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公路片,也是他第二部大银幕之作。影片根据一宗真实的新闻事件改编而成,感觉有点受《雌雄大盗》的影响。本以为是部动作片,没想到还有些喜剧元素,同时也带有一些温情元素,夫妇两个和警察人质在劫持途中互相理解,居然相处的这么好。那么多警车实在是太壮观了。 |
|
名字起的恰如其分,冒傻气的电影;警车大暴走已经流露出撕皮对大场面,大制作的野心和追求~自B&C和狂P把公路犯罪电影的套路规范确定下来之后,日后就只能沿袭了 |
|
本想拜读一下伯格的处女作,但很可惜下的片源不好,一会儿画面卡,一会儿声音和画面对不上,一会儿连声音也没了,看的非常折磨。只能隐约感觉到这是个先笑后哭的故事。2012-3-3 |
|
德州狂奔,为子出征。大阵容的警车队,还有小镇群众热追场面,都设计挺好。这也太好看了,斯匹堡初出江湖的另一力作。边看边知道年轻的导演想干啥,但依然观之津津有味,就像看他的另一长篇准处女作《Duel》(1971)一样的惊喜. John Williams首次与斯匹堡搭档,配乐贯穿始终,连上字幕都好有调调。 |
|
愚蠢却可爱的人物,幽默的戏剧性,让人发笑的场面和情节安排,再配上人类内心的纠结思考,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公路犯罪喜剧。作为斯皮尔伯格的早期作品,《横冲直撞大逃亡》已经尽显他的个人风格,成人童话式的内在核心、规矩的叙事方式和缓慢递进的情绪表达青涩而一览无余。 |
|
这片子有机会成为大经典的,可惜斯皮宝那时候太嫩了。你要说节奏没控制好那都是小事,真本事是说不清的,隐在各个环节。小青年和老油子都是一个人啊!哀操 |
|
人性的灰色,是客观存在不可否认的事实。好人有坏的一面,坏人有好的一面,而且并不呈现一面倒的形势,往常某一面微微占优,在社会染缸的浸润下,主体就被打下了分明的标签,衍生出正与邪、善与恶的故事,组合成好一出人间大剧。透过嬉笑怒骂窥探内里实质,却不过是而非、非而是的概率性事件混合,在时空的定向坐标下,一经生成却再难更改。 |
|
美国味纯正,展示了自由主义最闪耀的一面。在写实和荒诞之间达到了一种轻巧的平衡,女主角选得好,她是平衡这一切的关键。观众因她的可爱放纵而信以为真。 |
|
耿直boy聒噪妹,好心警察和上尉,为了找到小宝贝,走遍千里不怕累。一次寻子之旅引爆全民狂欢,政治性社会性娱乐性都有了,虽然放在亡命鸳鸯系中算不上佳作,但能在一部影片中看到这么多警车横冲直撞也算一大奇观了 |
|
让我想起邦妮和克莱德呢!里面被劫持的警察好眼熟好顺眼~其实还有点像完美世界 啊哈哈 都一个套路! |
|
太散漫了,乏味无聊……这居然还是真事改编,到底是多无能的警察,居然整这么大一出…… |
|
傻里傻气版邦妮与克莱德,对抗当局的亡命鸳鸯成为众人欢呼呐喊的对象,最后却难逃凄厉伏法,过程像一场无法无天妙趣横生的游戏,但游戏的尽头是血淋淋的伤口和撕心裂肺的惨叫,就像是电影突然撞进了现实,所有荒谬都要在秩序下归顺,所有玩闹都变成了哀伤。斯皮尔伯格图应该挺喜欢车戏,处女作就拍飞轮喋血,没几年又拍这个规模更大的飙车片,后来的夺宝奇兵系列应该让他过足了瘾吧。 |
|
暑期有部烂片叫《横冲直撞好莱坞》,呃,希望不要误会,这部《横冲直撞大逃亡》虽然与烂片同“姓”,却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早期作品,公路、犯罪加越狱。与斯神后来的大片比起来,该片格局不大,但斯神已经展露其精湛的叙事能力,故事精彩,人物丰满。 |
|
很像纳什维尔不看片头字幕甚至会认为是奥特曼作品。年轻的斯皮尔伯格多真诚多敏感剪辑也是那么凌厉配乐相当克制。可惜后来慢慢就被好莱坞给用废了。严肃不经意间的小幽默也是闪光之处。结尾镜头太美。抒情到极致。 |
|
斯皮尔伯格1974年的影片,真实事件改编,影片充满人文关怀 |
|
特别70年代的一个片儿,从故事到氛围都很像《热天午后》,很难想象斯皮尔伯格也能拍这种片子,唯一遗憾是故事有点一根筋。歌蒂·韩是那种很不上相的人,其实在电影里都挺漂亮,有股儿童样的天真劲儿,弄得我连角色身上的亲情精神病特征都能接受了。电影来自真实事件还挺出人意料的 |
|
三星半。乡村版邦妮克莱德,和《决斗》很像的是斯皮尔伯格还是喜欢开着车在西部跑啊跑,换了疯癫的喜剧路线,看似带着批判社会现实的刺,其实说的还是西方人道主义的优越,反复的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倒成了惯例。 |
