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半段看的已经睡着。。醒过来之后发现变好看了,但没背景音乐,台词很少,情节也是淡淡淡。有种“生活就是这样,我接受了”的感觉 |
|
今年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沉静有力,台词很少,全片都是固定镜头拍摄,除了唯一一个Kris得知叔叔住院后慌张奔跑的镜头,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平坦中总有那么一丁点儿揪住你的心,但它未必是爱情...结尾戛然而止,但是你也想不出更好的结局,生活就是这样,始于平淡终于平淡! |
|
行动迟缓的《叔叔》完全不是依赖抽象而轻飘的台词来运转的,他的日常以及那件沉重躯体的进步都需要「真实的人」的在场。作者也不相信官腔漂亮话的意义,他相信劳作和肢体语言的力量。事实上,这部题材与语法相得益彰的女性主义作品大部分时间都让女主角处于运动着的沉静状态,从睁开眼睛开始,她的《一天》都要奉献给这座农场,并与「叔叔们」沉浸在看似和谐的互动当中。毋庸置疑,真实的生活都是琐碎而具体的,它们占据了一个人大量的精力。但影片并没有把女主角塑造成无路可走的「母性」角色——宽恕所有,你看,传统家庭出身的现代女性才是这段父女关系里真正的主导者。她不仅在替上一辈人收拾烂摊子,这个新生牛犊还得忙于自我的追求和探索。就像《乡下》的「接生婆」那样,我们见证了女性力量的落地和崛起,以及她们对于父权社会理性而克制地反抗。 |
|
非常克制、精简的台词量。导演没钱,制片人也为这片子6年没赚钱,很佩服他们投入到这样一部作品里的勇气。 |
|
北欧的性冷淡跟日本的很不同,其实都还是积极生活,但压迫感不那么强烈,但多了些单调。 |
|
冷峻中情感温度依然 |
|
影20395:依旧是北欧农场,只不过是重复着每天的生活,没有多少言语,冷淡无奇,亮点是二手huawei。 |
|
观影清仓期,看过留脚印~ |
|
妙啊 太妙了!导演很清楚自己要什么 才第二部长片就如此沉得住气,作为摄影指导 副导演 蛰伏多年厚积薄发。开头慢慢铺了三十分钟 展示的两人生活的全貌 仓库吵架之后简直开了挂 因为太静所以任何生活边角片段的重复变奏都是关系转折的体现 尤其擅长利用声音和景别 构图 苍蝇 滴管 。喜欢北欧冷冷静静的风格 这种表达真实有力。还有:她的长发散下来好美 |
|
是束缚还是羁绊 不一定每个人都能与之共情 |
|
@丹麦领馆 华为手机惊艳全场。。 |
|
社恐对待亲情是极为自私的,因为这是他们仅有的人际关系。这层看似单一却坚实无比的关系,当事人自己都无法打破逃离,更何况外人。至于爱情友情,全是空气。 |
|
东京电影节最佳影片。片子果然很符合鬼子的审美,全部都是状态,全部是丹麦乡下一对叔叔和侄女的日常。绝不是纪录片,人物关系和矛盾设定的很棒,毕竟这种电影里扔进一颗小石头就有浪花。 |
|
演员如果是业余的,实在是自然到位。但作为人是有选择权的,叔侄女明明可以卖掉农场(如果是要固守祖业两人之后农场不是会收回国有?),用卖农场的钱追求更加有益双方的人生,而不是这样终老一生,片中的叔叔明明没有这样的想法,但似乎又怕失去侄女,所以才。。。 |
|
丹麦偏远农场的生活,中风的叔叔与失去父母的侄女相依为命。场景重复,对话简单,典型北欧风格,但却能感觉情感与情绪的流动。女孩长久的孤僻生活,其实已经失去了与外界交往的勇气,也无探索新生活的兴趣。她与叔叔已成为共生体,她虽然也已厌倦这样的生活,但实际上情感上已囿于其中,无法走出。 |
|
本片主要讲述女主在“亲情”与“爱情、职业理想”相冲突时,果断选择亲情的故事。一般来说,现代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自己的生活,当片中那位叔叔想退休时,女主竟然不同意,说明她更想要个家,这可能与她自己父母有关,母亲早逝,父亲自杀,她缺少了家所带来的安全感,所以,她才更看重对家的“责任”,即便她可以兼顾爱情组建自己的家庭,她也要为此“责任”在所不惜。到底还是个伤感的故事。 |
|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
|
简单克制,感情很真挚 |
|
3.5+ 剧作结构蛮稳。开头与结尾两场同样都是坐着吃饭无台词戏份,情感已然发生变化。声音和摄影对叙事的服务很到位,挺棒吧。 |
|
我们给彼此一个家,给彼此一份牵挂。姑娘还单纯,对于选择那留下余地。 |
|
北欧的电影比他们的人际关系还简单。角色少、台词少、故事简单而琐碎,没有配乐。侄女照顾中风后行动不便的叔叔的故事,他俩一起打理一个农场,每天过着单调而乏味的日子。有时候人们意识不到单调而乏味其实也是一种幸福,当改变来袭之时,新旧的矛盾总会让人焦虑和困惑。女孩为了陪着叔叔宁愿放弃专业技术的深造和即将开始的爱情,她与叔叔的感情在她得知叔叔再次摔跤后的焦急狂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
