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地下丝绒 The Velvet Underground (2021)

    最近更新: 2024-07-08 HD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托德·海恩斯将首执导纪录片,聚焦缔造传奇的地下丝绒摇滚乐队。影片目前暂未定名,海恩斯则表示,本片必定会借鉴安迪·沃霍风格,也会更富文化意义。片中将收录乐队目前在世成员的采访。该纪录片的出现,也正好是该乐队首张经典专辑《地下丝绒与妮可》发行50周年。   托德·海恩斯宣布将携手宝丽金、Verve Label Group一同打造这部聚焦地下丝绒摇滚乐队的未定名传记片。他表示:“能与环球音乐的团队一起着手这个项目,我感到非常兴奋,这是我执导的第一部纪录片,是关于音乐世界中最激进、最具影响力的摇滚乐队之一的地下丝绒乐队。”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9.0 TMDB 7.20 正片
      Krautrock: The Rebirth of Germany
      2009
      纪录片
      英国

      德国前卫摇滚:重生的德国

      Krautrock: The Rebirth of German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大半夜睡不着看krautrock催眠也是醉惹。“我们的音乐不想做成美国式的,也不想做成英国式的,但又想国际化,只好去太空找灵感”,这句话简直2333到不行。不过片子也说了还是会受到John Cage的影响吗。ps.没字幕听德国人叫赫尔佐格略喜感,一开始以为自己听错了,后来看见金斯基顶着光头出场就信了。
      • 身为德国迷不看不符合逻辑
      • CAN大街上捡主唱的事居然是真的。。。
      • 看的还是挺激动的,其实摇滚乐在70年代中已经死了,被那帮德国佬用机器灭掉了,krautrock才是音乐革命啊,摇滚史就应该分成krautrock前和krautrock后,二个时代
      • 没字幕,但是对于Krautrock迷来说肯定完全不是问题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4NzI0OTIw.html
      • faust 的两个老头的音乐有意思,原生泡菜摇滚。。。
      • 从《柏林苍穹下》发现了文德斯的音乐好品味 没想到他和赫尔佐格从六十年代就开始跟阿蒙杜那帮人混在一起了
      • 该片关注激进的一代德国音乐人赋予其战后文化废墟新音乐身份的历程。以1968至1977年间“新乐队”、罐头乐队、浮士德和发电站等电子音乐先锋为例,分析了其作品的原创性和毫不妥协的特征,重点探讨了这批德国乐队如何有意识地创造出有别于美国布鲁斯和摇滚、却又摆脱扎根德国已久的施拉格音乐的新风格。
      • 诚恳的纪录片。
      • 尼玛敢更短点吗?
      • 我说我怎么就烦大宝那两张
      • Krautrock!!!
      • 有字幕了要重新看一遍
      • When do you think there will be electricity flowing through your veins instead of blood?摇滚老炮现在一个个看着都活力不减,这就是摇滚的神奇。
      • 听不懂,但听听歌看看画就够了,爱NEU!
      • 德国泡菜
      • Wow,好長知識的一部片喔.. 哈哈哈哈哈浮士德樂隊居然是因為吃不慣英國菜才沒去維京唱片的lol
      • 牛逼~!!!!!!!!!!!!!
      • 节奏、电子和工业味真是一脉相承啊!二战让德国失去了一切,所以前行得更远。顺带补习了一下德国战后音乐,Krautrock和Boschrock 哈哈哈
      • 比较浅的历史片儿,到最后看老头子们仍是‘just happy experimental musicians’有点酸了
    • 豆瓣 8.3 IMDB 7.7 HD中字
      Moonage Daydream
      2022
      纪录片
      德国/美国

