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的某种纪录,这个名字倒是很好的。这个世界上的爱情,千奇百怪,说也说不尽,这也只是其中一种。但要相信,爱情中,根本没有颠扑不破。每个人在爱着对方的时候,可能更多地都是在爱着自己。 |
|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长片导演处女作,获1951年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银丝带奖。个人感觉算比较好看的了,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黑色电影的一些影响,影片后面女主角和情人密谋杀死她丈夫,就容易让人想起《双重赔偿》,而那个侦探也是黑色电影中的惯用角色。安东尼奥尼电影中的女人也都还不错啊。 |
|
Michelangelo Antonioni,1950。处女作。好吧,一个还算讲的清楚和完整的叙事吧。但,缺乏那种联系,故事里的那种好似面粉粘性的把情节扣住的东西,有些碎。片子的主题十分清晰。一切都很正儿八经,不像安东尼奥尼。最后,爱不能以猜测的名义继续。 |
|
这个女人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恋爱脑贵妇,爱情、婚姻她全都不明白。 |
|
自私的女人和意外的剧情,所谓的过去和怀疑都只是诱因,这两人根本无法相爱。安东尼奥尼长片处女作,但是一股子法国味儿,特别是打光和中距离的取景。 |
|
七分半。某种孽缘的回魂。悬疑爱之嫉妒与狭隘阴暗面。安东尼奥尼处女作,上流社会、男女纠葛、丁字对白三元素已齐备。43-45,有点妙的过窗摇镜,53-58 室内+河岸,有大师苗头。“最糟糕的时刻来了。该穿衣服了。我宁愿一直不穿。” |
|
安东尼奥尼的第一部长篇故事片。在《斜面》杂志的评论中,丹·卡拉汉给了这部电影四颗星,称之为“一种新型的反射电影(reflective cinema)”...同样致力于演员“模特”的内部生活和摄影世界的模糊表面”。卡拉汉否定了“看似标准的黑色主题”,并称赞“安东尼奥尼视觉艺术的无与伦比的美”,这将故事和空洞的人物“提升到感官的崇高境界”,将黑色转化为“存在主义诗歌”。 |
|
穿着一身华服逃逸,舍弃一段旧情暗伤 |
|
看得出来此片对罗西里尼的模仿,就算可以把大量镜头理解为表达人物的孤独,也不可否认当时的安公是对叙事中心的捕捉持肯定态度。但是在拍摄多人的相遇与冲突时太死板的影像设计挺毁电影的,而且避免蒙太奇后纯粹的长镜使用也让人疲惫。虽然也有很多惊艳的地方,几处对话场景的运镜底层逻辑和沟口健二很像。 |
|
我很羨慕膠片時代的長鏡頭,尤其是安的這種現形的人身而非人眼的鏡頭調度。在這部處女長片中,幹勁十足的導演在空間的處理上野心勃勃,對待平面幻覺和三維縱深的熟捻構成了尋常角度的異色空間。偵探訪問學校,無意的二維平面遭到縱深的打破;富商接打電話時頭顱與陰影的重疊下家具的參與;在巨大的鏡子面前,三人加上鏡子卻只有五個人的把戲;在螺旋樓梯情節處的處理已經是一種精湛的表演了,時間、空間、聲音與光的合奏成就了具有證據力卻不存在的世界。在情節上,那種焦躁的愁緒還沒形成,正如野心勃勃的導演一樣,帶有黑色電影氣質的故事把四角戀的攻擊性強化了,一場只發生在資產階級的庸俗謀殺在外人的眼光下成為了蛇蠍美人、情婦與偵探的輪舞。這部電影的第二個鏡頭便是安理念的體徵,在不被察覺的環繞鏡頭中我們更近了一部,看到了面目。 |
|
