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讽刺的是你之所以能看到这部片子,多半也是因为它被网飞自己的大数据和算法推到了用户主页。这种感觉就像是有天迈克尔·贝跑出来拍了一部【电影艺术是如何被滥用CGI特效的好莱坞大片毁掉的】纪录片一样。 |
|
前半段谈的是个人的成瘾性,后半段谈到了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甚至还提到了香港问题受到了推荐算法的影响,实在是强烈推荐的纪录片。推荐算法让人类看到更多他想看到的信息,而不是正确的信息;当算法没有被操纵的时候,假象会被传播和放大的更快,社会群体的分化会更严重;当被操纵的时候,它会成为比以往更高效的舆论控制工具。 |
|
最后还是把问题还原到商业模式和经济上去了 也就是说 不是简单呼吁大家自己控制社交媒体的使用就可以解决根本问题的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 看完片子之后 大家还是屁颠儿屁颠儿跑到社交媒体上来打分了😂 这和竞争关注的结果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吧 人生而愚蠢...也是没办法的事 |
|
影片翻译成”监视资本主义“太符合中国上层领导了,其实就是讲了社交网络怎样赚钱、怎样改变和监视用户、大数据统治的,其影响会延伸和触及到人性、进化、政治竞选等领域。但人类历史中的谎言、煽动、阴谋、阶级等现象,并不是网络时代就特有的,只是网络时代让这些现象具有更大规模、更快的反应而已,但不能把原罪归于网络。 |
|
朋友圈已经关闭了好几年,也不用微博和fb的我感觉自己还是有点觉悟的。 |
|
中文翻译的标题线路很正确嘛 |
|
可能是今年 Netflix 最好的一部纪录片,无论是 have no clue 的大众还是互联网业内工作人员,都能从中得到新的启迪。一段虚构故事结合湾区大佬们和学者们的访谈形式也耳目一新。Just fucking watch this right now!另外好多差评真是男言之瘾重灾区… |
|
一边抗拒一边沉迷,也是无解了。 |
|
我一直是更亲近Yuval Noal那种对社交网的防御心,最近他跟唐凤的对话中,唐女士更接近Bill Gates,她们对Code is law的信任是基于他们对科技的掌握,略傲慢的盲目。人类善于发明创造工具,却总是不能智慧的使用好它,socialmedia被创造出时的工具属性越来越模糊,连接一切变成绑定一切,我们都在失去个人专注力的同时被训练的自动贡献出时间来替科技公司创造价值。见惯了友邻放弃包容,讽刺刻薄的针对陌生人,哪怕对方只是没把咖啡馆当图书馆对待产生噪音。我们大部分人,都忘了我们用社交网的初衷了,我们只是停不下来了,这不对,要自省。 |
|
某种existential crisis的压迫感沉重到可以将其归类恐怖片的程度:迫真humanity的一个至暗时刻。毋庸置疑新自由主义的放任默许了它们的野蛮生长。日渐两极化割裂的民主世界,中产的消亡,功绩社会里的精神暴力,抑郁及自杀率的攀升,ultra-right/left异军突起众多吊诡背后,总能追溯到科技巨头的鬼影。今年的BLM可谓一个高潮,空前的社会撕裂,内战的恐惧开始在北美大陆扩散,然而那种担忧早已经在太平洋对岸成为了现实,诸如废青和武统的呐喊此起彼伏,落入集权独裁手里的社交媒体正上演着数亿人的《楚门的世界》。 |
|
“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每次有事情变好,都是因为有人站出来说:“这太蠢了,我们可以做的更好”。是批判者驱动了改进,他们才是真正的乐观主义者。我们正飞速走向毁灭,需要一个奇迹才能让我们回头,这个奇迹就是集体意识,再足够的公众压力出现之前,这台机器是绝对不会回头的。” |
|
通过海量的数据加上对用户个体的行为记录,最终用户个体不再特殊。你的行为可以被预测,你的心理已被掌握,你已经无所遁形。在IT巨头面前,你只是一个可被盈利的工具。 --你以为你想买的东西其实是巨头想卖的东西,你想做的事情是巨头暗示你做的。
下篇讲述 在网络环境中,虚假的信息传播的更快,其中人工智能的推荐起到了加速作用。 推荐系统的智能化是的信息发送方变得极化,同时是的接受的信息变得不再全面的。。。。 |
|