      月球时代白日梦

      Moonage Daydream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B站剪辑放到imax上的水平。对资深宝爷粉来说又难免浅薄,卖个情怀吧。坐到最后有Bowie跟你说句Goodbye
      • 难以想象不看IMAX是怎样。Moonage Daydream,多美的名字,最漫无天际,又无比工整。开头十分钟这基调几乎封神的,可惜最后太冗长了,光影音乐变成了糖衣炮弹,看了心累。导演想说的太多,以至于结尾没有有开头的十分之一惊艳。也是,歌手,画家,演员,generalist艺术家鲍伊一生,岂是两小时能拍完的,可能毕竟对他兴趣有限。最后,作为一个天性不羁的摇滚巨星,Bowie无疑生活在了一个好的年代。在粉丝经济,网络舆论主导的年代下,还能生产出真正的摇滚巨星吗?
      • 癫痫患者不要看这部,片里有很多闪光场景。对鲍伊生平没太大兴趣的也不要看,因为一定程度上对他们来说这片是不明所以的。这片没有像其他纪录片那样循循善诱,这片没有很明显的章节,就像片名那样是以白日梦来走进鲍伊的精神世界,我知道这片不会所有人喜欢,但我喜欢。
      • 75Cannes第六部/自导自剪太牛逼/这样的风格只适合两个人:大卫鲍伊和亚历山大麦昆,看的时候一直想,如果他们是同龄人,一定可以不孤单/感到大卫鲍伊和我家那位有些像,约好以后同他一起看一遍/首映导演带儿时英语老师来,太浪漫
      • MIFF 澳洲首映 一部从David本人视角看自己的印象派剪辑哲学电影 导演说他很早就想拍imax音乐电影并得到了非常多素材 但在自己突发心脏病之后才决定要拍成这样一部从David贯穿一生的对自我和生命意义探索出发的没有facts和其他人的电影 希望成为令观众从电影里能看到自己生活的他的legacy //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像David一样具有那么多与生俱来的privilege和gifts,哪怕疏离人群、向内探索自己、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都有那么多人爱他、为他疯狂呢……🥹
      • 素材多真任性,这导演 does not how to make choices
      • 粉丝都觉得135分钟太长了…无节奏剪辑实在有点浪费素材。但是Bowie真是漂亮,百看不厌的好看,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蓝色的灯光在他落寞的脸上一闪一闪的镜头,在寺庙的日本佛像前穿着鲜红的纱衬衫舞蹈的样子,和他穿着灰褐色风衣在东京的天桥、扶梯上路过所有人,人群中那么耀眼和孤单😢
      • David Bowie真的好酷哦,希望我也可以try everything & make everyday count.
      • 开场的时候觉得太闪有点无聊,但结尾callback的时候,又有些意犹未尽。他活成了我们所有人想要活成的样子,他关于因为生活太满意而不想写东西的那段,不就是“自古文章憎命达”的20世纪英文翻译吗?PS大尾巴鱼这么信星座吗?看完全程,不仅得知了他的上升和下降星座,还深感他真是个典型的摩羯工作狂。
      • 导演的粉丝自嗨 作为听Bowie但又不够多的轻度粉 两个多小时的视听轰炸多少有些受不了 开头和结尾的创造力比中间更佳 作为纪录片似乎没有足够的信息量 更像是一场对Bowie的精神诠释 喜欢朋友的评价:羡慕DB能做所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生前花里胡哨 死后还有人帮他继续花里胡哨
      • 绝对是一整年到目前为止最让我感动震撼快乐又嗨的观影体验;没点对david bowie本人的爱绝对剪不成这样;hallo spacebiy第二次响起来的时候真的是要爽死了,rock and roll suicide听得差点飙泪;充满了db本人的录音自述,尽管试图解释一些东西,但也没有给出一个答案;观看过程不断心里默念太nm帅了;如果有机会,绝对不要错过在imax体验的机会,不出意外会是我的年度最佳;don't waste a second in life,life is fantastic
      • B-roll剪辑典范🫡很多非Bowie片段都是从早期电影以及public archive里找的,有些我甚至还用过hhh纪录片很长看了三部片子晚上去看有点困到中间,但是结尾又很感动,closing credits的时候没忍住小声跟唱了starman和changes,最最后Bowie的一条语音结尾真的让人aww🥹总之是献给Bowie粉丝/滚人的礼物,半夜能看到如此炫酷的纪录片真的很幸运
      • bowie,你是我唯一的姐
      • 和taking head式纪录片相反的另一种极端,像是粉丝向的剪辑视频。如果本来对David Bowie了解不多(比如我),两个多小时的炫技碎片拼接太容易让人看走神了。
      • 一整个影院就我和老公俩人,包场了
      • 曾几何时,有一种生物叫做摇滚巨星。
      • 导演真的爱他
      • 连纪录片都很宝爷 他真的好酷
      • 天不生鲍伊,万古如长夜。素材漫溢的华丽视听意识流。就算135分钟全是Live演唱也觉得值啊!
      • 这片子适合把自己灌醉之后坐在imax前三排的位子躺着看完。
    • 豆瓣 8.0 IMDB 7.2 HD
      Gimme Danger
      2016
      剧情片
      美国

