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街头提琴手 The Vagabond (1916)

    最近更新: 正片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0 IMDB 6.6 超清720P
      The Floorwalker
      1916
      喜剧片
      美国

      百货店巡视员

      The Floorwalker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全景镜头较多,服务于展示打斗和嬉笑。展示细节的特写偶有出现,运动镜头还挺多。后期卓别林喜剧的元素基本有所展露,比如两人打斗受害者总是第三个人,对中高端职业人群的嘲讽和对中产阶级群体的不信任,扶梯和电梯空间利用得比较充分。小人物流浪汉故作优雅的桥段已经出现,而那动人的人道主义情怀的流露还有待时日。整个故事线不清晰,结尾草草收场。
      • Chaplin與Mutual Film Corporation合作的第一步
      • 24min版。一星半。卓别林与Mutual Film Corp.签合同后首部作品,这次合同给了他完全的创作自由度。
      • 卓别林第一部片子,我擦了,1916年的英国就有扶手电梯了?也太他妈先进了吧!
    • 豆瓣 8.4 IMDB 6.9 正片
      The Tramp
      1915
      剧情片
      美国

      流浪汉

      The Tramp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Charles Chaplin.When I was little.
      • 被三个时刻感动到了: 一是在面包被调换为砖头后,卓别林饰演的流浪汉略显懊恼地抓起一把草,然后撒了点盐,吃了进去。这一幕让我想起《淘金记》中“优雅吃皮靴”的片段,一样的在困境中仍保持着优雅的姿态。 二是在被邀请去女主家中吃饭时,他觉得自己身上太脏了,就将饭菜拿到了一边吃。次年,卓别林的第二部短片《移民》中,他在女神面前却付不起一顿便饭的钱,陷入了与之相似的窘境。 三是戏剧化的结尾,“黯然退场”也成了之后卓别林作品中的常见结局。
      • 就是他踩住别人毛衣上的线头那部,很喜欢这个
      • 腾讯视频错误地把「费里尼」的《流浪汉/浪荡儿》相关信息写成卓别林的《流浪汉》导致我一度看错片,我也是醉了。
      • 流浪汉的形象/外在性格基本成型于此片。而片尾孤独的离去也是大多数流浪汉的结局。
      • 摄于1915年。这是卓别林在1919年自行斥资建厂成为好莱坞第一个独立制片的艺术家之前的作品。从这部影片开始,流浪汉不再单纯的挨打出丑,而是表现更深沉的情感,体现现实中无处不在的小人物的悲剧生活。
      • 卓别林短片时代的作品,当时还没有创立联美公司的卓别林已经在多部短片中表现出后来作品中在表演方式与剧情(小人物与艳遇)上的诸多特征。
      • 他推开了贵妇人给他的钱,拉住了女孩的手,祝愿她从今以后有一个美好的人生。这是属于卓别林的细腻与浪漫。无论何时,只要拿着帽子与小提琴,就可以随时上路。
      • masterpiece
      • 打败三个盗贼,爱上富家女孩的流浪者,结果流浪者终归还是 流浪者。
      • 卓氏飾演的流浪漢從劫盜手下救出一富家女,於是便在其家幫工,并成功破碎一期謀財陰謀而得到女子信任,奈何女子已有歸屬,流浪漢黯然離去。相比于另一部,這一部明顯高明很多,尤其是那個傷感的但也更合情理的結局。幽默點設置的很好,巧妙地融于情節之中,而沒有斧鑿的痕跡,不會顯得過於刻意。
      • 流浪汉你过来
      • 影史意义:5星 前几部作品尤其是这部使卓别林“小流浪汉”戴着礼帽、拿着拐杖、穿着大皮鞋的形象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观赏性:5星 因为加了恰到好处的古典配乐,把整部无声喜剧的观赏性提高了很多。不管是人物形象还是剧情即使现在看来也还具有观赏性。对于打闹喜剧的悲情元素的应用,也是具有先锋意义的。
      • 经典的流浪汉形象
      • 1915-04-12,流浪汉,跟之前的作品没什么两样啊。Charlie is a tramp on the road. A hobo manages to exchange Charlie's sandwich for a brick so Charlie must eat grass. The same hobo molests a farmer's daughter; Charlie comes to aid with the help of the brick. When two more hobos show
      • 不用多说
      • 应该算是卓别林第一部电影,打恶霸那段竟然让我想到了超级马里奥。主要分为三个小故事,这一时期卓别林式的喜剧思想还不是很明显,之后的大量影片还是延续了这种小人物的故事,星爷应该从中学到了不少
      • 如果说卓别林是能够让电影为自己服务的人,那这部电影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最后的结局略坑;不过只需要把摄影机往前面一摆,单凭卓别林的表演就能够支撑起一部电影,此言非虚。
      • 穷人的点子真不少……恩~
      • 7。灭贼帮活忙半天,到头还是流浪汉
    • 豆瓣 8.2 IMDB 7.4 正片
      Easy Street
      1917
      喜剧片
      美国

