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部国际机场中最好的一部,也是70年代群星灾难片的头炮。就是节奏有点儿慢,但是对铺垫和人物性格诠释都很出色。 |
|
7.8,一场大雪,一条关闭的跑道,一个刚决定离婚的机场经理,一个暗恋机场经理的助理,一个出轨的机长,一个怀孕的小三空姐,一个逃票成瘾的老太太,一个破产企图骗保的炸弹客,以及一群各怀目的去罗马的乘客,出演了一幕精彩的机场灾难片鼻祖——只是明天要坐飞机回家的我实在不是看这片的好时候 |
|
具备所有好看电影的因素,典型的美式风格,很喜欢,片头音乐令人印象深刻,结合画面,优美大气。 |
|
好多熟悉的演员。老奶奶的演技太丝滑了,太有趣了。剧本非常不错,一环扣一环,一个巧合接着一个巧合,没有一个画面是凑时长的。在机场和飞机上,也讨论了好几个家庭之间的情感纠葛。 |
|
这部的8mm版本被我拿来剪成loop放到毕设展里了,8mm版是17分钟的精简版,基本涵盖了本片精华,多出来的120分钟啰啰嗦嗦的,那些儿女情长婚外情(足足两对那么多)跟剧情没有任何关系 |
|
典型的阿瑟·黑利作品:多线多人物加特定行业剧。可惜导演不像阿尔特曼那么厉害,好不容易把人物情节梳理清晰了,但节奏太拖沓,再压缩20-30分钟绰绰有余。 |
|
人物关系众多,交代的非常细致,当年的惊悚犯罪片就是有点拖沓。 |
|
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 |
|
几乎所有人都会一致给逃票奶奶好评。拿了那年的最佳女配也确实实至名归。70年代的美帝大片充盈着满满的优越感与自信。可惜炸弹人的背景铺陈不够所以他的家庭悲剧也显得较弱而且最后草草收尾。可爱的细节把控精妙的群戏调度使它成为一部经典。 |
|
终于找到了,空前绝后满天飞的原型电影,新好莱坞风格进军商业大荧幕的代表作品,确实,很多新奇的玩意放在商业片里面,给人足够的新奇感,尤其是前面的分屏。群像调度也许没有之前和之后的同类型职业片(华府千秋)高效,但确实算有趣味。慢节奏商业片里面还不错的作品。(所以我给三星,哈哈) |
|
[奥斯卡]射手字幕制作:thunder121@MySiLU |
|
多条线索都有看头,人物不平面化。若不考虑演员因素,相对低成本拍出好看的片子应向此学习。缺点是太长…… |
|
小时候看过,场面在当年很是宏伟,超过两小时的片长丝毫不闷,当时虽不认识明星,但人物个个性格鲜明 |
|
[Dailymotion]好抓人的剧情片,有近期看过最好的群像戏。 |
|
逃票老太太>整体人物塑造>故事发展 |
|
勉强及格吧,要论做场面,本片是完败给同一年代的《波塞冬历险》《火烧摩天楼》《新干线爆炸案》等等,大雪导致飞机滞留跑道的当口,一个失意底层人物跑到另一架飞机上自爆骗保,被炸了个小洞的飞机紧急降落,技术所限,空中的飞机仅仅是几个短促的内景,剧本这块儿,和地面上恶劣的着陆环境之间也没营造出什么张力。反倒是用了大量笔墨写几个主要人物,这点上和苏联的《机组乘务员》倒是一脉相承。导演手法挺活泼,角色们只要一通讯,就用拼贴画面表现电话两头的情况,更有歇斯底里的三拼四拼以致于N拼,还有很写意的插叙场景,兰卡斯特、迪恩·马丁以及一票美女演的都挺好,值得一提的是,机场经理兰卡斯特面临家庭重组,机长马丁则遭遇空姐情人怀孕,这次迫降事故有了给他们抑郁心态做注解的意思,当然随着危机解除,他们也似乎找到了面对问题的勇气 |
|
70年年代的機場原來長這樣,機長原來從70年代就不太正經。 |
|
