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主角说:爱就是遭罪,为了避免遭罪,就不要去爱,但是这样一来又会因为没有爱而遭罪,因此,爱是遭罪,不爱也是遭罪,遭罪就是遭罪。为了幸福就要去爱,要幸福于是就要遭罪,可是一遭罪又不觉得幸福。因此,要想不幸福就必须去爱,或因爱遭罪,或因太多的幸福遭罪。这概括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
|
冷战年代的“俄国故事”,变焦镜头,后现代的荒诞,却有向苏联蒙太奇学派致敬的剪辑(战场上的羊群),伍迪艾伦首次在欧洲获奖。可以看做是他早期疯狂喜剧的最后一部(之后便是《安妮霍尔》了)。其间他与戴安娜基顿的斗嘴戏的台词已然登峰造极了。 |
|
看过老头42部,原来还有这部!又一个蠢蛋+倒霉蛋的欢乐神经病,他摇摇晃晃决斗哆哆嗦嗦谋杀,他和最佳拍档掉书袋打嘴仗、和死神共舞,他戏谑老陀戏仿老伯(不愧脑残粉),他把爱或不爱的痛苦与欢乐解构得如此迂回折磨,他把生或死去调侃得如此轻松幽默,这就是骄傲的伍迪老头。 |
|
看到一个评论说伍迪艾伦多次强调《安妮·霍尔》才是自己电影生涯的真正起点,宽容点看其实这部和此前四部相比,已经开始脱胎换骨,首先极富哲学思辩的台词使影片开始脱离单纯的好玩而变得深刻起来,其次在深刻和有趣之间来回穿梭,如履平地,体现出了极好的掌控力。 |
|
电影在欢乐和深刻之间来回转换 |
|
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同时戏谑俄国文豪和伯格曼 |
|
8/10。上帝许若死缓只延期一小时。男主欣赏歌剧和伯爵夫人调情、决斗前求婚的独白用特写表现,全景对比军营里走错正步、弄歪刀枪、钻进炮筒等洋相,突显人物滑稽样貌。搞笑的是战场上有啦啦队和卖零食,夫妻生活穷得糕点吃雪做的。戏仿[战舰波将金号]中眼镜男、石狮子蒙太奇和[假面]女人的脸交替出现。 @2017-01-23 01:44:25 |
|
90#。伍迪艾伦的‘’填字游戏‘’,‘’我”的《死屋手记》:在“我”迎接《罪与罚》的结局时,父亲来看我,他说博比克从《卡拉马佐夫兄弟》之一那儿听说,那个邻居家的男孩杀了两个女人,“我”认为他一定是被《群魔》缠身了。父亲说他本来就是个《流氓》(A Raw Youth)‘’我”认为他是个《白痴》,他表现的像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而且我听说他是个《赌徒》。当‘’我‘’死去,跟随《第七封印》中的死神离开,妻子的《假面》在屋中凝望着我。 |
|
好景不长,战火再次袭来,拿破仑攻占了莫斯科,鲍里斯必须重回战场。无法忍受离别之苦的索嘉决定一劳永逸——刺杀拿破仑。于是,一对傻头傻脑的夫妻带上他们的猎枪,就这样出发了 |
|
【A-】怎么说呢,你永远无法拒绝这个小老头。一边是精打细算的高级文人资本主义性爱笑话,一边又是混杂着文学、影像、歌剧的戏谑与致敬,外加“爱与死”的极尽哲思。用最黑色淫荡的欢笑去高度概括人间世最为深刻的道理,这应该就是我爱伍迪艾伦的全部理由了。最后与死神共舞的那一段彻底把电影拉到了一个全新的审视高度,喜爱程度再加一星。 |
|
伍迪艾伦将他擅长的风格化模仿几乎运用到信手拈来的地步。在《爱与死》中,它几乎将包括老塔与爱森斯坦在内的一系列苏联形式主义进行了致敬。它虽然包含宏大场面以及招牌式的黑色幽默,却是以此为表象提出一个宏大哲学命题:在生活中诸多不能忍受之轻面前,死亡已不值一提 |
|
直到最后一刻,鲍里斯还认为自己会得到赦免,英勇地走上刑场。索嘉在和女友谈论爱情的时候,见到鲍里斯跟着死神走过原野,两个人沿着湖边的树林越舞越远。 |
|
伍迪艾伦早期喜剧的收尾作,虽然说是有个过渡作用,但其实真的还是超级超级超级搞笑啊!每一句台词都是吐槽,和戴安基顿吵架吵得真是让人瞠目,哈哈哈。伯格曼、爱森斯坦、历史以及各种俄国文学被玩于股掌之间。。。 |
|
哇真的是一如既往的黑色幽默,喜欢伍迪艾伦的电影,无论是作为导演还是演员他都很棒 |
|