      安乐街

      Easy Stree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Chaplins Mutual Comedies #09 - 很有基顿风格的动作喜剧。故意卖蠢的少了,转而用巧合化又更合理的方式铺陈笑料。同时也有着卓别林式的对社会底层的思考,教会、贫民窟、福利院、暴力与毒品,种种现象的展示。
      • 1917-01-22,安乐街。卓别林为Mutual电影公司拍摄了十二部系列短片的第九部。When Charlie the Tramp wanders into a mission he is smitten by Edna and puts back the collection box which he has taken. Reformed, he becomes a policeman and is assigned to rough-and-tumble Easy Street. Unabl
      • 这段时期 卓别林的喜剧风格已经几近成熟了~~
      • 《电影理论史评》第16页:在他引自《安乐街》的卓别林用煤气灯将敌人熏倒的那个例子中,爱因汉姆推崇的是改造真实物体的特性以达到其他目的。爱因汉姆的看法是以这样一个假定为基础的,即在卓别林的戏剧性喜剧模式与无声片的表现手法有一种极其相近的相似性——一种基本上以既存世界与变形世界的隐喻性关系为基础的相似性。
      • 真先锋啊,一百年前的一个喜剧动作默片小段里就涉及了黑帮家暴毒品卖淫这些话题,卓别林就是卓别林。
      • 教堂无用,女孩有用。警棒无用,查理有用。源于卓别林在伦敦贫民窟的亲身经历。
      • 伍迪艾伦说这部电影即使是一千年之后再看也仍然会很有趣。电影的荒诞性,已经让其经久不衰了近一个世纪
      • 22min配乐版 20131204重看修复版projet Essanay/Mutual initiative Bologne、Lobster Films, en collaborationavecFilm Preservation Associates,restaurationaétésupeCinémathèquedeBologne、SergeBromberg、DavidShepard, et réalisé au laboratoire L'Immagine Ritrovata piano par Neil Bran
      • 有些“圣诞风格”,卓别林式的喜剧有体现却没有贯穿始终;面对于一个无法用“伪装”和“敲打脑袋”搞定的对手,卓别林的种种表现不同以往,于是有趣;打电话一段立刻联想到《狗的生活》中“偷吃”这幕经典,喜剧形式是相通的;有一个特写镜头。
      • 安乐街灵感来自卓别林小时候住过的街道——伦敦东区。安乐街,Easy street,指的就是卓别林出生的街道East street,那里的居民大多是蓝领工人和外籍移民,治安极为混乱。
      • 卓别林是灰常牛逼的肢体喜剧巨匠,一半以上的片子都是流浪汉,这得多接地气的经历才能有这灵感啊
      • 整体的配乐、人物情绪、表演都非常细微,而结尾处卓别林被泼一头水又回归喜剧,节奏轻松浪漫。
      • love backed by force。瘦小警察查理大战莽汉集团,煤气灯大杀器。快速追逐和注射变身。用教会之爱开始和结束。
      • 反派饰演者埃里克·坎贝尔是卓别林最铁的哥们儿
      • 三星半。龙蛇混杂的伦敦街区。即便知道他总会化险为夷,但还是为他捏把汗。
      • 难得没搞砸工作 happy ending
      • 说实话我不是很理解啊。
      • 1st: 2004/09/20;2nd: 2013.03.24
      • 终于发现卓别林片子里一个不怕敲头的 哈哈
      • 救苦救难卓别林 殴打警察这么牛逼的主题 卓别林警察装简直是陈佩斯警察装的老祖宗 一样的尿性 打不死的街头恶霸 打斗设计也很到位 还有英雄救美 妹子袜子好看
    • 豆瓣 7.8 IMDB 7.0 正片
      The Pawnshop
      1916
      喜剧片
      美国

