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 Good Luck to You (2022)

    最近更新: HD中字版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9 IMDB 7.7 HD中字
      Hannah Gadsby: Douglas
      2020
      喜剧片
      美国

      汉娜·盖茨比:道格拉斯

      Hannah Gadsby: Dougla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可能因为录的美国场,开头有点不一样。但是路易ck笑话第二次看还是笑出眼泪来。
      • 看。过。现。场。(
      • 理性上我觉得挺精彩的。但是一个多钟头的秀,只有10分钟的艺术史部分我微笑了几下,最后louisCK的段子笑了出来。。。
      • 杵在墨尔本买了票但是临时离境未能看现场,问去了的人感想,说一般。。。这叫一般?跟Nanette比是没有意义的,毕竟封神作。但是Douglas真的fully structured,网飞上也能看得好开心。她的每一个puffer fish moment我都好resonate,爱Hannah,是我最喜欢的female comedian没错了。
    • 豆瓣 7.7 IMDB 6.5 HD中字
      Babardeală cu bucluc sau porno balamuc
      2021
      喜剧片
      克罗地亚/卢森堡/捷克/罗马尼亚

      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Babardeală cu bucluc sau porno balamuc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一头一尾真令人痴狂, 中间个人观感2>1>3。第二部分真的辛辣刻薄而又冷静解构了大部分国家后现代生活里的苦乐酸甜。形式上看似简单粗暴,仿佛在长片里插入幻灯片,但其实它在结构和主题上很好串联起了全片,把宏大又纷繁的控诉编成一张大网,扣在我们每个人脑袋上(宛如结尾)——看完甚至都有了读鲁迅般的感受,仿佛感到导演站在那里点烟冷笑,骂这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第一段非常本雅明,城市漫游与震惊体验直接明了,默默展现消费主义、种族歧视、阶级和性别的剥削,左而不激,如沐春风。第三段其实也很强,但跟前两段那么灵气的手法比起来,就匠气造作了起来,还好结尾拯救了回来。啊!再次感慨*结局3*,若说电影有什么好,还不就是给我们提供如此妙而爽的幻想!!
      • 真的狠,尤其联系中国去年疫情期间那些直播网课乌龙的X爱事件,非常绝了。这才是疫情时代的影像报告~#2刷之后觉得有点扣分
      • Reshaping Cinematic Forms 柏林主竞赛/卢森堡电影节(金熊奖种子)年度十佳(看完想拍黄片😂)面具/口罩
      • 【柏林 2021】以性爱这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入手,得以窥见罗马尼亚的社会生态。戏里女老师因性爱视频泄露而受千夫所指,戏外导演则用政治黄片予以有力还击,影像与现实构成完美互文。在这个疯狂的时代,或许就需要更加疯狂的影片,要用魔法打败魔法。
      • 4.5 大雅若俗的典范了。一上来就是实打实黄片,然后是半纪录片式跟拍女主,行走于布加勒斯特街头,一系列百科全书式的荒诞定义,最后是女主被学校同事、家长审判。审判结果也玩了三个版本,结尾尺度大到令人咂舌。另外,能把疫情时代的日常如此自然地融入影片的叙事幽默中,也是头一次看到。
      • 我fuck因我在,我FUCKKKKK故我在。政治辞典与行为档案,揭示人类的两面性,一半掉书袋,一半爆粗口。
      • #71st Berlianle# 主竞赛-金熊。详见长评。文本结构非常复杂,甚至过载。最吸引眼球的性爱录像泄露以及围绕它的有关私人-职业形象的辩论(感觉导演是不是参考了大表姐的那次艳照事件),甚至都不是影片真正的重点,艳照只是一个引发议论的事件,导演真正要讨论的则是如今罗马尼亚的社会现实:贫富分化加剧、戾气横行、疫情加剧社会危机、消费社会、反智、阴谋论、民族主义盛行、右翼势力崛起,当然还有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网络暴力和道德审判。我最直观的感受,大概是导演近年拍的几部屠犹题材电影让他在罗马尼亚遭受了右翼、民族主义、阴谋论者甚至新纳粹的围攻(可能很多是在网上的),这部影片基本是导演对他们的直接回应。其中关于SHZY历史和齐奥塞斯库的段落就显得有点多余,甚至有些“剥削”。
      • Berlinale71 去年一同坐在CineMart pitch,不到一年就拍完柏林主竞赛了。拉杜·裘德在平衡激进迅猛和不动声色之间做得太好了。第二段堪称短视频时代手机素材的教科书般打开方式。
      • 还是更喜欢第一部分的行走和第二部分的影像辞典,当然这两部分都只是在为第三部分做备注。