爱是生命的本能,死是生命的极限。不得不说伍迪·艾伦是个语言天才,用语言将节奏扣紧,推动了幽默的催化,却看起来就是那么一堆废话。谑而不虐,这也是马克·吐温力求的风格。死亡就像爱情,来的有早有晚,但迟早都会来。 |
|
战舰假面封印等致敬流早有豆论。只在无厘头的渊源上小作猜测:决斗时对空鸣枪导致双臂染红,疑似凌凌漆袁咏仪的遭遇――转射枪加吊灯;行刺途中插入一段对口,点秋香之杀人灭口居家旅行必备……另外一小段原声比较耳熟,英片马嘴的主题音乐。查了下,普罗科菲耶夫基杰中尉组曲之三基杰的婚礼。三星半。 |
|
喜欢这种脑洞大开和无厘头 |
|
早在接近50年前,伍迪·艾伦就用他浩瀚的人文知识储备吊打了一把文学青年,这是一部不带点俄国文学的功底、不带点伯格曼的阅片经历就根本看不太懂的思辨类喜剧电影。早在近50年前,伍迪·艾伦就像电影界打出了一张大师牌。 |
|
7.7 无敌老头的沙俄情结,在荒谬戏谑的神经喜剧框架中通过台词点触到爱情与死亡的哲学,从而在一片混沌之中激烈地输出自己的观点,塞满了知识分子的消遣和自嘲。 |
|
开头居然不是温莎字体,Woody Allen的历史穿越古装片。Diane Keaton的表演真是棒级了,乐坏我了,Woody挑逗女人时的小贱样猥琐至极。俩人真是绝配,无数冷不丁的高笑点中夹杂着令人捧腹的狂笑点。比起Mia Farrow,Keaton简直魅力增色太多,更灵动、聪明、有趣。到处穿插着睿智的哲学思考与文字游戏。 |
|
7.8/10。①拿破仑侵略俄国期间贵族家庭的男主和他表姐复杂的恋情故事。②笑点不断,喜欢直视摄影机说出内心独白、持枪决斗、敲脑袋的默剧、暗杀拿破仑现场这几段。③笑点塞得太满导致情绪过载(同质于《鸭羹》但严重得多),扣2分。④把黑色幽默拍成了玩闹/无厘头喜剧,气质有一定的错位,扣0.2。 |
|
哇真是太好了,伍迪艾伦终于击中萌点 |
|
伍迪·艾伦早期的几部作品都很无厘头,很逗,这一部也不例外。在这部影片中,伍迪·艾伦把背景设在了拿破仑入侵俄罗斯的时期。影片在叙事上更加常规,主题上也更加深入。伍迪·艾伦和黛安·基顿故作正经激烈辩论,还抛出一堆哲学术语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这些搞笑对话中暗藏的讽刺也是犀利至极。 |
|
“爱是遭罪,不爱也是遭罪,遭罪就是遭罪。”//七八十年代的伍迪艾伦也太好笑了 简直是个行走的吐槽机 从东到西自南向北把欧洲大陆玩了个遍//当说话者的表情一本正经地足够让人信服时不管他们说什么听的人都会相信的//其实也是非常严肃认真的关于爱与死的讨论 毕竟上帝是个混蛋 死亡也不会糟过和保险推销员待上整晚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 如果做爱次数降到每八个月一次以下的话 就应该检查下是哪里出问题了(。 |
|
战争,喜剧,有趣 |
|
某些俄国名作戏仿!? |
|
【B+】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小老头实在太有趣。在荒诞和哲学之间自由切换,同时各种致敬伯格曼,又戏谑的语气调侃历史音乐爱情,而正经起来又将“爱与死”洞悉的透彻,镜头剪辑也都十分成熟。音像店的昆汀肯定没少看伍迪'艾伦。不过唯一遗憾的是,这种风格可能不太适合持久,前半部分感到惊喜之后,后半部分就被不断的自我重复而感到厌倦了。 |
|
#补全伍迪艾伦计划的意外性:你不知道补到哪儿会偶遇一部牛逼闪闪的杰作,《爱与死》就是如此。#极其睿智、幽默又荒谬的一部作品,关于爱与死的论题在喜剧的夸张叙述手法中探讨得淋漓尽致。“我认为不要把死亡看成终结,而应该把它看成是非常有效的削减开支的途径。关于爱,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不要计较你发生性关系的数量,而是质量。”麦田、镰刀、死神、天使、舞蹈,但丁与伯格曼,《神曲》与《第七封印》。 |
|
揶揄戏谑历史事件的同时又饱含娱乐性,金句多到数不过来,还有对伯格曼的致敬。 |
|
