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15万中国人被收养,几乎都是女孩。 |
|
生不生,什么时候生,生几个,that's all my freedom |
|
想想现在的“三胎”,有些事真是ridiculous |
|
这个题材我愿意给10星。
采访李阿姨时候,她不识字,因为那时候穷,很早就辍学了。她说“现在生活好多了,还能把剩菜扔掉”
心酸,跨越10几年寻根又和孤儿院那些照顾她们的人团聚,老了,看不得这些东西,祝福这仨小只,和开头那15万,虽然真实数字可能远大于这些,希望世界美好,阖家团圆。 |
|
为什么被外国人收养、健康长大的中国弃婴要“寻根”?如果不带入亚裔在美国的处境很难理解这个问题。在一个百分之九十九的居民都是白人的美国小镇,你的肤色种族和你被抛弃的历史始终缠绕在一起,你甚至因此被霸凌。这种暴力会不断push你去想“我是谁”这个对别人而言根本不用思考的问题,而作为小镇里唯一的亚裔,你甚至也无法和亲近的白人朋友诉说这种痛苦。答案唯有回到那个你被遗弃的地方才能找到。另外觉得这个片子很好的是,它不仅是关于三个弃婴的故事,还有领养者、帮助寻亲者、曾经照料者的故事,虽然有些只是几笔带过,但足以窥见她们人生里那些关于“性别”的创痛。 |
|
三个女孩在领养前都遇到了用心照料她们的保姆,都拥有了温馨负责的领养家庭,不识字的李阿姨,把Lily带回家照顾的杨阿姨,叫Lily“面包”的老奶奶,为了照顾孩子去上医学院的福利院院长,Lily的养母…成年女性对弃养女婴的关爱,再次感受到了女性互助。 |
|
典型的重男轻女下的事件,别硬往计划生育上扯,寻亲可以,寻完了就回吧,大可不必,不值! |
|
被告知DNA不匹配,父亲面无表情,母亲一脸茫然,继而泪奔……真实又绝望 |
|
其实还略过太多背后的惨痛了,但即便稍微展示了那么一下,我也已经难过流泪得要死。那些黑魔法制定者什么时候能够被追溯清算报应。 |
|
全篇最心碎的时候是刘好站在天桥上对着镜头说:“You’re in the wrong gender, they don’t want you, and you know that.” |
|
一种政策你永远不能否认它在宏观上的作用,但在某些人的身上,你可以看见伤痕、看见破碎,“找寻”是她们、也是他们做出的巨大努力,她们在自我治愈,这令我很感动。|最后一幕的希望,既心碎又欣慰。 |
|
他们当年是真的被迫还是主动放弃……
我不知道 |
|
一個是one child policy,一個是重男輕女,再加一個貧困,你說不清到底是哪股單獨的力量能把事情推向這裏,15萬中國人被收養,幾乎都是女孩。
配合如今的三胎政策,真是諷刺。 |
|
对于加国奥运冠军是中国遗弃女孩这类议题最全面的展示。 |
|
歷史的小段落到每個人身上是一輩子的苦澀。 |
|
故乡与种族无关 爱意与血缘无关 不被出身所羁绊 只向前走自己的人生 就已经比大部分人都自由 |
|
片中出现的化州市也是我的祖籍,大概读小学的时候看到有弃婴被遗弃在我常经过的铁路旁,那时候太小了不懂得伸出缓手,最后那个弃婴就躺在被遗弃时的纸箱里化成了白骨,那时我第一次看到白骨化的人类,现在这个事情还是记忆犹深。 |
|
开篇看到Lily妈边哭边“I’m so proud of you”就不行了,Lily妈太好了,好希望把所有东亚爹都换成Lily妈 |
|
看完了 内心复杂 可能要平复一下才能写影评 正是因为我是一个在海外的中国人 因为太理解双方的痛苦点 所以看的时候实在是太难受了 这个故事可以很粗暴地甚至政治化地被概括成美国白人对abandoned Chinese girl aka one child policy牺牲品的救赎 但是这不是true story 最后看了下导演是白人 电影刚开始的时候视角也非常美国化 但是渐渐地会有更多integration 所以也像是一个西方视角试图去理解这件事 事到如今地球人和地球人之间的感情connection 通过个人的travel和individual direct communication 就能实现 幸运地一些误会也能得到解决 祝好 |
|
看哭好多次,尤其三個女孩子第一次來到中國,走上街頭那一段,一度大哭。劉好說,她覺得自己和這些女孩子有共鳴,因為她們有一部分是相同的,我也有,我站到鏡子前打量自己,覺得自己甚至與她們有著相似的外貌,來自廣東的、可能帶著點客家血統的外貌。看之前我認為她們不需要尋找親生父母,片子讓我理解了她們尋找的意義,也讓我明白,這些拋棄孩子的父母也有另一個形象。(題外話,我館的家譜館怎麼沒這功能?) |
|
起源因为Chloe是导演的侄女,是目前美国主流工业纪录片的味儿,一些细节过于做作,比如前一段是第一次联系刘好下一段视频对话就切两地机位。很重要的是,影片寻访了3位当年孤儿院的阿姨,可能牵扯出的是广东民间女性互助的隐秘历史,有人扔,就有人救,不可思议。 |
