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是青海某监狱的重刑犯们排一出《荆柯刺秦》我会不会high到飞起来呢。。。 |
|
有两部分最精彩,一是戏剧本身,从试戏到排演到实演,戏剧和电影两部分都在逐层深入,这是情节上的深入。另一则是情节外,是戏中戏的相互融合,以戏剧映射自身,观众再从电影映射,达成超强的间离效果。自己饰演自己的双重反思。而且,意大利人真是天生戏剧的料,说话跟唱歌似的。 |
|
导演将凶神恶煞的重刑犯“人性化”,他们不再是标签式的黑帮贩毒谋杀罪犯,而是为艺术痴狂并最终被艺术改变的一群普通人,他们幽默可爱风趣脆弱感性,同时还很有艺术创造力。最后一个犯人对着镜头说,“自从我发现了什么是艺术,这间囚牢对我而言就真的变成了监狱”,影院内掌声雷动。 |
|
以为会有延伸视角,最后其实就是一帮狱友排练、演出了一出莎翁戏剧。无趣,关于艺术的探讨也是鞭长莫及,不过搞艺术的乃一帮监狱重犯罢了。 |
|
简单,干脆,扎实。如果发生在某地,一定会很主旋律,也许是一群犯人彩排组歌,作为建党献礼。 |
|
完全没跟上,一秒钟都入不了戏很痛苦。 |
|
当剧中人以一句“当我开始明白艺术的时候,这间房间成了监狱”沉重结尾的时候,边上像弱智一样不断聊天、刷微博的女人说:他们住的条件蛮好的嘛,我就默默打开了自己的监狱门…… |
|
自从遇到艺术,才发现了真正的牢房。 |
|
这片绝不是某些人说期待的什么紧张刺激的监狱片,这片真正的主题是莎士比亚,是戏剧与生命的互动,是现实与虚构的错位。凯撒的故事是最核心的部分,接着是犯人的排演,最后是我们看到的经过艺术加工的电影,短短一部电影构建了三层维度,再现了戏剧所能达到的情感力量! |
|
这部的问题和《科里奥兰纳斯》是一样的,没有一个平行的故事,只是单纯把莎翁的戏搬到电影里来其实无甚意义。寡头、阴谋、刺杀,和监狱故事多般配啊,设定了就是不去发挥,浪费。 |
|
凯撒为何而死?犯人因何成囚?若人人心中有凯撒,则个个不能得自由! |
|
需要多看两遍,但是我困了。 |
|
黑白的影像让监狱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感觉,不自然,甚至那么非现实,囚犯们在设计感十足的场景中表演,他们的演技似乎神奇的和他们曾经的犯罪过去产生了奇怪的化学反应,触动人心的不再仅仅是戏剧本身,还有每个饰演者背后未曾告诉我们的过去。艺术太神奇了,它也许真的可以改变某些东西。★★★★ |
|
电影变成一种行为去为囚犯作精神假释,戏里戏外的混淆间离缝合了俩个世界(禁锢的野性模仿暴动vs.自如的庸常猎奇假象),但现实之电影并不如电影之现实,前者必须收尾,牢门重新闭合,于焉能生何等新事物?不,什么也没。 |
|
意大利#100。层次甚为丰富,探讨了包括剧场的界限,戏剧与电影之关系,表演的层次与方式,现实-虚构与扮演的关系,纪录片的可能性等等,近年难得一见的令人身心愉悦的艺术电影。另一方面则是在非职业演员这一点上继续开掘新现实主义传统(有几个演员长着极为新现实主义的面孔)。 |
|
铁窗背后的囚犯高喊着自由,最后一幕台词说“接触艺术后更认识到什么是囚禁”,这两处真是太震撼了。艺术可以不受任何拘束而存在,而他们却不能(唉 |
|
Catch不住. |
|
一群重刑犯在莎翁作品感召下,自我比对,审视自身,个个入戏,演绎情真。观看过程逐渐迷失戏剧和现实,戏剧和现实相互交织,戏中有戏。艺术对人的再造令人惊叹。而今天我们周围的友谊、利益和背叛,是否也早被莎翁书绝写尽呢? |
|
1.“自从我知道了什么是艺术,这个房间对我而言就真的变成了监狱”。2.精彩的表演和结构设计;3.政权控制自由、牢笼限制自由,而艺术造就自由。 |
|
对于像我们这样没有信仰的人,看这种电影就像嚼蜡。 |
|
稍微有些小失望,暫時不知道怎麼深入評價,等著再看一遍. |
|
siff@ume;圆形结构,双线并行,一个充满张力、利落漂亮且不无魔幻的故事;配乐紧张且悲怆,古典气息浓厚,与台词、表演相得益彰;精神层面与现实意义的双向律动,当某日觉醒身处牢笼,是为抛却心灵蒙昧,是为【生】之始。 |
|
【彩色/黑白/彩色】Ghost into a Shell. |
|
抛开一切的道德罪责色彩,他们归根到底还是人。如果你问我究竟艺术的存在价值是什么?我想它就是能时刻提醒我们作为人的存在吧!了解自我、认知自我、学会同这个世界交流及生活。 |
|
以前不懂爱戏剧的意大利人怎么会搞出新现实主义,看完这部片就知道了,在亚平宁,人人都是戏精 |
|
No great artist ever sees things as they really are. If he did, he would cease to be an artist. |
|
