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啊,又老又丑的文艺男使劲撩妹的样子是多么可悲 |
|
在导演这个行当中,真正能够做到「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的人不多。我有两个候选:一个是愈加「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洪尚秀,一个是早已「绝圣弃智」的伍迪艾伦。因所得非所求而导致的「出轨」是必须的。逃避?不不不,那是《狂人皮埃罗》的风格,不是《公民凯恩》的选择。创作危机?不不不,那是《八部半》的问题,不是「五十一部」的问题。伍迪来《里夫金的电影节》似乎只有一个目的:以影迷身份给影迷拍电影,并以影迷姿态看电影。通过陈旧又略微有些新意的电影情节,我们很容易发现,信息不对称的医患关系和权力不对等的两性关系不是这位老人的需要,平起平坐的爱情关系才是令他保持高产的灵丹妙药。似乎是从《咖啡公社》开始,伍迪电影里的主人公,无论世俗男女还是神秘死神都是被金灿灿的夕阳色所笼罩,那些极富层次感的光晕,温柔而耐看。 |
|
内在的,外界的,身体的,舆论的,家庭的,世界的,各方袭来的挫折与阻碍构成了创作上的深情,许久未见的真我流露。他来到欧洲,仍牵挂着纽约,在如今“变质”的电影节艰难的呼吁经典,缥缈的婚姻导致的背叛化作欲言又止的祝福,投身写作还是回到电影,情感困境入梦变幻为那似曾相识的黑白告诉了我们画面外老人的优先选择。戏里戏外,他都又一次与死神下了盘棋,不管怎样迷茫踌躇的未来,先好好活下去。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再一次为他带来了“新生”,重获再一次审视自己漫漫人生路的喘息和契机,为其依然能够拍摄而喜悦,亦为其能够因阻力故短暂停留而欣慰,其思考的究极问题似乎可以暂时先告一段落,目前他最需要的,是片尾那最后一句台词的询问,穿越到银幕之外。“感谢听完我的人生碎碎念,请问你们如何评价”,我们依然爱您,祝身体健康,创作不息! |
|
伍迪·艾伦的新作从来不会让人失望,尽管总是重复相似的故事,但那股子自嘲与戏谑劲儿就是这么有趣。这部算是结合了小老头的“城市电影系列”与元电影癖好。维托里奥·斯托拉罗镜头下瑰丽迷人的圣塞巴斯蒂安。一系列对费里尼、伯格曼、布努埃尔、戈达尔与特吕弗的【复刻影梦】都是信手拈来的发挥,在餐桌上报菜名般抖出[忠臣藏]与[影武者]演职员名单的段落,周围食客一脸迷惑嫌弃,真是对评论人不解风情“装X”的神还原。男主与女医生的尬聊、女医生丈夫被捉奸后的哭闹滑稽而真实。或许,在自负与自卑间徘徊,注定是许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知识分子的命运。瓦尔兹版[第七封印]死神压台,给予养生秘笈与心灵鸡汤,虽简单俗套,亦彰显出人生的本来面目:一切看上去都没什么意义,但总应设法填满空虚,让自己充实起来。(8.5/10) |
|
第54部Woody Allen。以戏谑+致敬的方式反复重演一贯主题,被cue影片不仅为了凑“迷影”,兼有点明主题的功能:《公民凯恩》——永存心底的rosebud;《八部半》——创作的焦虑;《祖与占》——三人行经典梗指代现实状况;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这样的故事永远说不完; 《精疲力尽》——黯淡收场的确breathless;《假面》——破碎婚姻的真实;《野草莓》——回应“梦见自己做梦”,与父母的和解,质疑婚姻,面对死神的坦然,对老去的焦灼感;《泯灭天使》——惯常讽刺中产阶级;《第七封印》——在坠入黑暗国度之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愧是老伯&费费忠粉,但老头不想再拍《影与雾》《爱与死》《罪与错》《我心深处》这般严肃的片;调侃影评人延续《好莱坞式结局》。 |
