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杀死那只珍奇!【虽然她本来长得就够吓人了。 她的死、墓地和片尾都呼应轮回,残忍却又厚重。再次印证青春和政治密不可分,而这一次遭殖民的香港好像就是走向疯狂的本身。【研究徐克的变化一定很有趣。 |
|
#siff#2024-6-22重看;真够cult啊,早期徐克这么猛!香港新浪潮的源头都爱政治隐喻(其实结尾已是明示了,片中也多次提到各种势力复杂以及不要轻易招惹外国人),一股涤荡坚野的不羁烈火雄风!黑吃黑,硬碰硬,一起发疯,大家玩完!非常好看的类型片,值得回温。各人结局其实还是有些因果宿命论的——比如猫和人的对照,比如三个男孩中较老实的那个活了下来。 |
|
这故事的内核还是在道德警世。通过加诸在女主人公和他哥哥身上的两道因果宿命感极强的情景母题复用:窗外楼下与开枪人质,徐克本意在告诫世人要抑制暴力过度与戾气太重以避免局势失控代价惨痛,哪怕行为初衷是出于维法或抗恶。这点来说与十年后的黄飞鸿系列的价值理念确有共通之处。不过矛盾也是相似的:就像你如何能用一部打戏堆积的武侠功夫去阐述武术不能救国的道理?你又如何能用一部感官刺激很强烈的作品去教育别人过度暴力会遭报应?特别是港影恣意癫狂的风格偏好又使得他们总会把惊悚片的题材底料拍出火爆麻辣邪典恐怖的味道,更加重了主题与风格的错位失统。三星半……PS林珍奇是个特色鲜明的好演员,早早退出影坛颇为可惜。 |
|
好一个我行我素日天日地的林珍奇!想起后来袁洁莹在学校风云里同样决绝的眼神,港片从来不缺刚烈的女子。徐克年轻时候的作品真够生猛,很多同期的香港新浪潮作品也充满着青年人无政府主义式的情绪化宣泄,和台湾那边温情脉脉的新电影形成鲜明对比。 |
|
太变态了!怎么这么变态啊啊啊啊啊! |
|
无论意识还是手法都太突破时代了,携带着异常浓烈且戾气满溢的暴力社会体征。笼中白鼠、穿肠亡猫,这些符号鲜明的隐喻旁体将故事的锐度提高不少,文明社会顷刻间化作困兽犹斗的血雨江湖。有人说这是生于越南乱世的徐克对残酷青春的一种回首和总结,是回归浪漫前最痛快的一次渲泄,看来一点儿也没错。 |
|
林珍奇扮演的女流氓真迷人,浮躁的一代。可惜加入了黑帮的剧情后就降低了原始的真实感。95分钟版。 |
|
凌厉的情节划伤了观看者的表皮,留下一抹残红在观影者的眼;一步接一步的情节精湛有理,一个名为青春不羁的炸弹引发的一连串事件;特殊的时代下,政府与百姓都在畸形行进.. |
|
港版《青春残酷物语》,同是内在暴力本能与塑造暴力的外部空间集合,野心大到每帧镜头都成为暴力宣泄工具、血浆喷溅方法集成。结尾两段高潮极致反类型,城市空间与香港末世隐喻。有此片在手,徐怪已可在华语片界封得半神。 |
|
相比于蝶變的後現代解構以及地獄無門的社會學隱喻,這一部因其現實主義的底層視角而更具針對性和批判性,青少年的反抗表徵著對於體制的不滿和逆反,粗糲的風格處理透著一股戾氣,更加彰顯了殘酷現實。在混亂現實下,個體命運處於一種焦灼的無定狀態,時刻面臨著死亡的威脅,殘酷青春的幻滅走向和結局。 |
|
1980年,连车保罗都在演学生的时日,港片可以cult到直插人心的程度,暴烈、凶残、袒露、疯狂,几乎是人人目露凶光,以个体无处安放的躁动穿插整个环境的不安。好久没看过不知谁人能活、不知谁人怎死的电影了,没有谁要刻意制造幻影,或者写下句号,只会带着巨大的茫然驶入下一个迷狂,直到某一天,大家都开始慈眉善目。另外,里面关于同性恋,警方有一句,“顶唔顺啲homo……”。又另外,看《叔·叔》时觉得“挠荔枝”这说法相当生动,这电影也有让人看荔枝甚至吹嘘是增城挂绿的表达。#北影节14#10,资料馆 |