7/10。家庭对个人的限制,有时候不是家人强加于个人,而是个人强加于个人。这难以评断对错,但这么做的人,一定像女主角一样是一个体贴他人的人。影片的乡村生活十分真实、纯朴,演员的演技也很自然,唯一的不足在于某些镜头过于琐碎。 |
|
3.5
本来想看韩国的,下载后发现是丹麦的。不过也挺好看。其实还挺感人的…虽然拍的非常克制。
当你因为追求自由,却给他人造成生存困境的时候,你的行为无异于谋杀。正是因为父亲的自杀让女孩体验到了责任>自由,她才留下来,她的叔叔不是她的绊脚石,而是在她活不下去的时候,唯一收留了她的人。如果她强行离开,就和当初父亲强行自杀抛弃女孩一样,让叔叔活不下去。 |
|
3.7 |
|
丹麦几乎活在哥本哈根的阴影之下,用“宜居”和“幸福”遮蔽了一个国家复杂的可能,而《叔叔》几乎是一种另辟蹊径的展示。克莉丝在叔叔和工作与逼近的爱情间最后还是选择了亲人,没有什么多余的事发生,“养”是其中主旨。叔叔养育了克莉丝,他们共同养奶牛和农场,生活传承继续。克莉丝渴望被照顾,而继续去照顾亲人,事情就这样发生着。褪下衣物的克莉丝以这样的方式去告诉示爱者,爱不是占有,爱是耐心和等待。 |
|
主要靠画面,语言很少却不让人觉得闷的电影 |
|
开篇及结尾甚好,9分钟无对白的环境表达,北欧的冷淡与萧瑟,全片克制、凝练,细腻朴实的情感表达。叔侄两人平淡无奇的生活,忽起波澜又归于平静。 |
|
@惠比寿影院 年度十佳杰作 |
|
已成定式的北欧性冷淡风。保守主义回潮的微观效应。女主真人好小一只。 |
|
冷淡北欧风,叔侄二人琐碎平淡到极致的日常,克里斯紧紧关上自己的心门,拒绝任何想要帮助她开始新生活的人,每天守着年迈的叔叔,无微不至地照料着他和牧场里的动物。对于这样毫无怨言接受现状的人感到敬佩,但心底明白我永远做不到这样平静地放弃更好的可能。 |
|
还是非常入木三分的,很接地气的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会遇到的日常生活和各种困境,很真实的照顾老年/病人的生活和生活状态,不需要刻意戏剧化,虽然是拍电影却感觉就像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情况,甚至感觉不出编造的痕迹,似乎只是纪录,这就很厉害,从身边真实发生的事中去感受,体会,或许能至少获取一些心理体验吧… |
|
非常安静、平淡、简单,谁不是困在这样重复的生活琐事中,一次波澜之后又再回归平静。一部好片,需要能静下心来细致地看完 |
|
是喜欢的一类片子的气质。构图讲究,质地优美,对白极少,克制、冷静、接地气。不过过于真实也是一种残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重复的苦逼生活,不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正在经历的吗?干嘛还要拿来重现n遍 |
|
电影或许还没剧情简介来得丰满,在这里冷淡风和故事没有相得益彰,平淡无言的每一天更加稀释了细若游丝的情感。而且人物性格和小矛盾都有些不妥。 |
|
色调昏暗了点,还传授了些畜牧业知识 |
|
北欧 |
|
life |
|
吃饭,睡觉,干农活。没有手机,偶尔见见世界,这种片我能躺着看一天。 |
|
剪头发和听诊器的段落让我看哭两次 |
|
花一小时的时间反复呈现少女的不近人情不可谓不是赘述。其后的感情状态才有了些许波动,有了配乐,有了戏剧冲突。叔叔时而九十度佝偻时而直立,看来是表演破绽。 |
|
真实平淡,有点喜欢的味道。但是对于个人观影体验来说没有力度和娱乐性 |
|
约会后在农场那段好喜欢 |
|
内在的格局其实很饱满,画面人物气氛都把握很精准。另外真受不了又是华为手机,而且是她第一支手机,还是二手的! |
|
2019年东京电影节最佳影片:和叔叔相依为命的女主既牵挂家庭也向往外面的世界,在一步步远离农场的过程中困惑和纠结和成长。导演的全固定镜头拍得十分冷静,不吝惜展现人物完整的生活状态,让女主的欲望始终压在表面以下,让小镇的乡村风景和大城市哥本哈根的城市风光自然地产生对比。片中的出场人物/对白都非常少,所以似乎给予了影片一种象征性。 |
|
相依 以为会有很多矛盾 没想到两个人好着呢 |
|
大概是那种适合在月球上怀念地球的时候看的影片 |
|
温暖的叔叔和侄女小故事。对叔叔的感情近乎变态了 |
|
以后的某一天,她会后悔吗?
#丹麦领事馆观影。 |
|
冷清的北欧日常电影。 |
|
人物刻画相当成功,意境和拍摄手法也是一流。4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