|
很标准的伍迪·艾伦量产,来自晚年的自我剖析,高知和文青的结郁所在。是不是看过了那么多电影,却仍没有过好这一生?电影里什么都有,什么都讲过,可唯独不是你的经历。 |
|
公民凯恩 八步半 祖与占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精疲力尽 假面 野草莓 泯灭天使 第七封印 |
|
喜欢伍迪艾伦的人会有一百个喜欢这个片子的理由。依然是妙语连珠,诙谐幽默,可看着看着就笑不出了。同侪寥落,新人辈出,点到的导演大部分都已驾鹤西去,老头似乎也越来越觉得与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话不投机了。这最后一点点的自说自话拼成的电影,怀念一批大师,怀念逝去的时代。 |
|
极度cliche,怎么会没有一点可爱的地方,包括所有的致敬。 |
|
小说家随电影公关妻子同游圣塞电影节,却发现妻子和她代理的导演暧昧不清,做着《公民凯恩》梦的丈夫,也和凯恩一样经历着婚姻危机,气出了心悸的他,看病时却意外邂逅女医生,小说和现实、电影和电影节都融为一体,简直就是迷影盛宴。伍迪·艾伦将小说家的幻想做成各种经典影片的桥段来致敬解构,配合明媚的天、碧蓝的海、美丽的城和可爱的人,奉上了《午夜巴黎》之后的最佳作品。PS我也想和路易·加瑞尔这样年轻帅气有才华的导演暧昧。PPS妻子喜欢瑞恩·高斯林和汤姆·哈迪,哈哈哈哈我也可以。PPPS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演《第七封印》里的死神太搞笑了。 |
|
这种致敬实在是太无趣了吧,即使是我这种老头毒唯都嫌弃的地步了。最灵性的是挑3p对象,女人说汤姆哈迪,男人说我弟媳 |
|
电影不会催生奇迹,不能延长爱情,无法增添魅力,更不可成为现实。电影,就是电影,只是电影。看电影就足够美妙了,你还在奢求什么呢?(没奢求什么,是你自己拍《开罗紫玫瑰》撺掇我们做梦的啊,气人!! |
|
看完之后我第一反应是得意洋洋地吹嘘“里面致敬的电影我全部一下就认出来了!连那几个日本名字我都认得一两个😁”然后马上陷入自我怀疑“我是不是跟个傻子似的看了半辈子电影,跟任何人讲话就只知道叨逼叨这些其实只有自己care的玩意🥲” |
|
别的导演致敬一次就行,伯格曼必须x3 |
|
迷影梗,碎嘴子,吐槽王,以及,困惑。 |
|
#7700。伍迪艾伦作品#54。Vittorio Storaro摄影。虽然还是老一套,不过这次戏仿段落给得量很足,新浪潮那两段仿拍之前作品中不多见,但是三段伯格曼无疑说明老头的真爱是谁(突然开口说瑞典语那段笑死我了)。另外我居然真的吃下了这碗鸡汤:“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但不是必然空虚。”说得太大实话了,如果这就是结论,那敢情好。 |
|
告别也是一种收获,不是只有得到才算拥有。无敌的城市系列不是写给电影的情书,更像是寄给电影的一张张明信片,在奇遇与琐碎之间,不断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对伯格曼、费里尼和戈达尔等的各种致敬让人会心一笑,圣塞巴斯蒂安竟然如此美丽,真希望他给每座欧洲名城都拍一部! |
|
希望伍迪艾伦健康长寿,多吃水果蔬菜低饱和脂肪饮食,一定要锻炼,强度不用很大但每天都要坚持,别吃加工食品,也别忘记做结肠镜检查。 |
|