好看,群像戏每个人物刻画得都很到位,时长上是人物塑造必然的需求,而角色偏重上则由地面和天空两组人来回交换接力棒。有意思的是片中几个主要角色都是不完美设定,其中尤其以海伦海丝的逃票惯犯老太太最为出彩,如此强词夺理又可爱机灵的老太太实在很难让人扭送执法机关~至于两位男主,对原配不够好的地方都补在新任身上了,还能说啥呢,男人……三星半 |
|
Beautiful Jacqueline Bisset at Age of 26, |
|
『补標』忘了看过那个版本了
『完美视频大全』高清版播放 |
|
整体上算是那个年代不错的灾难片了,人物的塑造上不够完整,但是节奏的把握和气氛的营造都挺恰到好处。老太太确实演的好,戏份不多但获奖实至名归~ |
|
粒粒巨星 连场恶斗~ Helen Hayes, Maureen Stapleton, Van Heflin最出彩 |
|
70s引发新类型—灾难片的源头。有趣的是,影片为了关照现实增添主题的复杂性,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做着多线的群像描写,关注复杂的社会生活,而非现如今该类型片中那些单纯的情节冲突与灾难冲击的快感,但最后留下的也只是一些逗趣的小人物形象罢了。|编剧亚瑟黑利因此也写了好几部关于国际机场的本子。 |
|
查了一下维基百科,原来是根据小说改编,有些桥段文字可能会让故事更加丰富,但拍成电影好像就有点啰嗦,不过飞机上的戏份还是不错的,至少以那个时代来说,也是扣人心弦了,如果控制在两小时以内效果会更佳。海伦·海丝的角色很抢戏,非常可爱。 |
|
好莱坞工业水平的示范片,最早票房过亿的大片之一,现在看也并不过时,很多方面依然是教科书级别。灾难片经典两段式结构,精确还原民航工作流程的同时自然地引入人物群像,温情搞笑惊险都有但又不触及什么深刻东西,流畅浅显不用动脑。Helen Hayes的逃票惯犯全场最佳,这个金人给得很对。 |
|
虽然说不上是一部烂片,但是总体来说,它毫无亮点,是一部就算观众随时走神也不会错过任何剧情的电影。适宜在某个无聊的下雨天,在一顿无聊的晚餐之后,无所事事地呆在公寓客厅,对着呆板的电视观看这些冗长的段落和相似的脸孔以消磨无聊的时间。 |
|
一场关乎生死的大灾难事件,故事写得很精彩,演员们表现都很出色,海伦海丝的角色讨喜获奖也在合理之中;玛伦斯塔普莱顿真是个演技派,区区几场戏就体现了她表演功底的深厚。 |
|
和1972年的《波塞冬历险》、1974年的《火烧摩天楼》《大地震》、1976年的《卡桑德拉大桥》有异曲同工之处,明星荟萃的灾难性质影片,70年代的类型商业巨制。 |
|
6/10。人物关系复杂交代细腻而完整,细节刻画真实可信(比如管理员看丢逃票老太后一紧张把电话拿反了),但是叙事过于拘谨平淡,铺垫冗长转折太弱,感情戏也都过时。炸弹直到103分钟才引爆,只有飞机试图迫降的部分能激起一点紧张感。总之观影严重低于预期,无聊得折磨人。 @2014-03-14 05:35:23 |
|
前四分之三用力铺陈人物的过程实在是太长了,虽然这属于为中心事件积蓄力量但却消耗了观众的耐心。 |
|
3.5,国际机场是一个舞台,来来去去,婚姻破裂的地勤,意外怀孕的空姐,屡屡逃票的老太太,还有精神失常的炸弹客,所有的人组成了一台戏,一台又一台的戏组成了国际机场的故事。 |
|
兰卡斯特(梅尔•贝克斯菲尔德),珍•茜宝(塔尼娅•李文斯顿),马丁(维农•德莫雷斯特) |
|
风雪交加的夜晚,国际机场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他们的故事。评:3.8星 |
|
早期空难片,虽无特技炫目,但已曲折可观。机场里的众生百态,多线索交错,复杂又关联,编剧料理得不错。缺点是各个环节交代太细且写实,两小时多,失诸绵长。同其他60年代片一样,坚实大气的北美表现得很周到,该场看模型已比04年新启用的白云机场还大。抚今愈加感佩邓公的伟岸,唾弃毛酋的残民以逞。 |