      给我危险

      Gimme Danger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非常有趣。“Music is life. Life is not a business” ---- Iggy Pop.
      • 一看是diehard歌迷拍出来的。也是阅片无数的导演拍出来的,所以很quirky比一般的音乐纪录片好看得很多。看完了wikipedia了一下,发现和当事人们叙述的有多么不一样。
      • 啊~音樂紀錄片要拍出什麼新意本來就是困難的事了,能玩到一點點卡提諾狂新聞的惡趣味已經可喜可賀!
      • 能像泡泡這樣一直都充滿爆炸性的舞台魅力真棒啊 可是看到最後心酸酸的 他那一代的人都一個個離開了QQ
    • 豆瓣 8.2 IMDB 8.0 HD
      Summer of Soul (...Or
      2021
      纪录片
      美国

      灵魂乐之夏

      Summer of Soul (...Or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cine de verano户外露天放映这片好爽,近乎还原现场的效果。吹着风听着歌,除了我们不能站起来,要不真的会和现场观众一样摇摆了,瞄了一眼前排的观众,好多人都在坐着晃。影片里没有的一曲结束后的鼓掌片段,我们加上了,整个氛围很沉浸。 关于主题,虽然在提防着政治正确这四个字,但这个片子的度我觉得正合适。回归到音乐节的素材本身,现场的音乐和气氛才是最正确的不是吗? 添加进去的访谈素材,一半是用来描述现场的,一半是讲述背景的,起到的只是铺垫的效果,那个压箱底的影像素材才是最闪耀的。
      • 为什么等了整整五十年?很遗憾,这部电影没有深究。
      • 1969年,如此神奇却又美好的一年;许多事情渐渐改变,变革与觉醒正在悄然发生。新兴的事物和太多首次为人正视的话题,倾泻着表达的灵魂歌者与创作…有很多书籍书写了浓重一笔,电影与电视剧也莫不在追忆过往美好。而这段陌生却又熟悉的影像材料,依然又是另笔宝贵的留存。Gladys Knight和Nina Simone太强了…无比震撼。
      • 黑人的Woodstock可惜没有太多人知道。好喜欢Nina Simone的嗓音。
      • #ShefDoc# 一场像是从历史中消失的festival,注定是一场不平凡的盛宴。这个世界不只有black&white,人们也无法color a sound。Be Black, Be Proud. 再次感叹黑人的音乐天赋
      • #cameo#在blues live音乐性层面注定是属于影院/剧院的电影 而作为纪录片更关键的问题在于 如何在演唱会原始录影带的基础上进行开垦 如何联结历史与当下延展的时空 或许是为了保持与民权运动先辈的距离感 “导演”用剪辑取代了场面调度 在修复过的母带中插入同期政治政治影像和若干年后当时在场者的回溯性采访 高速穿插的大特写将音乐舞台上下的表演者和观看者、历史舞台的民权领袖/参与者鲜活的面孔通过蒙太奇并置 所有细微的肌肉运动无限放大 也将银幕前的我们拽入这个empowerment过程 甚至无需对其进行解码 配合音乐的力量即可生成情绪 但抛光画面残留的痕迹纹理 抹平褶皱折痕之后 不禁要问:这缺席的五十年去哪了呢?
      • Thrilled, even of a black music festival, which not too non-black people remembered, has to be narrated in a mild- white tone. But the music, the emotions were phenomenal
      • 这个音乐节阵容确实是炸的,但演出片段总是被各种访谈和资料片内容打断,很不爽啊。就像那些对登月毫无兴趣的黑人兄弟姐妹一样,我就想看一个纯现场的剪辑版本呃。
      • sundance2021。素材本身的确珍贵,但是编排的逻辑性还可以再强一些。。。
      • 片名错译,《灵魂乐之夏》喂。
      • 8.4/10 Sundance2021Virtual 一种对于影像史的自觉的挖掘,虽然呈现的结果稍显流水线化,但是其文献性的意义已经足够。以音乐节为一个自成的框架,从其本体的成因介绍出发,逐渐演变成全方位的对于黑人音乐文化的展示,并且呈现双向的身份流动性(听众-歌者)。时代背景的穿插非常得体且适当,结合音乐怀念MLK的时候极其动人,呐喊和躯体行为的迸发。唯有后半段重回身份主线和持续推进音乐会进程时稍有冗长,似乎结构可以重新建构。
      • 用一场音乐节讲Harlem culture,音乐就是有魔力。btw 林聚聚最近出镜率有点高哦
      • 这场音乐会好像真的很少为人所知,其实少些采访多些音乐片段可能更好看。里面提到了leaders being killed and jailed和going to the moon多少有些意外
      • 96/100
      • 散文式的剪辑,在一场经典的音乐节里穿插着人物感受和历史观点。粘性不大但是剪辑节奏尤好。夏日之魂是群体的自发性和身份认同上的倔强。
      • #2021圣丹斯电影节 评审团大奖/观众奖 拿奖还是政治性;#Sheffield Doc/Fest 2021开幕片
      • 妮那绝绝子!
      • Protest should not be seen as just a flavor of art but the ‘ensoulment’. These people united against oppression are the true embodiment of freedom and bravery.
      • 真就是素材剪了剪添了添
      • Harlem 1969 🖤
    • 豆瓣 8.8 IMDB 6.6 HD
      Beautiful Noise
      2014
      纪录片
      美国

