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波兰电影大师展# 虽然无缘观看瓦伊达战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但影展安排了大师蒙克这部同年上映时间线也正好发生在波兰起义失败之后的作品作为压轴戏,用心良苦。看完只想说,喜剧的本质是悲剧被蒙克充分发挥,荒诞不经难掩愤世嫉俗,欢笑背后是极突兀的荒凉。今年的波兰大师展和去年的匈牙利大师展极富启发性。 |
|
3.5星,“你没有读过历史书吗?这就是波兰真正的悲哀”。波兰的悲哀用导演的这种方式来呈现,究竟够不够,就让观众自己去揣摩吧。仔细一想这确实也是很难拍的毕竟这悲哀是一种怎么说呢大部分时候只能是打落牙齿和血吞吧。。。 |
|
以音乐曲式来结构电影(很上等有木有!)。第一段谐谑曲搞成一个喜剧(简直就是[虎口脱险]),第二段则做成黑色幽默和对“英雄传说”的解构(这个太深刻了,搁58年简直是超前)。影片广泛使用景深镜头。第二段的大全景让人印象深刻。 |
|
NY 82. 四星半。两个故事都是对英雄主义的解构,但是采取两种不同的“变奏”,第一段通过以为找到自我价值实现机会的逃兵,带出华沙起义的浮世绘,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第二段则是把“成功逃走的英雄”作为一个“从来不出现的人”(大体上),利用悬疑小说的手法勾勒战俘营的悲剧。大全景与线条 |
|
要我就换,要你们管,一波三折是走窄还是走宽,应急通道哪里能兰梦回梦断,寒光透析长风供暖,拧紧而biu出柠檬酸,拧松而jio来团团转,上一章是受限到少点敷衍而下一章是受刑到多点叛乱,生命的重量可以相比可以相传,终有一天夺过的笋也会变软。 |
|
一个是误打误撞的真英雄,一个是只存在于战俘想象中的假英雄。第一个故事的喜剧色彩更浓,第二个回味十足。被德国人囚禁的波兰军官已然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不是不想逃,而是逃出去也不知道做什么,那不如在围墙内抽烟侃大山,偶尔吃点黄油、面包和咖啡。那个被困在阁楼的“英雄”,不但自己活得无奈,对同伴们来说也成为了一种奇怪的负担,时刻提醒着他们的不作为。扎克在操场上的就义不失为一个转折点:老英雄在谁也看不见的管道中死去,新英雄在光天化日下诞生(尽管这伴随着他生命的终结),或许战俘们的心理会由此发生变化? |
|
#FIFF#剧本太糟了,片长极短,又讲了两个有关英雄的故事,草草开场,草草收场,很难代入。 |
|
看完觉得briliant,但没有打到我的地方,我想到短片和长片的分类。这两段故事虽然时间各四十分钟,就是短片该有的样子。像一个寓言故事或政治satire的类型。也许我总觉得长片都得是亚里士多德说的悲剧。前两天颁金字奖说短片拍出了长片的深度,我觉得那属于短片拍砸了。短片长片的分类算不算美学分类? |
|
2021.4.28上海波兰电影大师展
-“我感觉我的生活就像是集中营。”-“那是因为你已经没有了信念。”结尾的远景意味深长。 |
|
生死且无谓,何以论英雄。“人性”本身终究是生而为人最难以挣脱的樊笼,“嬉笑怒骂”,却笑不出,更骂不动。两个故事和充当小标题的二部曲式搭配贴切,又被视觉风格所统一,真好。以人为主体构建的大全景镜头看得人唏嘘不已。 |
|
@波兰大师展 感觉两个乐章不够过瘾,要是能按贝三的格式把这里的前半部分放到第三乐章的谐谑曲,后半部分放到第二乐章的葬礼进行曲,然后再补充一四乐章对应的英雄成长与凯旋的两个故事,想必会是一部很有趣的作品。而且贝多芬创作英雄的始末本身就带着反拿破仑式英雄的意味,和本片表达的东西异曲同工。 |
|
