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限抬高自炊传统饮食的又一例证,也是快餐文化泛滥的必然。供给主导型社会的确太糟糕了。归根结底,希望科技助力产业升级早日结束垃圾食品工业,愿煮饭的煮饭,愿互助的互助,懒人穷人也能有尊严地终老,有生之年不知道可不可能发生… |
|
总觉得这种美食纪录片透着一种“何不食肉糜”的居高临下,工业化的食品固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这个人口爆炸的时代,产量化的工业食品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多数人类的存活;想当年美国大兵天天抱怨的Spam,在越共手里可是难得一见的珍馐。 |
|
如果一部关于食物的记录片让人走进厨房而不是拿起手机点外卖,那么它真的算是成功了,就像一部情色片让观众拿着纸巾的手伸向眼睛而非裤裆一样。Food Documentary不是Food Porn呀。全片叙述结构非常机巧,火水气土四大切入点选得非常好,简直像小说一样精心安排了。很想读读他的书。 |
|
最后几个元素都没太讲透,导致对于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控诉也变成妖魔化了 |
|
Cooking means different things at different times to different people. |
|
不如chef‘s table |
|
被西澳Martu族抓巨蜥来吃的方式冲击倒了~~~~ |
|
I don't want to lecture people into the kitchen, I want to lure them into the kitchen.
“It is beautiful even so. For is there any practice less selfish, any labor less alienated, any time less wasted, then preparing some delicious and nourishing for the people you love? |
|
ACFUN上的生肉,就这么被我看完了。讲了火的烹饪,然后讲水混合了食材,然后是面包因为有空气好吃,最后是各种发酵食物。还以为会看到很多美食,其实是个很文艺很哲学宗教感觉的片子啦。 |
|
剪辑比较混乱,还是《大厨的餐桌》的纪录形式更加集中抓人一点。 |
|
看着它做完了柠檬蛋糕、花生黄豆粉饼干,味道都很棒,一集的时间刚刚好。也许是我看过的最能让人燃起烹饪热情的纪录片了吧,而且并不纯粹靠情怀,也解释了传统烹饪方法会让食物更有风味的原理是什么,烹饪的过程本身对人类有怎样的特殊意义,这些都是现代食品工业和餐饮业难以满足的。强烈推荐! |
|
很一般,离题千里,也不是啥四元素包装,素材不够使,拍也不仔细拍,会做个炖牛肉便自鸣得意。 |
|
火,水,空气,泥土,食物来自大自然,食物来自人类社会,原理加工食品,保持你从自然得到的馈赠。 |
|
11.16 还原饮食应有的复杂性。降低复杂度、提升效率、简化流程,所谓的现代技术,只服务整体数据,而不在意个体。被动选择,被广告洗脑,看不见真实,缺失生存的基本认知,现代人类到底是什么东西。 |
|
制作精良,画面优美,然而就是引不起食欲。纪录片没错,高逼格没错,可是不好吃。 |
|
从四种元素的角度来讲食物,还是挺有趣的,但话题还是太大了,感觉没讲什么东西 |
|
揭秘食品工业骗局,还原正宗面包等食物真相。 |
|
美国舌尖不准确,美国风味人间比较对盘 |
|
刚好在看他的书,四个主题讲得精而透。 |
|
"There is an economist at Harvard, David Cutler, who analyzed rates of obesity and rates of cooking, and found that as amount of time we spent cooking went down, obesity went up. So food has a monetary cost, but it has a time cost." Too many illuminating words on food like these warned us to cook for ourselves.
