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着昨看11版劲头一览,各有所长。这部论风物绝对胜出,全然旧时味道。今版不可谓不投资,但现今布景道具都是摄影棚味,咋看像那么回事却咂摸不得。这种真山真水真颓垣也就当年能拍到,而今山河大改没实景了。人设是新的好,无情较合史事。昨夜披沥方知王家过遇秋而秋负王,此沿用秋视角批王,大非道理。 |
|
女演员非常有秋瑾的气场气势,英气逼人;王馥荔老师的气质,我也是服气的;当时丛珊太没有气场,非常适合演个陪房丫头,最后她和秋瑾老公结合,秋瑾是失望生气!秋瑾老公是京剧名角扮演,长得帅气,身段气质好,演得也不错,就特别享乐不操心希望老婆别作妖的状态!这片有格局也有细节!比如一双儿女争玩具后得知要分别相互哭着礼让!秋瑾在日本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郊游喝酒舞剑!面对好友自杀时的风雨欲来压抑氛围。回到国内之后,雨中指挥操练,真男儿也不如她。面对好友夫人的质疑时的坦荡!秋瑾真女丈夫啊,和朋友们交流时,都是坦坦荡荡的。于是之扮演的清朝官员,真没事儿时,我们认识;有事时,抓捕杀人绝不留情,完全是一个清末官僚机器,演得入木三分让人不寒而栗!秋风秋雨愁煞人,最后地下一摊血预示秋瑾白白牺牲,比直接刑场看客更震撼 |
|
记得小时候看到剧组在孤山文澜阁一带取景,还有富士山好像是日本实景 |
|
李秀明扮演的秋瑾还是过于脸谱化了,忧国忧民也不应是永远紧锁双眉,豪气干云也不必非要怒目圆睁,或振臂口吐豪言壮语,虽然黄奕版的《竞雄女侠秋瑾》被香港滤镜成了动作片,但黄奕在秋瑾这个角色上的把握却是要强过李秀明的,实际上,如果把李换成王馥荔效果会好很多。还有影片在山河破碎,以及秋瑾和其它爱国志士枕戈待旦欲拯救国家于危难的壮志难酬的表现力度不够,有些四平八稳并过于平淡了,同时篇幅过短导致没有完全展开也是原因之一。 |
|
其实这个版本比新的好 虽然将夫家描绘的过于男权 |
|
样板戏式的人物刻画,秋瑾选角就不合适,于是之的演技真的是被高估了。看了服部繁子和徐自华等的回忆文章,秋瑾是个天生的冒险家,一个不惊世骇俗誓不休的女子,被友人视为名誉心重,并不是受丈夫压迫而动念反抗,相反她甚至希望丈夫横暴一些而使自己有理由去惊世骇俗,虽然口才和组织能力都很优秀,但激进冒动口无遮拦也让她得到浮囂的风评,可能因之而被人记恨而惨死。假使当时如她所愿去了美国学法律,人生轨迹或许不同。 |
|
我记得小时候看这片的印象就是,渣男再分有点人样,秋瑾都不至于成为烈士。 |
|
单看电影,我楞是没看出秋瑾究竟做了什么救国图强的英雄事迹,只是留学日本,吃吃喝喝聊聊天,说几句口号,女扮男装几回,名气就越来越大。没有公开登台演说慷慨发言吗,没有创办报刊发表文章吗,没有联络各方四处奔走吗,缺少具体的行为冲突,都是在聊天中推进,完全无法感受到秋瑾是怎样被人称颂为女侠的。 |
|
Only remember how elegent and strong she was in that movie. |
|
谢导有着温文尔雅的“女性”视角,但也只拍出竞雄女侠的英姿,简单勾勒出思想形态,最后往可歌可泣上塑。从角色上看还是趋于保守,以低调为基素,少了那股激情和刚愎,配角们也都是走过场。李秀明在开拍前取代了原定的龚雪,在我看来两位都不合适,李的演法自始至终千篇一律,豪情浮于表面,如换成吴海燕应该会更好一些。 |
|
5/10,露骨的中日蜜月期产物,野餐饮酒段明显还再刻意向人家凸显自己“盛唐文人意气”什么的...