|
其实危机解除拍得也不错,各角色的平行故事也拍得很形象。但就是太优雅了,连这么大的危机也要如此优雅的处理,对比现在的空难情绪,只能说是那个时代的特色了。 |
|
机场里有着最现代的骚动和喧嚣,也有着最传统的不舍和期待。亚瑟·黑利的原作保证了细节的坚实度和趣味度,这使得本片的内容在之后众多飞机场题材作品的冲刷下仍保存了一定的魅力,但影片最出彩的部分肯定还是群像的设置和全明星的演出,特别是逃票老太太的段落至少能为影片多加半颗星。还有有趣的一点是从本片中也能窥见一点当时美国人民的婚恋状态,结合同样是70年代作品的[明年此时],其时主流语境对婚外情的态度比后来真要开放宽容不少。 |
|
一部标准的群像电影。片中每个人都是这场危机处理事件中的英雄。这个剧情如果换成现在的好莱坞拍,两架飞机肯定会撞得惊天动地。但在1971年那个缺少特效的年代,依靠多条线索和剧情张力就营造出步步紧逼的效果。无论是航班上炸弹危机的紧张环节,还是暴风雪中飞机专家在湿滑的跑道上将故障飞机驶离主跑道,体现了好莱坞70年代惊险片的细致与精彩,危机中航空港有条不紊的调度令人过目难忘。 |
|
人物设计不够立体。 |
|
明星大拼盘,海伦.海丝最最抢眼。。。凡.赫夫林的那条线显得太潦草了。。。PS虎胆龙威2里边那个马文的梗致敬这片里的海丝致敬的太妙了,看过这片立刻又想复习一遍虎胆龙威2了。。。 |
|
暴风雪之夜,机场跑道被迫关闭。看看花心机长与空姐鬼混,瞅瞅繁忙的机场经理也要分神聊离婚,这厢滑稽老太太爱逃票,那边失意的丈夫想炸飞机。
一个电影中的一个夜晚,把在机场工作一辈子也凑不全的故事全讲完。更神奇的是这么多故事混在一起电影却仍旧显得又臭又长。 |
|
超级棒的一部影片!!有故事,有事件,有感情,有段子,感动,刺激,欢乐,泪水…… |
|
导演不满足于只拍一部灾难片,人物性格塑造上有成就。另外——小三不是不能修成正果,只要她为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付出了一只眼睛 |
|
机场总经理和炸弹客都是战时英勇(一个是空军英雄,一个是爆破专家),战后应该也都在坚守自己的信念(跟领导吵架)。但总经理精神强悍度胜出,所以最后可以去助理家吃炒蛋。炸弹客精神崩溃,只好把自己炸出茫茫天际。 |
|
不考虑灾难威胁的部分,单是讲航空行业的职场部分,就已经把国产职场剧落下不止五十年了 |
|
在生命大义面前,所有的儿女情长都显得不值一提。群像叙事,不够惊险,但还是精彩的。 |
|
原来机场很大,大到可以在空中与地面同时上演飞机的速度与激情;原来机场很小,小到工作、生活与爱情都挤到窒息。影片有两个场景印象深刻,一是告知丈夫离婚的机场经理妻子在离开时与同样心碎的炸弹客妻子同框。二是副机长的妻子满脸焦急却最终目送着丈夫和他受重伤的情人一起离去。机场成为了原配们的“幸福终点站”,幸而还有逃票老奶奶的游戏人间来进行欢乐的调剂。而这也是自己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相对于揪心的危机场面,影片对于人物群像的刻画与每个人物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故事更加打动人心。 |
|
每个人的破事再详细一点,都可以拍成十集连续剧了。 |
|
挺好看的 再次证明灾难片其实是道德搬演 |
|
人物描写饱满,灾难中还穿插喜剧笑点 |
|
人物太多,线太多!爱情片不像爱情片,空难片不像空难片,过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