      • footnotes提前插进 生怕观众知识储备不够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论文思维 然而论文无法改变世界
      • 情色片中用来引起欲望的尾随,偷窥在《倒霉性爱》的第一段以景别的方式复现,但拉杜·裘德的影片是一种“拼贴的古典主义”,也是“第一部”关于疫情的影片,关于它如何改变认知与隐私空间。除却大尺度的开头和剥削电影色彩的结尾外无关于性。相反,第一段中,摄影机扮演着一个不称职的跟踪者,distraction,然后扫(“超链接”)向充满广告与事件的街道,一个COVID,波普,赛博空间与后集体主义遗迹的杂合体。第二部分则是一种数据库电影,字幕独立于声音。而第三段即影片结尾则构架了一个舞台空间的审判,如同苏格拉底,默尔索,或艾希曼所经历的审判,在当代(弱)技术哲学/伦理学主题下产生一种古希腊式的倾向。人物脸上的口罩等同古代戏剧的面具。这场对话和柏拉图的大多数对话一样,是未完成的,所有的开放结局都不是答案。
      • 真是一幅布加勒斯特街巷风情画,加情色趣味,历史回顾,政治表达,鬼马至极,片尾大炸弹。
      • 毫不夸张地说,这正是这个年代迫切需要而求之不得的电影:狂欢,闹剧,以及错综复杂的多面结构只是表象,拉杜裘德最具洞察力的成就,在于他和所有当代珍贵的作品一样,抛出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还剩什么?” 如果林奇和卡拉克斯在上一个年代给我们留下了任何遗产的话,那便是朴素的“现实主义”已经不够概括如今的现实:它太过魔幻、焦躁和琐碎,一板一眼的描摹反而隐藏了面对它应有的迷惑和恐惧。当代的现实主义必须是一个喜剧,一个致命的喜剧:世界是如此禁不住观看的推敲,以至于在合适的凝视下,它就必然生出滑稽的歧义来(这便是第一段的街景,在它产生的离心力中我们抵达“词典”的再说明),更不用说我们正是这般欢声笑语、五彩缤纷地稳步踏入毁灭。只是,揶揄大可以由电影来完成,而行动呢?谁会是有一天将权力的阳具捅回权力口中的人?
      • 第二部分的词典注解或有些多余,但随意抛出的词汇却表露出一种议题作为可尽情择选的素材、并嫁植在不同形式的情境中的创作观。而诱发结尾产生多选可能的,不仅是戏剧化冲突的产物,也是这一创作观下填充内容推动着形式产生的“爆破”效果。一部映射着当下的我们,看到世界形态某一面的电影。
      • #柏林电影节#主竞赛。结局暴加一星!嘴炮片看了这么多,这部是唯一笑着鼓掌的。无论从题材还是体裁来看,它都更新鲜,更贴近当下人际交往的现状。拉杜裘德用他那套喋喋不休的自反论调,解构了一个本身即荒诞虚无的伪命题。你拍的黄片被同事开大会传看,你以为是社死现场?不!拉杜裘德告诉你,也可以是新生!
      • 拉杜·裘德的这类论文电影极具想象力和创作力,怎么会有第二部分的影像小词典那样的想法,还把自己在职业生涯上的思考和当下疫情带来的社会环境融合进电影创作里,让熟悉这个导演的观众感受到他的私人感,借助于电影完成他的私人表达,不愧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因为是疫情期间拍的,第一部分的外景地在场景拍摄和声音设计上就有很多展示日常生活细节的目的,疫情也无法阻止好导演的创作。
      • 开篇即是性,在“莉莉玛莲”的配乐中进行,仿佛预示着战争帷幕的拉开。在罗马尼亚这样的前社国家,性作为公共议题何时不是一种战争呢!第一部分横扫covid常态下的社会图景,第二部分则很像轻巧版的影像版《米沃什词典》,意象丰富,是罗马尼亚近代史,是一本小说,亦是社会人文课本。直至第三部分,一场精彩绝伦的辩论,观众若把各色人物投射在第二部分构建的背景大幕上,则更加深了对背负着屠犹和共产历史的罗马尼亚社会的理解。
      • 影像泛滥的时代,铁幕坚硬,文明坍塌。监控(记录)、视频流(观看)、实录(交锋),无休止地表达,拒绝倾听与接纳,影像让所有矛盾变得肤浅又严重。我们赶走了威权社会,却似乎急需一个马东来敲木鱼。
      • 这种偏向行为艺术的“电影”,我向来没有好感。不唱赞歌需要的是勇气,说人话才是考验才华。
      • 拉杜·裘德作者策略的百科全书。虚实纪录、数据库意识流、演绎论证,组成电影的三个章节。数据库作为裘德作品中愈加凸显的创作引据于中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第一章集体与个人周遭境遇的微妙变化进行梳理和综述,后为第三章的实践论证潜移默化的打开了理解的入口。小到一段私人性爱视频的曝光,大到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将罗马尼亚乃至全人类的种种困局又一次暴露出来,裘德再度强调历史幽灵的还魂复辟及新问题的悄然潜入。此外更难得的是作者对自身创作理念的即时性演进,开篇大尺度的短视频性爱,第二章惊人的短视频素材穿插,第三章末尾第三结局的闹剧式神奇女侠登场,皆在全片随处可见的口罩下,阐述了疫情下裘德对观众与观看间新关系的思考,高压之下的碎片化娱乐成为快捷高效的宣泄,且正如片中提到的美杜莎寓言,这或许终将打破影像的怯懦。
    • 豆瓣 7.1 IMDB 7.0 HD中字
      Competencia oficial
      2021
      剧情片
      西班牙

