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没有印象中那么好……所有人都像嘈杂的音乐和解放的动物园一样癫狂(请告诉我真不是因为资料馆音响太差的缘故),女主角演得很出彩。虽然是一出无比深情的荒诞闹剧,但,但很多隐喻都过于直白。举个例子,轮椅着火转圈那场,耶稣像倒挂,白马乱跑…… |
|
相比之前看的几部《亚利桑纳之梦》《生命是个奇迹》的癫狂,这部相对收敛克制了一些,适可而止。真的是在又冷又饿又困的状态下,看不了太多库斯图里卡的电影,而《地下》是个例外,这部里那些安静的片段,更值得回味。 |
|
天人之作。库斯图里卡脑子里各种奇异的想象太让人着迷了,你会感受到。在湖上看日出,“为什么这么美,真感动”足足有四五次我们以为一定是perfect ending 了,他居然还能继续放下去,要想把对一个国家的情感浓缩到一部电影里头,还真是欲罢不能啊。 大陆断开了 |
|
Anti-Amarcordism.套用费里尼式的手法,《地下》恰恰颠覆了《阿玛柯德》中法西斯主义的浪漫主义:后者用怀旧的口吻使乡土闲愁超升至世俗宗教与群体政治激情的高度,本片却把一切家国情怀和革命行动都降格到酒乐性欲的泥沼中,它不将本能的欲求浪漫化,反倒把崇高的战斗理想拉回肉体享乐的层次――地下的群众借制造兵器来发泄过剩的欲望,自得且狎呢地赞颂着铁托,仿佛在唱一首脍炙人口的黄色歌曲;然而在把全部享乐都意识形态化的极权强力面前,将精神拉下神坛的坠落的力量成为了流亡者:主人公们在结尾谈及失掉的家园,但他们绝无意给日常生活一副神秘的模样,予回忆中的有限物以无限的表象――所呼唤的乃是将神圣者遗忘于一场大醉之中,追寻一片不需要乡愁的吉普赛人的飘浮国度,在那里,音乐与舞蹈永不止息:这乃是一种摇滚的精神. |
|
【时间不停的往前走,但是历史却在依照节奏不断重复】从那里出发,走上三天四夜之后,你会见到一座地下城市,名叫贝尔格莱德,那里的人们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看不到外面的天空,人们一直忙碌着工作和癫狂一般的娱乐,因为别人为他们编织的谎言早已胜过事实本身。直到有一天,他们来到了地上,看到了日出 |
|
我觉得语言已经不足以形容这片子的牛逼了。。。其实随便在哪里掐断都是结局,然后情节还在朝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最牛逼的幽默果然都是最悲伤的...我靠。我在说什么。。库斯图里卡真是奇才。那个怎么甩都甩不掉的乐队!! |
|
8/10。开场黑仔和马高一路鸣枪,身后热闹的乐队穿过夜街,轰炸动物园的段落中革命英雄在炮火中自慰达到高潮,用燃烧的木头点雪茄,还顺手抓来一只黑猫擦亮皮鞋,黑仔只顾大口进食,不理会大象卷走窗台上的鞋子,革命者的愚蠢讽刺着拿战争建立事业的铁托政权。被堵上嘴巴跳动的鱼和假装黑仔牺牲的塑像揭幕,假防空警报和监视器,象征着政治谎言下人民失去言论自由和被控制。娜塔莉亚依附于权力,在枪杀纳粹的舞台上被捆绑,马高担心真相,甘愿成为马被人民骑在头上。婚礼狂欢中人们头挨着头、转圈唱歌,直到填装坦克弹药的猩猩炸塌了骗人的理想。当地下隧道经过的军车告诉伊万:南斯拉夫消失了,他呆住了,虔诚的伊万曾为婚礼做了微型的教堂,却吊死于教堂,自杀是对上帝抛弃南斯拉夫的失望,倒挂耶稣的十字架为中心的长镜头叫人痛心兄弟相残的残酷内战。 |
|
原來當年看的是這個片子..嗯,強贊。地下兵工厂世界,最后超现实,死人活人一起跳舞。地下有一个复杂到无匹的世界,那里战争还在继续。地下是阶段性及超越的,无穷的高潮让观众如癫如狂——要知道,最初只是奸商的自私,最初只是革命者的梦想啊,到最后变成了世间万物、爱、恨、及一切。 |
|