室内排练、室外彩排、舞台演出,黑白切换彩色,纪录片的形式全景实拍,按时间顺序剪辑成一套流畅的《尤利乌斯·凯撒》。当然最特别的,这是一帮真实的囚犯。囚犯对撞艺术,塔维亚尼耄耋老兄弟崭新的实验命题。当他们发现自我,是幸运抑或悲哀。“自从遇到艺术,才发现了真正的牢房”。 |
|
艺术真的拥有改变人心的力量,让这些囚犯们化作优秀的戏剧演员。他们没有在演出,他们在释放自己。 |
|
塔维亚你兄弟的片子还是那么硬气,直接,不过这一部真的不如我父我主。。。 |
|
形式感太强了一点,甚至豆瓣简介居然说这是纪录片。【当剧中人以一句“当我开始明白艺术的时候,这间房间成了监狱”沉重结尾的时候,边上像弱智一样不断聊天、刷微博的女人说:他们住的条件蛮好的嘛,我就默默打开了自己的监狱门……】+1 |
|
#SIFF#本片给我最大的惊喜就是把罪犯/演员的现实生活全部砍掉,除了试镜时的短暂个人表现和确定演员时的字幕,其它时间所有人自动进入戏剧角色。放弃戏中戏常用的人戏对照效果产生解决戏剧冲突的好莱坞标准手段,也放弃任何表现人物现实性格的所有桥段,前后循环的重回牢狱镜头把这部短短的电影纯粹化 |
|
最可怕的刑罚就是让你领略自由(艺术的、更广阔、形而上意义的自由)之后,回到原来的世界,恶狠狠地摔进去,成为原本意义上的牢房。非常精炼有力,没有多余的废话探讨。当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艺术,这间房价又一次成为牢房。 |
|
不怀疑这是一部牛叉闪闪的电影,各种映射,戏中戏,艺术的真谛…很有高度!只不过剧中人是入戏太深,而我从头至尾都毫无代入感。失望。 |
|
导演找到了一种很恰当的形式将无聊的历史剧介绍给现代人,但主角不是凯撒,而是现代人自己 |
|
舞台、监狱、罗马帝国。演员、囚犯、尤利西斯凯撒。自由、奴役、追问上帝。凯撒必须死!凯撒必须死? |
|
#SIFF# 没想到是这么单薄的小电影 |
|
看不懂就重看,呃。看了一下午,不然照一遍看完的话,估计以我的脑袋只能三星。 |
|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海报非常好。 |
|
艺术可以穿越时空而存在。用心去体会,囚犯也能感受到艺术的伟大 |
|
我们生活在高质量、原创文化作品滞后平均一年的世界。对我们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在满世界的褒扬或批评后仍能够像第一次亲密接触时那样尽情地享受和赞扬。 |
|
“自从接触了艺术,这个小房间变成了真正的牢房”。其实,是艺术让人获得了“人性的自由”。在塔维亚尼兄弟在领完大卫奖之后,全场起立鼓掌。为艺术鼓掌,也为人性的自由之光鼓掌。 |
|
藝術是孤獨也是狂歡,是自由也是囚禁,所以影片結尾才有囚犯說出“自從我發現了什麽是藝術,這間囚牢對我而言就真的變成了監獄”。戲中戲昇華戲劇衝突,將人戲不分的癲狂表現到極致,背景置於監獄加深了現實隱喻,黑白與彩色影像更迭錦上添花,拿下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合情合理。 |
|
自从遇到艺术,才发现了真正的牢房。片中囚犯扮演者并非专业演员,而是监狱中真正的囚犯。 |
|
囚犯们排演莎剧《尤利乌斯·凯撒》,却入戏太深把自己囚禁于剧情中(不够极致,又偏偏是纪录片风格...),排演完后继续囚居生活“当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艺术,这小房间又变成了一间牢房”。果然找真犯人演,但影片作为戏中戏,内外的张力却不够,蜻蜓点水一般 |
|
一群囚犯接下演出莎剧"凯撒"的任务,排演过程中,台词与演员的回忆相交织。友情,背叛,阴谋和自由的政治理想,这些莎剧的主题不仅在舞台上被重复,也在囚徒的脑海与现实生活中上演。结尾的失落:接触艺术,监狱更窄了。 |
|
戏中戏。 |
|
有力而美妙的戏中戏 艺术是灵魂的释放 不是吗? |
|
不知道为啥既然是犯人怎么没多少互动呢?形式的创新蛮有意思的,这个只有电影能实现了 |
|
“当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艺术,这小房间又变成了一间牢房。”角色与身份、虚构与纪实、戏中戏外与戏中戏里、禁锢与自由,这部电影打破了好几层界限。电影艺术的魅力永无止境。 |
|
艺术真的可以为一切事物赋予生命,排演时囚犯们脸上的神情和眼中的光彩叫人难忘; 一个凯撒倒下去,千千万万个凯撒站起来,但至少在提着血剑踏上尸体振臂高呼的那一刻,我们是自由的,灵魂不再扣着枷锁心中不再覆满阴霾眼前不再只是囚牢,是的,凯撒必须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