种心情..真的..太难以明状了.熟悉的旋律和歌词..激动ing!说是Martin Scorsese导演,Robert De Niro主演,片子我没细致看,画面色彩很饱满,妆容和音乐都够浓重,歌舞稍嫌拖沓,不大气,最出彩的段落是两人争吵白热化,那种感情因为生活琐事而产生分歧的过程..怕ing |
|
彼此吸引在一次次争执中感情一点点退色最后只能笑着别离的成人爱情故事,有才华的人在一起是无法容忍对方的,看过的最赞的音乐电影,staging和场设美轮美奂,尤其是happy ending的表现太有感染力了(老罗这脸也太色气了,迷人之极,萨克斯也吹得如此好 ,怎叫人不迷恋? |
|
这男的就是流氓。
本来还想因为戏中戏加一星,然后发现戏中戏的落点是成功不是he找到男人才是he
然后还考虑过因为结局她没去sd加一星,然后想到她辛辛苦苦自己养大的儿子竟然还向着从来没有尽一天责任的爹。
算了,活该。 |
|
其实最后看着像致敬女主他爹的那段歌舞片还真不差,但是放在全片里看人物成长和剧情就变得蛮狗血,还不如说喜欢的genre不一样最终分手呢。德尼罗真的好帅,但是音乐人这个属性,好像是演技补不全的,尤其是对面的是个真歌手。桥段都好漂亮,可惜两位主角没那么来电。 |
|
Gorgeous costume, set design and cinematography. One more star for the good old New York. Be good to deserve him/her. Will I give him a chance? Do people change? I do not know. |
|
罗伯特德尼罗的自毁倾向,究竟是来自于他对浪漫的渴求还是对失败的恐惧,是他对本我执着的喊话还是被外界加诸的诅咒,马丁拒绝回答。他所着迷的是构筑一个如鬼打墙般不断重演负面境遇的残酷现实与鲜花掌声齐飞却永如泡沫般转瞬即逝的华丽舞台。导演尝试用外景戏的开阔思路处理棚戏,大范围的调度转场与自由的镜头运动轨迹让影片也如爵士乐般保持着优雅光滑的韵律感。 |
|
老马的片子我不是前半段不喜欢就是后半段不喜欢……这部的后半段太精彩了,不炫技版la la land.两个有才的人相遇有一方嫉妒、郁闷、愤怒于自己的无能却只能以愤怒投射于对方身上。两个演员打一百分,德尼罗从管弦乐团失败开始一直领着戏走把人牢牢按在屏幕前;明奈丽在舞台上光彩照人,尤其一唱起歌来那个女王范,让人觉得窥到她自己的内心灵魂。老马是真爱音乐,虽然创造了一部不寻常的歌舞片,但也不忘玩歌舞片的形式,路灯电话亭剪报等媒介反复出现,很有复古趣味。不过斯科塞斯是按捺不住自己那颗躁动的心脏的。戏中戏那段,用相当开阔的远景、纵深来拍狭窄舞台,也算是本片一大记忆点。他说这片是Film Noir Musical,很精准嘛。 |
|
I guess we go to "New York, New York" to enjoy the good parts, and spend just a moment regretting the absence of a whole. |
|
爵士爱好者的盛宴。罗伯特戏精无疑了哈哈哈,这么帅的男生搭讪我,我会毫不犹豫给号码的!所以啊,爱一个人有好多种表达方式,霸道的倔强的,亦或是委婉的,都是another saying of love。PS,太喜欢这种求婚啦! |
|
歌舞部分极其自然的融入到故事当中。最喜欢这个无限忧伤的结尾。 |
|
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70年代的电影,情节没有夸张的起伏,且毫无做作之处,但是也有非常感人的地方,比如德尼罗看到女友写的诗后突然让她穿上衣服,然后在冰天雪地向她求婚,比如带着一车的鲜花向怀孕的老婆道歉,还有最后蓦然分手后下着雨的街头的定格镜头,都能够触动观众的心。 |
|
8.4/10。二战结束后:不得志的萨克斯手男主与同样不得志的流行歌手女主相爱,后来两人的爱情因彼此职业生涯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男主的渣男性格而跌宕起伏并最终分开。影片高水平的摄影美术充满了绚烂而又失意的罗曼蒂克气息(契合文本),有几段歌舞的处理(剪辑调度运镜编排等)也是高水准好听好看(主要集中在后四十分钟),但作为传统故事片本片叙事节奏太拖沓,扣1分。 |
|