      当铺

      The Pawnshop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卓别林早期作品,巧妙的动作设计,梯子,闹钟,大提琴。最后还来个惩恶扬善,结果老板赏识,美女青睐,又不忘踹上冤家一脚,真是圆满得不能再圆满的小喜剧。梯子上摔下来是真的吗?看起来好疼的样子……
      • 相對後期的作品,無疑胡鬧得多,也缺少了後期一針見血的描寫 整套短片也只是當時的笑片形式,只是一部充滿娛樂性的卓別靈 原來天才也要運用長時間去了解自身可達到的「極限」
      • 修复projet Essanay/Mutual initiative Bologne、Lobster Films, en collaborationavecFilm Preservation Associates,restaurationaétésupervisé CinémathèquedeBologne、SergeBromberg、DavidShepard, et réalisé au laboratoire L'Immagine Ritrovata piano par Neil Brand 后重看修复版《安
      • 1916-10-02,当铺。卓别林为Mutual电影公司拍摄了十二部系列短片的第六部。Charlie competes with his fellow shop assistant. He is fired by the pawnbroker and rehired. He nearly destroys everything in the shop and and himself. He helps capture a burglar. He destroys a client's clock wh
      • 散乱的喜剧片段为之后的传世经典奠定了基础,梯子一段百用百灵
      • 打闹喜剧。卓别林你敢不踢人屁股么?动效还有点意思(也是后加的吧)。
      • 7/10。动作与环境空间的喜剧冲突往往造成有趣的挣扎,比如老板进屋视察,卓别林和同事立马停止争端装作搽地、记账,趁老板不注意的功夫踹上对方一屁股;最妙的是那个修闹钟的段落(罕见有镜头组合来表现),接过主顾抵押的闹钟用耳朵听又用听诊器听,然后像解剖手术一样取发条卸齿轮,极尽摆弄之能事。
      • Chaplins Mutual Comedies #06 - 当铺学徒胡闹记。鸡毛掸被风扇绞、长梯子来回打、压面机却压碗碟。四个顾客:当戒指的哭惨,结果找零钱时掏出一大包现钞;说是来看看戒指的,却趁机持枪抢钱;典当闹钟的最滑稽,庖丁解牛般把闹表零件拆散了,零件居然自己动了起来(怀疑是桌底拿磁铁搞的);竟然还有典当金鱼,拿出酸就要验货……
      • 早期纯卖萌.
      • 那梯子有后世功夫电影长兵器的雏形
      • 和同事打闹那几段太精彩了 卓氏喜剧里不多见的happy ending
      • 这部是Mutual时期的了 非常成熟了 属于工作tramp系列 比之前的故事更加复杂 毕竟当铺空间不大道具丰富适合肢体剧 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俗套的几个小伎俩
      • 扛着楼梯转来转去,甜甜圈像铅球一样重,把人家的表拆成渣,脑袋卡进了大提琴里,最后反而成了英雄
      • 这段时间的查理往往是单纯的滑稽搞笑比较多,而讽刺剧情成分比较少,权当休闲笑料而已。
      • 早期卓别林,偏闹剧。
      • 不知此片除了微末的幽默外,有何意义?我对单纯的玩乐没有太多兴致,卓别林和同事你一拳我一脚的,逗逗乐就可以了,没必要浪费时间折腾来折腾去。就最后棒打强盗有些好玩,仅此而已。
      • 得有多少电影都模仿过里面的“瞎胡闹”?!
      • 尚不悲天悯人的Charlie,在这一部里更多狡黠、直率、天真。两个小伙计打架很好笑;前后摇晃梯子看出身体控制的功力;拆表有点超现实的设计;踩着地面上的绳子想象自己在走钢丝——小人物的有趣白日梦。几个场景都很有舞台的感觉,一个全景就拍下一整个段落。
      • 卓别林风格:对物体的不恰当滑稽使用、快速动作打闹......
      • 看过的几部mutual短片里面笑点比较密集的,虽然剧情很散。
    • 豆瓣 8.7 IMDB 7.7 正片
      A Dog's Life
      1918
      喜剧片
      美国