作为传记片,emmm天朝就不太可能产生好的人物传记(《阮玲玉》特殊),因为没土壤。重要历史人物都是被主流叙述定了性的,在这道杠之下,根本就没有深挖人物心理的空间,最后只能剩下雕像🗿,符号。片中秋瑾的挣扎太简单,仿佛就是传统的忠孝难两全的家国矛盾,也太老中男想当然了,所谓“现实创作手法”,也只是自己“不了解就不多言”的遮羞布吧
p.s.天朝害怕真实,天朝人人做假人 |
|
“我看您的命,哪个算命的也算不出来。” |
|
在我心中,秋瑾和潘玉良差不多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336795726/?post=ok |
|
巾帼,巾帼。 |
|
刀尖舔血的人物被拍得跟玩儿似的;前半部一直在拍不疼不痒;女主的做作即使在那个年代也溢出银幕了吧 |
|
最忠于史实的一版《秋瑾》,136分钟还是有点漫长了。 |
|
比邱礼涛的那个版本厚重了一点,不过秋瑾这样一个刚强而优雅的女子,以后应该会有一部属于她的经典。 |
|
很早以前看过,印象不太深了,但感觉还不错,但没想到豆瓣评分这么低,看来还真有些非主流啊。另外评的人也这么少,可能真的太古老了吧。
感觉这部片最大的一好处是没有对秋的丈夫一味丑化,他在秋被捕后还竭力营救,可见感情还是很深的。 |
|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
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
|
女的想出头不易,想做个革命党更不易,她想做第一个为革命流血的女同志,她做到了。她的豪侠气概,实在让我钦佩。不过这句话的另一个演绎,是否为她彻头彻尾想做个投机主义者? |
|
那个时候英雄人物出了一大批电影,人们也喜欢,现在恐怕不行了,价值多元化了。 |
|
这是谢晋电影里,拍的较为一般的作品,人物有些符号化。 |
|
家国抉择,四海飘零,舍生取义。 |
|
电影偏重于思想上的表达,没有看出具体支撑英雄的事实依据来。女侠是自称的女侠,吃了兴奋剂般的思想。
影片结尾,秋瑾遗言是“秋雨秋风愁煞人”,广为流传版本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孰对孰错? |
|
坦白说,我可能并不喜欢“秋瑾”或者纯粹革命党人的这种人设,秋瑾为了革命“抛弃”家庭和子女、徐锡麟为了革命拔枪怒射“恩师”,“超越”了基本伦常而去追求的“价值”,又有多少坚实和持久的基础呢!影片集齐了80年代早期谢晋导演三部作品中的三位女主——《天云山传奇》王馥荔、《牧马人》丛珊、《秋瑾》李秀明,然而最让我感动的表演居然是丛珊。于是之的表演也非常好,完全没看出来。 |
|
本片根據柯靈原著小說,是當時特有的主旋律作品。只是此片雖然有謝晉導演,但整體脫離不出主旋律框架,在反映時代風貌和人物精神上也有些隔靴搔癢,李秀明的氣質也和革命者相差甚遠。 |
|
非黑即白的故事讲述,黑了一把秋瑾的老公王廷钧(字子芳)历史上夫家是支持她的,而且丈夫是受到牵连的,秋瑾去世后两年,“乃造物忌才,病延两载,遂不起,年三十岁“,观众自己去解读。 |
|
小学时代在电影院看的,很悲剧的历史很悲剧的女人…… |
|
谢晋导演唯一一部人物传记片,拍得很扎实,,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佳作。李秀明的表演在线,把人物立起来了 |
|
料到了 整片全没有海报好看 |
|
5不怕想死的就怕找死的。。。。后面他丈夫来一出戏很尴尬。。。感觉秋瑾的事迹很难拍出一部好看的电影。。。这剧本也只能这样了.。。表演其实都是可以的 |
|
刚劲。 |
|
