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大约是真心喜欢贾法·帕纳西的路子,个人觉得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力和真诚的态度远胜过阿巴斯~这部的运动长镜头用的可好了,环形楼梯一场长镜头有趣地打紧~主题的表达无需多言,故事和视觉结构都完成地精巧漂亮~囚车上终于长吁出的一口烟也算是某种带有自嘲意味的解脱吧。。。 |
|
真不容易,从头蒙到脚,还能拍出女性主题,伊朗一定没有妇女健身房和整容业。 |
|
脸盲症患者看得七零八落的,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哪个是哪个,毕竟所有人都从头蒙到脚。。。。 |
|
该片再次证明了伊朗电影能够以简约的手法,得到最强而有力的回响,导演的拍摄勇气建立于作为一个艺术家必备的诚实特质,他对政治批判的方式并非有计划的指控,而是坦白地显露出街头的真相。贾法·帕纳西无情的剥落了这些苦难女人所有的幻想,在这个平凡却近乎戏剧性的一天里,留给女人们的只是没有救赎的轮回,电影以残酷开场,以绝望结尾,充分利用了“轮舞”的形式,在长镜头中显示出人物的压力、惊慌和承受的心理负担,女性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突围,黑色的罩袍也是她们挣不脱的“铁屋子”。 |
|
从产房的封闭门窗再到监狱的门窗,电影的开头和结尾巧妙结合,隐喻伊朗女人就是在那样的封闭圈子里生活,被男权社会所排挤、压迫,她们需要男人门的特许,甚至依附于自己的孩子。而最后监狱里竟然都是女人。。。各个木讷无奈。 |
|
女性边缘命运的总结,导演科班出生,构图象征寓意有些刻意,不如阿巴斯自然洒脱。 |
|
将女性的悲剧构筑成一个无法逃遁的闭环,不同的个体间控诉的是同一个男权社会,帕纳西用精巧的剧本结构在匠气与写实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几处符号的运用加强了无奈感,总是抽不成的烟,产房与牢狱酷似的窗,这些隐喻都在指射女性从出生以来所面临的压迫。 |
|
嗷嗷待哺的婴孩不是期望的性别,逃离铁窗却踏不上归乡的列车,街上走散的孩童无人问津,未婚先孕却找不到腹中婴儿的父亲,男人可以在车里抽烟但女人不行,兜兜转转绕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起点。用纪实风格来刻画伊朗女性的困境,不加修饰的现实主义是最有力的批判。【腾讯视频】 |
|
战争中我流尽鲜血,和平中我寸步难行。一种在设计中再现纯粹真实的高超技艺。 |
|
产房的窗户和监狱的窗户一样。逃来逃去最后还是到监狱里安顿了下来 |
|
做女人难,在伊朗做女人难上加难,要说哪个女人幸运一点,估计是那个跟医生结婚的女人,代价是跟所有过去一刀两断,连走投无路只想打个胎的女性朋友也不敢帮忙。总之,大家个个一堆破事,谁也帮不上谁。要说中国女人的处境,我看也是明面上好一点,至少大家不用蒙头巾,可以打扮打扮,出门坐出租车不用出示身份证,没有男性家属陪伴不至于寸步难行。可潜规则还是有的,要生的是女儿,心里还是暗暗埋怨自己没替夫家把事儿办成似的,总还会差一口气。个性独立或者不结婚,背负的压力不比伊朗女性小。而女性遭家暴或者离异,生存处境就看娘家人背景硬不硬了,出身低一点,嫁人就是一场豪赌。伊朗文化中的女性是极端化了,但性别平权离一个实质性的进步还是有一段路要走。当然,主题找对了,电影就坏不了的。 |
|
3.5。衔接挺有意思,但电影意在用故事表现女性现状,那么足够的刻画便不能少,因此片段式的叙述固然有趣,却无法提供细腻的刻画,于是每一个故事只能匆匆体现外在。而几个外在故事汇聚在一起,便让人觉得刻意以及概念先行了。 |
|
4.5七位伊朗的普通女性就如同勇敢的“七武士”对抗着社会的种种不公,剧本结构精妙,每一位都在前一位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帕纳西喜欢用吸烟来表现女性的反抗,在这几段故事中都出现了吸烟而不得的场景,开头的长镜头黑白对比,铁门的小窗连接监狱与医院,也为观众揭开悲惨结局 |
|
记得年前跟朋友开玩笑说女性主义霸权早已占领全球了你看看A&F开张一群半裸健硕帅哥一字排开任影任摸没谁出来说个不字,要是Victoria's Secret也找帮超模来这么一下还不被物化歧视的骂声淹死.看完此片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女性仍需努力啊.好多情节不是太懂有人能推荐本伊朗女性研究的书吗 |
