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cello Mastrotruni爷爷演的卡萨诺瓦很可亲 |
|
最后一幕打破时空界限,打破人物与观众的界限,可不仅仅是一种噱头,而是一种历史观的表达。 |
|
年轻只是我们很快会克服的一个习惯。让女人无法呼吸的不是66岁的卡萨诺瓦,而是他的名字,他的名声,他的过去……而今那些东西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
|
瓦伦之夜开场像天堂的孩子,无论西洋镜还是马戏,场景的设置是侧面介绍时代背景,一出历史的还原 |
|
无字幕 |
|
一众巨星比着谁更落魄谁更魂不守舍的拍法可以说是非常斯科拉了。汉娜·许古拉发挥稳健,最后对着国王的衣帽下跪那里还挺动人;马老师演一个已经出现阿兹海默症前兆的老年卡萨诺瓦,头发已快掉光依然风采迷人,高跟鞋穿得相当销魂😂;没想到后面Jean-Louis Trintignant突然冒出来客串了一下……总体感觉比较平淡,历史还原到位了但每个人感慨一通最后就四平八稳也没啥突出的。 |
|
托馬斯.佩恩在巴黎馬車驛站里與阿爾薩斯的鑄鐵廠主接洽:"只有他們能鑄10英尺長的鐵条。"他在為他的"《常識》之子"尋找施工方,那是一座紀念十三州合眾國的十三根彎梁撐起的單拱鐵橋。身為三國的啓智者和棄子,他知曉凌汛期在湍流險灘渡人的,除了免費發放的小冊子,還有堅固的鐵橋。《瓦倫之夜》 |
|
全片約有五分之三以上的時間是在馬車上幾個人以對話方式進行,相當於電影只是在耍嘴皮而已,電影的重心原本是國王從王宮脫逃被革命黨人士追補,事實上卻完全失焦而倫為不知所云的作品。Marceello扮演的角色竟然猶如女子般滿面抹粉,腳穿高跟鞋,難道是彼時法國貴族的穿戴乎。 |
|
全片有一个挺精彩的开头,后来竟然在旅程开始时泄气了,其实那个时间点应该是渐入佳境才对。总而言之,我觉得整部电影就好比一位表面上虎虎生风的武术大师,在费力地表演一段花拳绣腿的套路。说回影片本身就是:保皇可以,但必须保得更加情真意切些,花架子不算本事,请动真格的。 |
|
民主还是保皇,看上去很矛盾其实并不矛盾,革命的热情终究会退去哪种政权还不都是一样,受苦的总是那群穷人,打倒了皇帝贵族,新的“皇帝”和“贵族”又会出现,而且比以前的更甚。不知为何这一群人的马车戏让人想起了福特的关山飞渡,眼含泪花的老年瘸腿卡萨诺瓦隐隐的有种老年韦恩的影子。。。 |
|
太有趣了!喜欢这视角,细节也很迷人。Hanna Schygulla实在是太美了 |
|
1791年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出逃引发的故事。演员很有名,但都不够投入 |
|
我真的很喜欢看卡萨诺瓦的故事,这部是为了找法革相关搜到的,算是歪打正着,竟然是马塞洛演的卡萨诺瓦。
这个名字和题材让人很期待这段历史怎样激情澎湃的正面描写。但全片没有出现过国王和王后的正脸,也只听到两句台词。以作家Rétif和卡萨诺瓦的视角展开。作家一路追寻国王逃跑的足迹,仿佛战地记者。卡萨诺瓦从捷克单调乏味的图书馆里逃出,又被人追回,就像是路易十六出逃故事的一个小缩影,就像《红楼梦》里的甄士隐一家的兴衰,迅速演完和预言了贾府的悲喜。
最后,回到现实世界的巴黎街头,作家消失的塞纳河畔拥挤的人群中,仿佛《死者田园祭》的收尾。 |
|
居然能想到把《关山飞渡》翻拍到法国大革命去?!可我既不了解法革,也不喜欢《关山飞渡》啊,斯科拉话痨的时候真挺无聊的……音乐倒是不错的 |
|
不是很值得期待…… |
|
一场欧洲大革命后的奇特旅程。 |
|
大革命动荡岁月中的一个夜晚,一次失落而伤感的旅程! |
|
在许古拉身上女人一切迷人的地方都能看到。风格一点也不像拍出<特殊的一天>的那位导演,大部分都是平庸杂碎的铺垫。 |
|
看完了也不知道哪一个是路易十六 |
|