叙事流畅,情节设置也很巧妙。剧情并没有如常演进,而是留下意外结局的同时,引发观众对道德与因果的思考。影片有淡淡的希区柯克印记,首部电影雏形也为日后作品的风格奠定了基础。不得不说的是,露西亚实在够惊艳。 |
|
没想到安东尼奥尼也是影评人出身干了十年38岁才拍出了这部处女作,茶花女的女主演,有些黑色犯罪电影的感觉,其实还是说的情感,但是在一大段密集的台词后我也睡过去了,后边几部也不打算看了。北影节资料馆。 |
|
安东的剧情长片处女作。黑色范,非典型性Femme Fatale,难得是有plot的,但最终还是安东尼奥尼。楼梯间和桥上拍得真好。 |
|
7。故事本身没什么意思,拍的挺漂亮,就是画质有点差。女主角好美,换来换去的衣服也很漂亮。 |
|
8.8;宿命論。空間的接合,畫內寫實對戲中人的壓迫 |
|
开始,警方的调查不再透过闪回镜头,而是将动作转化视听描绘。至于叙述本身自行转化为时间中的不连贯的脱节动作,像女仆在诉说时的重复动作,或说电梯这一著名场景,安东尼奥尼的艺术不断沿着两个方向发展出去,一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时间的奇妙发觉,二是表现不近人情的环境和空荡空间。 |
|
目不转睛见证贪婪。 |
|
拉片,开放空间的探索 |
|
最後半小時三個段落的處理。第一場:寶拉去找古伊多說丈夫找人跟蹤的事,兩人在建築裏不斷沿著樓梯往上走,突然電梯升起聲音打斷了兩人對話思路,觸達心裏的罪惡秘密。第二場:在橋上商量殺人事宜,從寶拉視點開始,遠景的汽車,鏡頭移動古伊多入鏡上橋開始對話,再到進一步追問那個秘密,隨後達成殺人共識,鏡頭移動剛好達成一個環形,兩人再一起下橋。漂亮的長鏡頭調度,同時「回環」暗示事情回到了如同秘密那天。第三段:三條線的蒙太奇,家中焦急等待電話的寶拉/觀看偵探報告的丈夫/在橋上等待實施殺人的古伊多,典型的希胖控制心理時間的手法。偵探的敘事線固然有些和整體融合性不高,但更多是為了提供一種視點:即情感中的「嫉妒」。丈夫對寶拉的,古伊多對丈夫的(金錢層面),還有寶拉對模特的。安氏對人性微妙情感的拿捏,「某種愛的紀錄」 |
|
多么忠贞的出轨却被他人叫作爱情事故。安东尼奥尼长片处女作,长镜调度之娴熟简直令人发指。 |
|
电影太老了。。我看的版本英语和意大利语交替,英语配的很差。是为了女主看的。。爱情不是这个样子的... |
|
剑走偏锋 |
|
经开场介绍,剧本受到黑色电影和Welles的影响,但摄影(偶发的失焦未免过多)和剪辑(不精准的动作剪切和渐过渡的画面)不甚符合这种经典好莱坞或好莱坞边缘实验的故事风格。确实Eraldo Da Roma原是德西卡和罗西里尼的剪辑师,需要时间适应安东尼奥尼,后来六十年代合作才更进一步展开;而Enzo Serafin的摄影技术或风格在《游览意大利》的框架中也得到了更好的诠释。不过全片对小物件或零散元素十分关注,小狗、珠宝、高定服饰、电话、电梯,或完全占据一段镜头或反复强调出现,构造一种别样的表意。 |
|
关于足球:出身拿坡里的私家侦探说:为什么是星期一?米兰要在周日踢比赛……而费拉拉的球会斯帕尔(S.P.A.L.)恰好是在50/51赛季夺得意乙联赛冠军升上意甲,之后,圭多和宝拉重逢于球场,Calcio does mean a lot。关于交通:意大利自1901年以来允许各省自定交通规则,米兰在很长时间内都规定车辆靠左行驶。1923年墨索里尼下令所有左行地区逐步改为右行,这一命令直到1960年左右才落实,所以片中宝拉的汽车仍是右舵。关于电梯:抽丝剥茧的故事就像直升直降的电梯和环绕在其周围的楼梯 |
|
她和他之间不是多出一个她就是多出一个他,她和他不能在一起。只有犯罪才能相连。从爱人变成同谋,当中间的障碍消除,想要在一起的愿望又泯灭了。影片最初画面的选择非常跳跃,而后被某种极为独创的事物所取代,影评人Dan Callahan认为那是对扶摇直上的现代生活的空虚的一种模糊的沉思。06/25/2015 |