6.9/10 一封过于直白甚至略有肤浅的电影情书附上一贯的小老头碎碎念,过度饱和的色调和广角畸变镜头抹去了作为“法式小品”的可能性,最后只落得一汪存在主义糖水,文学梗和电影梗把本应有的“风趣”占尽,所谓的欧洲大师都被“致敬”(戏耍?)一遍:公民凯恩,野草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假面,第七封印,八部半,祖与占。最后谈分手女方还不忘沃霍尔和Rauschenberg的画(某种意义上是不是这两位被小老头嘲讽为“商业画家”了)。但是手段太过于单一和简略,只是一些经典桥段的文本改写,而且现实-梦的单调二元似乎也未与作家-医生的关系产生更多构建。圣赛的美景似乎难以与小老头反复地自我怀疑,生死质问相互调和,还是布鲁克林桥下更合适。其中野草莓桥段主角推荐了冷门的稻垣浩执导的《忠臣藏》,值得一提。 |
|
“因为他更喜欢有字幕的电影” |
|
不知道还对这老头期待啥… |
|
发现我的观影口味或多或少受到了老头的影响,像《泯灭天使》这种神棍片就是当初看了《午夜巴黎》里的戏谑以后去补的,对伯格曼和费里尼的兴趣最早也和老头纪录片里的推荐不无关系。这么说来这个片子更像是一张给我的毕业考卷,既然化用的片子都认出来了(还几度笑昏过去),那么谁给我发一张影迷证啊喂。 |
|
《祖与占》《筋疲力尽》的3P地点人选探讨;《野草莓》无表针饭局说起她受不了约会去看《红色沙漠》所以现在成了他嫂子;人老了,遇到心动的人也走不出《泯灭天使》的房间了;但还可以和《第七封印》的死神继续下棋:-就算西西弗的石头不会滚下来又怎样,你费老大劲把块石头推到山顶干啥?-人生无意义不代表人生空虚,推石头至少让你不会空虚。伍迪艾伦的另一个巨大恐惧:也许我只适合当读者(观众)而不是作者(导演)……怀念圣塞巴斯蒂安的海与落日 |
|
这拍的不就是沙丹退休以后的人生? |
|
20/01/12:老头人生下半场才刚刚开始呢,哼!21/12/16:拖到年尾终于依依不舍得看完 个中妙梗 彼非鱼 不用强求 |
|
“在这个时代,电影只要探讨现实,就会被影评人誉为艺术”。这片儿适合中国导演集体观摩~ |
|
我们来电影节看电影,伍迪·艾伦来电影节偷情。漂亮的圣塞巴斯蒂安,熟悉的迷影小剧场,小老头用一个个荒诞的梦向欧洲电影大师致敬。虽然没什么惊喜,但胜在够轻盈,而且看完又暗暗期待这个86岁顽童的下一部片,你若拍片,便是晴天。 |
|
三星半。因为我不high谜影手法,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直白,而非一种高级的手法,当然这部电影用得很不错,也很认真,有内容,有意义。比较微妙的是,这个电影是诞生于全世界都在讨论伍迪艾伦的私生活的时候,他拍了一部说电影的电影,有致敬的形式,也有评论的形式,还有主人公经历一个一场电影节的旅程对自己的“what I want,who I am ,who in the world am I ”的思考,伍迪艾伦是很会写人物的错误的,既有矛盾的性格,又有错位的欲望,最后以耐人寻味的失利收场,但谁看了都满足,因为他的电影就是我们人生里的一汪池水,风吹皮皱。 |
|
天哪笑死了,真的没想到老头还能抖出这么多东西,应该是作品序列里最迷影的一部了吧!从《公民凯恩》到《第七封印》基本把电影史里的名作全恶搞了个遍,看出来老头还是唯爱伯格曼。表面上还是欧洲艺术电影与好莱坞的对抗,联想到近几次大奖风向不得不说很会阴阳怪气,当然被黑的最惨的还是到处跑电影节的影迷吧哈哈哈。尽管如此结尾的感情戏应该还是近几年里拍得最好最真诚的,找回了一点巅峰期的神韵。好多情节在影迷看来都会有共鸣吧,每个电影节都能有很棒的回忆,在电影节认识的朋友都是最好的人,感谢有电影让我们相知让我们做梦。 |
|