一个悍匪,一个恶棍,一个荡妇,三人就撑起一场荒谬的革命 |
|
应该不会有哪部片子比它更百年孤独——暗流包覆地下,难民组成国家,时间徘徊不前,炮弹是不停歇的雨水。它那么鲜艳,那么充满活力,观众和角色一起疯狂地笑啊,笑到泪水流尽,起火燃烧。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在婚礼的音乐里,脱离了这个时代,漂入历史的远海中。 |
|
这是献给一个不存在的国家的礼物。 |
|
前半段还觉得这样的癫狂有点儿过头,到最后一章“战争”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然后就开始忍不住眼泪。 理想主义可能盲目,虚伪利己可能迷失,战争或政治,宏大的叙事都是借口,背后只是平凡琐碎的爱恨,所谓的悲剧不是一个国家消失了,而是每个人亲友间的背弃离散。 |
|
聒噪,冗长,不加节制,但是仍挡不住看到结尾时的震撼失语。与其说是史诗,倒不如说是一封情书。土地分割的那一刻,他们仍然载歌载舞,将瞬间活成了永恒。 |
|
伟大的讽刺、幽默、自嘲与心照不宣,都来自这种其实自知能改变的有限,于是竭力飞扬地自娱自乐,告诉他们,“我们还活着呢。”以及,本片有库斯图里卡最邪恶的一句台词:“老实人没法生活在这个国家。” |
|
罐中装的是美食还是狗粮,杯中盛的是美酒还是人血,住的地下是乐园还是监狱,造的坦克是堡垒还是坟墓。手摇警报可以控制行动,调节指针可以篡改时间。是谁指着鹿说是马,指月亮说是太阳,是谁对着鲜花说忠贞不渝,对着鲜血说好戏登场。这片土地被纳粹和盟军分别轰炸,这里的人民在地上和地下各自生活。 |
|
下水道世界,一边通往柏林,一边通往雅典,再也没有南斯拉夫。一场戏进入另一场戏。几近癫狂的表演。 |
|
#重看#siff@大光明;革命是狂欢,人生是骗局,生命是幻象,渡过冥河终成漂流大陆,诗意在荒诞中升腾,荒诞滋生自真实,最孤独的喧哗与喧嚣,最悲悯的呼喊与细语;结构处处对仗,细节时时伏笔,三幕架构完美;蒙眼的20年,倒挂的耶稣,电影作为宣传手段,指涉与隐喻不计可数。 |
|
他妈的,不活了,不要让我再看到这么彪悍的电影了,神啊~~ |
|
从前有一个国家,她的首都叫贝尔格莱德。你从地下来,抱怀水中岂是你最终归宿。 |
|
库斯图里卡的天人之作。1.魔幻现实主义政治讽喻剧,嬉笑荒诞背后是无尽的悲凉与沉痛;2.约科维奇的表演神乎其技,坦克钢管舞和戏谑交心段落太诱人;3.两段闯入式戏中戏+纪录片拼贴+暗淡影调+地下室隐喻,瓦解真实与虚假的界限;4.配乐妙到毫巅;5.动物园,指鹿为马,世界太美,这个故事没有结局。(9.5/10) |
|
个人影史十佳。最爱的史诗片。第一次感觉到一部电影集一切类型之大成,这就是我心中定义雅俗共赏的无上代表。用狂喜表达哀伤,用荒诞传送现实,所有符号和隐喻,都融化在无从言传的瑰丽里,所有臆想之像,都在指向下一层真相。→19.3.3 二刷。第一部资料馆。 |
|
南斯拉夫的“大话西游” |
|
好吧,为什么会有这么牛逼的电影!库斯图里卡这是拍了一部南斯拉夫的百年孤独啊。老实人无法生活在这个国家,死亡随时降临,所以一切都极尽癫狂,乐队,女人,酒,无穷无尽的狂欢。可到头来,高明的政治家都是诗人,革命啊,主义啊,政治啊,爱情啊,都成骗局。再没有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它是断裂的大陆,是漂在冥河上的永无乡。 |
|
我看过的最打动我的电影之一,导演对南斯拉夫永恒、深沉的爱 |
|
虽然也有隐喻得过于直白这样的问题,但把这种直白变成一种荒诞的风格,还是挺了不起的。最喜欢的是轰炸动物园那场戏。 |
|