演员使用非常Scola-ish(毫不意外的MM和最后带来惊喜的JLT),结局也是(仿佛同时收了三个政治组织的钱),总体来讲比想象的好,是Scola后期关于消逝的无数部电影里比较成功的一部了。某种程度上说一切的解体都是一样的,既然存在即是善。(说起来这是Pasolini用来总结《甜蜜的生活》的话。)Schygulla非常美,另外在一部表现马切罗老师头发掉光的电影中看到Laura Betti老师仍旧如一颗尖叫的巨型QQ糖一样四处滚动并带来灾难,多少让人感到了一点乐观。 |
|
竟然能这么疯狂地拍历史 |
|
Intellectual逛窑子就是不一样。 |
|
#35th Cannes#主竞赛 |
|
已成為 Scola 鐵粉 |
|
一辆马车尾随着国王的逃亡路线,车上各色人等都有自己的打算,而卡萨诺瓦(马塞洛·马斯楚安尼)的出现显然又多了一道风情。 |
|
马塞洛&许古拉&巴劳特&让克劳德群星闪耀,斯科拉沉甸甸的古典气息精致华美 |
|
演员阵容略屌。到现在为止,卡萨诺瓦有关的电影没一部喜欢的。 |
|
3.5/ |
|
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不同年龄段的一群人的一段旅程,以旁观者联谈的方式讲述了这样一个历史大事件~最后的跳转穿越是亮点也是败笔,是求“新”的结果,虽然说贯穿了社会更迭不变的主题,但毁掉了整部电影的氛围,扣半星。 |
|
3.5。又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历史天窗。 |
|
Pour ma classe de l'histoire de la Revolution française. |
|
7分。 |
|
法国高蒙发行的蓝光(碟商LJ),8.1分+
1,法国式正剧丧心病狂的对历史细节的还原(可以精确到一个杯子!),与沉闷的电影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艺术是真的赞,但直看得人想睡觉
2,最后一个长镜头,随着巴劳特爬上阶梯,从18世纪末穿越200年来到20世纪末的巴黎街头,其时空蒙太奇的运用确实很赞。地上与地下,现代与历史,摄影师取镜的创意真不错
3,Trovajoli为此片做的交响配乐,有点让人想起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的四乐章
4,汉娜·许古拉扮演的伯爵夫人是真的美 |
|
总算演了一回卡萨诺瓦 |
|
时隔四年,我终于看到我的第20部Marcello Mastroianni,啊!那迷人而柔顺的拉丁情人。<3 |
|
1、巴黎的妓院真是,它让人相信人间真是上帝创造的。2、走夜路火星四溅的写手。3、我一直不明白鹧鸪有啥好吃的。估计跟鸽子差不多吧。 |
|
前面的冗长铺垫,为最后一段人民的火炬照白夜如昼。帝后至始至终的缺位,而金灿灿的皇袍最后穿在傀儡身上,都是神来之笔。作家穿越到当下巴黎;这样的天崩地拆的时刻,不是又要来上一遭了吗。 |
|
瓦抗之夜 LS丽狮简9 |
|
什么都不说了,我爱斯科拉。 |
|
一趟旅行见证时代的变革,以小见大,惊喜是卡萨诺瓦。 |
|
斯科拉一贯的政治性和元电影话语,马斯楚安尼男神老年仍散发着迷人魅力。临结尾处伯爵夫人和路易十六的衣服互动那段极具情绪渲染力,但导演整体的基调又是高明而克制的 |
|
1 |
|
7.6 |
|
BD DT-90726
法B x1简 25G
201701 |
|
法国人真的不适合拍历史,切入角度倒是很有趣,历史部分还是交给英国人搞吧。 |
|
piazza maggiore 23/06/23 |
|
皇帝的戎装 |
|
安妮·贝儿 |
|
路易十六的最后时光…… |
|
150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