      美丽噪音

      Beautiful Nois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最后billy说得很好,是互联网让这批解散已久的乐队起死回生并得到极高评价。片尾曲soon最爱
      • 正太凯文萌cry!天啊Robin蜀黍竟然是大舌头!!Billy叔戴了个傻帽子我都完全没认出来!!盯鞋妹子都好美都是女神范儿啊!以及讨论什么乐队形象,地球人都知道,一!群!社!恐!
      • footage比重挺大的,访谈内容和upside down相比并不多,但干货不少。时间线上的走马观花后,有一段是从纵向谈Shoegaze的几个specialty:实验性,女性成员比重,视觉形象,和媒体的关系。另外首映后有人问为什么没有Galaxie 500,原因是Dean Wareham不愿意接受采访=_=
      • 英国各地口音展示片
      • 1992年由MBV,JAMC,Dinosaur Jr和Blur组成的Rollercoaster Tour,虽然每个人都是一团糟,社恐的社恐,酗酒的酗酒,不好好弹琴的频繁出错,但那真是最美的时候。Trent总结得很好,从专辑销量上来说,钉鞋是失败的;从音乐美学的层面讲,钉鞋是成功的;从对之后音乐产业的影响来看,钉鞋是意义重大的。
      • Billy corgan和九寸钉果然是亲英派。ride已经重组,明年能来上海吗?
      • 比凌达,瑞秋阿姨没有出境不完美,不过能凑齐那么多射孔也不容易,业余水准纪录片,看的都是情结
      • 看他们谈论媒体的那一段我要笑翻了好么,基本就是在说“西方媒体那一套太可怕了,我们图样拿衣服,我们只能在录音室里和乐器谈笑风生”
      • 揪心死了...if they have had the four of them putted in the same direction,they would have conquered the world.(总之修盖圈好萌好友爱,但是downfall部分太丧了...还好最后治愈了回来TvT
      • 你们这些给五星的一定是像我一样激动的 当做给整个人生的bgm的
      • 积木 说英语不好吗 凯文 换个眼镜好吗
      • 1Bobby越看越可爱 而今风韵犹存 内瘦胳膊呀真好2学会一点积木哒口音"psychocandy we can't stand each other completely rubbish"3弹琴果然是假装帅比课程中 最需要掌握的技能4有些乐队若没有噪音墙 真没法听鼓打得就特土药 还特后腰 一猜就知道高潮在哪5贯穿于全片的BGM有时蛮长音
      • 片子真心一般 当成记录吧
      • 发现自从把耳机换了之后,便无可救药的爱上shoegazing postpunk 。纪录片讲的就是盯鞋史。如果这辈子遇到个志同道合的人,组个乐队,死而无憾了。【我怎么听的懂苏格兰音了=。=,还是我too young too naive。。 http://www.xiami.com/collect/43180370?sp
      • 天呐 英国口音太难听了 等有字幕了再回头重看一遍
      • 罗伯特老师各种吹好的- -slow dive出镜两分钟- -
      • Ladies and Gentlemen we're floating in space
      • 是不是所有的乐队都以为自己的乐队最厉害,其他乐队都是垃圾,然后弹吉他最差的都去当主唱了。还有你唱的跟狗屎一样都能上台唱,我凭什么不能,我也要唱!你什么都不会,我也什么都不会,要不我们组个乐队吧~ 想到以往看过的摇滚纪录片都是这样的,这些人也太可爱了吧!
      • 为写期末论文三刷 英语真的支持不住了 Jim Reid苏格兰口音贼重 Robin Guthrie舌头上有钉讲话跑风露气 Kevin Shields讲话不张嘴又快又含糊 可是他们都好可爱啊啊啊啊
      • 还可以,科根的瓜皮帽造型我过了好久才认出来,好喜欢听萝卜丝的英式口音,我只想说你们一个个盯鞋band的女成员都长得这么乖的吗😍😍😍,最喜欢Miki和Blinda哒mbv说自己从来没有过激情动力一类的东西倒是个很勇敢有意思的东西,这或许也是盯鞋那种颓靡的调调迷人的原因,那个时候英国有多少幻想憧憬六七十黄金年代的年轻人不知道怎么消磨暑假的年轻人啊。瞎几把过还是搞点光看着脚的噪音呢?反正都一样,都没想过要大红大紫。
    • 豆瓣 9.4 IMDB 8.7 HD
      Stop Making Sense
      1984
      纪录片
      美国

