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权力缺席的恶土,宗教世俗的对峙与厮杀,艺术是旁观者的眼,人性是鲜血淋漓的试验场。 |
|
3.5 老姑娘成仙记之南方苍茫一片 厚重和批判的文本表达 冗长沉闷不知节制的影像呈现 |
|
生猛有力 |
|
老姑娘成仙记~各种奇奇怪怪的病+大型邪教现场~更生猛,更迷幻 |
|
D / 前半段可以看出导演具备将奇观去戏剧化并隐藏倾向性的叙事能力,各种事件也并非遵循一定的因果逻辑进行剧情推进而是堆叠呈现片段式的结果。这也使得它区别于《倒扣的王牌》等好莱坞社会批判作品而具备独特的菲律宾式风格。后半段的崩坏在于只懂得疯狂做加法并让自己显得“深刻”,而不懂得提纯出深沉的悲悯情感。 |
|
虽然同类题材在西方作品中数不胜数,但放置于菲律宾三四百年的天主教历史语境中,仍充满深沉的自省与反思;脱离大国掌控的无主之地,依旧处处可见美式文化的痕迹,其裹挟的后殖民浪潮与原生土地上诞生的风俗习惯构成既对立又统一的畸形关系;“都是因为我们穷”,失去生之希望的人民急需一种信仰,以空明寂灭的虚幻超脱说服自己终将飞升。几处大场面调度功力强,后三分之一冗长,若止步于大雨降落时更佳。 |
|
女子是被恶魔选中,还是被圣母垂怜;人间是灾厄频发,还是神迹骤现。女子未能让盲者复明,让囊肿消退,不能拯救受凌辱的朋友,无法救治染霍乱的孩童。人们却奉为神祇,合掌叩礼。有人能用戏法变出香烟,就有人用臆想迷幻众人,有人用身体交换财帛,就有人用信仰蛊惑人心。不怕天狗食日,最惮魔鬼诛心。 |
|
2018菲律宾电影展。关于宗教与人的存在、信仰与社会关系绝妙的直视、剖析与嘲讽。贫苦阶层周而复始「集体癔症」的形象化诠释,结尾高潮几乎全盘复制着基督之死,而失去可笑的信仰,又让人类世界直接崩溃。Nimia与孩子们在夕阳下玩耍的镜头太美,才是真正的神性。 |
|
沉闷、冗长、聒噪,而且不知节制,但好在结尾震撼有力,那一声枪响宛如弑神,石破天惊。。众生皆苦,人间不值得。 |
|
略有寓言色彩的封建迷信故事,荒野多圣人 |
|
看完范霍文的《圣母》之后,想起了之前看的《神迹》,显然对比于圣母,神迹更在于一种蒙昧的消除,集体的消除和渐进的现代,“梦是野蛮人的神”,只记得片尾一场的日食风沙和感召的死亡,那也是关于电影的显灵。 |
|
#菲律宾影展# |
|
非常出色的宗教反省片~除了妓女那个角色不过平面赤裸裸地用于表达观点,是一个败笔~ |
|
出卖肉体、贩卖信仰、出售真相俱为一体。 |
|
最后一直在想到底什么时候会结束,还真是反复波折啊……在四号厅看了太多苦难了。 |
|
2K带目测原35mm内嵌英字,非后期重做字幕,部分素材较差@人间惨剧 |
|
又一部富有原始生命力的菲律宾电影。此起彼伏的群众性迷狂大场面,纷杂而有力,宗教、迷信、性、政治、媒体、贫困……极为丰富的层次搅成一锅浓汤,显然会让停留在热爱故事完整性和剪辑流畅度的文艺小清新们不适,然而在我们这个骨子里实用主义至极的国度,再过几十年也拍不出这样的电影来。强烈反对说这是一部宗教批判片,即便真如你们以为的宗教=妓女,影片也丝毫没有对妓女进行道德谴责,而只是现象学式地呈现各个层次的、作为人的根本需求的虚拟满足形式而出现的迷狂。比如片中那个导演偷拍下圣女被强奸的全过程,又何尝不是对客观性、对旁观的冷静的迷狂?最终能够多少超越于迷狂的,就只有两个处于风暴眼的对等人物:自我否定的圣女,和自我否定的妓女~ |
|
圣女和妓女是相通的 |
|
@菲律宾影展 电影是,但不只是符号的艺术。枪杀片段的凶手主观镜头印象深刻。 |
|
#菲律宾影展# 从个体遇见神迹到集体无意识,关于“信”的探讨(宗教)只是出发点。由此带动的神迹经济、神迹旅游和神迹社会学才是电影的有趣之处。可惜meta式的导演角色介入不深。melodrama色彩浓,可对比极简单的《少女娜姆》 |
|
7.5 粗糙之下的思考 20190217二刷,文本简单,电影语言丰富,小村落因为有了一个圣母显现的见证人而变得与众不同,当地教会和社会看似放任不管,疯狂的背后折射出天主教圣人的崇拜。最后一场群戏的调度如同耶稣被捕之后门徒的作鸟兽散及十日谈中对圣人的疯狂,已经分不清哭泣和哀嚎 |
