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1.虽然老生常谈但有数据有亲身经历,才能更好地提醒我们,女性的职场包括视觉形象塑造的现状是如何一步步争取来的,而且还是远远不够的。We shall not take it for granted. /2. 会反思自己成长中具有的所谓“男性特质”是不是成长过程中所接触的动画,荧幕形象更多都是男性视角。当你想要成为一个拥有值得称赞的“好人”或“英雄”特质的时候,你是不是就会变得不那么像“女孩”。 |
|
这种题材Harvey必被拉出来鞭尸,像Jeffrey Epstein自杀一了百了怕是之后就不会对他有所指责……对比Seeing is believing (2018),这算是女性主流从业者的发声,对于平权或者反歧视来说,行业的发展必须依托观众需求的倒逼,的确现在有了更多女性电影的趋势,但是更多的还是表面的标签电影,一个男性观众会来看此片,但又有多少女性观众会欣赏同样本周上映的BrianBanks?女性观众的观影面扩大化同样重要,才会带来真的改变。 |
|
從小就看好萊塢的我,多希望那個年代有更多關於對女性不同視角的電影啊 |
|
Meryl Streep一句“It’s the chivalry of 21st century.” 我这才混身一抖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剪辑不呔行,数据感人 |
|
道阻且长。女性们,坚持住,不要妥协,向前走。 |
|
“如果我能回到过去,跟年轻的自己对话,我会说,实际上你应该学会成为一个女权主义者” |
|
老生常谈的电影工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欠缺深度和新意,好在思路清晰(选择Geena Davis出演《末路狂花》的经历作为切入点很明智,穿针引线地缝合了起许多线索和事件),资料也还算详实。这种片子最适合作公众教育用,放个公益场什么的,当然了,似乎应该先强迫业内人士都去看个明白。 |
|
逻辑清晰,论据详实,睁开眼睛看看吧,远远没到批评“政治正确”的时候,有的只是抱残守缺的思想。 |
|
这部比之前那部影视剧人员齐控诉性别不公的从节奏到论点都更清晰,而且也更集中讲述影视剧从业人员真切的体验。还是蛮感动的,抗争真的不易。 |
|
women‘s rights are human rights. 终于明白为什么从小就讨厌Reese演的legally blonde,讨厌芭比娃娃,连《早间新闻》里Reese自己都吐槽pretty woman,就知道男权视角和女性视角的巨大差异。纪录片剪得很一般,但数据和事实证明一切。 |
|
有些實證資料與鮮為人知的反抗行動紀錄還是不錯的。Geena Davis Institute on Gender in Media。看到後面懷疑福斯、華納有贊助XD 就連福斯都能洗白,Wonder Woman做收尾,笑死。 |
|
鸡皮疙瘩 |
|
三星半,被男性垄断的娱乐行业很难意识到当中的性别歧视,整个行业对待女性的问题根深蒂固了近百年,很多甚至已经是无意识的了。那些敢于挑战的女性是英雄,否则就会停滞不前。只有当电影工业能容纳更多女性时,人们的文化生活才会变得更丰富多彩。美国好歹还有“公民自由联盟”这样的组织,我们还差得远,我们的很多女演员依旧只能是花瓶,依然是众多角色中的“填角料”。更别提一些职业工种了。 |
|
[欧乐/Apple TV+]For the facts. If you're considering writing an essay on gender (in)equality in Hollywood, this is a must-watch. |
|
【StarZ】“这部作品(的出现)会改变一切…”是句近乎讽刺的自我安慰,作品获得奥斯卡表彰的电影导演仍要等到9年后才就业(而她IMDb页面多数履历仅是电视的单集执导工作),所发起工会呼吁充满执行的艰难。女性荧屏形象的表达不仅仅是今天拉堆大咖一起拍,入围影展发通稿就这么过去了。它需要改变,需要从每个环节着手:在乎不同性别客户获得差异分成的经纪人、剧本创作体系对更多人的吸纳以及电视网勇于承担经验不足造成的牺牲...甚至是采访对象中,都有需要面对的“内部矛盾”(前个镜头是Rose,后面就是被她撕了的Natalie etc.)。但难不代表不做,Geena的数据研究中心,Reese和Nicole开始的“《大小谎言》影后制片公司资源圈”,Shonda每部黄金档剧集…每次努力都是真正改变的开始,纪录片捕捉了这些人最可贵而又值得尊敬的时刻。 |
|
首先,说了那么半天50/50的工作机会,采访了那么多女性影视工作者,最后发现导演是个男的。片子确实剪得挺一般的,数据不好好拿出来说,抗争的现场素材也特别少,一堆人叨逼叨的,就感觉还是没啥实质的推进,或者说,看起来很表面。 |
|
电影里的女性形象是如何影响女性真实的生活。不想看长片的话可以看这个:https://www.mckinsey.com/business-functions/people-and-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our-insights/addressing-unconscious-bias 一些数据:https://seejane.org/symposiums-on-gender-in-media/gender-bias-without-borders/ |
