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请注意,此《夜店》非彼《夜·店》(差一个点),《夜·店》在此:http://www.douban.com/subject/3683409/ |
|
总有些不识字的倒霉孩子把夜店1947当做夜·店2009,把茜茜公主2009当做茜茜公主1955,把七武士2009(豆瓣已改为2014,时光未改)当做七武士1954 |
|
这分数,是替徐铮挨了多少枪啊。修复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在底层,无路可走的悲哀,略晚的《危楼春晓》与之类似,穷人在大城市讨生活最大的难处除了没钱看病,就是没钱租房,为一点最廉价的房租被逼得走投无路。《夜店》本土化的处理还算妥贴,不过爱读小说的妓女,怎么看都是俄国特产。 |
|
一群傻逼把47年的老电影当徐峥的烂片讨伐,强行打一星,硬是把分数拉低了 |
|
你看开头字幕卡,说这都是以前的过去的事了,可实际上呢,那些台词还是句句戳心窝,天问依然是天问。 |
|
还是挺喜欢徐峥的 |
|
高尔基的经典文学被佐临搬到了民国,有种过度戏剧化的处理,包括把赛观音改得比原作更歹毒,成为绝逼大反派。但它并没有毁掉这部电影——正因为伟大的问题既不取决于历史,也不取决于地理。“底下层”被浓缩在闻家店的破壁残垣中,内里是自由而团结的小群像,用来对抗不公正和谎言。在1948年这样一个时间节点看,片尾的凄凉还是对未来充满期望的。尽管许多演员的表演过于舞台化,但对这样的戏剧是能够被原谅的。事实上,我所有的注意力都指向石挥和童芷苓的反角上去了。 |
|
与雷诺阿相比,不够诗意;与黑泽明相比,不够深邃。其心灵震撼不足,社会批判有余。但不可否认,《夜店》有它独特的戏剧风格和时代风貌,它是建国大业前十分少有的优秀艺术电影。 |
|
影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旧社会底层人物的群像图,闻家店里聚集的这些小人物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们任劳任怨却度日维艰,人性的良知并未带来一丝希望。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故事,最后大雪纷飞里小妹的自缢与金老头的叩问苍天将故事推向高潮,同时观众也因为对问题的无解而感到深深的无奈。 |
|
看过柯灵一篇文章,觉得改编成中国底层故事还是挺成功的,只是题材有些陈腐,好坏都在脸上,要不是演员如此出色整体还是有点乏味的。市井众生相有些看头,喜欢看石挥演坏人程之演好人,喜欢看张伐演帅哥周旋演小妹,美好。台词很密实,颇有当年的味道,很多地方笑翻了。思想意识再超前点儿就更厉害了。 |
|
#BJIFF#地狱众生相。对戏子沧桑、小子赖皮、妓女淑静,尤其印象深刻,皆能入画。明星如石挥、周璇反不如其他“穷鬼瘪三”神气圆足,童芷苓银幕风采明显不如戏台上。资料馆胶片修复如新。 |
|
群像。 |
|
在底层 |
|
#资料馆留影##周璇诞辰百年#修复版,时值金嗓子百年诞辰专题放映,终于一了夙愿在银幕上欣赏黄佐临的这部佳作。堪称高尔基《在底层》中国化的一个成功范例,出场人物走马灯一样却个个过目不忘,主创对当时国民性的挖掘也是相当深刻(简直如同屈原的《天问》),对白里金句颇多,话说早期国片的群戏总是异彩纷呈,多少会令人想起同时期徐昌霖的《群魔》,云集了一大票实力演员,两年后的《乌鸦与麻雀》依然延续群戏的经典戏路,主题也大同小异——关于极端环境下的人心挣扎,在底层世界的世态炎凉,地狱在人间(互相伤害,姐妹相残),这悚然的可怕图景绝不是善良人的天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结尾大雪纷飞,作恶者得到恶报,弱者走投无路也唯有自尽,天理何在?最后一句台词“这个世界真冷啊”也真是令人心寒啊……于2020立冬大风天。 |
|
有些要表达的、要控诉的,通过情节观众已经看到了、感知到了,再用大白话台词喊出来就没意思了。不过有几段戏和几个演员的表演是真厉害。 |
|
而十年前黄佐临改的这一部,完全是阶级立场。 以现代的艺术的后见之明来看,视听语言和人物形象都觉得刻板,但别忘了,这世上选择本来就不多,别那么容易就战胜了抛弃了另外一种世界观。 |
|
这种片一而再的拍 脱不了石头的老路 意思不大 |
|
序幕写到:“本片所描写的是租界时代的上海,这种黑暗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希望的是,观众在这阴暗的角落,穷苦无告的人群里面,也能看到爱,看到光,看到善良与真挚的品德。”不得不说75年前体现的人文关怀,很震撼我。遗憾的是,影片本身远不如那段话有价值。一群上海人说着北京话,演技比较生硬,舞台感略强烈,群像如同鲁迅笔下的人物搬进了荧幕,虚伪,低贱,麻木,导演政治正确的底层同情,与故事人物形象,成了两股互相违和的情绪,想叫人可怜,却更叫人可恨,整部片子其实无爱也无光。用“夜店”隐喻中国,倒是不错的想法。简单把苦难归集为贫富阶层的天然对立,用表象的财富差距掩盖社会机制的深层问题,强行把富人推到C位献祭,收买底层人心,宣扬穷即正义的逻辑,显然也经不起推敲。再看原作者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也就不足为奇了。 |