能请到离职的脸书 谷歌 twitter高管或功能创始人来搞一部揭露社交APP之罪的纪录片确实牛逼!!看影片开头好多工程师已经在担心律师函了。 我们以为的AI危机(人工智能)是电影中类似机器人入侵的画面,其实,人类早已被AI奴役好几年了,它们以智能手机APP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吃掉我们的时间,夺取我们的注意力,令我轻信、空虚、偏执甚至被利用…… 就连创造出这些APP的工程师们——这个AI统治者的创造者们都承认有手机上瘾症。if you a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you are the product.You would not realize it's a Matrix if you Are in the Matrix. |
|
突然觉得,我如果能活到八十岁,说不定可以亲眼看到这颗星球毁灭…… |
|
聚众吸牍哪家强 网飞找来这群人一个劲戳别人脊梁骨 没种把自己的5秒跳转下一个视频算进去 |
|
“是批判者推动社会变得更好,批判者才是真正的乐观主义者。” |
|
互联网是人类文明的硕果还是浩劫?这是一个问题。互联网发展太快,而互联网用户运用它的智慧却太慢。它几乎成为现代人剪不断的脐带,每个人都以为这根脐带为我们输送养料,却很少发现它也在吞噬我们的时间,消耗我们的生命。互联网背后是不断将我们异化的数据和图形,是将用户打造成韭菜的智能工具,而你我是它们手中的行货。尼采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然而,这多么困难。最有意思的是,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发布的信息也会成为互联网内容的一部分,不小心浪费了别人的时间。 |
|
一场针砭时弊的反算法综述。其实社交媒体的商业模式可以说是从资本主义这个引擎算法派生出来的,只不过工业榨取人的劳动,而“关注-数据-推送”技术编码人的行为,以此牟利(所谓的“人类期货”),它针对的是人类的生物算法(多巴胺奖赏回路),信息茧房效应诱导的后真相和观点极化,已是铁板钉钉无远弗届的现实(从这点说,倒真是不问姓社姓资的好猫)。因此,说算法无罪是狭隘的,一个致瘾、操纵、利用弱点的系统,应该用赫拉利说的入侵、或者说驯化来形容,当然也应该放在伦理的目光中审视,它并不“同时是”乌托邦和敌托邦,因为坏和好的杠杆是不对称的,技术放大恶总是猛于善。本片虽然拍得有点愣(拟人的邪恶三胞胎戏实在太笨拙了),但我赞同其基本立场——向平台开炮!怀着人道主义反抗它。毕竟,“批判者是真正的乐观主义者”。 |
|
虽然土味黑镜啥的真的有点受不住,最后那段鲸鱼和树还是看哭了。我始终相信互联网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棒的发明,we might survive from ourselves. 即便看完之后网飞马上推荐了4个别的视频并且过了5秒自动播放,而我和gin哈哈大笑,打开豆瓣开始各自写评价。 |
|
在网飞纪录片序列中算不上惊艳,内容都能想得到,有个别地方倒是有启发。其实社交媒体不是重新发明了人性,只是顺应人性被发明出来。 |
|
真正讽刺的是该片的主创团队对观众所做的事,正是片子里极力批判的事。既然这么反对manipulation,那就麻烦在煽情的音乐和夸张的词汇之余给出翔实的数据支撑,而不只是一拍大腿决定少女的自杀率升高是因为社交网络。科技无罪,房间里的大象是资本主义。 |
|
三星半吧。这个片子一边谴责社交媒体蛊惑人心,一边也通过背景音,模拟场景,动画,拼命传输自己想传达的意思。有点讽刺 |
|
说了那么多,有啥解决办法吗,哪怕提个意见?并没有,最后提倡用爱发电。因为本质上就是“小骂大帮忙”,资本家的老花招了,能告诉你怎么颠覆它的杀手锏吗?不能够,但都写在《资本论》和《毛选》里了。。。ps:本片里提到的问题,自己刷抖音三个月基本全都能总结出来。。。 |
|
说自行车的发明没有让人类提出任何抱怨,你问过马夫和教会的感受么?从语言发明至今,极端话语永远比理中客更有市场,网络算法只是将人心操控的效率提高,但同时提高的还有资讯透明度,本片只把故事讲了前半截;若要为此设立一个网络人道监察机制,那无非是又靠讲故事创造了一个集权腐败的可能。大部分内容更像是行业自我存在感爆表的危言耸听,且自相矛盾,一边批判阴谋论一边整些蒙太奇强调普京操控美帝大选啥的,但从平面地球组织逐渐壮大的角度说明网络集群特点,反所有推送链接多关注异见人士不要轻易拉黑既是对抗数据剥削等等,还算有点意思 |
|
虽然看得心惊肉跳,觉得社交网络早晚掌控人类命运,看完之后还是屁颠屁颠的来社交网络打分写短评。。。看了等于没看。 |
|
