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人性子钢,女人性子韧,关键时候还是女人的韧性维持着。人的一生眨眼就过去了,重新审视却发现如此简单。 |
|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女主角就这么苦了一生,问题是,这种循环还要继续下去。除了杨惠珊之外,李立群有几处演的也及很好。 |
|
台湾庶民剧,还不错,这片贵在平实,老老实实的拍,老老实实的演,不玩花样,不走捷径,不煽情,讲人话,不过也因为平实,还缺那么一点点滋味和电影感,后来杨德昌再拍庶民,就进步大了。中影修复版本还是稍微有些遗憾,很多地方亮度调得太大,亮得晃眼,包括白天外景、内景,都是白花花的不舒服。 |
|
120分钟版。片子到了最后居然将桂美塑造成了一个高尚的母亲形象而不是追问其悲剧命运的原因,真正的背景里的东西就被轻易绕过了。其他方面,细节处理倒是很有生活质感的,杨惠珊在结尾之前完全看不清脸,都靠对白了,真不容易(对白创作之一是钮承泽)。三星半。 |
|
剩女们千万不要一时恨嫁贱卖了自己。乱麻般的生活挣扎在柴米油盐里本已悲苦,偏偏还有个不着调的老爷们在一旁添油加醋,注定餐具杯具一应俱全地人生。女主人公柔情内敛,内心却又坚强,对生活坚定不移,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杨惠珊演的真好。难得张毅不絮絮叨叨。 |
|
他们两个后来不再拍电影实在遗憾。杨惠姗真的可以展示不同风貌的女人,这个片子把中国女性的命运比较完整的呈现了。到了年纪就给你配个男人,嫁到别家,当女仆、陪睡、生儿子,生一堆孩子,然后生活稍一稳定,保准了给你新的课题,丈夫出轨了,赌博了,工作没有了,女人你甭想闲着了,还好本片女主还没有被家暴呢。家庭条件好的,也给你找个夫君,并且老丈人提拔女婿,等女婿翅膀硬了,老丈人也过世、失势了,必然的,男人这多年忍气吞声,是一定要发泄出来的。还好,她的女儿在15岁经历了流产后,这个后妈精心呵护,小姑娘也争气,读了大学,有的选择,可以不结婚,承担家业。1985年已经过去34年了,女人的选择还是越来越明晰了,自立自强,不要被男人绊住手脚,想生孩子,找个好精子即可,不需要跟他组成家庭,那里你什么都得不到,全是损失 |
|
“为什么要容忍的总是女人?”没问到点子上,没有好的命题自然就不会有好的展开,展开即是我们常见的以耐力跑完全程的悲情马拉松故事。 |
|
桂美第一次发现丈夫赌博是一个雨夜去给丈夫送伞。丈夫出轨是在一个雨水淹了半个家的超强台风夜。而桂美的一生就是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雨交加中走过来的,湿漉、泥泞、狼狈,但她坚韧、倔强、有骨气地走完了这殊为不易的风雨一生。 |
|
1、一个女人的史诗,也是中华文明背景下20世纪下半叶女人的标本。2、杨惠姗蝉联金马影后实至名归,她增胖出演,大概是华语影坛自残式表演的先锋了。3、李立群演的丈夫与父亲,看似渣,但尚能反省、渐变,在中国男人中,应属中上水准了。古老文明之下的中国男人,很多人仍下意识想去享受威权。4、戏外:原著/编剧萧飒是导演张毅的前妻,两人共创“女性三部曲”中的两部,分道扬镳后,萧飒在创作上一蹶不振。而张毅“出轨”的对象正是该片的主演杨惠姗。张、杨八十年代中期急流勇退,创办琉璃工房,竟然也成行业标杆。5、杨惠姗在成为台湾新电影的宠儿和金马奖的常客之前,其实演了大量的“黑电影”,曾是交际花、赌徒、杀手等角色的专业户。 |
|
台湾电影没有花哨华丽的视听手法,也没有炫技耍结构的剧作构思,就是有一种随和、源于人们本身的亲切。反观大陆电影,创作者还是太浮躁,太于急功近利。另外,电影是视频,可以借鉴戏剧,但必须与戏剧割裂。《我这样过了一生》、《小毕的故事》等,就是这样“流水账”的描述,才能展现影像魅力,而不是经过了人工的选取,将戏剧搬上银幕。 |
|
一直很喜欢台湾的这一类影片,不全是文艺感,不全是爱情,很生活,很平凡,很有内心的触动。
今天不回家、YIYI
|
|