|
演员里的女性发声,可以在观影的时候明显感受到凝视的差异。 |
|
还是挺有意思的 洗脑录影带讲gaze 这部主要讲行业内部的糟粕 呼应metoo运动和行动主义 |
|
不仅仅是IT行业,原来很多行业刚开始不那么有前景的时候,没有资本控制的时候,女性得以进入把这个行业发展起来,就被过河拆桥赶走了。女人的历史一次次被湮灭又被从零构建,这种循环不会被那么快打破,因为毕竟还有那么多女性被男性视角的历史和舆论蒙蔽着。 |
|
抵制矮化女性的影视剧。对女人好的,就是对每个人都好。 |
|
如果反思只停留在为什么不是50%对50%,太。。。。。。不提后面的原因
797 |
|
还是比较保守和主流的呈现,关于电影行业的性别歧视的揭露最喜欢的还是《反叛缪斯》。 @2023-05-01 23:21:16 |
|
63min,宪法,看到就绝望了。然后我又轻松起来,我意识到我已经排除了那种不必要的荣辱与共感,四十年后我离开,我祝福它变好,但我已经没有力气在这个环境里再次拥有希望了。 |
|
一拳打了70多年,收集了这么多资料,量化了如此多证据,诉讼也发起了,声音也听到了,差不多该打成了吧。好莱坞是在是不行了,最近的捞逼奥斯卡片我都没兴趣点开,厌倦。让女导演看看能不能搞点新活出来吧。 |
|
写文书可以参考一下 |
|
雷普利之前提及的贝克德尔测验还是有意义的 并且要每一个人反思自身 叩问不辍 Are you seeing your white, male, heterosexual identity as an unearned advantage in this world? |
|
结尾比较匆忙 前半部分剪得很好 引人入胜 |
|
如果你是一名女性艺术从业者,有很大的可能,你的才华和创意无法还你权利,你的观众认可也无法还你权利,你的商业成功依旧无法还你权利。在获得权利的道路上,没有“自然而然”这一说,也没有“优美体面”这一说,都是在愤怒和屈辱中抗争。她们都是在愤怒时最美。 |
|
首先,我认为女性应当和男性拥有平等的权利。在男性掌权的世界里,女性地位从来都是可有可无的附属,最近十几年稍有所改善,但明显不够。其次,从电影角度,大多数情况都有一个主线剧情,一个男主角一个女主角,具体描写男主还是女主,要看剧本设计。要想在一个围绕男性的故事中突出女性特点,可以,但不可能围绕女主角设计剧本。如果为了假装平衡,以后拍一部男性电影,紧跟着还要再拍一部围绕女性的故事。不过这就无关公平。在女性为主的电影中,男性也是装饰物。所以,问题在于以女性为主的电影剧本少(市场受不受欢迎无法说,因为女性主导的电影市场貌似还没有成熟,还需要更多)。然后,在拨乱反正(平衡)前,女性应当争取并拥有更多话语权,写出更多故事剧本(因为世界上的书大都是以前男性世界下的产物,女性书籍匮乏,须多补充)。写不下了… |
|
斯德哥尔摩电影节已上映 太赞 |
|
更多的人应该看到这部片子 |
|
女人从出生便再问:凭什么 |
|
谢谢她们。Let it be a call for everyone. (五星支持分 |
|
学校免费放映这个电影,导演来访,可来访的人不多,百分之九十是女性。幸好有人还在做这样的影像,传达重要的信息 |
|
很確幸我成長的年代已有了thelma and louise這樣的電影;也有cate女王這樣的女性role model!但這遠遠不夠!(話說原來默片時代的好萊塢有這麼多女性編輯和工作人員! |
|
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却需要用一整部纪录片来证明。 |
|
到最后还是蛮燃的 谁能想到末路狂花只是个假面新纪元呢 |
|
It’s one thing to say out loud, I want parity, it’s another thing to figure out what the cost of that are, what that actually means |
|
威瑟斯彭从接不到好角色到成立工作室搞出大小谎言、早间新闻。我真的爱死她了。威姐在我心中的形象好有力量。爱每一个在采访中真心发声的人类。 |
|
this changes everything? Not necessarily. |
|
More men need to watch this |
|
杨紫琼她们今天的环境不是男性施舍的,是女性团结起来跟他们拼跟他们抢的。 |
|
commit to 50/50 |
|
虽然老生常谈但是数据还是令人震惊。路真的很长,每一点努力都是为了未来,包括这部纪录片。 |
|
今天依然感谢《女魔头》 |
|
关键还是一个字“钱“,只要女性导演拍出的片子能赚钱,就会有更多的工作机会 |
|
分析数据挺有意思的,剪辑节奏不太行。搞笑的是,咪兔这个事在你国媒体圈有禁令。 |
|
大眾媒體的影響力,投射參考。為了『填縫』而生的女性角色。採訪女性工作者,導演、演員,米拉奈兒、金柏利皮爾斯都有受訪。描述技術沿革與性別工作者比例的關聯。補足一些性別運動脈絡,包括數據影響力、貝克德爾華萊士測驗、公會運動等等。電影尾段把福斯捧超高,不確定實際狀況,但有點嚇到我。川普時代,#metoo收尾。 |
|
平等是来自于自然趋向而不是强行平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