非常非常非常 biased。最后20分钟前简直偏见到 propaganda 的程度,在本片 context 中列举的 social media 罪状,很多都需要比一带而过地罗列+刻意选择的视频素材更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本片没做到,却一直从情绪上煽动。算法推荐拟人化也是极大败笔,将 AI 拟人会造成许多认知上的盲点,很难想象主打科技从业者/内行人的纪录片会选取这个手法做展示,除了为了简单高效地达成耸人听闻的目的想不出别的理由,但讽刺的是,「耸人听闻」/极端化地观点呈现不就是本片批判的吗?以及有一些剪辑手法上的 framing 真的是…low到不想吐槽… |
|
3人模拟的AI真是形象!前年在影院看蚁人2的时候不小心把手机摔坏,走回去的路上,没手机没带钱包坐不了地铁公交听不了歌刷不了抖音,浑身难受。那时候发现我是真的离不开手机了。“进入凡人生活的一切强大之物无不具有弊端”,算法由某种成功的定义(商业)优化,算法已经把人性的弱点钻研透了,“我们已经从信息时代过度到虚假信息时代”,【监视资本主义】信息全监控,这就是时代的【AI母体】。“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竞争你的注意力”,“由工具到致瘾和控制”,这个时代,注意力是微信、微博、淘宝、知乎、抖音、优酷、爱奇艺、今日头条、豆瓣、网易新浪百度腾讯、FB、INS,以及无处不在的上层建筑的工具。8.3 |
|
一个夹带私货的意识形态宣传机器。
批判社交媒体传播假新闻,但是通过社交媒体相信中国人烧了5G。
批判社交媒体传播假新闻,但是通过纽约时报相信假新闻是中俄特工散布。
以“民主自由”的名义散播假新闻,进行颜色革命。却同时把自己的“民主自由”当做是受害者“our democracy is in danger.”
“俄罗斯影响大选”论又来了,转移国内矛盾。
贼喊捉贼。假扮可怜。现身说法。悖论。西方行为艺术。 万物皆可政治。
本片就是潜移默化地在控制和改变正在发生的事件,社交媒体改变了他们的头脑构造的现身说法。
西方掌握了舆论制高点,通过媒介操控世界,然后又通过批判媒体来自我标榜,真是双赢。不明就里的人会觉得批判的人是清醒的,被他们批判的是真实发生的。包括里面引用的NY Times 本身就是意识形态fake news 集大成者。 |
|
每个人都应该看这纪录片。 |
|
有个被访者的比喻让我印象深刻:在当下,砍掉的树比生长着的树值钱,死去的鲸比活着的鲸值钱,我们花在社交媒体上无所事事的时间比花在对自己更有价值的事情上的时间值钱——当然,这是对企业来说的。 |
|
太差了。剪辑和视觉上非常典型的Netflix纪录片,拍成了黑镜。鉴于黑镜已经扑街成那样,纪录片出来的效果可想而知,更别提它用这种呈现方式翻来覆去地讲早已被学者、智库、媒体批判得烂大街的问题,甚至到了有点刻奇的地步,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启发。并不是说算法控制、社交网瘾、数字足迹这些问题不需要批判,而是到了现在,需要的是更具启发性的批判,科技伦理和商业价值的根本矛盾如何解决,解决不了的话,有哪些缓冲的手段,假使一定要有tradeoff,可以被接受的边界在哪里。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讨论,酷炫的视觉、口号式的采访剪辑能带来一时的冲击,观众们第二天起来照样会沦陷于片子所“批判”的那些现实之中,所以Netflix其实开创了一种新的纪录片类型:(已经软掉的) 爆米花纪录片。 |
|
你一拿起手机,二十分钟没了。这是许多年前我曾经亲测过感到震惊的时刻。那时不光是拿起手机,打开浏览器,二十分钟没了。 |
|
找了一帮不会写算法的来吐槽技术,主要的技术探讨来自于一个做design的…有些术语还用错了,虽然我觉得探讨这方面的内容很重要,但是得找点更懂这行的人来吧?这片子就只是来煽风点火的。 |
|
观点完全无法赞同,纯粹在号召全人类开倒车,完全违背文明社会的发展规律。正如影片所说,现在社交软件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是把生物学、心理学、信息学、社会关系学、伦理学,等等庞杂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分析某个人的profile建立模型预测行动,在我看来这真是一个太伟大的技术了,是人类智慧的壮举之一啊。所以很轻易地就可以联想到:千千万万的知识体系其实也能拥有这般的跨学科结合和再发展,证明人类技术发展还远远没到天花板啊!!当然我也不是在说影片里提到的“危机”不存在。事实上,把“manipulation”、伦理问题、隐私问题等考虑进去,从技术甚至法律法规上出发,来限制一些社交软件的显性和隐性功能,这难道不是那个侃侃而谈的“伦理技术分析官”真正应该做到的吗?而不是鼓励人们简单粗暴地卸载吧! |
|
就提一个capitalism会死吗 |
|
那么多“前xx”站台,大多时候在一脸“你懂的”外加叹气,有什么用?
