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肉体的恶魔 Le Diable au corps (1947)

    最近更新: HD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2 IMDB 6.2 第09集
      Quartet
      1981
      剧情片
      法国

      四重奏

      Quarte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有意思的故事,舞台剧风格。像是伍迪·艾伦喜欢写的上流社会龌蹉言行的讽刺故事。阿佳妮凭本片中的表演并列《着魔》同时获得1981年的戛纳“最佳女演员”,达到事业上的巅峰,整个80年代算是我妮的黄金时期。
      • 三星半。风雅颂的兜旋+色香味的漫溢。或许,每个女人的爱情都是一部私密的史诗。舞场一幕:前后景的恣意摇摆,极好地投影出女主内心的风华。收尾的屋廊之遇。PS:阿佳妮这幅扮相好复古啊,宛若油画;比之于《着魔》(同映于1981)中的疯相,显而清透优雅得多,殊不知是哪部片助其拿的戛纳影后。
      • 阿佳妮的造型真美,恍惚间我还觉得<面纱>里的Naomi Watts有点像她……
      • 阿佳妮阿佳妮,也许是你最艳光四射的一部~
    • 豆瓣 7.5 IMDB 7.5 HD中字
      La peau douce
      1964
      剧情片
      法国

      柔肤

      La peau douc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水性杨花空姐美,怒火中烧妻子严;爱情好似谋杀案,妻子杀夫不归路。
      • 刻意,愚蠢,玩弄观众心理。只为了制作出一个合乎情理的婚外情悲剧结尾。特吕弗的平庸之作。电梯,镜子,窗帘等小道具的运用极赞。
      • “巴黎不适合我们。”婚姻以外的情感,是在触碰a soft skin,一次情感的越界,特吕弗送上了两颗子弹。特吕弗只是把道德困境当成故事片来拍,而已。太剧情化的特吕弗,穿插了太多文学引用,只有抚摸大腿那一段给人喘息的机会,不像侯麦对道德的哲思。子弹解决不了困境,只能悬置而已。
      • 资料馆2015.12.19.3:30pm 接受劝告向家里打电话试图劝慰妻子却被一个漂亮女性阻断,导致相差一线命丧餐馆的结尾颇有意味。和空姐在旅途上的相识、在巴黎的偷情与小镇的尴尬,都拍得极富质感。这类关于情感-性爱-激情-权力-责任的小品,总有着多于语言的纠缠。
    • 豆瓣 7.5 IMDB 7.2 HD中字
      Les dames du Bois de Boulogne
      1945
      剧情片
      法国

      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

      Les dames du Bois de Boulogn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每次看布列松都给我不同的感觉.
      • 还不太具有Bresson的风范,前半比后半拍得好。
      • 或许是之前一场盲人影院体验项目太过投入,接下来的尤伦斯,我被人生中第二次看的布列松彻底催眠了,成为观影历史上睡得最长的一次,还好这完全不影响对剧情和人物的认知,于是也相信即便是清醒状态下布列松这部立足经典叙事的早期作品。
      • ①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女人的复仇之心;②抵御这种复仇恐怕也只能假戏真做,但是如果真的孕育出真情,爱还是大于仇恨;③能够为爱而死的女人恐怕要神圣于复仇者;④尽管伊始像一出伦理警示剧,最后却变成了正统的悲剧,布列松在本作中更像一个直男癌。
    • 豆瓣 7.7 IMDB 7.2 HD
      Les cousins
      1959
      剧情片
      法国