Woody Allen依然在坚守他的信条——“一定坚持原创,实在忍不住想抄,也得抄最好的。”可是这次抄的有点过于偷懒,毕竟年纪大了,又陷入前所未有的职业困境,可以理解。如果能设计主角跟年轻导演之间电影观念的代际冲突,效果可能会好过同属过去式的“欧洲—好莱坞”对立关系。另外,Wallace Shawn实在是丑到欠缺说服力,他适合卡通角色,年轻时能演芝麻街里的科米蛙,现在可以演伤心蛙了。 |
|
伍迪艾伦老头的絮絮叨叨,以及一些小幽默。 |
|
无敌小老头的迷影情结都是老戳戳的,但他丝毫不在乎,非常自信且完美地致敬着这些已经在青年一代迷影者中“过气”的老东西们,流畅太自然又由衷,不仅很好地跟剧情结合起来,而且尖酸刻薄,很有脾气,特别精准地抓住那些老片儿的迷影梗,玩得太通透了。打光依然像《摩天轮》《咖啡公社》《午夜巴塞罗那》那样,有点假假的,故意过度打光,显出一种过分的通透。对《第七封印》里的死神说:你在淡出(fade out)真快把我笑死了。还有玩《八部半》,太得我心,我要弄个八部半的标签,专门收集跟费里尼有关的致敬。 |
|
很难想象老爷子在耄耋之年还在讲述关于欲望的故事,不过话又说回来,倘若没有了欲望,应该也就没法再继续创作了。他一方面把充沛的情欲投射到《纽约雨天》年轻的甜茶身上,转年又以年老色衰、话痨自矜的形象向自己开炮。报菜名式的名片罗列乃至戏仿,并非拍给电影的情书,而是身为影迷的杂耍,让同类识别也让自己愉悦。并未给出什么更有见地的观点或结构,但也继续以伍迪·艾伦的风格与品质与爱他的观众对话。他依然在说,人生并没有什么意义,但并非空虚;他依然在拍电影,而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
|
《纽约的一个雨天》中的柴勒梅德是一种自恋沉溺,然而在《里夫金的电影节》中,即便伍迪在延续自身的喜剧风格以及欧洲电影cosplay秀,但我们终于看到了一种“危机”,并不是他90年代创作生涯中期被费里尼,伯格曼建立起的形而上危机,不是被他预演了多次的死亡,或许仅仅是一个没有反应镜头的结尾,一种被华莱士·肖恩饰演的“Mort”秃顶,肥胖的丑角形象呈现的Awkwardness,伍迪完全通过文本将灾难般,永远不会完结的电影节呈现为一个处在地狱之中的身体,又在其传统艺能的三角关系以及纽约的拟人替代物中得到了片刻解放。但它并不存在,模仿的黑白影像从扁平的构图上呈现了在镜头语言上与其心目中的万神殿之间的界限,或者本身取消了奥森威尔斯的景深镜头。但无论如何,这场戏都将结束于一声叹息。 |
|
观影过程很放松,会给你会心一笑。但看后细想,人物关系其实仍然是伍迪多年来的命题:女性在老挫知识分子与高帅艺术家之间的抉择,而男性总在抱怨。然后加插了不少拼盘式的迷影梗黑白片断,灵感来自于主角痴迷且主攻的领域,再转变成一个合理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梦魇,这些拼盘是伍迪怀旧的产物,但明显不及过去类似《星尘往事》那样有意义。 |
|
伍迪艾伦要不自己演?还能可爱点…
越来越喜欢伍迪艾伦的幽默~每一位游荡在城市巷尾街头的主人公都好令人羡慕,即使游走的目的在于固守自己,背叛别人… |
|
南柯一梦若浮生,不梦前世不梦今。 |
|
伍迪·艾伦电影的男主角怎么可能会换备胎? |
|
感恩!加瑞尔少爷先是波兰斯基,再是伍迪艾伦,欧洲文艺世家就是豁得出去!(分割线 | 前面是“想看”时的短评)哈哈哈观影过程非常愉快。让加瑞尔少爷来演一个叫“菲利普”的讨厌鬼导演,还各种对比新浪潮大神,老头你是不是憋着坏哈哈哈! |
|
看完这部更要感叹:老爷子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
|