drug user和social network user的类比简单粗暴,只求洗脑。数据支撑少得可怜,如何破局闭口不提。
陈述事实做不好,观点也没有立起来,这种水平的纪录片,30分钟就够了。 |
|
请来一众大牌社交媒体前高官亲自现身说法挺有说服力,叙述层次的递进也较为清晰,但真人模拟虚拟空间操作就十分好笑了。
殊无质变进化的大脑构造,在史无前例的科技飞速发展进程中,显然存有某种类硬伤的脱节,然而细想一下,褪去这层高科技外衣,难道不是横跨人类史又一版本的「楚门的世界」。有关被社交平台占据时间、分散注意力、易被虚假新闻误导的核心观点并不独创,但细究“算法”如何从浏览痕迹/习惯/时间潜入思维、在大数据加持下精准定位个人喜好,投其所好推送引导直至改变现实生活的观念倾向与思维定式,达成不露痕迹的操纵——“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都类似于魔术”,想来依旧令人不寒而栗。
看完本片,看了一下自己的屏幕使用时间,再次凛然一寒。我们还能从矩阵中醒来吗? |
|
本以为长辫大叔是青铜 没想到是王者啊 |
|
确实没什么新东西。拍得挺花,把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拍玄乎了。 |
|
这个话题值得持续探讨,进步主义与保守主义的争论没完没了,重要的是保持一种反思的姿态。水没办法倒流,感叹技术的可怕,多了也是陈词滥调。或多或少,人还是可以重塑自己快感系统的。人之所以为人,行为主义的论述背后,总有一种存在主义的选择。 |
|
sns当然可以较为精准地榨取用户钱包,但是吹的这么无所不能,也是太神棍了。试了下载抖音三次,也不知道要什么好看的。每天用b站,推荐区也刷不出几个想看的。更别提豆瓣令人涕泪横流的智障推荐区了。知道你吃了一个馍,就推荐三个馍,这才是sns的真实水平。另外,网飞纪录片真就不管拍啥都一副忧国忧民用力过猛的劲头也是够烦人的。 |
|
说到底,这部提醒大家要警惕各种被人工智能操纵的垃圾信息所轰炸的电影,本身不也就是人工智能算法之下操纵垃圾信息拼凑出来的么……考虑到只有文盲才会信这些东西,我猜这部电影一定广受欢迎,毕竟在互联网上,不懂互联网的文盲最喜欢大声逼逼。最后,一星送给电影中据说要被互联网毁掉的西方民主,哈哈,加油。 |
|
纪录片可以one sided,但不能这么naive,居然使用了类似今日说法的情景再现,过度sensantional会让人怀疑论点能不能站得住脚。而且题目有dillema两难,请问两难在哪里,并没有讲为什么user乐于分享自己的隐私,同时又担心隐私被滥用,这才是真正的dilemma |
|
把社会、政治、人性的各种问题全都推给科技,真是太方便了…… |
|
对于向不明真相的群众科普是有意义的,对于身处这行业的来说一切只是更糟糕而已:关掉通知删除账户有用,科技股就不会如日中天。核心问题是贪婪的资本和永远滞后的法律。法律又会涉及到本片完全忽略并且自己亲自示范的错误:谁有权定义真相和谎言,谁来婶察?影片中关于extremist的例子偏向性太明显。那位主讲大哥有种真理尽在掌握的感觉,恰恰和电影一样biased. |
|
“If you'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then you are the product. ” |
|
看了一半发现是当初被HCI学界批的狗血淋头对技术社会研究一知半解的Tristan Harris主演,一堆曾经build了这些系统的白男现在又化身道德卫士。这一篇review 文章写得很好了,Netflix花了这么多钱也该好好做做研究找些真正靠谱的批判者来拍:https://librarianshipwreck.wordpress.com/2020/09/17/flamethrowers-and-fire-extinguishers-a-review-of-the-social-dilemma/?fbclid=IwAR1ZoW4kFCxNMTuHDABCGqLvOVQQC4lyYI96DVDcGhqtXcv2C3WY5DSogKU |
|
Nothing new. Nothing unheard of. 如果你以前完全没想过社交网络的问题或许还能有所启发,但是内容不够就靠戏剧化的那部分来填充,说实话挺拙劣,也没多发人深省。 |
|
悖论在于如果没有社交媒体,我可能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部纪录片的存在。不过这类反思还是必要的,社交媒体正在摧毁一代又一代人的注意力。而我发现,从不凝视和倾听的人,更容易接受双重思想。 |
|
说几点觉得不太好的地方:1. 没觉得特别有新意,如果你一直关注类似议题的话,很多内容是从2016年就出现并反复被议论的;2. 比起来documentary,更像是documen drama;3. 感觉是先形成了一个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摆出了一堆事实,所以有些片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