|
A / 在人物动作的持续堆叠中将其身体渐渐凝固,终而抵达抽象。武器的影像既作为现实的暴力工具,也作为剧情“速度”组织与人物“投射”行动的内在驱动力;而暴力既是一种无因的冲动,也同时是一种逻辑推演。这种双重属性的纠缠在最后射击的蒙太奇中将图像变为历史的凝结物,几乎是毫不费力地捕捉到了极其庞杂的社会情绪。 |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欺负小动物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
|
“哎呀,你们这帮死流氓!” |
|
戾气太盛,不然值五颗星的。 |
|
香港新浪潮,风格化十足,配乐极其潮,血腥场面十足Cult,人生命运无常,当然也有一定的政治和社会隐喻。但说到底,其实还是三男一女四个熊孩子实力上演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悲剧故事,看完也不会有可惜扼腕之感。毕竟,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3.6 |
|
扔猫钉鼠脑,土炮炸富商,劈友战士帮,坟场特种兵;地头蛇X境外势力X暴走差佬X反社会童党一顿黑吃黑;情况整够云,政治部话事,暴戾无节制,机枪冚家铲……七十年代赤军动乱和越战阴影的香江寓言,历史终究是个轮回,"你班死衰仔"。林珍奇的反社会少女有型过头,感觉能排进徐克宇宙的女侠前三#北京电影节 |
|
24年上影节第七场。十一年后在大银幕二刷4k修复版,林珍奇贡献了也许是港影乃至华语电影里最独特的少女形象:「叛逆」「孤僻」根本不足以形容她的心理,缺少亲情关怀和系统教育在她身上则是迂腐不堪的陈腔滥调,她完全是天生的,纯粹的反社会分子,自带着极恶极冷的癫狂气质与毁灭一切的歇斯底里,驯鼠杀猫,纵火引爆,直至卷入恐怖分子跨国军火大案,被自身的疯狂所抹杀。谁能想到两年前她还在张彻版射雕里演娇滴滴的程瑶迦呢?徐克借此人物引出80年代的香港社会,经济上贫富差距极大,政治上又处于中外势力夹缝中毫无话语权,动荡不安罪案频发,人心惶惶精神空虚。人们在拥挤不堪的空间中艰难求生,使整个社会成为充满戾气与躁动,一点即爆的「第一类型危险」。新天地UME空调完全不冷,更加剧了这层焦灼黏糊的氛围,沉浸式观影体验了属于是。 |
|
徐克“混乱”三部曲的第三部,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鬼才徐老邪当年的大手笔之作,但是由于影片太过于暴力和灰暗,在上映时,强迫缩减而且还拍摄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尾。在影片中,大量运用无剪辑的技巧,镜头朴实,接近于纪录片。 |
|
这是香港新浪潮最疯狂的呐喊了,如果高速甚至跳跃的节奏在徐克所有作品中都不奏效,在本片中绝对是升华般的存在。徐克最佳!最佳!最佳! |
|
