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孤独的人,会忍不住去亲近,可是,千万不要亲近,孤独的我。 |
|
对于我们要如何懂得自己一成不变的生活,所有人都要受惩罚,被浪击死,被光曝死,被声音熄灭../最后一段! |
|
相比滨口,对东亚男女关系的直言式反动简直就像一股清流 |
|
怪得坦荡。 |
|
每个人都在谈论他人,每个被谈论的他人与每个人都互相相似却不相识,他们可能会在随意的街道上相遇或相识,我看到你,你看到我,除了散漫的紧绷之外,视线从未被交汇,我们为何不幸也无法追寻。(片名翻译成“大小姐”可以说是误导了整部片的理解。) |
|
B+这片拍的真是随性,非常的生活化,关于家庭、性、男女关系、友情、生活困惑。 |
|
宽广的内心空间,好像有谁在迫使我们把它读出声。于是“宽广”成了一个能够吐出的词,位于我们呼出的气中。它要求呼出的气缓慢而平静。随后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漫长的时光,一种日常的倦怠感, 它要求我们必须体验这一奇怪的太阳的沙沙作响,安心让声响进入独处的卧室,透过第一道光线敲打墙壁,暗示我们要用不同的体态、表情去诉说那些稍纵即逝的忧伤。 |
|
in the way of pain |
|
我们在炎热与抑郁的夏天,无法停止抽烟。 |
|
本以为会是侯麦式的闲散小品,但其实影片是有一个明显的女性主张的,而其他人的对话是在与这个主张形成对峙关系,就好像总是有些愤怒的女主,她不光是与男性冲突,更是与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对抗。女性释放的好感总是成为男性侵犯她们的理由,这是女主愤怒的源头。 |
|
这个译名似乎跟片子毫不相干,大概讲的是少女愤怒从哪来。Minori能勇敢替朋友出头,却把握不住自己人生,无法与自己的过往和解。作为被社会眼光定义的“可爱女孩”,她似乎很抗拒这种男性凝视,她有很多的愤怒(包括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愤怒),可人们只看到她的“可爱”,并不会关注她的不安。节奏好慢,长镜头好多,没什么音乐,给人好多时间慢慢去想。(薯片和肯德基是不是吃太多了点) |
|
小镇青年的生存状态,两性冲突是个重点。主角受过伤害,感受着恶意,变得针锋相对,她渴望普通的生活是种幸福,但实际感受到的却是无意义。影片由不同人群的对话构成一场场戏,冲突、转折有些处理的很有意思。 |
|
统统闪开吧 |
|
用逼近日常生活的写实的渐近线来描摹男女的性别偏见,以及这种固有的刻板印象,之所以如今性别的对立越来越尖锐,是因为鲜有人思考这背后那些不合逻辑的言语和伤害,大多数是时候被我们很多人用没有恶意这样的推辞一笔带过,在小镇青年浑浑噩噩、空洞无聊、无所事事、空虚无聊的日常生活里,摄像机仿佛在漫游、人物对话没有任何正反打,只在离别之际有几处过肩,镜头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悬浮中,人物的情绪被挤压进一个无法喘息的空间里,在平静里挣扎,在挣扎里透着令人窒息的张力。以前看多了日本小镇电影的闲暇与慵懒,但现实情况可能真得撕去那些被包裹的美好的滤镜。很滨口的一部片子,也很生猛。【NanSLi,5.40GB】 |
|
【7】从第一个手持长镜头开始,我就在猜导演是不是要拍一套叛格青春少女物语,会不会变成《下妻物语》那种东西。结果很难得是虽然拍摄还是很粗糙,但态度让人体验出了一种文艺逼的日式的,混混和太妹既视感的青春,真实地捕捉了少年的性状态和正常的,又不太一样的青春样貌。好多细细节做的很好,但整体因为色调和女演员的定位让整个电影没有温度,一部讲冷淡和性能青春的电影,我没有感受到更冷淡或者一丝暖意,这很奇怪。 |
|
塑造角色的思路非常独特,企图用外在气氛环境、他人群像去反衬出少女心象。可是这个外在环境的建构过分单一固化(循环重复的话痨废柴男青年+心机丑女,恍如日版塔伦迪诺),反使得结构很臃肿。造成的整体效果是一种极欲打破牢笼却始终不愿意踏出那一步的窒息状态。 |
|
生命经验与其本能之间的矛盾&排斥,一人无言,二人交心,三人做戏 |
|
后青春期的呢喃,虽然没什么剧情,但是也不闷。。。 |
|
抛开烦扰嬉闹的游客 当地人眼中的鎌倉滋味也许就在不動茶屋这样的小店中 NipponConnection |
|
晃晃荡荡的有微风吹过的无袖裙子里孤单又冷飕飕的松弛夏天 |
|
小镇青年闲话录。快速谈论与被谈论,快速定义与被误解,快速认识,快速被卷入莫名其妙的漩涡里,又被快速掠过。在无聊的是是非非之间,在上一次的孤独尚未被腾空之前,在伤口尚未痊愈之际,在未经思考又再说出某些话之后,在高看自己低看别人又或者是看低自己羡慕他人的常态里,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隔膜中,我们感受到,我们被生命禁锢着,我们只是不得不如此活着。 |
|
很好看。前段时间译名大小姐,现在变为了小姑娘。 |
|
很年轻人 |
|
有点粗糙,但也很怪很酷,属于那种极天然的,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电影。女主状态太好了。 |
|
