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过并理解原著的观众会觉得是巨大惊喜,福克纳式的南方、宗教和罪孽感充斥全片,选角一流。但对没看过(或不理解不喜欢)原著的观众来说,分屏、独白、剪辑时间线不寻常的这些表现手法会带来巨大的观影噩梦。很能理解IMDB评分为什么那么低,也要给勇于表现意识流的福克纳的年轻导演兼演员举起大拇指 |
|
三十岁出头的付兰兰拍三十岁出头的福克纳,很可能是今年看过的最文艺的一部电影了。我没看过原著,完全没有想到是一个这么荒诞而有力道的故事,把一具尸体的“回家”、一个家庭的啼笑皆非的旅程描绘得这么伤感、伤感得有些邪恶,有些癫狂。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但我觉得这和James Franco关系不大。 |
|
@伦敦电影节. 对电影期望值为负数的原著党观看后表示惊喜到落泪。 |
|
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尽显弗兰兰文艺青年本色。大量的分屏其实是对福克纳原著最大程度的还原,因原著正是由不同角色以不同视角不断的复述同一件事。但过于强调镜头语言又容易让人审美疲劳(有时候另一半直接就是黑屏,走火入魔了吧?)故事本身亦被切碎,累觉不爱。 |
|
你有没有想过,假如都不用分屏,这该是多无趣的故事。用得好Franco。虽然我没看过原著。 |
|
我表示听不懂南方口音,看不懂法语字幕,hold不住太文艺的James Franco。。 |
|
弗兰克真是改编福克纳的小天才 |
|
原著十几个人的不同视角拼起同一件事的意识流写法很受用。付兰兰分屏的想法不错不过从头到尾都这样,加上突如其来的慢镜,旁白叙述和故事的正常行进的凌乱交替,看下来真是整个人都不好了,现在还在半精神分裂中。不过还是很有Faulkner笔下南方的潮湿感觉。 |
|
太多分屏看着好眼花。虽然是对原著的最大化还原,但福克纳这种意识流的小说真的不适合拍成电影呀。(不过腐兰兰你一定要继续拍下去呀!) |
|
看的没劲 |
|
哪有这么滥用分屏的... |
|
意识流 形式大于内容 分屏多到闹心 |
|
还真把福克纳的南方乡村意识流给拍出来了!一家农民送老妈的棺材进城,断桥,纵火,丑闻……悲痛苦难的残忍诗意,正如追逐尸体的秃鹫般阴魂不散 |
|
虽不喜欢分屏,但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去还原原著的多视角叙事。挺惊喜的,付兰兰勇气可嘉。 |
|
深固的南方情结,浓烈的影像味道。非常惊叹弗兰科运用影像传达情绪的能力,既有尝试的胆识,又有收敛的沉稳。只是分镜双屏的手法重复运用弱化了叙事流畅带来的情绪震撼。算是成也镜头,败也镜头。但还是喜欢这份私语式的影像诗意,那是对既定式宿命最有力的回应。 |
|
走火入魔了…… |
|
梦之安魂曲。哎。 |
|
福克纳的魅力就在于,他像生活本身一样罗嗦冗余,黏黏糊糊却又干脆决绝,上帝视角和角色本身内心描述的无限转换,把人生的粗糙和细腻都剖析出来。不得不说詹姆斯是个静得下心读书的人 |
|
第243人看过。 |
|
一种关注 付兰兰自编自导自演 |
|
补标:兰兰的文艺你们不懂 #笑着活下去# 3.6 |
|
這剪辑。。不喜欢分屏。。本来就这么意识流了。。还整成这样。。 |
|
兰兰演的电影都是好电影!!! |
|
太文艺的果然不适合我... |
|
牛逼 |
|
付兰兰现在简直分裂得可以。时而自毁三观令人大跌眼镜,时而佯装文艺青年,令人频频打哈欠。本片的表达方式值得鼓励,但完成度不太好,来来回回的不同人物视角讲述的同一件事,没有足够好看的细节支撑,只能沦为催眠良药。 |
|
用切幕分割来降解原著复杂的叙事结构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亦或是付兰兰一如既往的借助影像搞的又一件沃霍尔式现代艺术…… |
|
实在看不下去…… |
|
“你为什么笑?是因为你讨厌笑声吗?” |
|
分屏随意又花哨 搞得废镜头特多,估计弗兰兰是在拍127 Hours时跟Danny Boyle那学来的吧 哈哈哈 |
|
无意义的分屏少点就好了,付兰兰作死的精神让人感动。今年看过最闷的片子,实在接受不能,还是看看原著就好了。 |
|
我要看原著。听说原著是把一个3000字可以写完的故事,通过各类叙事手段写成了一本小说。这种东西被付兰兰这个文艺逼改编,加上自导自演,文艺成逼格。分镜看着有点累啊。 |
|
我觉得很不错,很对味,并不是因为我是兰兰脑残粉的关系。无齿的父亲果然最最无耻! |
|
本来看书看得很吃力想看电影辅助下的 结果看完电影就更迷茫了……太文艺太意识流了 实在hold不住……文化人儿付兰兰,不明觉厉 |
|
3.5 我蛮喜欢 |
|
Franco同学迷离的小眼神依然还在,邋遢和文艺结合体了直接。没看过小说,真的难以想象会有如此荒诞的一个故事,爸爸的固执,没有人情味小伤感!第一次看到这种屏幕一分为二,感觉到了用心。再说一遍,Franco先生没看出你的彩来。over! |
|
对分屏的应用我毁誉参半。可能这是James Franco的As I lay dying但这绝对不是我的,而且与我想象相距甚远。 |
|
这个分屏真的值得称赞吗?闷死的节奏加无数分镜头,Franco这改编充分展示自己文艺青年的特质,意识流,文艺致死,我欣赏不来。 |
|
可以理解因为原著原因大量分屏,其实想要还原这本叙事错综复杂的小说的确很难。镜头运用过度和意识流让观影体验很糟糕,太文艺还是太累了。 |
|
分屏到这种地步实在是屌 里边混迹这一批平日演屎尿屁的主儿 真是不能出戏更多 我现在看付兰兰的片儿满是慈爱的母亲般的心态这是什么情况。。 |
|
付兰兰你就作死吧! |
|
看到JamesFranco+DannyMcBride以为是又一部烂仔片,结果确实一部很有实验性的剧情片,大量采用分屏的手法同时表现一个画面(如一个从正面拍一个从侧面拍一个拍人物特写一个拍全身),实验意义大于电影本身。3星 |
|
将如此难拍的原著,拍得还算有可看性,很不容易了。不过,过多的分镜头,很无必要,有些不智,如果舍弃,也许更好一些。 |
|
戴尔的微笑像一枚圣徒。 |
|
编导的手法倒是在形式上尊重了原著,分屏的方法也让多视角有了较为直观的体现,不过最终还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逼格。 |
|
这片子相当给力。 |
|
越发觉得自己热爱电影,为什么我这么幸运,能译到我爱的演员的电影呢!?mua~爱爱爱爱James Franco~ |
|
分屏太多,眼花缭乱……可能是因为我不太看得懂福克纳,所以也不太看得懂电影……不过,那种微妙的感觉还是感觉得到 |
|
讲诉一家人运送母亲遗体到墓地的过程,期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剧情无聊,让人感觉很闷,很像快进着看完。 |
|
我没看过福克纳也觉得很好看啊。。就是兰兰的演技够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