      狗的生活

      A Dog's Lif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前半截是狗的处境,很诚实;后半截是狗的奇遇,很意淫。。。没办法,痛苦的心灵需要沙发椅,商业的好莱坞需要大团圆。【8】
      • 几个后世一直模仿的经典桥段:栅栏漏洞来回翻滚抓不到我、偷吃123木头人、和求职者两个窗口来回挤碰头、双簧喝酒戏耍打人,嘿嘿。寓意上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穷人的一贯的同情,如这结尾,流浪狗也有春天。8.6
      • 可怜的小摊贩 开头被偷吃东西结尾被打成熊猫。 依旧很卓别林的小人物形象 狗狗很给力的说。
      • 再次让我明白什么叫做大师。在有限的条件下可以把这么多素材完美的整合在一起。故事的节奏就像一首钢琴曲一样,环环相扣,高潮迭起。每一个几个细节几乎都没可挑剔。其中每一个人物刻划的都是那么鲜活生动,把整个大时代背景社会展露无遗。后世很多电影中都看到了卓别林的影子。配乐一级棒
      • 小吃铺那段,卓别林和他哥哥西德尼的互动太好笑了,找工作的桥段似乎在基顿的电影里也见到过,由于要兼顾小狗,流浪汉的手杖不见了
      • 你以为你比狗强——你错了!你以为你是狗——你又错了!
      • 对于无对白的默片来说,配乐是最好的气氛烘托器和节奏控制仪。
      • 美國 1918
      • 开场就是卓别林式的slapstick 与警察斗其乐无穷 重复与差异 机械与机智 救狗狗的戏有被好多狗追赶戏耍跳跃旋转 可谓是狗狗表演的精彩呈现 用狗狗尾巴沾牛奶喂狗狗也是聪明了/卓别林狗也是惊呆了 一模一样 偷吃完后就装无辜/里面的酒吧竟然叫green lantern/双簧演得不输淘金记的面包舞!结尾不是很卓别林太过美好而且竟然妥协于某种主流的乡野生活!狗狗是可爱的完成了一个叙述期待的反转(本来我们以为那个摇篮的动作是生宝宝,结果是狗狗生宝宝)
      • 再次向Chaplin先生致敬。
      • 11869→11857,眼睁睁看着自己豆瓣电影标记的条目少了12个,纳闷是哪些条目被豆瓣删除了?自己不见了哪些观影记录?……没想到一段时间后回来查看,好吧,标记数又恢复原来的数字了。不晓得刚刚豆瓣是不是出现啥故障了?……-11870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Ldvtw8mHc0
      • 百看不厌的卓别林。
      • 我就想知道这些狗狗是怎么训练出来的。。。
      • 狗群架、狗尾敲鼓、双簧互殴、流浪汉与落魄女、最后是峰回路转,一家人......小狗的处理估计费了一番功夫,加一星给年代,原创音乐竟然也是卓别林。
      • 如何用轻松幽默的手法来针砭时弊。躲在幕布后面打晕真人用来作木偶那一场戏真是太神了。结尾以为摇篮里是婴儿结果是狗宝宝···
      • 早期作品。迅雷看看上的版本居然有导演也就是卓别林本人的解说。
      • 电影抓住了小人物与流浪狗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属性,进而用二者间的相互取暖提供温馨情境,尤其卓别林枕着小狗睡觉的一幕放大了这种情谊,最后时来运转也是非常理想主义了。
      • 那时候卓别林是怎么将狗调教的这么听话。淘金记里再现了牵狗跳舞这段。
      • 原来那么多的喜剧手法都是在这么早的年代就被创造了。不算太长的影片,但让你觉得有意思的场景却十分多。最为感慨的就是狗演得真好啊,太讨人喜欢了。此外,流浪汉尽管做了太多违背社会规则的事,但他是为了生存,所以无可厚非。反衬、对比很多。他的美满结局归结于他的善与爱。
    • 豆瓣 8.1 IMDB 7.3 HD
      The Idle Class
      1921
      喜剧片
      美国

