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前半部分真诚而烂,最后部分纯烂。 |
|
一部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写实影片,赤裸裸的真实感让人触目惊心 |
|
2010年的邱sir在拍《秋瑾传》,艾敬在为她自己的艺术展忙活,谁还曾记得当年的铭仔? |
|
除了题材外。其实没太多好说的,邱礼涛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掌控这种题材。 |
|
等待什么发落,就是被什么掌握着命运。
表面上讲一群被忽视的罪犯,又何尝不是讲大时代下每个人的境遇。 |
|
原来一个平庸的导演真的能够把一个不错的ideal弄糟... |
|
配合香港现状服用 效果窒息 欲哭无泪 每一句话都有所指 被丢来丢去等候发落的青年也只是想找到妈妈 |
|
几段配乐是亮点,少女这条线本为了对比同样犯过错误的未成年人在监牢外亦得到救赎,但艾静的表演实在一般,整个线最终落入狗血实属败笔。少年犯到政治这条线很好,站在少年犯的角度,亦让人去了解所谓等候英女皇宣判是一种怎样的煎熬与绝望,但结局突然太过积极向上,快到让人以为看了另一部片的结尾 |
|
很美妙,由于政权的交接,形成了一种真空人。可惜这种恰到好处的中间状态随着交接仪式的完成,又回落成了一种浅层的抒情。 |
|
人权法律民主,圣母一定泪眼朦胧的跟着梁议员呐喊。但是我早就看出来,那些久经宦海权谋老到的官员,他们知道的是这些人即使释放出来,在社会也是受到歧视,也不能正常的找工作,反而活得更苦,也更有再次犯罪的危险。 |
|
是你要带我来香港的,还说这里是天堂,这里没有一个是好人,连你也是一样。 |
|
邱礼涛做愤青的时候真的是好棒。宝马山双尸案早就有所耳闻,没想到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我不理解的是,给青少年犯一个确定的刑期,又不等于要赦免他们,如果真的要判死刑或者终身监禁也算是个交代,何必拖着呢?这和人权也没有什么关系吧?做错了事就该罚,只是应该把具体怎么罚说清楚了。成人犯都刑满释放了,青少年犯却关了20几年还不知道到底关多久,这种判罚是真的已经不是惩罚了,而是摧毁,还不如死刑。真是苦了他们的家人,上一代不教好,下一代成古惑仔,一失足成千古恨。 |
|
一流题材 三流剧情 在不同的价值体系中没有自己的立足点 试着对社会对制度有所批判 却沦为肤浅地为罪恶洗白 试问如果铭仔不靓 不会写诗 穷凶极恶 那“理性”“人权”“法律”的基石又在哪里呢?(何况真实事件更惨绝人寰) |
|
三星半
优点:(剧透)姨丈剪掉蚂蚱的头,然后猥亵女主。如果女主代表香港,蚂蚱代表我等屁民,那谁是姨丈?开场董建华的大后背,对面议员的惊恐表情,一边坐的是大陆,一边坐的是香港,表现97香港人的恐惧。少年犯被政府当球踢,就用镜头表现当年的少年犯踢球。被歧视的北姑、少年犯、被迫沉默的工人、子女,串联,丘礼涛的故事是带着人文关怀的。港版《天注定》,但感觉比后者更有力度。男主与女主的弧光都是和解,一个是跟自己的罪行(赎罪),一个是跟男主罪行和自己母亲(其实也是自己)。女主这边带出的主题很有趣:普通人跟罪犯的边界在哪?罪犯罪行与权利有无关系?