第一段,轻松诙谐戏谑的视角看待战争,给钱扔掉负重乃讽刺的一笔,主人公就像一个投机分子般四处逃窜与周旋;第二段,波兰视角下的军官战俘,清高而孤傲的不妥协,最终不过战争的一般下场; |
|
好灵的导演,感觉是个天才(?),两个各异的短片对应两段各异的音乐,很妙,剧情和镜头也很好,说不清的好……特别是第二段的镜头!ps.酒精无论何时都是好登西! 21.4.28波兰电影大师展 |
|
第一段小人物被时代的无情摆布,幸好是喜剧,晃晃荡荡愤世嫉俗,一样是屎一样的生活倒不如去参军早点死运气好还能混个名头,令人绝望的选择呢。第二段气氛沉郁的俘虏营尖锐的冲突不如说是当时波兰的缩影,虚幻的英雄滑稽的现实和权威,还是会回到那种厌世的理性态度,所以说战争啊战争。 |
|
2021年波兰电影大师展。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只能用或者戏谑,或者决然的方式以生命「玩票」,一种反战争不正经的侧面描写。 |
|
波兰电影大师展,大光明一厅,2011年2k修复版,8.1分
1,开篇贝三动机,第二部开篇贝五动机的援引,Krenz继《下水道》后,又让我感受到漂亮的20世纪变奏,不过作曲家在此不及前一部这么大显身手。蒙克的解读充满荒诞派文学的后现代,又略有无厘头的嘲讽,于我来说,不是特别喜欢这样的风格
2,不管谁是英雄,是否真有英雄,不管波兰人匈牙利人是否是一家,也不管他人是否是地狱,对于被战争欺凌和毁灭的一代波兰人来说,“我的生活永远是座集中营”
3,战俘营中,囚犯短暂放风的命运之环,真是从默片起,永远一个样 |
|
如此短小的篇幅还能分成上下部塑造两个英雄的故事真是第一次见…
两种相异风格却都紧扣主题:英雄的诞生,偶然性与必然性一个取决于时机另一个取决于意志
第二部直接升华到精神英雄与践行英雄,与周围被俘虏的消极观念的军官形成巨大反差,那个替假装逃跑军官保密的人曾说过因为他的存在才没有放弃生的希望,而剩下放弃自由的人早已在牢笼里消磨意志,始终走不出纳粹为其画的圈
意识不到思想被囚禁还依然沾沾自喜生活是多么安逸的人还是占了大多数啊… |
|
亦庄亦谐的波兰小调,在残酷的战争中保有一点幽默精神。第一章的逃兵做了英雄,第二章的英雄才是逃兵。无视荣誉的人洒脱而去,看重荣誉的人葬身谎言。箱子里的人踏出了被人群绑架的囚牢,等待他的是死路一条,而圈子里的人自缚于原地,继续捏造自我感动的事迹,又有了活下去的精神支柱。玩的一手好解构。 |
|
3.6。2021.04.28,波兰影展第六场,大光明7排11。两段故事结构‘英雄’,第一个故事:小人物的努力,有些反讽、自嘲,过程中躲避值MAX的神走位;第二个故事:战俘营里的众生相,塑造了一个人物,以作为精神上的希冀,挺喜欢‘扎克’这个角色及他被杀时的拍摄。 |
|
用如此戏谑的手法来描绘英雄,为电影版“丑陋的波兰人”点赞。 |
|
观影避暑期,看过留脚印~ |
|
蒙克至少明白一件事,波兰最大的悲哀在于左边德意志右边俄罗斯,等待波兰的只有被瓜分和屠杀。有些镜头我怀疑蒙克在嘲讽杨索哈哈哈。波兰大师展无大师,波兰大师全在法国。 |
|
3.5。谐谑曲与阴郁调,看似一喜一悲,其实均为二战背景下波兰面临战祸,民众被裹挟其中,精神被迫凋零的黑色讽刺,炮火中的酩酊,荒诞悲情;集中营传说的逃跑“英雄”,原来只是虚幻的念想。灾难中的麻醉,丧失血性的屈从,没有光环的“英雄”。 |
|
反英雄,英雄是小丑,英雄死于抢下,英雄只在想象中。 |
|
以乐章结构全片,以两种方式解构英雄,极为超前。 |
|
大光明电影院1号厅
我一上班就特别理解扎克。和这些同事待一块,我也想走进枪林弹雨中毁灭 |
|
两个乐章的风格虽表象上一为欢腾戏谑、另一则阴郁低沉,实质都是黑色喜剧的变奏,一场如此大型的杀戮行为本质就是反人类的,而在其中漩涡中站队、挣扎直至被吞没的个体行为,更像是噩梦尾声的无力回天。