为什么叫他徐老怪,这片子贡献巨大吧,拍的太生动太有个人风格了!新浪潮旗手名不虚传,青春,各种野蛮生长,镜头犀利!看看他现在拍的都是些神马,老徐啊老徐,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字幕里有叶德娴,我查了一下说她演一名女警官,完全没有印象……迪厅里那首舞曲就是十亿神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动物世界》里的片尾曲,space的《just blue》,百度百科说动物世界首播是81年的12月31日,照理说在这里听到然后拿去用了可能性不大,so还是说明我央视编辑的眼界和乐感还是真赞的。 |
|
有很强烈的政治隐喻,枪械的使用与战争的回忆都在给当代的年轻人带来仇恨的暗示。猫本身就有邪恶的意味,反社会的女主将猫杀害,女主又被黑手党杀害,又有一种仇恨不断在传递的信息。黑暗新闻不间断插入其中,日常生活都被负面信息笼罩,媒体所带来的信息泛滥都在腐蚀人的内心。整部片子都很邪,对暴力的描绘毫不遮掩,黑色幽默有的也恰到好处,但总感觉有哪些地方不太够,可能是因为女主死得太轻易,又或者是后段太像一般的犯罪枪战戏,虽然发生在充满死亡的陵园。最后一句“你班死衰仔!”算是很好的缓和严肃以及批判性的台词。 |
|
95分钟导演剪辑版。虐猫,断手,拖尸,缝嘴,不敢相信是在大陆院线能看到的尺度。末日气息浓厚,狂怒的社会情绪,毫不掩饰的民族情绪宣泄,可惜戾气只停留在了扁平的奇观堆砌,未能积累出更喷薄的效果。(查到了原片名,再结合女主的发型,徐克可真敢拍啊)#SIFF2024#第17场 |
|
BJIFF2024,4K修复版。这种香港早期残忍生猛的犯罪片在银幕看是一种享受。 |
|
找了两个版本来看,还是优酷原版的好看!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QwMDE2ODg=.html |
|
徐克給力,結局不給力! |
|
7.0/10 分。2024.09.17,初看,2K修复导演剪辑FRA法版蓝光。时长1:39:18。其中有不少画面还是那种特别模糊的,不知道为啥。。。徐老怪的片子,真的有一点邪气。题材非常大胆,放今天分分钟被和谐。呵呵。。。看到打酱油的吕良伟了。豆瓣的演员表里有叶德娴,但我没有认出来。。。 |
|
黑吃黑,邪中邪,初生牛犊的徐老怪,把底层社会涂抹成一副可怖的末世景象。运镜和配乐都吊诡十足,情节充满不连贯的破坏性,特写中林珍奇的眼神极具杀伤力,但她仍如同蝼蚁被无情碾碎。在这个混乱失序的世界里,弱者挥刀向更弱者,各个阶层的年轻人都无处可逃,最后死无葬身之地。肆意宣泄的暴力,最终如子弹打回到自己身上,现实已不可挽回,电影也演变成一场近乎癫狂的政治扫射。墓地里的荒凉场景,总觉得启发了陈果的《香港制造》。 |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
14th BJIFF 06@小西天。徐克爆裂的青春残酷物语:越战阴影与安那其愤怒是其作者标识,而遵循因果报应的新浪潮则算种香港特色。女主的活法与死亡是电影最昭彰挑衅、最有破坏力的处理。结尾真好。向坟场扫射、犯罪新闻照片的快速剪辑,以及二度剪入的高楼扔下的红色颜料,任取其中一种结束都已是很精彩的收尾,而徐克倾泻才华般地将这三个段落叠加了一起。 |
|
7.8 理想无用,命如草芥。将鲜血作为染料涂抹在脸上潜伏于现代丛林里,倒错的亚洲史。#BJIFF2024# |
|
SIFF26 没想到是相当好看的犯罪类型片。开场暴雨快速切镜搭配猎奇动物虐待行为奠定基调,反社会的叙事走向辅以血腥暴力将影片推至高潮,而结局居然走向了反殖民反暴力的意象之中,令人惊喜。