|
唯一遗憾的是没0星可选 |
|
那是吃人的旧社会。 |
|
中国电影资料馆第五部。
苦难众生,众生苦难。
比起作为电影更像是一出话剧,总是在用夸张的表情和语言演绎着现实世界的真实。
众多群像浓缩得很好,绝大多数都立住了。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长久以来的一直难以解决的埋藏于地下的群像缩影。过去还没过去,未来也还是无望。
这世界真冷啊。 |
|
还凑合吧,不过比起疯狂的石头差远了~ |
|
评分被徐峥演的同名电影连累惨了,这部至少8分以上,真冤枉。完全可比肩《乌鸦与麻雀》的底层人物群像戏,比黑泽明57年版本的《低下层》要好看。
全体演员表演精湛,童芷苓演出的赛观音闻太太是难得的又靓又坏,无论是表情神色的静态还是撒泼打滚的打戏,演技极为精准。张伐的戏份实际比石挥要重,更像男主角。发挥也是不错,表演水平这事儿还得是看导演调教。就连演四喜子的配角演员学起闻太师都很有石挥的感觉,了不起。周璇戏份不多,唱歌也只一首《大年初一头一天》,唱了两次,竟能从演唱中体现出相反的两种情绪。《小城之春》的女主韦伟也客串演个配角黛玉。
镜头调度很是考究,在狭窄屋内辗转腾挪地拍出群戏,剪辑配合叙事非常连贯自如,节奏也很紧凑。 |
|
太浮夸了。很多悲剧元素都变成喜剧了。全场爆笑。然后好讨厌周璇那个角色!!!让我俯身女配打死她好不好啊啊啊啊啊! |
|
很精彩,完全不枯燥,没有一丝睡意,超高水准的本土落地化改编!就是最后的结局太悲了…… |
|
话剧腔,表演夸张(除了石挥和韦伟),几乎所有的演员都表现过度,某一刻童芷苓表现得像是B级片演员。但对空间的把控和开拓特别好,你能发现外景的后景高楼大厦时刻隐现着,提醒着我们,这是租界。对于当代观众来说,它颠覆了对于上海租界的一般印象,用微观视角观察其局部的破败与极度贫困,开拓观众的想象空间。真正意义的贫民窟后来在中国「消失」了(只剩下「大杂院」和「弄堂」),因此这可说是一部中国的贫民窟电影。 |
|
20090616 上海影城2厅 |
|
要说啊,这位闻家奶奶,童家姐姐,戏可真足啊。 |
|
高尔基的《低下层》改编;想不到竟然先看了晚十年的日本版改编 |
|
声音已经不清晰了,画面也很劣质,但这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改编片,本土化相比现在强上很多倍,很有创造力。 |
|
2012.12.7,资料馆。 |
|
我今天忒忙~ |
|
这个绝对值五星。比蔡楚生那个王老五好 |
|
从电影中看旧社会,市井街头,人间百态。 |
|
底层的凄苦,不堪回首的悲凉,俄文原著与中国现实的完美结合,电影艺术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完美融合。最后还是要夸一句,黑白光影下的张伐帅到惊呆! |
|
本片与黑泽明、雷诺阿的《在底层》都是根据高尔基的话剧改编而来,由黄佐临执导,讲述了发生在上海的一家下等客栈“闻家店”里的故事,主创阵容强大,周璇饰演善良敦厚的石小妹,与石挥、童芷苓、张伐等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共同刻画了一出生动的民国时期底层群像戏,时代的缩影跃然于银幕之上。 |
|
同一种套路在一个小场景里翻出花样来,挺不容易的。。 |
|
资料馆App 2k高清111min,基本上是个舞台情景剧,童芷苓很出色,不输李丽华 |
|
中国电影资料馆放映。把外国戏剧完美的移接到中国社会,浓缩在一个小店里,真的是把各色底层人物跟拍活了!演员们诠释的都好精彩(特别是童芷苓!) |
|
黄佐临还是很硬很有轮廓,又一次让人联想到弗里茨朗,黎明之后又是黑夜,片头所写献给和平时代的穷苦民众,其实是告诉他们所谓“善良品质”,是越和平越稀罕的。 |
|
"这个世界好冷阿"比较负能量的影片,演员很赞,张伐很帅 |
|
3.5 电影脚本出彩,柯灵功不可没,电影改编自高尔基的《底层》。电影表现底层的苦难让人感觉积重难返,虽然对这类苦难电影没有深的代入感甚至有时有点倦烦,但还好电影希望人们看到其中的爱和善良的品德,而不是泛滥于建国后电影的革命意识、煽动或仇恨。另石挥演的是闻太师,不是杨七,亲们认准了。 |
|
周璇难得演配角 |
|
恩,以资鼓励 |
|
四星半。剧本台词很棒很棒!!!蛮不错的电影 |
|
很搞~ |
|
为什么不公道?影片对于底层的刻画,妹妹表现单纯、不会反抗,赖嫂子表现愚昧和迷信,整体是一种麻木的感觉。卖药人充当旁白,但也是表现安分守己但没有脱离穷苦的出路的大多数。在电影院看的时候觉得苦难和不公的源头是传统礼教洗脑,让人不会反抗和麻木。观后思考,我觉得之前想的不对,但也没找到答案。评分7.0/10.0,2024.03.13,中国电影资料馆-小西天 |
|
不小心看的
|
|
小空间里的置景。。。不错 |
|
心疼这个评分。。。往上拉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