9/10,对那个年代的告白,与马丁合作的德尼罗惯有的神经质人物性格,最后的戏中戏,填补了暂时看不到小丑和爱尔兰人的空缺。 |
|
可以看出《爱乐之城》确实受本片影响,没了,其他的内容我完全夸不出来,既不歌舞也不音乐,对于一个奔着这个去的观众来说真是无比失望,如果不是丽莎明奈利临近结尾秀了两场,这分还会更低 |
|
斯科塞斯拍摄的这部“复古”好莱坞大制片厂时代的歌舞电影,实质上是致敬更是一种反叛,它是新时代的号角,虽然吹响的还是过去的歌谣,德尼罗饰演的小号手可能是难以让观众共情的一个讨厌鬼,但斯科塞斯的目的也就在于此,他要创作这样的一个角色来和七十年代告别,观众们看似经过精心排练的场景实际上是斯科塞斯向卡萨维茨学习的即兴创作的成果,而电影后段的大场面的歌舞片段又很像是明奈利的手法,此时正在经历婚姻变故的斯科塞斯想要讲述的也是曾经的激情如何转瞬即逝,爱人如何变为陌生人的故事,在事业与爱情之中如果出现婚姻,我们如何平衡?成功难道就是孤独的附属品吗?他们在此时还能否回到过去呢?斯科塞斯在这部电影中也发现了摄影机移动和音乐的的关系,摄影机能在音符的指挥下运动,而正如他所说,没有《纽约纽约》就不会有《愤怒的公牛》 |
|
well well, the mighty scorsese, taking a crack at music and marriage. who would've thought. |
|
从鞋开场,从鞋结尾。这部在斯科塞斯所有作品里私以为是风格最特别,最突出最亮眼的。浪漫洒脱,鲜活可爱到极致的两个人物,谈个恋爱都不循规蹈矩。摄影、布景有部分好莱坞音乐剧的影子,很不斯科塞斯,但骨子里又很斯科塞斯。太奇妙了!好几个镜头真的是惊为天人!最爱镜子里Liza的大眼睛看到身后远处的De Niro,漂亮极了! |
|
8.5 美术非常好,德尼罗很好,想法很好,斯科塞斯很努力,但是不是斯库梅克剪的,有点乱,而且前半部分剧情太缺乏逻辑了,也许成长在纽约的经历给斯科塞斯填补了足够的逻辑,就像北京人拍《北京,你早》一样。丽莎·明内利的歌舞片段表演太不入戏了。没有好剧本的斯科塞斯很无助。 |
|
也不是很典型的歌舞片,大部分都是女声爵士乐,开场夜总会那一段戏还是挺厉害的。后面比较流水账但两位演员很优秀地撑了起来,然鹅并没有什么火花就很要命了。最后一段看了猛拍脑门:这不是爱乐之城吗?整部片下来觉得丽莎扮演的女主在战后从乐队现场到录制唱片最后成为电影明星这一条线其实和社会背景结合一下不知道会不会更有趣味 |
|
天啊!对马丁这部片子的爱已经可以超越《愤怒的公牛》了。爵士音乐人故事的题材,最精彩在于各种细微的心理的展现,把隐秘的心理纠结翻来覆去地呈现。引起我好多对自己的反省思考。 |
|
罗伯特德尼罗穿着夏威夷衬衫把痞子劲演得这么自然,完全忘记西装领带的黑帮形象!前半部分相爱相杀偏执热烈的感情让人沉浸其中,中间的歌舞片也不觉得是在延长时间(谁能不喜欢Liza Minnelli呢),最后结局很圆满!我很喜欢! |
|
开头战争结束欢庆场面拍的真好。按歌舞片,皆大欢喜的狂欢时刻,男女主不管是一见钟情还是彼此“厌恶”都会互有好感,结果开场二十分钟没歌舞,男主求偶失败,默默看楼下水手和女孩经典双人舞,但没声音,显得傻傻的,歌舞片照进现实,“都怪你毁了我这一夜”,男主如是怪女主,现实的纠缠并不浪漫,这不该是个美化的故事,有些音乐剧不会要把它做成传统爱情剧吧。女主最后醒悟那段歌好动人,接着想象了个“等待”男,不同与德尼罗的贬低怒吼,夸夸男,女主也做出了好感的回应,帮助女主完成事业后就见好离开,又重逢。 |
|
4.5 绝对被低估,拉拉蓝型故事源头吧!拉拉蓝重梦想这部更重这种无奈的爱情关系,人物也更鲜明。彼此吸引到折磨,际遇交错,劳燕分飞,现实没有HE,很多时候真的无法重新开始。德罗尼演技颜值没得说,liza和妈妈一样,长相奇特不算漂亮但是唱起来演起来舞台银幕魅力都爆炸的。#戏中戏 |
|
163min版。歌舞戲都很entertaining,竟不嫌長。兩人磨合的部分有些問題,但重逢後的戲真的很好。另外時不時有些喜劇色彩也實在可愛。和德尼羅調情,聽德尼羅吹薩克斯,還苛求什麼? |
|
马丁·斯科塞斯和罗伯特·德尼罗合作的一部音乐剧,也证明了老马可以玩转各种电影类型的能力。影片后半段有一大段丽莎·明奈利的个人歌舞秀,也是马丁向好莱坞歌舞片的一次致敬,而且老马处理的也是行云流水,一点也不输歌舞片大师。影片中的爵士乐也听得很high,老马的音乐品味不同凡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