库斯图里卡的《地下》看完,看的是五小时导演剪辑版(画质瞎眼),真是好看。将对于一个国家的一切与回忆变成一个个符号,用历史事件以荒诞疯狂的风格串联起来。一曲尽情的狂歌,疯狂背后却是无尽的迷惘与怀念,荒诞背后是无尽的悲伤。尽情狂欢的宴会还在继续,但世上已无南斯拉夫。 9.4分 ★★★★☆ |
|
粗略了解南斯拉夫的存亡历史之后 会发现地下室的设定真的就是诉说这个民族血泪史的最好背景 不同种族/身份/信仰的人被社会进程强硬融合又强硬分层 有的人一心热血却被身居高位的领导者蒙蔽和欺骗 有的人谎话连篇却能放下民族恩怨在夹层中穿梭自如 发了战争财的人迷失了自我 民族身份认知清晰的人陷入民族矛盾的纠缠痛苦不堪 南斯拉夫的50年经历二战/冷战/内战 一整个荒谬和混乱
地下室的炮火 湖面上的日出 旧时代人们的重聚 南斯拉夫形状的陆地被割裂飘向远方 沉重和血腥的历史被压缩在三个小时里 被描绘得荒诞有趣 期待有朝一日大荧幕二刷 |
|
最近看什么都像卡拉马佐夫兄弟,这片子同样是一个暴力狂,一个投机犯,一个纯情小弟弟,“一场战争不能叫战争,直到亲兄弟互相残杀”,关于上帝的诘问在这里变成了到底有没有真理、有没有国家的疑问。疯癫、迷幻、躁动、酒神狂欢,和互不遗忘。 |
|
遁入地下被抹去时间,回返岸上却已失掉国家。一晃几十年,当年的爱恨情仇、尔虞我诈,都化作值得为之不懈欢舞的生命激情。最荒诞在于人们享受蒙骗,最美丽不过湖上日出,最直白还是那戏谑隐喻。月亮当作太阳也无妨,只想好好看一眼真实世界。然而,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在抵抗孤意的狂欢中尽失了。资料馆 |
|
荒诞史诗,想象力和调度能力也太惊人了,还玩动物园啊。血污与狂欢,废墟以明志,混乱的地下还有深沉的爱,“战争不是战争,直到弟弟杀了他的哥哥。”结尾一段印象深刻,燃烧的轮椅载着尸体,围着十字架和昔日的亲人跳舞,所有的死者在水里复活。他“用讲童话的方式跟孩子们说,曾经有一个祖国”。 |
|
能这样拍片的导演, 我只能说, 你就是为电影而生的. BRAVO! |
|
不知為何,看到俄軍進駐後的劇情我就笑不出來(連小黑大鬧外景場也一樣),悲傷濃得劃不開,兩個馬可的死各哭了一次。常達二十年的欺瞞,二十年!丟開個人淚點,這真是部完美的電影,從創意到致敬都精準得好恐怖,悲喜交雜兼以視覺奇觀,厲害!難怪任何一份有水準的觀影清單都不會錯過此片。 |
|
看到一堆乱七八糟吵吵嚷嚷 |
|
电影资料馆一刷!看到了才华! |
|
用史诗来形容这部天才之作,显然是匮乏和不当的。它是一首汪洋恣肆的狂想曲,幽默、浪漫、可爱,无所顾忌,信马由缰,却也反映出库斯图里卡深沉、眷恋的态度。人民在欺骗中热烈地生活,他们的后半生用于寻找过去。在水中在孤岛重逢,幸福地漂流向历史的深处。“曾经,有一个国家,它的故事没有结束…” |
|
@小西天。是历史,也是巨大的寓言。人们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进入战争,长久的音乐、枪声和火焰燃烧成剧烈的狂欢,然后在战争中杀死兄弟或自己。废墟上的老虎大象,荒野上的火焰和十字架,孤岛上的舞蹈。曾经的历史对于1995年拍摄年份来说并不久远,或许因为极强的断裂感而要用“很久很久以前”才能讲起。见过了太阳,就再也无法回到地窖。被停滞了的时钟和听见轰炸声便逃进坦克的条件反射,无法预料终点的封闭、麻木和沉醉,铸成巨大的恐惧与癫狂。一切罪恶都可以被归咎于法西斯这个混蛋,事情变得容易解释。这熟悉感令人窒息。 |
|
这片直接进入我影史十佳!!太屌了!!!!太屌了!!!!!张着嘴跪着看完的!!!!!!!太屌了!!!!!!!160618 SIFF2016 @ 大光明 |
|
曾经,有一个国家叫南斯拉夫,其首都是贝尔格莱德。 |
|