无厘头的喜剧 |
|
伯格曼《第七封印》
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
卓别林《从军记》
《圣经》
存在主义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卡拉马佐夫》《罪与罚》
斯宾诺莎《伦理》
莫扎特《魔笛》
黑格尔《逻辑》
苏格拉底语录
柏拉图《会饮》
亚里士多德《逻辑》
|
|
万裕。风格强烈。这种蕴藏着巨大知识的幽默很喜爱。爱与死的哲学命题的这一解释让我异常满意。早期的个人嬉闹和晚期的一板一眼两个伍迪我都喜欢。 |
|
体验了一把黑色幽默。 |
|
俄罗斯梗爆发 若干很贫很果敢的台词 不乏让人听得回不过神的大段独白/对话啊! 老头早期的叨逼叨段位实在太高了! |
|
我最爱的神片~Morality is subjective. Subjectivity is objective. 23/12/15 第三次 to love is to suffer, not to love is to suffer, to suffer is to suffer. To be happy is to love. To be happy then is to suffer. |
|
Sonja (Diane Keaton) e Boris (Woody Allen): Oh no, Boris! Ti prego! Il sesso senza amore è una vuota esperienza.
Sì, ma con le esperienze che corrono, non è male! |
|
我感觉是老头早起喜剧最好笑的一部(不包括那俩伪纪录片)~看完这部后,Woody和Diane合作的电影我就剩呆头鹅没看过了,再没机会看到这俩活宝拌嘴吵架卖萌,不禁悲从中来... |
|
苏联文学的狂热爱好者伍迪艾伦先生,分别致敬了爱森斯坦、伯格曼以及维斯康蒂的影迷之作,不同的是,他用自己内心的思考撑起了整部片子的骨架,幽默并且深度。 |
|
艾伦最无厘头的作品了 |
|
Diane Keaton 太棒了!嗯伍迪艾伦果然是伯格曼的脑残粉吧。目前最佳。 |
|
Tragedy +Time = Comedy |
|
3.14 伍迪·艾伦的颜真不行。我也想跟白色死神合影、跳舞。Say love,even dead. |
|
如此多的致敬,简直怀疑是不是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有所本~~笑死~ |
|
伍迪艾伦早期的无厘头作品,同时戏谑英格玛博格曼和陀思妥耶夫斯基。To love is to suffer,not to love is to suffer,to suffer is to suffer. 这首爱情哲理诗道尽了一切爱与罪的纠缠 |
|
太可爱太幽默了,我笑到喷饭,纽约人在沙俄,不想讲笑话的电影人不是好哲学家,我的relationship goals之一是找人和我一起欣赏文字游戏世界冠军伍迪艾伦并把他的废话一起记在小本本里。好多致敬镜头,艾森斯坦卓别林伯格曼,还有很多文学reference,真是属于文青自己的导演啊!卷一定看过这部吧( |
|
Not to love is to suffer.To suffer is to suffer. |
|
伍老头原来你也曾是这么一只多动多话多抬头纹的interesting young man!!!啊哈哈哈哈哈咳咳我把去年的痰都笑出来了>//< |
|
love-suffer论自然不用说,woody的幽默感需要大智慧 |
|
咸吃萝卜淡操心,爱上一个淫乱自以为是的愚蠢女人,最后蹦的就死了。。。伍迪艾伦的又一次自嘲性逗乐 。 |
|
Diane Keaton在里面太可爱了!!!!电影还是一如既往的神经病哈哈哈哈哈老头子你怎么可以这么神经病。可惜我实在搞不清俄国人的名字所以很多梗都没get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