      别假正经

      Stop Making Sens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哇靠!David Byrne魅力无边,简直只能用👈完美👉 来形容了,这个蛇精病的台风影响了多少人呢嗯?!后座的大叔到了某一首歌忍不住跟着节奏抖腿我都原谅他了哈哈哈... 一边开唱一边搭舞台也是没谁了,不过我以为会结束的时候一边拆掉来着...
      • 大卫拜恩可真是性感,你能在他眉宇间看见激情和自由,又能看见他的深思熟虑和睿智
      • 完全透明化的一场演出,把舞台的拼凑过程完全融入表演的过程里,Byrne可真是个天才
      • 虽然很多歌都在油管上看了无数遍,但完整观看还是很震撼,最爱 Life During Wartime。这才是真正的Fusion,不管是雷鬼还是后朋克,David Byrne 跟玩儿似的就能做出加减乘除的效果,第一印象可能有点怪,但多听几遍就是洗脑啊,很高级的那种。舞台设计和灯光以及舞蹈都很燃,真是鬼才。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哪支乐队能做到如此纯粹的视听盛宴,我看过现场的可能就滚石能勉强跟这支传声头PK一下?看完真很怀念80年代的摇滚盛世,纽约CGBG走出的Television和这支Talking Head都是我百听不厌的心头好,前几年看了一堆老乐队的现场,基本都是养生型的表演了,哪还有这股心气。
      • 上来就是Psycho Killer
      • 这电影的问题在于,后半程的歌没有前半程好听……
      • 无与伦比的一场,灯光舞台效果一流,大卫拜恩依旧表演着他的神经质美学,黑人乐手的加入是一大亮点,他们既帮助了乐队演绎他们那些带着黑人元素的音乐,又完美地成为了拜恩神经质的一部分。他们的表演是欢快而洒脱的,而拜恩是紧张不安,他们一同跳动,却是两个极端。缅怀已在天堂的乔纳森戴米。
      • 一个完全无叙事的舞台纪录片也可以这么好看!从特写伴随着的卡带伴奏打着节拍的步点拉到空旷的舞台全景再到从无到有的乐队全貌简直堪称绝妙。看talking heads的表演会给人一种 life is short,so why don't we go mad 的释放感。
      • 音乐会场记...原本听歌倒也没觉得怎样,现在见到现场表演... 艾玛... 一群蛇精病... 两名伴唱的黑妞,乐感好,舞蹈好,唱功也好...我很喜欢
      • 我就要变成他们的脑残粉了,爬去下全集;导演栏亮了,拍出这种效果,导演功不可没!
      • 传了B站:av6770273【中文名翻译蜜汁搞笑。。。【雾草8102年了才发现这场的导演是Demme!
      • 舞台,光影,rock n roll
      • 在Castro theatre看的基本上已经很少放映的35mm!
      • talking heads' biography
      • I feel like I’m a brand new person after watching this.
      • 必须五星...
      • Hell yeah!从一部演唱会电影中,我们能得到什么电影真理?它毫无浮夸地完美呈现了节奏,它既追求观看也追求进入与沉浸,以达成一种身体上的完整体验,并紧紧注视着表演者的喜怒哀乐,演出的喜剧感被巧妙地带到了影像中。
      • I saw you there Paul I saw you.
      • This must be the place best song ever
      • "Of all those kinds of people, you got a face with a view"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