      表兄弟

      Les cousin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此片的意义大于艺术质量。坦白说剧情很没爱,个人很不喜欢,但是可以明显看出其对于镜头把握,情绪积累,节奏控制的确都引领了日后的法国电影新浪潮。
      • 要不是最后10分钟的精彩和讽刺,可能会给2星,前面都什么鬼…表哥太聒噪了,表弟突如其来的爱学习也是迷,“学习是最好的对策,每个人有自己的方式” 正如表哥所说“才20岁就苍白无力”。瓦格纳和莫扎特不断切换的唱片,持续的敲门声,“我有六分之一的机会,你有六分之五的机会” 迷惘与悲哀只在一念之间。
      • 夏布洛尔的新浪潮成名作,1959柏林金熊奖。运动长镜调度娴熟流畅,对声音和节奏的把控也极为迷人,可拉片,不过实在不敢再看了,因为总觉得故事中的外省青年恰是我自己的镜像和分身。又见瓦格纳[女武神]。迷乱聚会似[甜蜜的生活]小规模预演,后20分氛围同黑色电影,送巴尔扎克的书店老板。(8.5/10)
      • 7/10。这片票房能排[四百击]第二说明法国人都是话痨。全片着力描绘表哥生活的糜烂和表弟内心的迷茫,多次运用特写和长镜头观察性的表现出人物的消沉与孤独,在试杀表哥一段以灯光幽暗的夜内景、百叶窗投射等古典黑色电影手法产生一种悲观、颓废的气氛,主题仍是透析中产阶级荒谬道德和社会现实。
      • 都说在法国新浪潮导演中夏布洛尔是受好莱坞电影影响最大的一个,这部片子明显的受到了黑色电影的影响,或许运镜方面有某些独到之处但是就像剧中那对就读大学的表兄弟一样,这或许只是一部黑色青春片吧,充满了年轻人的迷茫与悲哀,阶级,学分,性,爱,这或许就是那时巴黎年轻人所共同面对的课题吧
      • 或许是为适合花花世界,镜头运动比前作《漂亮的塞尔吉》花哨炫技得多,只是这浮华派对动物们实在讨厌而且没啥新意(不管什么年代派对不都这样么),娘娘的中年掮客Clovis神烦。布兰和布里亚利三部里好像都是前者可爱后者讨嫌,但根据小册子里后者的描述其实两人性格几乎跟本片角色相反,当时反而是布兰爱好享乐邀后者住进他的时髦公寓(那个文章写得十分感人,看来是有真感情的...)
      • #北影节留影#可以说是法国社会问题剧,却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手法呈现,象牙塔里的醉生梦死,年轻人出路在哪里?表兄弟一个正一个邪,一个纯洁一个被染缸泡大,结局却是殊途同归的悲,与其说是个人悲哀,勿宁说是社会堕落了。可奇怪的是,我却被打动了。
      • 夏布洛尔无疑是扬起新浪潮风帆的第一人。诸如打破第四堵墙的凝视与“两男一女的三人行”均影响了后来新浪潮的写作方式。前半段中产阶级的糜烂生活先行于《甜蜜的生活》(1960)《夜》(1961)。后半段为导演标志性的爆发式收尾。同样是汲取了好莱坞黑色电影的养分。整体基调又仿若雷诺阿缔造的上流社会的“游戏规则”,外省人的设定契合阶级/地域矛盾。说到阶级斗争,又令人想及后来的《冷酷祭典》。配乐从爵士乐开始变奏。第二次的趴体,女主角进来勾搭表弟的这场戏拍的太强了,女主角邀请表弟出去走一走时的重复开灯关灯细节暗合表弟躁动不安的内心,与随后360度环绕拍摄一样勾勒出了表弟此时复杂混乱的心境。愣是没猜到结局,感觉这是导演在挣扎,最后还是让表弟善良一点,于是多年后,在《冷酷祭典》中爆发。
      • 新浪潮最空荡的一种组合,小资三人游,最后的悲剧刻意而为,没有达到最佳爆点。