      有闲阶级

      The Idle Clas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21年算是卓别林的一个创作节点,在此之前他拍了巨量的这种三本胶片体量的短片,而在这一年早些时候,他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寻子遇仙记》,并且一上来就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作高度,自此之后卓别林的工作重心(可能也有顺应产业潮流的因素)就转向了长片的拍摄。相比于《寻子遇仙记》,《有闲阶级》明显就属于那种驾轻就熟的行活,就连配乐一听也是把前者的谱子拿过来改一改就用了,反正都他自己写的嘛。
      • 7分。卓别林分饰二角,第一次吧。大独裁者的基础。
      • 卓別林飾演了兩個角色:無業遊民和富裕中產,故事便主要圍繞角色的相像以及與中產妻子互動展開,其間有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誤會和巧合,最精彩的地方是高爾夫球場中那個霉運不斷的白西裝以及化妝舞會上那個頭盔緊合難開的中產丈夫。依舊是一部成熟的卓氏喜劇,并一貫的小人物關懷和對於中產的詼諧嘲諷。
      •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SBy9aYB8oI/;一人两角、吐球、悠闲&有闲阶级;妻子真是爱丈夫啊,对流浪汉也很好;最后一脚真过瘾
      • 嘴容量真是厉害,5个高尔夫球,这个大胖子是卓别林身后的得力干将啊!两个查理,和后来的大独裁者一样啊。可不可以看成是两个人同一种性格的卓别林,剧中充满隐喻,你要知道卓别林在现实中可不是这样子的。
      • 我总是不忍心给他的片子打三星的。赞蹲功~
      • 分饰二角,有太多的喜剧桥段了。高尔夫球场整蛊,口吐6球大胖子,见到艾德娜瞬间几个梦境蒙太奇转场直接呈现了“见的你的那一刻,我连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化妆舞会的误会,身份对调的错位,太奇妙了。不妨看作是另一种“资产阶级的审慎态度”,调侃的还是有产者的寂寞和空虚。8.3
      • 夏尔洛贫富两个形象相逢:当上流阶级的他失位,流浪汉的他出现陪伴妻子,而他始终是那个流浪的他。
      • 跟大独裁者用了一样的梗~~~高尔夫、舞会、女人、老丈人……各种lonely的人物;最后给力的一讽。
      • 实在有趣,一不小心就看了卓别林电影生涯的一座分水岭。从《田园牧歌》开始,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再也不能「梦想成真」变为现实。在卓别林看来,有闲没钱的流浪汉与有钱没闲的贵族在「孤独」面前根本没有区别。因此他要在这部探讨爱情生活与婚姻生活之别的作品里一人饰演两个角色,除了以此来揭示二者在爱情面前地位、身份的平等性和一致性之外,也在强调爱情与婚姻之间的关系。这两种截然相反,甚至彼此对立的生活方式在《有闲阶级》的《田园牧歌》中完成对接——成为反复流转的循环。与流浪汉「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爱情相比,贵族阶级的爱情实在太脆弱了,以至于不得不用婚姻来保护。于是就有了被困在盔甲里的丈夫,以及被冷落一旁的贵妇。看哪,这种贵族式生活是多么空虚和寂寞。这些迷糊又自甘堕落的贵族呐,是该用他们熟悉的方式叫醒他们了。
      • 7/10 流浪漢對Edna的愛頗感人
      • 孤独的丈夫孤独的妻子孤独的流浪汉 有闲=孤独? 孤独=有闲?
      • 1921-09-25,有闲阶级。卓别林很会将故事
      • 真是太好笑了。。。。天才
      • 无业游民(1205卓别林)(The Idle Class):最后小人物的报复。呵呵。爱情.
      • 孤独丈夫 孤独妻子 孤独流浪汉 一个无厘头的三人视角 这部有丰富的面部特写 其中几场追逐戏都很有意思 高尔夫 被锁在盔甲里的丈夫
      • 2011/9/18 8:00PM SM
      • 一人扮两角,大独裁者的灵感之源?
      • Edna Purviance-Chaplin的缪斯
      • 调酒那段被ted借用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