两年前跑去徐汇图书馆借萧飒的原著《霞飞之家》未遂,两年后终于看到这部电影,杨惠姗的表演和为角色增重44磅的敬业精神都让人赞叹,李立群也刻画出了一个无用又嗜赌的丈夫。张毅和杨惠姗所过的一生也是传奇,虽然现在新领域的成绩也值得祝贺,还是觉得他们离开电影界实在是一大损失。 |
|
除了如大地之母一样承受并集中了东亚女性优点的女主角,很像小津晚期作品了,几十年的庶民人生,比《活着》高了一个档次。剧场出身的台湾演员里,李立群较早涉及影视表现的也最适应。杨慧珊奉献不少,身材的变化与演技都值得佩服。片尾收束在暮年的无力中,并且对忙碌并自我牺牲的生活意义隐隐提出质疑 |
|
杨惠珊演得真好,果然为角色增肥了,看完想把张毅女人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也看了。那个年代的女性还是很伟大的,为了过日子往往没得选择,联想到有两个表弟都是李立群型的男人,一个好赌,一个在外面有女人,结局都是离婚,有孩子也照离,毕竟时代不同了。 |
|
除了夜景室外打光值得现在华语低成本电影普遍借鉴之外,这三观和女性形象塑造完全就是在满足中低层男性裹着民族主义的意淫,打五星的一帮傻逼女性真都是假洋鬼子本质。 |
|
虽然这样的女性温良恭俭让堪称完美,但如此一生是否太过凄苦;不过怎么过都是过,生命原本一团乱麻。 |
|
一个被时代裹挟着坠入底层,却不肯就范的女人一生。在台湾寻亲未果,只能在表姐家寄人篱下的桂美,为了寻求一个自己的家,嫁给了拖着三个儿女的候永年。 本想做个贤妻良母,在家好好照顾子女,不料不成器的丈夫怕苦怕累,嗜赌成瘾,不久就丢了工作,还偷走了桂美为生产借的高利贷。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不肯吃别人剩下的食物的桂美从此挑起家庭重担,带着丈夫和孩子去日本做佣人,去酒楼打工,回台湾开餐馆,日子刚刚开始好,丈夫又开始在外面养女人……风风雨雨中,儿女长大了,桂美也老了。这个善良又自尊自重不服输的女人硬是凭一己之力养育了五个孩子,白手起家拥有了自家产业,曾经叛逆的继女虽然从来没有叫过一声“妈”,却是照顾着店照顾着桂美的贴心人,而丈夫,也守在病床边嘘寒问暖。虽然坎坷艰难,这一生,桂美到底是赢了。电影淡而有味 |
|
张毅镜头下的女性总是那么的柔情似水... |
|
伟大的质朴的现实主义作品,杨惠姗的表演丝丝入扣,毫不做作。李立群也是立体的人,而不是脸谱化的表演。整部电影的调子非常深沉,120分钟跟着他们活了半辈子,泪水都留在了心里。很多经典的场景,都处理得异常高级。导演、编剧和演员们也从来不低估观众的感受力,所以给得很节制,也完全无套路。是可以一直看的电影。 |
|
历经近三十年的婚姻家庭私史,较少的嵌入历史时代特殊事件,反而使得故事可以超越具体背景,提炼为更普世化,体察传统家庭观念在现代生活中的演变,每个人都可能是这个“我”,或者身边听说过这样的“我”。
坚强有根性的女人,轻佻不顾家的男人,叛逆闯出祸的孩子,吵过闹过也打过,好在都逐渐理解对方,用包容实现了和解,所谓家庭往往就是如此的存在。 |
|
台湾女性可真苦,可是看到后面又不免觉得狗血,好像都是为了苦而苦。 |
|
80/100 尽管依然还有诸多不满意之处,但在《香蕉天堂》之后观看反而对前半段的克制颇有好感。情节上与日本有关,其实景别、机位等镜头设计上怀疑也学习了小津等日本家庭电影。“水再漲,我們就掀了天花板上屋頂去。”这一幕确实有女性引领的诺亚方舟之感,也想到《罗马》结尾海边那个镜头,“女人总是孤身一人”。 #DCP2K |
|
太平洋的风II影展|太恐怖了,很久没看到这么恐怖的恐怖片了。差不多把我最深恶痛绝的所有东西都拍出来了 |
|
善良的人却不被这个残酷的世界善待:她穷尽一生让这个家摆脱贫困并渐渐过上好日子,然而命运却不公地一次又一次跟她开起了不怀好意的玩笑……看着成年后部分子女的自私表现,真是寒心又无奈,对比之下,也因此更加庆幸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能拥有很棒的爸妈和挺幸福美满的家庭!P.S.:对白→钮承泽,…… |
|
为女主不值。片子的生活感很好,将女主平凡而悲苦压抑的日常刻画得细腻,可惜最后粉饰太平,对生命的痛苦自我合理化,没有更深刻锋利辛辣的、要揭穿生活血淋淋真相的诘问与反思,而只有无尽的忍耐、承受、消解,生活的意义也如是被消解掉了。结局看似温情圆满的处理在我看来无不显得讽刺,对悲剧的自圆其说才是真的悲剧所在。 |