|
我终于知道JJ的《超级八》为什么致敬斯皮尔伯格了,调度都差不多嘛... |
|
有点邦妮和克莱德的意思,主角都是那种会引起人们同情的罪犯,不过和前者的浪漫相比,老斯这部更偏于荒诞喜剧一些,最后上演的群众围观桥段可以看做是在讨论舆论媒体对大众的导向功能,前面的公路戏还是太散了些,同类题材之后一年的热天午后要做得更好。 |
|
看似离奇的故事却是改编自真实事件,某种程度上,本片可以看作是老斯处女作<决斗>的另一种延伸~ |
|
又是犯罪者变成群众翘首欢迎的大明星,劫匪与人质慢慢变得互相关心,最后要遵循法律正义使罪犯不得不伏诛时也要表现得很可惜,那个年代的美国人思维回路真的很奇怪。这片子比类似题材的《热天午后》早一年,不过在融合社会问题思想深度上比后者要少一些浅一些。 |
|
《雌雄大盗》x《完美世界》,除了节奏控制稍有瑕疵,整体完成度非常高,技法成熟得根本不像是第二部作品。威廉姆斯与斯皮尔伯格初次合作,风格清新无比 |
|
有点像邦妮和克莱德,可就是趣味点太低了。一声枪响击破人道主义糖衣,该来的世界秩序还是会来。 |
|
仅仅一般,打3星是考虑当时的年代,现在不值了 |
|
更像是斯皮尔伯格对新好莱坞时期的代表作《邦妮与克莱德》的致敬:同样是雌雄大盗的故事,同样是将警察群体作为反派来呈现。彼时的老斯年轻叛逆,愤世嫉俗中彰显着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导演骨子里是温情的,给了这一对亡命鸳鸯充足的犯罪动机:只是为了能够看看自己的孩子,但直到最后也未能如愿。不管从哪方面看都只能算是一部平庸的作品,老斯显然不是一眼就能相中的电影天才,他的成功更多来自于后天的努力,三星。 |
|
影片的大部分算是讽刺,明明是两个劫犯,跟了一屁股的警车浩浩荡荡,过往村镇夹道欢迎,如过节一般喜庆,又如见了大明星,场面可谓壮观,而结尾部分立转悲情,就为了夺回儿子,这是为人父母的本能,却搭上了性命,成了落日黄昏。 |
|
很久以前看的,剧情忘差不多了。好啦,先写到这儿吧。 |
|
对这对夫妻来说,这是一次团圆;对上尉来说,这是一场游戏;对小巡警来说,这是一起案件,可惜他们需要同一个终点 |
|
雌雄大盗的变种、童话、斯皮尔伯格对爱的饥渴、结尾的力量 |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还嫩。 |
|
雌雄大盜,橫衝直撞,
出征为了逃亡,逃亡为了寻子
荒谬的行动会归顺秩序,
荒诞的故事终成哀伤。 |
|
斯皮尔伯格在出道早期完全是一个标准的新好莱坞导演,整个故事几乎在复制《邦妮和克莱德》,连男主角不喜欢做爱这件事都一样,女主角则同样是内心脆弱的巨婴型人格。 |
|
老史實質意義上第二部劇情長片,榮獲當年坎城最佳編劇獎,也是他與約翰威廉斯第一次的合作。以為熱天午後已經是我看過最滑稽的挾持電影了,想不到早於熱天午後的老史第二部劇情長片,滑稽程度完全不亞於隔年誕生的熱天午後。公路挾持電影,一對亡命鴛鴦為了見到在領養家庭的孩子而挾持警車橫跨州際公路的挾持片,老史將過程拍的滑稽又逗趣,一台警車背後有數十台警車列隊跟著,橫跨整個州際公路,路邊民眾對這對鴛鴦的支持,不亞於熱天午後圍觀群眾對綁匪的瞎挺。在我看來本片的反諷以及趣味不亞於熱天午後以及後面才誕生的公路電影,尤其調度上已完全顯現大將之風,精準的構圖將警車列隊跟在挾持車後拍的滑稽不已,坎城早早看出了老史的潛力,只可惜美國人沒有在這部片看到法國人看到的東西,當年柯波拉如果沒入主競賽,或許老史可以拿更上層的獎呢! |
|
@arte 撕皮伯难道不就是一个自始至终都很冒傻气的大导演么。 |
|
德州狂奔,为子出征。大阵容的警车队,还有小镇群众的热追。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幼稚、荒谬。随便装扮一下就瞒过看守人走出了劳改所,随便就抢走了车,还甚至挟持警察驾着警车只为去到sugarland接回自己的孩子。他们只是孩子,认为世界会绕着他们转,手上两支枪和警察作为人质就可以轻易地接回孩子。其中他们因为找到了更好的车子而开心,看着无声动画而雀跃,一切看起来是多么的美好。
整部电影对我而言最荒谬的大概就是那堆警车跟随在他们身后的场景了吧。“我只要回我的孩子!” 她是一名母亲,也其实只是个孩子。像个孩子一样为了想要的东西大吵大闹,可是她还是个母亲啊。大骂着老公的无能却换来了牺牲,到最后她被包围着也无力了。 |