|
中国弃婴这个话题近期的高峰应该是那块加拿大奥运游泳金牌了。很多细节确实不观察想不到,比如女孩看领养家庭的照片无法感受和祖先的联系,这三个女孩能相识挺好的,一直觉得共同经历带来的联系甚至大于血缘。想不到她们被弃养居然是2001年,总以为这种事应该很早以前了。我对抛弃她们的父母也没有太多的批判,很多事是无法设身处地并且轻易站上道德制高点的,但计划生育绝对是反人类的政策。看到她们在美国自信、幸福的样子,我的心态可能和看待流失海外的文物差不多,能出去还是太好了……至于她们本身虽然遭遇不幸,但终究出生才有可能经历这趟生命旅途,也维系起了很多领养家庭,美国的家庭观念好强烈。 |
|
立场搁在情感而非政策,讲述态度又特别温和,以至于差不多可以到能在中国放映(非公映)的程度吧。但也就是奥斯卡向的八股文纪录片,找到可能的好故事好角色,就开始多地同时运作。幸福却各具烦恼的彼岸,向往着此岸的前世。一切都通情达理,没有矛盾,不求圆满,也就实在欠缺冲击力。 |
|
明暗婊了整整93分钟一胎政策,妈的,终于在51分钟时刘好绷不住了,说她爸爸曾因为她不是男孩儿想跟她妈妈离婚!妈的,就是重男轻女、遗弃亲生女儿,一个个全把责任赖在一胎政策,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整得自己好无辜啊!真行啊!脱身之术是让有些人玩得明明白白!怎么不说你要不重男轻女,你要去做男性结扎,还会遗弃孩子吗?!然后又说得Lily、Sadie、Chloe好像生活在水深火热一样!Lily的妈妈虽然单身收养,但是一个大家庭,也给她做手术了,她舅舅也来参加她的父亲日主题活动了。Sadie父母虽然离婚,但她父亲也没有放手不管,她有两个圣诞节日、两个生日。Chloe虽然从小在犹太学校学习,但后来她的父母尊重她想学中文的资源,她开始学中文了!还有寻亲之旅这都是要花钱的,她们的父母也都支持了!只有三个阿姨是好人 |
|
好多评论在讲“一胎”政策,但是即使没有这个政策,不限制人数,男孩会被遗弃吗?有些家庭一心想要男孩一样会遗弃女孩,特别是生多了养不起的。 |
|
标准奥斯卡八股文纪录片,精美流畅四平八稳。影片里出现的几乎都是女性,被领养的广东女孩,养育她们的美国母亲,大洋彼岸奔走的刘好,还有孤儿院里以全力照顾孩子的阿姨们,反而构成了更为动人的女性互助图景。 |
|
那我们的恨意,该往何处去呢? |
|
从anti右,到leap forward,cultural revolution,到现在隔离,双改政策,一孩政策不是唯一一个造成无数普通人伤痛的一刀切政策。好多年前我为了学英语听了很多podcasts,听过一孩政策的构想故事,一个high ranking official读了一个北欧学者的文章觉得这个政策可以帮助控制人口,于是没有committee商议,没有参考其他学者的意见,没有咨询民意,一个影响百万人政策下来了。造成上层下命令,中层占便宜,下层痛苦这个不少看社会生态。这个纪录片三个少女都在追寻同一个问题,爸妈你有爱过我吗?然而爱是一个很individual的问题,这个问题问在一个没有individual的地方如何回答?在中国不弱,不穷,不gay这个宏大叙事下,中国人个人的爱却成了fairy tale。 |
|
非常不能接受lily的DNA结果,potential 亲生姐姐,跟她长得一模一样,当potential父母见到她那一瞬间,眼睛都亮了。DNA结果可以骗过你,眼神却不能。 |
|
题外话,那个犹太养父上一秒致辞庆祝chrismanukah(圣诞光明节),下一秒餐桌划过烤乳猪的特写,前提是片头这个家庭还去以色列参加正统犹太教的庆典。剪辑太坏了~~~可以,这很美国犹太人……片子本身拍的很温馨,无功无过,找不到是最好的结局。 |
|
这种题材真的就是,不管怎么拍都很难不打动人,相比另一部OCN来说温情了很多,但是往深了想其实都是时代的眼泪。整个故事其实到最后讲的是Not Found,但幸运的是女孩们都拥有了深爱她们的foster parents,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Found吧。最后Lily和陈先生一家相遇,萍水相逢,极其相似的姐姐给她们陌生人盛了满满三大罐蜂蜜,这种朴实但真挚的情感真的太戳人了。Girls help girls,为什么总是女孩,为什么,电影替我们隐去了这个残酷且憎恶的谎言,但我们要知道,为什么。 |
|
镜头下几乎都是女性:被抛弃的孩子、养母、抛弃孩子的生母、孤儿院的阿姨、帮助寻根的中国女生。更值得挖掘的是广东女性互助的隐秘历史吧。这些女孩寻根更多是为了了解“我是谁”,是寻求内心对自我的肯定,找不到可能继续迷茫,但找到了或许有更多意想不到的麻烦,还是珍惜眼前的养父母吧。 |
|
女性承载了太多苦难和创伤。 |
|
独生王国 |
|