|
巧妙的结构,"接力"式地展开,然而最终还是回到这一个逃不出的"圆" |
|
为了呈现而呈现就很难说不是剥削,看似是一幅悲惨女性浮世绘,但其实除了画面剧情中呈现出来的观众看不到更多的了,这一点也不像伊朗电影,而且越往后看越像B级片,甚至觉得顺着结尾可以再来一出《瞒天过海美人计》。 |
|
对剧情实在无感,此片亮点是可以管窥一下伊朗的城市街景和普通人的城市生活。另外,女主的长相很“伊朗“,美得有特点,过目难忘。 |
|
镜头不断离开角色转向社会环境 即使在形式感如此强的片子里 贾法依旧迷恋电影的记录本性 当然 也可以反过来说 |
|
开头与结尾呼应得挺别致,连同还算新鲜的叙事。 |
|
环状叙事结构,从产房的白色封闭门窗再到监狱灰色封闭门窗,七个女人的故事,每一个都不幸福。在伊朗这样的国家,女性生存现状堪忧,周而复始的悲催命运导致了无尽的悲剧。男权社会里女人的一丝丝幸福都取决于男人,而男人也是他们不幸的源头。贾法·帕纳西的镜头冷峻而平和,镜头外的我们只能唏嘘不已 |
|
无处可逃 虽然有点硬要把所有能遇到的问题放在一起的感觉 但可悲的是实际也不是没可能发生 更可悲的是二十多年过去了 那里的女性处境更糟了…… |
|
这部就格局开多了,也不闹什么儿童题材了,直面妇女地位问题。但是新的问题也来了,匠气太重,结构和调度上的痕迹太明显,多少觉得帕纳西的表现欲盖过了故事。 |
|
谁告诉我“七女性”是哪7个?生子的;卖淫的;归乡的;和小三和平相处的;隐瞒历史的;未婚先孕的;抛弃女儿的;搭便车的。 |
|
不愧是金狮奖获奖影片!影片叙事结构手法先锋,镜头却十分纪实,承袭了阿巴斯的电影语言风格。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交代了七个女人的生活片段,经过了四次简短的交接,引出新的人物,讲述下一个故事,并在最后通过配合那个360度的圆周镜头完成了如片名一样的全部叙事,宛若组成了一个伊朗的女性深渊怪圈,留给观众无限遐想产生深刻悲悯之情。大量的长镜头和螺旋状旋转或跟随或环视楼梯的镜头拥有庞大的牵引力量,诸多拍摄场景也都体现了圆圈的特征属性,象征着伊朗女性地位的无尽黑暗,解脱是无望的悲观立场。【摄影机运动方式-场景布置及特征-人物及场面的调度-叙事结构】都是高度一致的同片名the circle相关联,影片显得十分精巧缜密。真好! |
|
一曲描述伊朗女性地位低下的民族悲歌。时势呈然下,她们的宿命便如圆圈一样受困原地逆来顺受,也如圆圈一样循环轮回下去;帕纳西在影像风格上有明显的承袭阿巴斯式纪实故事片,拍摄手法则要稍加迂回。接近片尾,镜头在多个人物间连续递交,故事又回到了最初,淡淡的思绪溢出荧幕。 |
|
8.0/10。多个伊朗女性在一天的悲惨遭遇,关键词包括因重男轻女而被歧视的女婴、出轨的丈夫、不公的堕胎规则、逼不得已忍痛遗弃女儿的母亲等。影片在自然主义电影和传统故事片间徘徊割裂:粗糙的画面质感;大量实景拍摄+自然光;大量长镜头,但有些调度简易有些却过于精巧(过分执着弄出“圆形”形状);设计感过强的故事情节(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不够深入;相对偏戏剧化)与叙事结构(《自由的幻影》式的接力叙事;回环结构:结尾又讲回第一个女性的故事);极少画外配乐。 |
|
生命的圆圈环环相扣,讲述的是社会和政治对女性的压迫,男性是伊朗社会的受益者和权威,每个故事都悲伤得令人心碎。经过了几十年的讨论的女权主义和男权压迫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今早第一次看到男权运动的字眼,似乎男权主义者的愤怒和屈辱并不比女性少?还是压迫其实来自于社会对性别正确的勘误? |
|
只见皮球被踢来踢去 不见踢球者甚至裁决者样貌的描述手法 剧本的结构还是挺厉害的 虽然刀工斧凿了些 但在三个单场戏里都脱离了范式呈现 |
|
7.4。本片剧情分为几个故事,每个故事的女主都在上一个故事的结尾出现;最后的故事女主待在牢房里,电话声响起,一个环顾牢房的镜头展示几个女主的画面,开头产房的窗户与最后牢房的窗户头尾呼应,这两点都展现了本片的主题:圆圈。导演运用几组长镜头加上,用浓厚的纪实风格把伊朗女性的悲惨现状展现在观众面前。母亲因女儿生了女婴而担心女儿会被重男轻女的的女婿冷落;想独自买车票回家的女子却被告知给单独坐车的女子售票;未婚先孕的女子想去医院堕胎却被要求要有丈夫或者父亲的同意证明;想要抽烟的女子在同车男子抽烟后才敢抽烟,这些戏份都充分呈现了伊朗女性社会地位低下不被尊重的现状。 |