第二集很有启发性,第三集的面包最吸引人,第四集的发酵与巧克力也很有意思。 |
|
最近很迷Michael Pollan,他的好几本书一起看,有点Alan de Botton的感觉,爱不释手 |
|
该作者还是《食品公司》的编剧,当时我觉得非常好的一部纪录片。 |
|
跟人类简史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些台词都跟书里一样。当然,我是相信,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构成了他,甚至从某个侧面反映了这个人的整个里旅程经历。 |
|
喜欢那套讲科学和烹饪的哈佛公开课更多点 |
|
Michael Pollan又是你!看完又勾起了面包瘾,还想敞开吃,做个健康的胖子(只是想 |
|
需要,愿意至少再看一次 |
|
网飞出品的美食纪录片,从火水土风来讲述食物。但说真的,这片子质量和想象中有较大差别啊。一开始还以为是美国版本的舌尖,但结果更多是类似学术性的研究,可看性不是很足。应该不会再看后面几集了。。。 |
|
讲的还蛮深的,对于一些点,不过也导致了其他不深的部门粗粗一笔带过了。作为现代主义烹饪的爱好者,看到Nathan Myhrvold出现在节目中还是蛮激动的。泥土和空气那两集到后面几乎都是在讲发酵了,主题有点混乱,除此之外,看得津津有味。 |
|
画面很精美,制作感觉一般 |
|
终于明白了偶尔吃过一次的sourdough面包是怎么回事了,虽然知道健康但完全咽不下去啊! |
|
始于烹饪又不止于烹饪 |
|
理念不错,不要畏难,从简单食物开始,不过也太美国/西方中心主义了点,“我们都由面包相连”“每位世界领导人都知道,如果面包价格上涨过快就会人头落地”,哦是吗?25/01/2017 zu Hause |
|
嗯,怎么说呢,看起来想从科学的角度去阐释,却又各种充满主观的描述和空洞的赞美;要说是对食物与人关系的探讨,人文部分的挖掘又不够。其实切入的角度很有趣,令人耳目一心,但总是觉得火候欠了那么一点。只能说野心太大,素材太少,内容浅尝辄止。 |
|
烹饪时我们在思考什么。推荐给热爱烹饪但又不只是热爱吃的自炊者们。 |
|
蛮好看的,都涉猎了一点。对最后的微生物菌群感兴趣,完全可以做一整集的纪录片 |
|
To cook for the pleasure. |
|
大爱Michael Pollan 虽然一些细节可能过于完美主义也缺乏足够支持 但他在食物和食品工业上的理论体系总体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希望更多人能接触到他的作品 多多少少改善自己的生活和社会潮流 |
|
非常典型的美式商业纪录片: 画面精致,内容浅显,一点宗教内容并且文化内涵有限同时蕴含着典型的美式ignorance和zzzq。总结起来就是不管作为纪录片还是书本宣传片真的都挺无聊的。怎么说呢,就是一种常识有限的人多知道了点事情就感觉自己走上了"灵魂之旅"的感觉----又是典型的美式思维。
就是边跑程序边看还要耐着性子的感觉。
但是sourdough 就是最好的没得黑。 |
|
制作人的中心思想正好是我完全反对的:他倡议人们回家做饭“以爱、健康、自然的名义”,反对做饭专业化,却对完全做饭的家庭主妇地位低下的历史现实视而不见,为了生存,我希望女性不要回家做免费做饭煮饭,而是当家政娘! |
|
读过书,纪录片和书有很多一样的内容,但是也补充了一些,比如奶酪修女和现代主义烹饪奇人的观点就给我很大启发。 |
|
这不是一部关于如何做菜的美食节目,而是关于人类和食物和烹饪的关系。 |
|
由食物带来的文化,政治思考,深远触动,诗意的手法与镜头,告知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如何保持独立与自由就是从获得食物的主控权开始,拒绝大量有害身心的工业化过度加工食物,不盲从,支持本地农夫和出产,尽量回家做饭,让自己和家人吃好点! |
|
水火风土,这个角度真是醍醐灌顶。但确实,太“西方中心主义”以及过度贬低“供给主导型社会”了。反倒不觉得不是Food Porn有什么问题,毕竟porn自始至终都属于底端审美。 |
|
好吃好看! |
|
第三第四集大爱 |
|
充满仪式感的烹饪故事。 |
|
看完第一集就在找餐厅了,晚上要出去吃肉。看的时候一定要是吃饱的状态吧,否则就会像我一样看完一集就要出门觅食… |
|
将分别从火、水、空 气和泥土四个元素阐述和食物的关 系。很新颖 |
|
烹饪于人类学、社会学和生物学中的意义 |
|
一口气看完火,水,气,土四集,想起长辈烹饪的古法,更想多多下厨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