有着青春、阳光、大海这些符号的镰仓,在大众传媒中被构筑为想象的别处,却是当地人不得不与之相处和生活的此处。演员与角色同名,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边界。褪去精致的滤镜,那也不过是有点杂乱和斑驳的日常光景。有吃有住有假日,可就是觉得无聊;闲逛聊天聚会,可还是觉得无聊;怼天怼地怼世界,只是因为这无处隐藏的巨大的要漫溢而出的无聊感啊。去了东京又如何,不过是无聊的空间再扩展一点罢了。生命原发的孤独,这样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借着小镇少女的背影显形。只有在被她人的依存中,才能获得那样一点存在于世的意义。 |
|
被伤害的一直在道歉,伤害他人的却毫无悔意。实里和理惠子间的关系刻画非常细腻,跟其他几组“强者”欺凌“弱者”的“友情”对照明显。 |
|
【3.0】 |
|
尖酸刻薄的丑女,自作多情的丑男,别扭的抽烟姿势。真挚的友情,蓝色的大海,以及,都会被孤独的人吸引。 |
|
看到结尾,才想起开头的处理真是神啊 |
|
4比3的老电影画幅,以及老电影的字幕非常怀旧,影片没什么剧情,一组组的人物对话引人发笑,尤其是那几组角色扮演。女主最后说明明出生于日本所享受的工作制度与生活福利,却觉得这一切毫无意义,看起来就像是无病呻吟,这不就是人性的永不满足吗?开头的女子看海的背影与结尾女主角看海的背影何其相似,也许认为一切虚无的她不久后也会像开头的女子一样走向家庭,成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普通人的一生。 |
|
固执尴尬的争论、男女关于异性的讨论、朋友间的相互告解,电影在帮我说出现实中没有说出的话。 |
|
“无聊”源自动作与色情的集体失效,女主角塌缩的情态是纯粹的黑色吸收了他者的视线,她的姿态反情色,所以语言和镜头都溃败了。电影能决绝到如此程度真不容易。电影就是“空洞”的伦理姿态本身。 |
|
4,夏目漱石「坊っちゃん」的现代女性变奏。日常就是冲突和吸引力本身,所以要不断通过戏谑的演绎来强调我们习以为常的有多么不合理,以及本该理所当然的却被玩笑一般摒弃。很坚定的正直和反叛。 |
|
干翻这个男权世界!孤独地。 |
|
就是看的很舒服 |
|
【4】以坚定的对抗姿态去直面接踵而至的“目光”,却又在情境中化开,锐利得恰到好处。 |
|
【4+】富有生命力的会呼吸的情景,自洽文本在此自然生成 |
|
确实也没有故事线,但围绕着一些话题在不断的讨论,比如女性自由、生活的意义、男女关系、亲情相处、外貌等非常生活化的问题。但节奏实在是太慢了,而且又是靠台词累积出来的电影,有点累。 |
|
feel lonely 一体两面的虚无和幸福 |
|
[4-]一种珍贵又怪异的日常状态,我会觉得这样的剧本真的很难写,因为动人的日常是很难捕捉的,更多的是经历,然后就会逐渐淡忘更具体的细节。所以能够重新凝练出这样的剧本对我而言无异于穿越时间,回到过去,大概属于一种天神下凡吧哈哈哈哈。(倘若有记录日常的习惯的话,应该也不错) |
|
日版DVD |
|
脑子里没东西就不要拍 ninomiya |
|
一般般 |
|
72/100 |
|
女主脸好凶,好像我小学一个同学,这种直接的性格在日本真的鹤立鸡群了。电影角色老是夸她卡哇伊,日本人会不后夸人啊,这种明显是帅啊 |
|
补, |
|
①「大小姐」这个译名有点怪,但「お嬢ちゃん」你翻译成什么好呢?这个对年轻女性的昵称本身,蕴含了太多需要观众自己去咂摸的言外之意;②看似生活流电影的表现手法,其实脚本用心良苦,女主的很多关键信息,都不露声色地编织在剧情和台词中,她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画像是非常清晰的,她的倔强、固执、厌男、以及对自我阵地的守护、对陌生人、亲友的不留情面,令人印象至深(令我想到宏庆的某前女友);③女主看着眼熟,一查是《在街上》里的女导演荻原实里,都是冷冷的美女;④没记错的话,开场就是一个长镜头,带出三组毫不相关的年轻人,聊得话题和中国年轻人也没啥两样,边看边乐;后面还有一组三个男的喝完酒在路边讲笑话,让我想起《37度2》里男主和朋友边喝酒边讲笑话忘情开怀那一幕,太过瘾;⑤这部冷门片竟然有高清中字,叩首阿扎汁源。 |
|
这是吃了几个洪尚秀,原生家庭的伤痛、两性关系中双方的调侃和攻击、友情中的迷茫,是不断的客体化和边缘化的互相伤害,他们越想逃离,越被陷在漩涡里,只好跳进那片湛蓝。 |
|
3.5。如同某种宣言式的:不再扮演。三人一组的即兴正是对于剧场的戏谑,表演是孱弱的,因此仅仅外化为插科打诨的嬉笑荒谬。实里不再扮演的选择使她格格不入,在几乎所有的言谈中作出对谈话整体的否定,而处于扮演之中的人根本无法意识到对于一个问题除了“正/反”之外还能做出别的回应因而总是恼怒,她是由消极否定堆积而成的角色,这也是为何她的人格显得如此秘密又无可触及,而又绝非愤怒。 |
|
是我爱的那种片子,看似闲散日常,情节奇怪让人无头绪,看着看着就发现前前后后都打通了。三人行必有一个小剧场,有展现性别差异,也有人和人之间的差异,还蛮有包容度的。那个男的告白不成反咬一口,对女人进行荡妇羞辱的场景,过于真实。实里妹子很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