|
爱情在《悲情三角》结构里被《放大》凝视后的核心只有一个「偷」字。在有「阶级/社会地位」跌落风险抑或「身份/社会评价」降低趋势的小资产阶级看来,倘若「坑蒙拐骗」四个字不足以让受「分离主义」影响,而倾向于追求《云端》生活方式的他们在底层无产阶级面前刷到存在感、价值感和优越感,那么或许还要加上「打砸抢烧」四个字。是回家?还是去酒吧?这部在「旧爱重逢,道路认同」叙事框架下,调度精彩,剧作却陈腐败坏的处女作品把一贫如洗的男主角引领到了河边。作为「汽车」经销商,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他无法左右「汽车」方向。作为「新浪潮」电影运动《爱情事故》的观察者、参与者和记录者,私家侦探/狗仔/摄影师看似远离狗血「三角恋」实则也在《通往绞刑架的电梯》当中。你瞧,虽然「蛇蝎美人」不会「偷」拍,但《不羁的美女》会《偷吻》啊。 |
|
......film noir? 处女作还在假装类型片,至少纸面上是个类型片剧情,内核对看过后来代表作们的观众来说应该很熟悉了:异化、疏离、虚无,各种迷失的物欲爱欲都不足以让人想活。男女主的无爱之爱在后来的作品里也有反复表现。 |
|
7.2 这个故事似曾相识,但显然甚至不如二流的noir,电影乏味至极,波塞很迷人,确实,而桥上长镜才有后来安东尼奥尼的感觉,或许再加上湖边与楼梯,结局稍有一丝趣味,属于《蚀》结尾的正常拍法。 |
|
#资料馆留影#Antonioni的黑色系处女作,探讨爱的排它自私与残忍,丈夫怀疑妻子,妻子与情人勾搭杀丈夫,故事本身倒无甚新意,然而摄像构图别具一格,每一帧黑白镜头都闪闪发亮,女主的美也让人印象深刻(她名叫Lucia Bosé在2020年初因covid-19离世),BJIFF2017 |
|
早期跟随费里尼拍摄的经历使这部处女作在一些方面得到非常纯熟的处理,摄像机的运动值得称道. |
|
客观地表达主观,以此标记自己与新现实主义的不同(也与费里尼不同);按照德勒兹的说法,时间的重量压在角色的心里,然后再表达出来,所以要叫 “chronicle”;楼梯那场戏确实很厉害 |
|
安东尼奥尼处女作,明显受黑色电影影响,侦探,富人,蛇蝎女,情人,婚外出轨,谋杀躁动,一系列元素从剧作安排看显得陈旧、冗余。安氏擅长的疏离空间和物化凝视,彼时未见端倪。亮点在于几处长镜头的老道调度,饶是这类细节仍不及怀尔德及霍华德彰显黑色功力,爱情中的嫉妒显得太过做作而肤浅,是大师的练习作。 |
|
安东尼奥尼的处女作,有黑色电影的影子,影像风格不突出,关心的还是人的欲望和罪孽之类主流话题,蛮商业。最后谋杀未遂的无厘头结尾昭显出后来的风格。 |
|
处女作,故事相对完整,此刻的安东尼奥尼还试图探索人物之间关系变化的因果关系,到后来逐渐放弃。 |
|
处女作。婚姻的解体和对爱情的不信任初现。结尾虽然合情合理,但戏剧性还是过强了 |
|
其实挺狗血的一爱情故事,女主的旧爱新欢,情感的游移不定,中间的黑色电影气质挽回了不少观感,临近结尾的那场蓄谋已久却阴差阳错的女主丈夫车祸意外死掉,让本应下手的旧情人只是旁观了一切的发生,如同横在二人之间早已“意外”死去的好友兼未婚妻,想去证明爱获得爱,结尾却是选择了分手,对于女主来说好像失去了一切啊。 |
|
安东尼奥尼处女长篇,调查为线索,设计太弱,爱情故事本身还是有点意思,女的要死要活的爱,最后却舍不得荣华,男的处处抽离谨慎,最后却是可以为爱杀人,对爱情的憧憬和误解如此不堪,放不低的哪里是爱根本就是自己,假装的浪漫与执着也是不得不隐藏的虚伪,表演有点做作,人物剧本可以更丰满些。ps,女主怎么那么好看,身材又好,女二也不错。 |