|
做伊朗电影的豆列,发现以前漏登了好多 |
|
Jafar Panahi的概念似乎都比成品好。喜歡開場第一個長鏡頭。 |
|
伊朗媒体报导说,伊朗一家法院将著名的电影导演贾法.帕纳希判处六年监禁。报导星期一援引帕纳希的律师的话说,他在今后20年里被禁止拍电影或是到国外旅行 |
|
伊朗女性的地位真是被压迫到了极致。产房(新生)门上的窗口与监狱(死亡)的门窗,首尾呼应,画完一个圈,直指命运轮回。各种游走于“边缘”的女性身份。 |
|
贾法 帕纳西,说实话,不忍心正常速度的看完,一直快进的走完了故事,感觉带头巾的女性在这部片子里像是过街的老鼠一样在男人堆里危险四伏……(20190319平静的二刷,谁不是生活在地狱,希望自己能强大起来……) |
|
看过的第一部帕纳西,也算是伊朗当代现实主义作品的入门之作,在那个风格还很欧式的阶段,帕纳西已经娴熟地掌握了多角色的群像处理,虽然有句话比较俗套,但还是得说:影片在沉默中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 |
|
就是觉得circle这个概念贯穿其中有些地方做得太刻意。 |
|
2010年3月1日,贾法尔·帕纳希被以“危害国家安全”、“实施反对伊斯兰共和国的宣传”的罪名获刑六年,20年以内禁止制作或拍摄电影、编写剧本、接受任何媒体访问以及离开国境。——看完本片之后,我明白伊朗政府为什么会如此气急败坏了。设身处地尝试站在伊朗女性的角度,无论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全程在男性的严密监视下苟活,寸步难行,惶惶不可终日。唯一能得到片刻喘息的竟然是在监狱的铁窗下,外面的枷锁更甚。 |
|
25分钟过去了恁是没看出来女的是刚出监狱,一脸蒙圈的跟着她们跑来跑去。不交代清楚莫名其妙的跑来跑去,抖悬疑可以,但玩弄观众就不对了,最基本的你一幕结束得告诉我们。40分钟的时候才交代。
导演跟过阿巴斯,白气球拍的不错。 |
|
2009.09.01第一部由于愤恨使我泪流不止的影片 |
|
七个女人,每个情节连接犹如多米诺骨牌,一环扣一环,从监狱到监狱,女性的悲剧构成一个无法逃脱的圆环深渊,真实晃动暗色的镜头游荡在这个国家的大街小巷,女性被蒙在头巾中,生命陷在恐惧里,只有长吁一口烟般的压抑无奈 |
|
导演通过7个女性的故事,关注了伊朗这样封闭社会里女性命运这样大胆的主题。叙事结构独特,接力棒式加环形结构,将五个故事很好的串成一个环。拍摄的条件很简陋,现场拍摄同期录音,但也赋予电影强大的现实性和说服力。缺点是导演的处理显得粗糙,影响了该片成为一部经典。 |
|
可怕的是制度还是残留在社会的顽疾,这些女人什么时候才能逃出残酷的命运 |
|
难以逃离的男权 |
|
没有男人陪伴,寸步难行的伊朗妇女多么希望在阳光下得到帮助。黑夜来临,凡是单身游荡在街上的妇女又将被投进监狱。 |
|
无奈的圆圈,永远的枷锁 |
|
这种每个人物以接力棒的形式出现并推动叙事的方式让我想到了布努埃尔的《自由的幻影》。 |
|
用力过猛,结尾太刻意 |
|
影片采用完全的记录视角(主客观镜头完全跟随被摄对象),记录女人从婴儿到母亲的过程,暗示生命圆圈的含义。女人无法独立完成任何事,只能求助更年长女性,但最后都是求助于男性,并且通常得不到帮助。至于女童会因为性别被抛弃,反而是为了给她们光明的未来。梵高笔下的自由天堂女人永远无法独立到达。男性占据大量工作中间,暗示女人的生存现状。反复出现的警察军人,暗示权力来自男人,女人生活在他们控制监狱中。封闭的家庭工作环境暗示社会是一座监狱。最后的女人是女性代表。口香糖暗示女人成为母亲就失去生育价值,变成了可以随意丢弃的口香糖。抽烟是对权力的反抗,女人被禁止抽烟,男人却可以通过贿赂权力获得抽烟机会。最后女人因为反抗进入监狱,监狱和开头的医院有相同的房门,生命成了一个圆圈,伊朗女人的一生都生活在这座监狱之中。 |
|
【6】目前为止观感最差的一部帕纳西。还是停留在刻板的伊朗女性层面不断抛出问题。不过好的点在于无痕迹的在有限的篇幅内把伊朗女性的种种困境给串了起来,而每条线,重男轻女,遗弃女儿,出狱后的社会困境都能加入自己的思考。刻板又形象的绕圈圈,议题有了,但感觉只是拍出了它浅层客套活,放在伊朗女性的潮流中根本记不得。形式>>>内容,议题>>主题,虽然拍的还不错,但不是好的帕纳西。 |
|
暗无天日啊,很胸闷的观感……那个被环绕镜头所扫视的绝望,触目惊心;“牢房由内望外”视角出现多次,是为摄影一大母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