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谋论中的家庭叛逆,情节多少有点类型化。尤其是它的结尾,借以宣告的不是革命性的呼声,而是对革命性行动的绝望。和贝尔托鲁奇的作品一样,这一代导演的“革命/政治电影”中的主人公们总是一开始就带上了自宫的架势 |
|
那个年代思想最深刻、最变态、最看透死亡本质的人都在做电影,现在则都是些最无聊的人都在做电影了。感叹衰落,不过也是规律。 |
|
莫里康内 |
|
“从来没有任何一部电影--既不是柯南伯格最好的作品,也不是处于巅峰状态的法斯宾德--像《口袋里的拳头》那样,如此深入地暗示并有效地提出痛苦和疾病是纯粹的反抗和解放。” |
|
差点弃了,然后被惊喜,有些东西新鲜的就是拙劣的,比如电影,老电影,穿透时空把我抓住抑制住我的多巴胺散发我的催产素让我生出有意义的愉悦! |
|
第一千部。 |
|
政治批判一直是青年电影贯穿其中的要素 但对叙事中「发生了什么」导致角色动机的暧昧运用 避开个人意识控制之外的标识 处理为主观现实主义的电影视角 使得电影指向心理及社会活动的具体结果 有点晦涩 又有奇妙的情绪体验 批评和其他材料相联系 是对新现实主义类型的一次更新 /19年好起来了 有幸选到越来越多四星佳片拉 |
|
可笑装逼得一塌糊涂... |
|
zx 口袋里的拳头 |
|
傻逼 |
|
一部出色的处女作,影像风格稳健沉郁,打光与构图均令人印象深刻;题材的大胆出格,但却处理得自有一种古怪的优雅与扭曲的细腻。无父家庭的秩序失衡,利益酝酿的反叛怒火,身处无望环境的极端自讽,势必蹈入毁灭的癫狂与放纵。 |
|
意大利式愤怒,优秀长篇处女作 |
|
7。上影节和七套房、罗米看的,现场邻座大声鼓掌太丢脸导致一直没在豆瓣标注 |
|
整個兒一混世魔王 |
|
异常行为如果不能被熟识之人及时纠正那么这种不作为将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属于那种“看过几眼就觉得颇具水准再一查果然处女作便因风格独特而一鸣惊人广受推崇可即便如此受到其特定故事主题或情绪状态的影响还是很难看得下去”类的电影。 |
|
7.0 |
|
处女作 |
|
潘老师滴课 坚强的忍了下来 |
|
全片下来,人物塑造、情节、叙述方式、摄影等等,并没有特别喜欢的点,看在宝拉·皮塔格拉很好看的份上,勉强及格。 |
|
摧枯拉朽的家庭环境,病态的头脑控制了弟弟,他用自己激进的手段加速了这个家庭的崩塌。哥哥和妹妹没有生理精神上的疾病就正常了吗?她们也是利益获得者和旁观者。 |
|
4.5 One of the best films from Italian Cinema! |
|
古怪的 痛苦的 冷血即深情 SIFF19@国泰 |
|
属于前半部分各方面平衡抓的还可以的,对电影导演初学者学习比较管用 |
|
想起发条橘子和哈内克的funny game 798D9 TLF.mkv |
|
破碎的资产阶级家庭,这导演的政治观点也忒明显了... |
|
处女作就这么优秀。1,60年代是意大利电影的黄金时代。大师正当巅峰时期,新导演又不断涌现;2,手法新颖,情节上有很多跳接;3,家庭关系的崩溃,走向 另一种现实主义,;4,现实的批判,人性的剖析,让人震撼 |
|
影片通过对一个中产家庭成员关系及人物诸多非理性的、暴力冲动行为的描绘,试图呈现当时社会中的青年人普遍存在的,那些病态的价值观念/一种社会现象。剧作上颇为猎奇的成员与情节设计,有着相当程度上的观影快感,但这种极为明显的人为感将观众拉离幻想,恢复思考,同时过于鲜明态度也难免生出二元对立的弊端。这是在后面一部《中国已近》当中同样存在的情况。|人为性还表现在那些象征化强烈的构图上、刀入腹、透过玻璃的文字而形成怪异的窥探等等。2q |
|
口袋里的拳头,是不能永远都被遮住的 |
|
先锋另类的意大利电影,完全摆脱了之前的新现实主义风格,一个家族杀死的故事,男主角像极了年轻时的马龙白兰度,影片中大量脸部特写的镜头和意识流的剪辑风格相互交叉,场景构建也极其出色,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突破意识。 |