经历过太多次战争洗礼的那个地区,曾经有过共有的名字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历史上11次被轰炸,从一战二战到内战,这个地区上演马戏团般的政治丑剧,各怀鬼胎的阴谋诡计和骨肉相残的荒诞现实。电影也是如此,管乐团齐奏声中三人成虎,铁托铁幕统治下又各自为营,地上蝇营狗苟地下狗苟蝇营。而再多英勇演义,都最终敌不过时代的洪流,均化为灰烬湮没海底。就像那片飘离的大陆,那个昙花一现,却不该被人忘记的国名:南斯拉夫。 |
|
流水的政权铁打的绿茶婊,早知今日不如当初踊跃上街迎接王师。一个国家从内部自我毁灭的历程,兄弟相残时战争爆发。唯有猩猩不会背叛人。 |
|
他们都是电大的~ |
|
被剪切的时间片段,战争的伤痕与回忆仍无法忘怀;没有天空的都市,悬挂的月亮误认是太阳;疯癫的人群,一次高潮、一曲美乐下的约会比生命更为重要。国家在版图上消失,谎言没有彻底消除,虚幻与现实相互交错。打开下水道的盖子,底下是狂欢喧嚣的战士。荒诞淫乱的表演下暗蕴着对一个消失乡土的深情。 |
|
靠意淫去解释历史,难免流于肤浅。故事讲得不好,昏昏欲睡。荒诞派跟装疯卖傻是两回事儿。 |
|
地下的人来到地上溺死,地上的人渴望堕入地下;干戈寥落,身世浮沉;最终无家可归的人们在孤岛上继续编织流亡的历史。后半个小时绝佳,最具现实感的魔幻现实。 |
|
不是要独树一帜,这片真是乱七八糟 |
|
前2个小时一直荒诞至极,就连二战都是伴随着大象老虎乱窜,炮火与高潮一起到来。看到中段的地下20年时就已令人齿冷,真正浓重的悲哀底色却是在1992年的波黑内战。"南斯拉夫没有了。""没有杀了自己兄弟的战争不算是真正的战争",黑仔也是在这场战争中才真正杀了"兄弟"马高。火焰中的灵车转圈圈。水底下的新郎遇见了他的龙宫新娘。伊凡找到了他的猩猩,就像黑仔找到了他的儿子。《莉莉玛莲》。彼世的伊甸园纵情欢乐,越漂越远。"爸爸,这个世界真美。"白马来了,春天却始终没有到来。 |
|
革命是一种疯癫的必然和无数偶然的合集。看完脑海里闪过最近的流行语——世界就是一个动物园/大妓院/草台班子/精神病院。女性角色塑造得让人不适,但比较丰富,很典型的传统男性社会对女性的归类——大母神、圣女和妓女,唯独没有女战士。 |
|
看不来史诗片,无论是劳伦斯还是地下。
1994、1995两年是戛纳推动后现代主义电影的两年,1994金棕榈获得者是昆汀的《低俗小说》,1995是库斯图里卡的《地下》。一在结构,一在内容。
低俗小说的后现代性主要反映在三段式的拼贴回环结构,多中心或无中心,内容上的平庸无奇(几个小混混的故事)也是区别于深刻现代性的一个方面,还有内容上的某种解构。
地下的后现代性主要凸显在内容上,突出体现是巴赫金的杂语性,对话,喧哗,狂欢化,所以表现上也是极尽夸张幽默,以及某种超现实。
后现代,解构,巴赫金,杂语性,狂欢化,夸张 |
|
如果没有战争,他们会是谁?他们进入地下,分不清白天与黑夜。正午的月光,午夜的阳光。在南斯拉夫,你可能永远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该如何面对未来。他们狂欢,他们唱歌,他们相爱,他们死去,他们生活在远离世界的孤岛。 |
|
一部绝对的旷世奇作!!!库斯图利卡的功力在这部电影之中发挥到了极致,天马行空的剧情设计,看似胡闹但又如此缜密,可谓秒到毫巅,丝毫没有做作与故意设计之感。而他在自己的特长上也尽显才华,荒诞地演绎着杂而不乱的潇洒!在一幕幕史诗般看似离奇而又如此黑色幽默的情节变化中,感受着库斯图利卡对于曾经祖国的情感,是多么地复杂,讽刺的隐喻层出不穷,而独到的民族音乐也配合相当完美。在片中几位主演多是与导演合作多次的演员,在这完美的故事拍摄中为艺术奉献的表演令人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