问题:监狱隔音玻璃怎么又听到了对面的声音。用嘴说出口的主题太多。街头打孩子的父亲,出现得毫无道理,硬来。各种糙,代入不进导演情境这部片就很难下咽。女主表演有点尬 |
|
Woo... 可否争番一囗气 Woo... 真本性怎可以改 |
|
非常诧异以豆娘的尿性这条目竟然还能存活下来,论题材的敏感性这片子可以说直接秒杀很多大陆禁片,政治、法律、人权、香港回归、基本法,口号喊得一个比一个响。虽然取材自跑马地双尸案,不过片中倒没有太多的血腥暴力因素。评完了,坐等豆娘删广播 |
|
许多场景让人想起千言万语……未知的东西对人最是折磨,搬到法律与人权的夹缝中更显得逼迫。这才是正儿八经的邱礼涛吧。艾敬的角色扮得还可以,但是广东话真的是……~!@#$%^&…… |
|
题材好。好郁闷的结局。很真实……个别台词应该有得到董建华的确定吧。邱导总能感人肺腑。比讲绝食抗议的西雅图战争拍得好多了。当惩罚变成摧残,当画面变黑白,兄弟们哭成一片,绝望之后的看开,时间是公平的,开心和不开心的,都会过去。一部上窜到人权法制高度的讲述亲情和原谅的电影 |
|
比较震撼的题材,但是作为电影,并不优秀,拍成伪纪录片的形式可能会更好 |
|
不伦不类。。。每次只要对邱礼涛有一点希望就会接着失望就这一点来说邱礼涛就是失望本身这倒是从来不会让你失望 |
|
非利益相关体有多少会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 |
|
好绝望,艾敬的粤语好难忍,邓树荣好正义凛然。#香港独立电影# |
|
选邱礼涛你永远不会闷,他总有最好的故事,和我最喜欢的讲述方式。香港导演我就粉邱礼涛。这片子的故事太好了,想讲述的太多了。很多东西没有深入挖掘,却令人印象深刻。导演还是蛮喜欢摇滚的。这次注意到片中的配乐,每首都好听。感谢导演感谢时代还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就是好奇为什么选艾敬当女主角,是因为她唱过《我的1997》吗? |
|
三条故事线,三个时空,不得不说邱对现实主义题材敏感度的把握非常之高。整体成片一般,三分之一篇幅过后才开始渐入佳境,但邱有自成于己的一套视听体系。配乐表达的情绪直观却糟糕,虽然我很喜欢阿Paul。除却演员生涩的表演,拖沓且混乱的叙事节奏,最可惜的是将少年犯的犯罪源头归属为单一的父母家庭之祸,女主角的线索稍稍附带了些许时代因素与大陆移民烙印。觉得蛮可惜的,本片题材、故事、小人物与大时代,都拥有非常高的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19年8月回看,融合当下局势,更是莫名唏嘘。不知道你会不会羡慕人家,可以参与选*举,可以表达意见,可以争取人*权,可以对自己选出来为自己“办事”的议员说一句:“我看错你了”或者“我当初把票投给你,没有选错人。” |
|
香港可以有个梁议员、甘神父、马牧师 |
|
你有没有这样一个时候,前面的东西什么都看不到,未来的日子不知道怎么过;你有没有这样一个时候,只选择觉得正确的事去做 |
|
艾敬演得做作,但放入她的眼睛见证这一切本身有更宽阔的意义。低下层、少年犯、性侵阿叔、英国受害者,劳工与抗议、殖民与回归,所有问题层层编织,笼罩于彭定康董建华交棒的阴影之下。无论谁上,都是被玩。 |
|
我倒是觉得前半部分没有后半部好。 |
|
小时候一直觉得李尚文(李炜尚)有型又靓仔,在港片里演各种配角,却销声匿迹。 |
|
电影比较无聊,就是觉得艾敬在这部电影中的形象和之前的一个同事特别像,也不知道她现在怎样了 |
|
艾敬很好,可惜演技有限,她干净脆弱,深入社会议题最打动人,就像将玻璃置放在人潮之中,看的就是如何被打碎。情感的部分她可以,与张有铭的见面,与后来母亲的和解,都算是动人,但痛苦的部分就略显生涩。邱礼涛这部电影粗犷生猛,讲出了困于囚室的人做人的志气,不向生也不向死,是问时间一个答案,邱又用了一首悲秋风,直接写出时间的痕迹,增添悲凉。时间是一定有答案的,就像这个结局和这个主题,但答案比等候要有意义吗? |
|
取材于宝马山双尸案,印象中亚视的电视剧《危险人物》也拍过一版。案件本身就是普通的劫杀案,自然也不是电影叙事重点(案情只在回忆中短暂出现过),而是由此发散出去,讲回归前的过渡期,面临法制变更的少年犯无法确定刑期的窘迫。议员,女助手,少年犯三线并行。议员外要面对同侪压力,内要处理家庭问题,甚至自身难保(回归后失去议员身份),无疑是个孤独的卫道者。而身为大陆移民的女助手则有些时代烙印,在帮助少年犯的过程中与原生家庭和解;而少年犯则语焉不详,更像是空洞的状态展示。电影风格高度纪实化,穿插不少真实记录镜头。演议员的邓树荣是话剧导演出身,但自己确实不太会演戏,打儿子那场戏挤眉弄眼半天都哭不出来也是有够好笑。艾敬的状态也不好,不像是帮助青少年的动议者,倒像是个游离在事件之外的旁观者,演个记者说不定更合适。 |