      • 《Le Beau Serge》(俊男賽吉,1958)+《 Les cousins》(表兄弟,1959) = 表弟找表哥之互文電影(演員角色互輪、鄉村都市場景互輪)。這部《 表兄弟》鏡頭語言、戲劇性較豐富,踏入都市的鄉村表弟角色變化曲線明顯:格格不入--麻痺--失望--宿命自毀。結論:1.都市組--皆由Jean-Claude Brialy飾演,強勢欲擺佈他人的優越感。2.鄉村組--皆由Gérard Blain飾演,為生存掙扎漸趨麻痺。3.Gérard Blain在這兩片表哥和表弟的角色剛好都比較討喜。4.導演嘲諷中產階級的意圖。
      • 不断被强调的「学习」与巴黎多不搭调,就多能凸显片子的主题。外省青年与大都市之间的冲撞也好,学生身份与真实世界的冲撞也好,本质上讲的都是人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冲撞。「表兄弟」的关系就是最好的喻指——我和我的生活,看似如此亲近,实际却非常陌生,表的毕竟还是表的。当我举起枪向你宣战,我根本不能笃定而下决心,而「我有1/6机会而你有5/6机会」早就宣告这是一场不公平的一边倒轮盘赌。最终在毫无计划与预期中一枪致命,更加强了这种无常的悲剧感,管你是否英俊良善。脑内读诗一段看乐了。已有三人行的雏形。中间一个转圈长镜头感觉也许可能启发了德帕尔马(?)//第一部夏布洛尔
      • 绝非黑色电影却有非常黑色的气质,几处镜头都彰显了导演非凡的控场能力,电影语言本身已经蕴含了非常丰富的解读信息,更不提结尾的黑色幽默和戛然而止的静默带来的冲击,4.5
      • 哇哦!夏布洛这一片牛逼的!那些说早期夏布洛比同时的楚浮戈达尔要更成熟的人是傻逼:楚浮和戈达尔追求的电影语言正是不成熟啊(在戈达尔可能是不正常)。夏布洛当然是守旧的,他的政治观点更是右得让人牙痒痒。与影响他的美国电影不同在于电影模特理论似乎在背后发力,让杰拉德布来恩明艳不可方物。
      • 从巴尔扎克到莫扎特再到瓦格纳…中产阶级的趴真是糜烂…一个外省青年巴黎梦的破灭,结尾很棒,也很夏布洛尔。
      • 不及[漂亮的赛尔日],外省青年在巴黎的迷失,第一场宴会太过冗长,但对无疑在[甜蜜的生活]之前细致刻画了“资产阶级糜烂的生活方式”。真正的故事从50分钟才展开,最后15分钟又转成了黑色电影(也是全片最精彩的段落)。很多环移。让-克劳德·布里亚利的小胡子真逗。
      • http://www.letv.com/ptv/pplay/38986/1.html
      • 柏林金熊奖.和[漂亮的塞尔吉]构成城乡[Paris/Provence]的差异互文.本质上还是50年代法国青年迷惘代表.突出以配乐行进叙事.谋杀时的光影变化及鼓点段奏颇有黑色电影风格.最精彩的莫过于空间转换的流畅调度.酒会适中进行全空间暴露.人物则带有宿命色彩.荒谬聚会和性观念理论则是现实写照.不同于以震慑性的死亡画面作结.Chabrol总会选择停留于收音机/地毯等-向现实主义的转向.Sycophante-诽谤者
      • 那届金熊奖评委会主席是罗伯特·奥尔德里奇呀。p.s.在电影中使用瓦格纳音乐的除了威尔斯和科波拉都有些不搭调,尤以本片的《女武神》(《牧歌》尚好)和筱田正浩的《干涸的湖》使用《女武神》为甚,《八部半》也不好,声音过分抢戏。
      • 挺不错的...
      • 故事大部分时间让人莫名其妙,觉得里面的人都是疯子。表弟简直就是一个彻底倒霉催了的人。把妹失败决定发愤读书,结果还是挂掉了。想要杀抢了自己女朋友的表兄还是失败。最后被表兄失手杀了。整个电影最让人感兴趣的就是那家白送巴尔扎克书的书店,不知道在巴黎哪个地方,现在还有没有送书活动?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