两个反传统意义的「英雄」,以决然不同的方式对抗虚无,在大国政治机器博弈游戏里被摆弄的棋子(波兰一向尴尬的处境啊),或跌跌撞撞卷入,或以留存集中营微光为己任;然而这不是古典时代的悲歌,这是人类走向彻底虚无的终结,广场上转圈全景令人骇异,这荒诞一幕如同卡夫卡的流放地又重演了一遍。 |
|
四处奔走的成不了英雄,无所作为的倒成了英雄。让一个人成为英雄的不是行为本身,而是被他人视作英雄。 |
|
果然一点都不エロ(? |
|
第一部分用“你老婆真棒”卸下了我的防备,结果第二部分的战俘生活直接虐的我说不出话( •︵• ) |
|
因为以前写作业看到过提起这部电影,没有提起太大兴趣去看,实际上观感比我想象的要强,这个结构我有点矛盾,一方面确实给电影的故事情节本身带来一种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确实有点简单,虽然要置放在一个时间地域的维度上去思考,但不得不说占据了很重要的部分,我想到这个问题时会替换成戏剧,如果我坐在观众席抬头看舞台,它成立就是成立。电影区别于其他的二战电影,我想也许现在也无法制作出这样的电影来讲述一个”英雄“的故事了,在写人的同时,描绘了一种思辨主义。 |
|
两段式,反英雄的英雄片,但不算很吸引,中间看睡着了。#2021波兰电影大师展@大光明 |
|
第二篇讲波兰军官们战俘生活的悲喜剧,时代、政治信仰和个人诉求的碰撞,相当精彩 |
|
战时波兰的阴郁气质,喜剧色彩中都刻着悲剧二字。 |
|
第一乐章:谐谑曲,波拉卡风格,三星。有点闹。第二乐章:阴郁的慢板,四星半。Zawistowski 的神话有点Jakob the Liar的感觉~ 结局又阴郁又突然觉得有希望,即使只是一丝的~ |
|
构图赞~第1⃣️部反转 第2⃣️部深刻 荒诞而残酷 勾勒出另类英雄的战争史诗 个人感觉这是部看完后发人深省的电影 对第2⃣️部几个镜头印象深刻 铁丝网外的阿尔卑斯山 虽美但没有自由 夜晚照进俘虏营忽闪忽暗的探照灯光对应着牢房众生复杂的心情 忐忑、麻木又不甘心 那帧被俘军官日复一日绕圈走的画面绝了 初看震撼 细思悲凉 |
|
第一乐章《英雄》真的太无聊了,无怪乎华沙起义会全军覆没。第二乐章的结尾顺时针逆时针绕圈又提高了点层次。波兰人民的好邻居,匈牙利的杨索看到这个镜头也会叹服。 |
|
一段戏谑一段沉重,英雄这个标题挺讽刺 |
|
“真假英雄” |
|
波兰人的失败与悲悯 |
|
两大乐章,两种英雄,喜剧色彩是那个时代波兰影人的执念不?
觉得此处是囚笼是因为没有了信念,看过的多数电影作品表现集中营的恐怖在于灭绝式屠杀,在这部电影里还看到了画地为牢的原地转圈,对团体中不合群者的非难,另类又犀利的角度 |
|
两段黑色幽默荒诞剧。人在其间无可奈何,可能有导演作者对波兰民族性的一些反思。中国电影里找不到类似的文本,这就是差异中最无奈的地方。。。 |
|
第二章比较灵 |
|
如果风格上搞的极端一点就好了 |
|
东欧搞该题材感觉多以荒诞自嘲见长呀 |
|
這裡永遠都是我的囚籠。那是因為你沒有了信念。真可惜,我們從沒有想換個角度審視戰爭。 |
|
1、又是早上六点醒了,看这部。上半部分看得睡眼朦胧。只见一个酒鬼在华沙起义的硝烟中游荡。匈牙利人。德国人。他醉倒河边,一辆坦克挺着炮筒冲他哈哈大笑。2、中午睡了一觉,开始看下半部分。战俘营里的一群被俘军官。3、这战俘营相当宽松,不知为啥,莫名想到随水写的那个印度集中营来。 |
|
7.影片以十分新颖的角度阐释着对英雄主义的犀利理解。一段是以苦涩基调表现偶然成英雄的滑稽剧,一段是英雄主义精神幻灭的绝对悲剧。因此英雄这个片名也成为本片最大的,以反讽为目的的审美效果存在。 |
|
居然格外喜欢…解构英雄…第二段小空间群像有趣,短片真是有力。扎克很像裘花… @大光明 |
|
第二个东欧版<战地军魂>故事好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