|
65週年,安公長片處女作,當年《電影手冊》第七。情愛關係真的是到現在都沒變啊。劇本鏡頭皆好,模特角色的設置尤妙,唯不喜配樂。 |
|
这类内容的电影感觉挺多的。女主时装秀是不是有赞助的。 |
|
男人要理智得多,纵使女主再漂亮再有诱惑力再怎么会勾引人,他最终还是放下了。而女主是个贵妇典型,妄想凭着自己的芳容和过去的爱恋让死灰复燃,最终只能一无所获。故事还是有些无聊拖拉了,中规中矩。露西娅·波塞真漂亮,演贵妇角色也挡不住溢出荧幕的年轻洋溢。 |
|
与后期的安东尼奥尼差别很明显:对话比重大,剧情也连贯。但像湖边宝拉和圭多的那场戏已经有了大师的痕迹。 有些台词也很精彩:“我很喜欢‘等待’这个词。” |
|
【3星】
1、最后那个女主靠在门🚪旁,胸前一大片雪白,超级白,富婆一个
2、有了钱就一直爱情爱情,整个片子都是围绕人类仓廪足之后的欲望、情感
3、男主当过兵,还是不敢杀人,拿着小手枪,等在路边,准备杀初恋时的小三的现任丈夫,结果还是没下得去手,可惜那男的自己冲到路边,冲进河里死了。最后男主说这个女主的丈夫喉咙那里开了个大洞,好像就是手枪撕开的一样,女主丈夫难道是自杀的?
4、黑白影片,找到的资源还夹杂“澳门新葡京”的广告。。
5、整体一般,甚至有点无聊,女主是一个富家少妇形象,很白,也算是个美女,但是感觉喜欢不上来,空有一个好看的皮囊,却涂满了庸脂俗粉,也没有主见,优柔寡断,终究是个普通得很的灵魂 |
|
随便看了几眼,发现有些冷峻的气质,觉得不一般,有点东西,一搜条目,是老安东的啊...可以留着细看了 |
|
安东尼奥尼导演的处女作。借鉴了很多黑色电影的手段,前一部分侦探的调查和留白为影片塑造了很好的悬疑效果,但主线是爱情故事,所以只起到了背景铺垫的作用。男主和女主因为一场意外分开,又因为侦探的调查旧情复燃。当他们决定杀掉富豪,除掉两个人之间的障碍时,反而走向了又一次分离。爱情可以违背道德,但它也要有底线,不能因为爱放弃良知。否则在消除障碍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障碍。男主的朋友不会理解为什么她的情人不愿放弃自己的妻子,因为放弃家庭等于放弃良知,那时甚至连情人关系都无法维持。男主和女主也是如此,即使最后又是一场意外,负罪感也在两个人心中蔓延。泯灭了良知的爱情,注定是分离的结局。第一次如此,第二次亦然。 |
|
安东尼奥尼的处女作有点希区柯克的风格居然 |
|
安东尼奥尼的长片处女作,贯穿大师电影生涯的一些要素,比如充满神秘色彩的环节(冯塔纳受到的致命枪击、卡尔丽尼的电梯坠亡)、由留白和演员表演空间等共同支撑起的电影意境等等已经初现端倪。 |
|
同样是拍两人行走,成濑和安东尼奥尼是不同的,安的调度灵活,演员位置会随着谈话的行进移动。用侦探引入故事,在故事中增加两人的危机感,很有效。故事本身没什么意思,卫道士的故事拍那么黑干嘛 |
|
无论是雨中的街道,小镇操场还是破旧的楼梯间,即新现实又有腔调,老安的处女长片拍得像犯罪纪实又充满了欲望和情感,手法娴熟啊 |
|
6.8 曼妙的身躯,美丽的容颜,高定华服穿在身
掉落在狭窄房间地板上的珍珠耳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以爱为借口,以情为裹挟,恶灵相依 |
|
#安东尼奥尼影展#大师的处女作甚是好看,露西娅·波塞美艳不可方物,名为“某种爱的记录”,却更像是眼角眉梢的一场误会,对男女双方来说,不过是爱上了过往的幻象与自我的贪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