6.20上海科技影城场次系本片于本届siff初次放映,字幕问题酿成大型放映事故。影片中一处剧情是影院遭遇爆炸袭击,逃命的观众向影院抗议退票。恰逢此处字幕完好显示出台词“退票”二字,联系本场放映事故影院的退票处理,在场观众纷纷发笑。 |
|
堪为震撼。在吴思远的支持下,徐克接连拍摄了《蝶变》《地狱无门》和该片,不得不说,本片把徐克早期敢破敢立的创新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些镜头不仅仅是惊悚和凌厉,而可以说是恐怖,电影整体对国家身份和民族议题也进行了反思,在徐克这一外来者的视角下。 |
|
看似无因的狂暴戾气,实则有最可怕而不易察觉的形成过程。一句警告,一系列以少年暴力释放的机枪声为节奏完成的静态暴动照片快速剪辑,一声质问——这个结尾太好了,也挽救了整部虽然极其生猛但也极其粗暴的影片。7/10. 96min修复版@HKIFF48|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560004/ |
|
“徐老怪就是这样老怪的啊”同事如是评论 愤怒和迷惘拧成一股劲 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最后墓地枪战 也是香港的无奈 是很好看了 不过没有人提醒我会这么血腥…差点吐在银幕前// 20240330重看 4k 還是很嚇人 |
|
徐克的这部《第一类型危险》和同期余允抗导演的《山狗》,在风格主题上较为类似接近,都是用青年群体的暴力犯罪事件,来映射当时香港社会积压的种种问题时弊,十几年后陈果导演的《香港制造》也是这种主题先行下的创作产物。彼时的徐克作为新浪潮导演,作品中带着一种青年人的批判与愤怒情绪在其中,主角四人最初都是被社会边缘化的年轻人,他们以玩的心态对抗主流社会,以玩的方法包装危险,如制造炸弹及残害老鼠等,都是对社会忽视他们的声音的一种非理性发泄。 |
|
生猛、粗粝、愤怒,不适感贯穿始终,越到后面越拍得毫无章法和出其不意,能看出导演想表达得对当时社会的强烈控诉,警察不似警察,学生不像学生,以及以暴制暴的社会。半夜在大荧幕看这么一部片子也挺带劲。#BJIFF2024# |
|
【香港国际电影节修复版】以青春成长作为底色,徐克再破格地嫁接上警匪、犯罪、动作类型,打造出一种残酷血腥青春的实验类型。像放炸弹、虐猫、兑换赃款、激烈枪战这些情节即便放在今天来看,依然会觉得有几分张狂的色彩,尤其是徐克对女主角阴暗病态心理的刻画,更是无人能出其右。尽管看起来接近于一部邪典片,但考虑到80年代香港在英国统治下的殖民地背景,影片又摆脱不了现实讽刺的意味,而徐克将青少年作为较重的叙事线索,显然也有意想探讨无政府主义的根源。片末那些六七暴动的新闻素材图片似乎暗示了青年人这种反政府、反道德的根源指向了当年的社会政治环境。照此看来,这部当年被禁的邪典片依然能在当下找到令人警醒的意义。 |
|
剧情强悍凶猛。小太妹目睹三个男生撞死人威胁他们结成团伙,打外国人意外获得黑社会支票,先被混混黑吃黑后被外国人追杀。猛。 |
|
SIFF*和平。三星半,大致是借微观案件(六七暴动)反映某些山雨欲来的时代情绪,这点和《小丑》是类似的,劫持大巴就很体现犯罪的无因性,值得注意的是主角设定应是未成年,青春期的叛逆爆发出极强的非理性冲动,无差别地朝向社会,尤其是林珍奇这个跳出“侠女”类型甚至有点中性酷儿感的人物,她的处境非常清晰地对位到猫鼠身上,另外就是表演完全和西方是两套体系(和片中白人演员也不同),人的身体被当成一团火,或炸药,一触就燃,从这点说本片在精神上的谱系除了陈果《香港制造》,还有邱礼涛《伊波拉病毒》。结尾的开枪闪照让人想到《自己去看》,以及原片名和同期内地的《哪吒闹海》用四海龙王同理。上影节这版为95分钟。 |