|
处女作 |
|
Italian actors are naturals,不服不行。不过好多地方口型对不上还是有点不大舒服的 |
|
无因的反叛,莫名的愤怒,杀人无罪,造反有理——果然是青年人导演的作品。 |
|
#意大利青年电影#在《茶花女》中死去。音乐从不中断角色的行为,相反,音乐只证实它。因此贝洛契奥对于声音的构造还称不上极具创造性,癫痫式的音响运用不过是应和了画面中卡斯特尔爆发性的身姿手势,试图索回身体的占有权,而不是让资产阶级社会将其腐蚀殆尽。
那些突入其来的死亡,几乎是即兴创作的谋杀加速了这一收回过程,尤其是当汽车,这一直接象征着资产阶级的交通载具似乎已然驯服卡斯特尔之时。而如果说戈达尔的《周末》在物理意义上“食用”了西欧的资产阶级文明的话,贝洛契奥的恶作剧则是在精神层面瓦解了衰落的资产阶级文明,其中最为可怖的莫过于压迫者的缺场,“父亲”的缺场,虽然它很快以哥哥的形象填补进去。
与《仪式》中甘于冷观家庭毁灭的主角不同,卡斯特尔更像是一名激进的破坏者,却收效甚微。
2023.11.10 |
|
空虚又无处发泄的邪恶能量,不可控时即是悲剧。 |
|
明明是意大利现实主义 但故事和自由散漫劲儿有了新浪潮的劲儿 你说这个故事怎么发展的 怎么杂糅的 也拎不出一条主线 但就觉得余韵无穷 因为贝洛奇奥给了我们一个活生生的 扭曲的主人公 从他的脸到他的肢体语言都昭示着疯狂 弑母 妒兄 乱伦 破坏 似乎什么都说不通但什么都有可能 他一会儿疯癫一会儿沉默 一会儿静止一会儿大开大合 可预见被精神分析视为和惊魂记男主一样的经典分析对象 看了绑架里贝洛奇奥再看这部觉得导彼时真是锋芒毕露 才华都要溢出来 现在为何这么守成 反而让人好奇了 |
|
破碎的家庭,无名的杀戮。三兄弟和一个妹妹的设置可参照于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
|
http://f.xunlei.com/184468011/file/296855a5-3bf9-49d2-875d-63e0d87eb6cf |
|
男主弑母的理由是失明的母亲成为了家庭的负担,他用行动消除了负担,冒着被监禁的风险,他似乎成为了“勇敢”的人,一个解决问题的人。这样的桥段让我想到了罗西里尼的《德意志零年》,那个片子里,男孩毒死了病重的父亲,同样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但他并没有愤怒和厌倦,他不曾表露出本片里男主面对失明母亲时的情绪和状态。弑母的男主始终都在自我意淫中做出离谱的决定,没有任何同他人商量的意向,近乎于一种反社会人格。 |
|
我tm太肤浅了,浮躁快进中放下此片。 |
|
#上海电影节# 4K 2016/06/15@百联又一城17.5影城 |
|
一个村B青年弑母杀弟最后听《茶花女》病发嗝屁的故事,去你大爷的 |
|
看的时候也想起了哈内克和《第七大陆》,家庭内部的崩坏,我最喜欢的母题之一。影像风格也是我喜欢的 |
|
真狠的小子 |
|
妈的加泰语字幕没看懂,不过镜头语言和表演绝了。 |
|
家庭局面:口袋里紧握的坚硬拳头,拳头里散开的柔和眼泪。 |
|
7.0。構造一個被疾病纏繞的家庭用以批判中產階級是取巧甚至生硬的,但仍舊捕捉到了無因憤怒生發出極端自私心理的動態進程。 |
|
狂乱的简约视角渗透出一种激情的暗喻,这是关于厌恶的情绪,摄影机偶尔在城市中穿行,试图让艺术化的元素抒情化这种厌世,达到了一种特别的温柔犯罪风格... |
|
#2021金馬影展# 熊孩子真嚇人。昏睡了一大半,本來接下來想看導演的《愛情與憤怒》,但我想永遠跟義大利電影分手了。 |
|
过气的老电影 |
|
突发性狂热的视听与情节繁重而主干弱的叙事是否默契,即情境是否被需求,暂且不谈。的确存在一定的“现象”,但不存在构成必要性的视点(即便是虚伪的),那么我们观看一部电影和阅读一则社会新闻的区别在哪?如果倚靠图像的力量,那么回到刚才不谈的问题上——答案始终是糟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