|
100分钟的玩乐时光和10分钟的穷途末路;-“哥们儿你蠢啊?都快放出去了还越狱?”-“我要再不越狱,她就跟人跑了!”;速激2里的“No-look driving”跟这片里的老先生比起来弱爆了;“Hi”;满屏的政治正确……我仿佛看见了[拯救大兵瑞恩]的那面星条旗;“我来配音吧” |
|
说实话不如斯皮尔伯格的处女作。影片的台词、对话、音效都极具年代感。这对年轻的夫妇倒也没什么坏心思,甚至得到了民众的拥护,一路敲锣打鼓欢送。被绑架的巡警从最初的被迫到后来主动保护这对夫妇,直到后来猜到了上司说话不算话,安排了狙击手准备杀了这对夫妇。可惜的是,剧情的发展太过于流水账了,虽说不是 happy ending 但也没处理得多好。 |
|
有潜质成为一部五星好片的电影。这个社会有时候就是这样,处于某个位置,看似有不同的选择,可以走不同的路,但实际上,对于某些人来说,所有的路最终都将走向同一个死胡同。 |
|
承接马力克的恶土和阿瑟·佩恩的雌雄大盗(无奈和这两部神作比就低很多了。)不过老斯这部的调度就很牛逼了。什么泽米基斯 J·J·艾布拉姆斯 曼高德偷了相当多东西啊。很70s气质的电影 角色虽然稍微低幼但是看进去也蛮喜欢。还是给四星吧 这是斯皮尔伯格拍砸了的狂人皮埃罗。可以比较一下两个天赋型导演的差距。当然我喜欢这片子。就和我喜欢斯皮尔伯格其他很多电影一样。 |
|
2024047 这段公路喜剧可预料地以悲剧收场,路途的终点只有他们天真的信任与幻想。摄影瞩目:前车的后车窗与后车的车内后视镜所创造出的上下分屏两方对峙很有意思,房车内外给免费卡通配音一段在苦中作乐中利用反射影像预演了无可避免的死亡。结尾夕阳之下投射着观众视角的公路警察的剪影伴随着粼粼波光,无言却动人。 |
|
流畅场面调度手法已显,L型走位,前景动物,在坡顶设机位,大摇臂,故事也挺可爱三人行,警察和劫匪成为同路人,想抢回孩子的心酸。印象较深刻:开场一路走也有节奏、进厕所换衣服的前景厕所门开啊关的人物出现,汽车没油被警长车顶前进,无辜的加油站老板,运来厕所的桥段,警察被锁在警车里听到女逃犯爸爸的言论反过来安慰女并让她把收音机关了(用动作和潜台词表达人物心理),男劫匪把枪眼当烟灰缸(想到了奉俊昊的白色人把金鱼嘴当烟灰缸),在房车上看隔壁房车的动画片,一路被群众欢迎...虽然有一些地方女主的反应实在有点烦,还有有点刻意的枪战、撞车、爆炸等大场面,但从剧本主题(同情这对poor kids)和导演手法来说,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大导演那时候就厉害了,学习学习,3.7分 |
|
纯真情感和成人世界秩序的冲突。 |
|
就算亡命天涯我们也要分道扬镳。 |
|
斯皮尔伯格真是很有意思,就是那样一个全民造反的大时代,他都已经拍造反片了,骨子里的童稚纯真还是不断流露出来,实在不好意思拍上哪怕一个真正暴力色情的镜头。 |
|
8.7 不输<末路狂花>,似乎在新好莱坞时期,每位大导都拍过亡命鸳鸯题材。不解为何此作被低估,或许因为老斯的杰作太多导致此片被积压埋没,当年只有二十几岁的老斯的镜头语言就达到了如此恐怖的水准,这就是所谓的天才吧。 |
|
闹哄哄乱糟糟,跟《小迷糊闯七关》一样看了半小时就删了。2020.08.07 |
|
真是天才,喜剧公路片,很温情的片子,开始出现人文性,电影里有一半都在警车里,很难一直保持生机,所以把摄影机加入到了设计中,和决斗有异曲同工,但这部明显比决斗的镜头要精炼 |
|
24戛纳05|小斯也是大银幕长篇首作就入围主竞赛啊。很可爱的公路“亡命”三人组,内里还是对美国警察体制无能低效的嘲弄和即便如此个人也无力和系统暴力对抗的悲悯,年轻的斯皮尔伯格也是愤怒青年啊 |
|
主题上,即便再说是特定的电影人特定的电影题材,但这种垮掉一代的、高歌呐喊的、自毁倾向的、不畏灭亡的、勇往直前的邦尼克莱德式的公路犯罪片风格,也就只能属于那个难忘的六七十年代的美国。能感到老斯稚嫩的手笔,不过不得不说,老斯的商业片格局虽然我嘴上总说看不起,但每次身体还是很诚实的认真看完,可能这恰恰是他作为导演出色的地方。 |
|
羊之前看的,想不到现在才来标记,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我真想像这两个人蠢得可爱,萌得可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