这个演员好神奇,有些角度看着像blackpink的智秀,有些角度又像巩俐。日本那段拍的也太像日本电影了,看来美术服装还是很重要的。《辛亥革命》开头就义的女英雄的前传故事。 |
|
更像十七年时期的。受八十年代人道主义思潮影响,力求突破一元的革命话语束缚,展现传主人格的多面性,革命家、诗人、女性先行者等多重身份。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的两难选择。另起。为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现实需要,则强调传主对民族国家的态度如何,忽略她的其他方面,以致传主缺少性格的独特性。创作批评118
|
|
同样是很久以前看过 |
|
拍的中规中矩,虽无出彩之处,也少缺憾。在那个革命是少数派,女子独立更是少数派的年代,秋瑾这样文武双全的女子,练兵带将,真是一代女侠。 |
|
民主革命烈士“鉴湖女侠”秋瑾的传记片,一位被两岸推崇为革命英模的女性角色。此片在谢晋作品序列当中默默无闻,此版本的拍摄幕后也命运多舛:立项于50年代初,剧本完成于58年,由于政策转变而搁置,最终在83年被谢晋拍摄出来,原著夏衍,编剧黄宗江和谢晋。也是中日建交以后第一部能去日本取景拍摄的影片。谢晋采用尊重史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塑造秋瑾革命思想的关键时期进行了全方位刻画。资料馆未修复版,观感不如谢晋同时期其他影片,可能这种人物传记就很难拍出历史气概和曲折的情节。#CFA谢晋百年诞辰纪念展# |
|
对秋瑾女士的一生讲得有些泛泛,欠缺深度。选角选得挺好,有秋瑾女士的侠女风范。这部电影里面所有的手写字都蛮漂亮的,道具方面用了心的。 |
|
浓眉大眼,英气逼人,真是女中豪杰!山贼为他下跪最霸气了。见过孙中山,富士山下四壮士饮酒最为豪迈。
可惜剧情太散,呈现有些做作 |
|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夏衍、柯灵原著,黄宗江、谢晋改编 |
|
秋瑾老公家那个房子就在我从小住的地方不远,周围好多荷塘。当然,诚实地说我当年完全是为了小言才去看的这个片,补标一下。 |
|
不应遗忘的革命烈士、女权先驱。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成功了,女性却依旧是第二性。听完沙丹的映后讲解才知道原来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多么曲折。不过他说电影比较平,我却看得心情起伏很大,泪流满面。女性可能更有共鸣。还有和秋瑾一起要办女报的两位女性(原型之一是清末女书法家、冒死为秋瑾收尸的好友吴芝瑛)也非常了不起。秋瑾在当时就指出无论是徐锦麟、陈伯平,还是陈天华等人对妇女的痛苦的了解都不够。 |
|
4点睡不着想着要上班了 ,就看起,结果看完又睡到11点,我也是没心逃避又一年啊 |
|
最早得是上小学时组织看的了,后来温习过几遍,最喜欢留日的一段。。于是之演的贵福一出场很有派头。。 |
|
有没有人觉得秋瑾像汤唯? |
|
节奏缓慢 一个人的杯具 更是一个女人的杯具 殉道者还是殉难者呢 |
|
回顾展的密集放映,天云山+牧马人,让看脸还真有点串戏 |
|
人物的情感变化细节缺失,应该是表演的问题,在叙事线上将绝大部分其过去剥离,没有秋瑾何其为秋瑾的成长过程,导致主角人物只有面孔形象而无血肉丰盈之感,不细腻。场景很赞,许多布光,画面充满了日味,不禁联想到寺山修司的电影氛围。末,时代改变如此迅速,让人充满了恍惚感。 |
|
当故事看,该打四星;当传记看,有违背史实的地方,减一星。布景道具极到位。 |
|
她丈夫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