|
和《香港製造》相比還是多了一層微妙的民族主義表達,不夠絕望,但這種直來直往的怒火亂燒也是很難去做什麼中性化處理啦,夠爽已經很強了。就感覺頭一次看到了徐克的技法,夜店那幾場時髦度直接超越現在所有作品。林珍奇好驚艷,感覺和馬思晨可以歸在來香港一定要去果欄期待偶遇的女明星分類裡…… |
|
“混乱三部曲”中最黑暗、绝望、反思性最强的作品,聚焦于青少年犯罪和强烈的暴力指向,充满了愤怒、悲戚又绝望悲观的社会情绪,可瞥见新浪潮之尖锐与反叛的作品属性。早年的徐克,真是尖锐到令人震撼。 |
|
貌似现在能下载到的都是修改,删减版,不晓得原版会不会更能突出题目一些 |
|
全员恶人。好久没在大荧幕看味儿这么纯真的CULT片了!非常过瘾!和邱礼涛的片子不一样,徐克更注重剧情的反转,每一步都在意料之外。视听语言上,这片子也是前所未有的丰富:对着楼梯的希区柯克变焦镜头、广角仰拍人物、大量的轨道车移动……元素也非常齐全,小白兔大战大灰狼,在里面能看到《落水狗》《两杆大烟枪》《恐怖分子》等等的影子。当之无愧的先驱者! |
|
#hkiff48 ,这两年几乎每周都有中国电影以“发疯”为卖点,但是哪部能疯得过徐克在30年前的这部电影?只能说连脚后跟你们都看不见!另外通过映后第一次得知,本片上映过程极为曲折,徐克也提前其他香港导演至少20年,早在上世纪7/80年的就经历了补拍才能上映的审查折磨 |
|
怪不得资源有画质反复横跳的问题,原来还分了公映版和导演剪辑版。林珍奇的表演涵盖了整部电影包含的邪典气质,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今年印象最深刻的女性角色形象了。 |
|
剪接和摄影都摆脱了邵氏的传统,相当有新意。(特别是电影院炸弹那一场模糊了影像和现实的界限)。最后的打斗场面颇有存在主义感,也是日本新浪潮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
|
癫狂的香港“暴力史”,不敢想象如果这已经是勒令删减和改动后的版本,那原版将有多黑多邪:完全将语法规则弃之不顾而唯追求速度和感官暴力的镜头,无因的戾气与反叛——将代表青年运动的“新浪潮”推向最极的极端,当然还有永远的本地故事。瞠目结舌! |
|
很难想象这是徐老怪能拍出来的作品,如此的犀利,如此的疯狂,仿佛一切问题都可以靠这股猛劲给打通。但就像片名说的,“第一类危险”是炸药,是青少年动荡的心理,也是夹缝中混乱的香港,一切的外力只会让其瞬间引爆,走向不可避免的悲惨结局,因此这股劲就更像是燃尽一切后,所发出的一声愤怒的长啸 |
|
最後,被逼瘋的車保羅拿著槍對著鏡頭掃射,緊接著出現六七暴動的照片,又接回三人幫們曾經的幼稚行為,徹底將諷刺意味拉滿,再結合最初的片名,這何止諷刺,這更是現實,反叛最終墮入毀滅。徐克作品中唯一真正意義上的現實主義作品,甚至會讓人聯想到日後林嶺東的《校園風雲》與陳果的《香港製造》,只是作為早期作品,多條故事線的交織有些不清晰,但是又擋不住的先鋒與張狂,較之混亂三部曲的前兩部《蝶變》《地獄無門》已經可謂大進步了。話說羅烈名為第一主角,實則邊緣化,真正主角由始至終都是少男少女四人組,尤其是林珍奇,邪氣四溢非常出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