|
看完此片整整三周,我的心情一直久久无法平定,看到时至今日依旧不断有豆友评议,这部电影呈现出了中国女性命运的缩影,我相信这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与悲哀。电影上映于1985年,改编自的原著《霞飞之家》面世于 81年,跨越整整40多个年头,我们仍旧能够从电影本身感受到,那种平凡人在亘古不变的时代巨流挟持之下的卑微渺小,也能够对桂美作为女性本身,哪怕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或天灾或人祸式的苦难,也要跌跌撞撞、载浮载沉地活下去的,对生活、对生命坚定不移的韧性感同身受,这是女性力量的可贵。可我们若是往上追朔百年千年,这样的故事并不陌生,然后我们再设想一下未来,这样歌颂女性坚韧不拔的故事我想也不会归于消亡,就像桂美对于大女儿明白感情错付后耳旁的教导,“是时候让她清醒清醒”,这也是在提醒观影的我们。 |
|
“丈夫有了女人,比赌钱更叫人寒心,可是你也只有两种选择,离开他或者原谅他,两种都不好,我都不想选,可必须选一样”。原来人的一生不过就是一部电影的长度。怅然中。桂美,最典型的中国女人,坚韧包容倔强清醒。看着老年的她,身边儿孙绕膝,有一种说不清的魔幻感。十年几十年,曾经受过的累吃过的苦流过的泪,全部不过是当下的这一天这一刻。过去和未来都是虚幻的无意义。这一部其实与《海滩的一天》有些类似,没有什么特殊花哨的表现手法,正正经经老老实实推进,这就是最真实的人生。 |
|
干,异性恋真的好恶。赌博能忍,出轨不能忍? 前面翻了两个小时白眼翻到头晕,结尾儿孙满堂我直接爆炸。Fuck monogamy. Fuck heteronormativity. Fuck this movie. 我们不需要这样的电影。但其实错的又不是电影本身,唉。
3.9:又又反思了下,就算有时代局限性也不🉑原谅!因为该片fen shi tai ping,给本是悲剧的人生附上一个看似圆满的结局,本质上只是男quan视角自己在yy罢了。我们不需要这样的电影!😤 |
|
看什么金智英,我们80年代就拍出金智英了啊……看完恐婚症严重加剧,但黑白照那里还是非常不争气地哭了,遗憾永远是泪点。 |
|
导师推荐电影。典型的台湾文艺片,小情节,以空间来叙事,台湾民居、日本民居、霞飞之家西餐厅...都是以空间传情达意。长镜头,固定机位,小津的影子原来早在台湾电影里出现。人物就不多说了,桂美和正芳这对母女写得比《茉莉花开》好太多。 |
|
一个孤身前往台湾,普通女性的一生,在张毅的《我这样过了一生》里所展现的并没有拘泥于台湾时代的缩印,更是一个具有普世观念,善念且坚强,中国传统女性的一生,质朴细腻的情感,使电影在不经意间便融入到了桂美的生活里,这份共鸣不在于时代或是地区,而就是源于对爱情,对亲情,对家的理解。 |
|
就不要再歌颂这样只有义务没有泉利、只有付出没有回报、只有忍受没有选择的“伟大”女性了!多2星给杨惠姗和李立群的表演。 |
|
台湾人的无根情结和女性宿命的重叠,片名宣告了客观中性的情感立场,结局订婚人的消息暗示出另一种人生。杨惠姗固然演得好,不过相比起女人的坚忍无私,李立群的形象还要鲜活一些,外表强悍,拼命围护羸弱的自尊,而家庭重大危机时刻永远在舒适圈中被动接受妻子的决策,一个中国男人暴怒、自私、短见、安于现状的巨婴缩影,那些特质被处理得丝毫不过,十分平民化甚至生活化,极具代表性。 |
|
1 群像推进沉稳平和,全是生活视角,细碎、繁杂而流水账。场景变换几乎是舞台式的转移,几乎都是中、远景固定机位的固定镜头,或是简单的推移,叙事影像戏剧感。2 文本刻画这么一个在传统文化渲染下的所谓妇道的坚守,往小了说是一个嗜赌家庭的庸常,往大了说是对大环境男权社会和个人价值观的反思与质疑。在当时都是苦,回头看一辈子快得很,值不值也只有自己知道了。“我就这样过完一生”,这个名字本身就很值得玩味。3 为角色增肥,杨慧珊这个角色的演绎拿个金马影后真是实至名归。8.2 |
|