|
在情感爆发的段落很男性地简单直接甚至有点笨拙,但震撼程度不压于细腻动人的方式 |
|
邱礼涛不改爆裂本色,继续火力全开,不过这次显得有些歇斯底里了。在当下戾气很重的中国社会,追求绝对正义的“精英”人士和公众之间的恶战似乎在所难免。 |
|
真不敢相信邱礼涛曾经拍出这么厚重而内涵复杂的独立小制作。上一次我说这话,好像是性工作者十日谈。 |
|
不算太流畅,有人说像学生习作,我赞同,但是题材和角度都不错和有诚意。可即便是电影已经努力突出那些少年犯的悔改之心和愿意上进之情, 仔细端详他们时,我还是有他们会不会忽然性情大变的担心……何况大众。愿意为他们疾呼的人,非亲非故的,不简单。 以及艾敬的演出还是太端着了……20131110 |
|
我是来谈谈关于等候英女皇/董建华发落的,既然犯下了谋杀罪,就该一命抵一命,不要谈什么未成年心智不成熟,更不要谈天赋人权~既然量刑时已经考虑了死刑,就说明他们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 |
|
这可能是一部看起来很闷,有些地方甚至很矫情的片子(妈的,艾敬好差)。但是值得好好看看,诚意,诚意啊,我一直喜欢邱礼涛。 |
|
知道想表达什么 但是技术不到位看起来就是不来劲 |
|
邱礼涛最好的作品,黑鸟乐队的《九七悲秋风》碉堡了!! |
|
很有勇气的题材触碰,不过邱礼涛略显粗糙的处理让影片未能上升到更有批判力的高度上,前面关于少年犯罪的段落尚可,后半段向政府发难的段落则越拍越弱,结尾还让狱友们哭作一团,也是捉襟见肘了,另外演员表演着实不行。 |
|
题材值得肯定,艾敬的普通话和粤语念白都有太死板,还是演技不到。 |
|
李尚文真的是太帅了,让我对这个角色甚至这部电影都产生了超出影片本身的共情。虽然想起来还是到处都很粗糙,但是邱礼涛拍起这么一部电影来态度是蛮认真的,甚至所谓的“虎头蛇尾”也不像是有意为之的松懈,而是可能真就无能为力了。他毕竟拍不出来笼民或者千言万语。 |
|
这几年越来越觉得自己也是处于一种“等待某某发落”的状态,没有办法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没有办法去见自己相见的人,也没有办法知道一个确切的日期结束这种等待的生活。 |
|
对待少年犯问题,邱礼涛的态度跟科恩兄弟比是截然相反的,具体详见《老无所依》开场画外音。 |
|
现实主义笔触很重,关于九七易帜、社会公运、人权、未成年人犯罪和移民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探讨,背后是邱礼涛对社会大众的关怀。主线是议员等人为“等候英女皇发落”的未成年罪犯争取明确刑期和减刑。影片前半段气势惊人,视角来回切换于议员、少女誉玲、犯人阿铭和犯人家属当中,勾画出回归前低落的社会氛围和边缘处的弊病,一群人在政权交接的嫌隙中寻求一个明确的答复,其中激愤之情喷薄而出,可惜后半段导演急于收尾和升华,企图以煽情讲述主人公精神层面的救赎,可惜效果不尽如人意(受害者家属的略写是一个不足)。这片的一些观点我确实不敢苟同,其中一些对政治的态度于今天的我们看来也有偏激之处,只能说邱礼涛可能会是一个有独到见解的社会观察者,或者是一个善于从现实取材的电影人,却不见得是一个好的社会评论员,他的作品大家要辩证地看待 |
|
7.8/10 很妙的視角。無確定刑期似乎變成了無期徒刑,「等候英女皇發落」靈巧地變作「等候特首發落」。他們成了歷史遺留問題,時代更迭下被遺忘而後被漠視的微塵。可惜電影後半部分並沒有再深究下去,結尾落點也略顯無力。即便如此,很多台詞與指涉的香港社會問題是「最後的直面」也是現世預言。如今回看只有無限創痛惋惜。 |
|
邱礼涛存在的意义即是如此,叙述香港那些小小角落的方方面面 |
|
解决不了的伦理困境,艾敬的广东话很雷。 |
|
宝马山双尸案其实完全可以拍得很惊奇,童党的残忍、催眠裁决、受害者家属求情。但邱礼涛几乎是反其道而行,思辨的、关切的、人道主义的。拍了的士判官、人肉叉烧包的邱礼涛,真的拍hk十大奇案之一的时候居然是肯洛奇,非常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