|
2018423 一星平庸 |
|
> |
|
聖女/妓女。記者。神父角色(旁觀與聆聽?)。 |
|
#菲律宾电影大师展# 一个被诅咒的没有奇迹的小镇,对“雨”的渴求对应于对“奇迹”的渴求,从需要到膨胀到疯狂到扭曲最终则是“绝对不允许你说没有奇迹”,有明显的寓言性质——美国大兵、可口可乐、风俗业、领导积极开发旅游业,特别是新闻行业的“旁观”,这些元素的指向放之四海皆准,折射的不只是宗教视点,更是人性本质 |
|
我甚至趋于相信Nora Aunor在演绎的过程里是否真的一度受到了神的指引,表演实在太虔诚太投入了。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一则通过宗教寓言折射出的社会寓言,不过将宗教和神迹作为一切苦难的出口,以及这一行为在菲律宾当时的情境下所影响的人群之广和深,还是不禁让人感到颤栗。 |
|
过了,5分之4处结束就好了。 |
|
我倒(指睡着 |
|
7分,画质修的,不知是追求修旧如旧的感觉还是技术的限制,太过粗糙;剧情有些繁琐,中间看的昏昏欲睡;电影给人在无望的人间,人们随便抓住一跟稻草就把它当做神的感觉。 |
|
The complexity of culture in Philippines. An intersection of class, sex, cosmopolitan, etc. |
|
3 APR 2018 (4-) |
|
非常完整的展现圣母降临到破除信仰的过程。几场群众重戏和剧情上反复反转,在信与不信之间徘徊,在妓女和圣母角色之间转换,场面有点震撼。第一次在大屏幕欣赏菲律宾电影,当年的柏林最佳影片提名之作果然名不虚传。 |
|
亲爱的爱莎呀,你是人民的大救星你为人民谋幸福,你是小镇人民走向天堂的领路人!你走上神坛容易,可走下神坛就要问问爱戴你的人民同不同意了! |
|
拍得不行。这种“宗教”狂热,印象深的还算是 费里尼的片子,忘了是8 1/2还是la dolce vita里的神迹显灵的片段,当年感动不已。 |
|
电影里的导演说“它(相机)拍下来的就是真实的。”可若一部电影的拍摄是以具体的象征物为导向而去逐一设计,就算拍出真实的电影,那电影艺术还会是它本真的样子吗? |
|
说出真相的人是会Die掉的… |
|
想看,下面英文右面菲律宾语言 |
|
纷繁复杂,耐人寻味 @天山·2018菲律宾影展 |
|
其实不让elsa说出神迹都是假的这样直白的结论不是更具思辨吗?但是剧本真是非常扎实,导演很会讲故事。“You have followers but no friends”这句话放到现在来看竟然更贴切了。 |
|
规规矩矩的哭天抢地。 |
|
看时总想起《年轻的教宗》里声称自己有耶稣受难伤痕,看见圣母玛利亚的那个牧羊人 |
|
Elsa最后化身民权斗士……期待以后出4K修复 |
|
本届HKIFF看的最后一场,开场前还见到了编剧Ricky Lee,这部好像在海外的评价很高。。大量奇病与畸形的展示,音乐相当迷幻 |
|
帕索里尼。 |
|
#2018 菲律宾影展#可能是看的第一部菲律宾电影?没想到80年代的菲律宾影片能有这样的思想觉悟。想起乌合之众想起浪潮 |
|
“我们除了信仰一无所有”
“只要我们活在信仰里,就能永远快乐”
深刻 |
|
补标 2019.1 |
|
#菲律宾影展#观后一直在想,当她在阳台上宣布召圣徒过来时,电影就结束会不会更好 |
|
Amsterdam |
|
绝望的人总是更依赖信仰,生活中没有选择的人也是。要么是深信不疑,要么抵触到骨子里。其实Elsa的心理活动还蛮难猜的,不会像导演,歌舞厅女老板他们那么鲜明。本来台词就很少,表情一直处于半人半仙的状态,从什么样的动机开始,又是以什么心态结束其实挺难判断的。神迹下的菲律宾人民的疾苦罪恶更加触目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