几场室内戏,将演员有层次地分布于狭小纵深空间中,利用门道和家具取景构图,借助深焦镜头和摄影机的推轨,放大演员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情绪内敛饱满、张力十足;叙事方面则承袭自民国初年以来未遭断层的文化样式,全片流露着中国传统文学的散文诗式叙事风格;隐忍良善的女性,却有着极强的自尊和韧劲,这种韧性亦是温柔,是女性独有之美;女人之间的谈话抱怨和男人之间静坐抽烟,一动一静的对比刻画男女间迥异的性格与心境。关于暧昧的中美日台关系、绕不开的家国意识、复杂深切的民族情感等等,亦都有涉及。逐渐开放的社会政治氛围、回暖却不明朗的两岸关系,以及一批受过良好教育且富有的观众群体,为即将到来的一系列台湾新电影佳作做好了准备。好。 |
|
李立群在里面演一个南京人,不过他一点南京口音都没有…… |
|
前半段一直在想,女孩对她继母疏远了些,可到底不是亲生,会排斥也正常,所幸到最后和母亲最亲近的是她,感情就是这么奇妙。想吃牛肉饭了。 |
|
“丈夫有女人,比赌钱更叫人寒心,可是你也只有两种选择,离开他,或者原谅他。我觉得两个都不好,可是总要选一样啊。”女人,尤其是做母亲的女人,真的很伟大。 |
|
11.16.2022 film forum 可悲可怜的东亚女性的一生,开始于草草嫁人 -- 她提着礼物去男方家里并坦白的时候就预示着她的老实本分要让她吃一辈子的亏。
虽然活了很长,她比小毕的妈妈惨太多了。
u1s1杨贵媚真是性感。 |
|
在这部影片里看到中国传统女性的隐忍与坚强,为家操持一生。故事叙述缓慢如溪流,时代的无奈与命运的折腾融入平静的叙述中。 |
|
那时候影片的开头,还没有李立群名字的位置,如今的字幕组贴心地加上了李立群,却依旧能从字体的区别清晰的看出来。这是一部厚重的电影,2个小时的风雨岁月,桂美苦难而又勇敢坚强的一生,可能是因为后期配音的缘故,她的声音一直那么的平静坚定,就像她的性格一样,坎坷苦难的一生她始终未曾半句怨天尤人,始终坚韧的直面风雨,就像她说,“水再涨,我们就掀了天花板上屋顶去。”再苦,再难,她从未害怕。 |
|
独立坚强善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桂美可能是我心中最好的女性角色了…剧情中几次拳头攥紧,终于她说了一句「再多的苦我都可以跟你吃,但外面有女人不能忍」。简直想鼓掌!@piaojia |
|
以外省女性颠沛流离的一生折射女性生存困境和台湾自身的命运,长镜头延续了台湾新电影写实、质朴的风格,遮挡构图则暴露导演和女性/外来者站在一起的客观视角(呈现而非歌颂)。女性的出生是一场父权的骗局,没有选择的桂美只有放弃自我意志,甘愿沦为与主流价值协商的生产机器,成为没有性欲的“大地之母”式的养育者,即便丈夫嗜赌、出轨也一一忍受,才让大女儿正芳有了选择不成为下一个桂美的机会。当正芳决定接手桂美的“霞飞之路”,同为女性的彼此理解超越了亲情的联结,子宫癌亦成为“疾病的隐喻”。最后桂美收到家乡未婚夫的照片,这是女性、外省人、台湾,三者飘摇的身份发生重叠的时刻。 |
|
人们相聚又离去,路过彼此的幸福和痛苦,脚步从不停歇。 |
|
7.9;加速動情力 |
|
这个女人真心孝贤。相比而言,东京物语里的完美儿媳因为最后那一哭而更令人动容啊。 |
|
前半截节奏有点拖沓,但是后面越看越动人!算得上一部优秀的女性片。虽然拍于80年代,桂美的一生仍然在身边上演。中国女人是伟大的,致敬! |
|
一个女人跌宕起伏,兴衰成败的一生。家庭与事业,这个女人伟大了一生,她贤惠体贴,柔情似水,坚韧不拔,坚强独立。都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然而有时候啊,自己选择的路,就这样,坚持着坚持着,就走完了一生。 |
|
当年力压侯孝贤《童年往事》夺得金马最佳剧情片和导演奖。 |
|
终究还是驳斥男人的,续弦,烂赌,有女人,七口之家要是没有桂美,早垮了,根本维持不住,桂美的一生绝对称得上伟大,男人软弱,她义无反顾撑起了这个家,做佣人开餐馆去厂里做工反映了一个女人的坚韧,不靠男人,让男人汗颜,女人没必要忍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