伍迪的城市观光片结局一贯会让我情不自禁的扬起嘴角,但又好像无法同别人大大方方分享,是那种暗合了隐蔽的一致趣味的窃喜,充满幽默的调侃,洞明的审视,轻快的心态以及对新浪潮的致敬,看似明亮的风景却自带无奈的感伤,而感伤并不意味着悲观,感伤代表仍期待活着的奇遇;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伍迪老头儿不断试图解释人生解释不尽的情与欲——这个命题多么确实值得孜孜不倦的玩味和探索。 |
|
这部根本就是伍迪艾伦的输入法——常年未更新的语料库、自动联想式的戏仿调用;媚法美国电影教授与媚美法国导演同场竞技的桥段还蛮有趣 伍迪艾伦仿了一揽子欧洲大师 最终精神内核仍然是继承奥逊威尔斯-约翰福特-马丁斯科塞斯这一美国传统——坚守半生、家庭破碎、事业失败的男人 认可的价值被人嘲弄 厌弃的事物受人追捧 在空前的失败意识牵引下全身心投入到对“失足”女性的拯救之中 试图重新锚定价值 却又太自省以至于不会认识不到这一拯救只是自我欺骗 显出几分悲壮;当然这部里面的“破碎”夹带了超乎情理的温情 结合片尾主角的自说自话 又将这种自嘲带上了另一阶 倒算新颖;斯托拉罗标志性摄影在这部里没啥子用 补这一大堆室内光源净耗电费了;影片最后告别的意味好浓 虽然一部不如一部了 但还是希望老头接着拍下去T T; |
|
太真誠太有意思了!視聽很考究。看那些致敬片段時,眼前還對應地浮現了大螢幕觀影的經歷。我總覺得,這種不可言說的快樂(關於身處戲院的時刻)是會穿越時空的。要把它們好好記住,在漆黑中感受所有以時間形式的消逝與體驗形式的永存。 |
|
即使是不愛伍迪·艾倫電影的人,亦能從此片看見他的清醒與創作的自知之明。在一場場對費里尼、伯格曼、特呂弗經典的再演繹之後,西西弗終於放棄對「推石頭」這一無盡使命的詩化,同時承認:它那不可抵達的終極也只不過是一塊山頂的石頭。自認的痛苦只能自娛,無關他人。 |
|
“不喜欢同样的电影的夫妻最终会离婚。”人们褒奖好莱坞和当代的反战电影,他仍然沉迷欧洲经典,迷恋纽约,执着于大问题。戏仿一众欧洲大师经典作品,戈达尔的片段很可爱,两人的“私奔”止步于走不出去的房间最贴切。现实生活没有变得更好,旧日的光影也许是一种寄托和出口,圣塞的秋天,被治愈了。 |
|
啊谁不爱费里尼奥逊威尔斯楚浮高达布努埃尔伯格曼
爱是徒劳
她这个美梦,没有成真 |
|
三星半//是圣塞巴斯蒂安版本的《午夜巴黎》吧 对电影黄金时代的追恋 惴惴不安地谈论新浪潮电影或经典电影理论也捏他欧洲电影大师的经典作品 从次数上来说可见伍迪艾伦是真爱伯格曼 而在一定程度上喜新厌旧追赶潮流也是电影节展的一部分 即使是新浪潮是欧洲经典也同样是一种创作潮流//可能和年纪有关 这几年伍迪艾伦做甜点小品比他想更严肃的讨论显然要松快得多 永远憧憬恋爱好像也没什么不可以 知识分子想做个爱都特麻烦 浅显就浅显 这么多年过去他还在拍电影 |
|
和戏梦巴黎不同、也和老头以往的电影致敬不同、伍迪艾伦这次用画幅、黑白、音乐作剪辑点带入、梦回公民凯恩、八部半、祖与占、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精疲力尽、假面、野草莓、泯灭天使、第七封印、是他所有电影里迷影最尽兴的一次、八部半和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音乐一起来就让人上头 |
|
哈哈哈哈,嘴皮子还是利索啊,前戏很足很有趣,各种梗也玩得花,但你现在的电影和现在的你一样也是个沉迷回忆无法勃起的老头子了,或许,出轨这个话题才能让你有点兴奋吧。 |
|
我永远爱伍迪艾伦呜呜呜呜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