原来生来就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是一种blessing,我现在和以后都将永远痛恨“吃人”的政策,因为我忘不了一张张流泪的面孔,太多个体要背负起本不属于自己的命运,以及得到纯粹的爱是多么地幸运,无关血缘和亲情。 |
|
终于有人拍国外华裔每年寻亲的纪录片了。所不同的是这部带着女性的关怀,就算是大街上的镜头,也是关注着女孩们居多。一旦你开始寻找,找不找到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遇到真实的自己,需要打开那厚厚的心防,最真实的情感会被触及。
不管是孤儿情结,还是计划生育政策,在找这个动作上都变得不重要了,“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是青春期首次触及但足够震撼的命题。
本片想要探讨的议题似乎很多,但还好主线是稳的。所以即便是过多的配乐,也没消解掉太多主题。
还有,到底为什么,都是被抛弃者在主动寻找,难道这是弃婴的宿命吗?
三星半 |
|
Family are the people who make an effort to be there for you. They know, love, and accept me for who I am. So it’s better that some things are left to be fairy tales. 题材很珍贵,Liu和三个女孩实际上形成了某种对照。拍出来的是政策,没拍出来的是个人选择,更没拍出来的是在传统的洪流中做选择的人不是坏人,他们是历史是命运。 |
|
相当危险的题材,却选了相当平庸的角度,和相当难受的角色,个人单纯地无法代入,无关其他。 |
|
None of three grils found their biological parents, but they found one another and people choose to love them |
|
被收养的女婴,好运气都在后头。喜欢结尾用魔发奇缘的公主找回亲生父母作为对比,女孩子放弃追寻这种童话结局,found的是facetime上嬉笑的三个女生,没有相处过的话根本不算家人。 |
|
其实已没什么好说的。一代人就像一个海浪,会消失于大海,无处可说。抓住自己现有的一切,努力生活下去即可。 |
|
三个女孩的寻亲之路。这件事情上的所有角色都让人感到温暖。福利院的阿姨居然真的记得这些小孩当年的细节,明明她们带大了那么多孩子,说明当年是真的用情用心了;领养家庭的父母对福利院阿姨的感谢,以及对女儿寻亲的支持;几家遗弃孩子的父母对当年决定的后悔,以及对女孩不是女儿的失望。不过仔细一想,这些个父母如果不是重男轻女的话,怎么会有骨肉分离的悲剧发生?被迫还是主动遗弃,恐怕连他们自己都已经忘记了。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女孩得到了很好的照料,但心理创伤永远无法治愈。 |
|
《独×××》下的温情切片 |
|
因为题材去看的,看完心里五味杂陈,理解她们为何去寻亲,但其实她们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遇到了爱自己的人,这些是我们选择的家人。 |
|
有时候总会想如果没有海外收养,这些孩子的命运又会是如何?唯一的减分项是片子明里暗里地酸计划生育,但明明本质问题是重男轻女。 |
|
理解了被领养的女孩们为何想要寻亲,除了寻找自我身份也寻找被爱过的证据。福利院阿姨的视角很特别。强调计划生育淡化重男轻女算是对女孩们的一点安慰,连遗弃孩子的父母们都不是恶人。刘好这个人物简直熠熠发光~ |
|
虽然已经有在淡化中国重男轻女的的严重性,但在三个女孩之外,刘好的存在为这个故事增加了一个侧面,那些没有被抛弃而是艰难生存在中国的女孩也面临了各种挣扎。 |
|
超越国籍、阶层、年龄,女性与女性之间的爱与互助永远是这么的尊贵且感人。 |
|
They were abandoned physically while I am ostracized mentally. They are lucky to have families who truly love them and that’s all. We are similar in the sense that we are all finding home in some way. Perhaps I’ll never end up finding one. But I’ll still try. |
|
跟这部比起来,之前那部被封的 one child nantion简直是一坨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