      主竞赛

      Competencia oficial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TIFF 2021#迷影向喜剧,一位想要名流千古的富豪,资助一位金棕榈女导演,改编一部诺贝尔奖小说,遇上两位明争暗斗的知名演员。要素过多,嘲讽力MAX,花一部钱,看两部片,绝对超值。尤其是粉碎机粉碎奖杯那场戏太爆笑了,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什么金棕榈、银狮奖、戈雅奖统统扫进垃圾堆,只有金球奖还在,意思是金球奖连垃圾堆都不配进吗?(好mean)
      • 热闹的秀场画卷以及一种全然不在乎的调侃姿态,项目中资方与主创的互相推诿甩锅;表达上的自我迷恋以及每个主演在面对角色时的游刃有余(Penélope大概回到了2005-2010的黄金期),都有相当的可看性。“Triple fuck”、怼记者提问抑或是拷问大劫之后的电影工业,为标题所吸引的卖点之外,它也因为这种没有身段变得有特殊的意义。
      • 元电影。洛佩兹飒疯了。班德拉斯马丁内兹哈哈哈哈。
      • 威尼斯主竞赛第七场,之前看的都是虚假的主竞赛电影,这部才是真正的《主竞赛》!!!😂
      • #TIFF21,实在钛好笑了~用金属粉碎机把金棕榈和银狮奖碎成渣那段太魔幻了!这两个导演在《杰出公民》之后再度联手的一部喜剧,片子里面有不少这两个导演前作的元素和道具,今天TIFF看的片子里笑的次数最多的一部,充满讽刺的一部解构类喜剧,把社会权力刨开进行解构再重组就很好笑,如同用刀划开伤口再去缝合。克鲁兹演的真好!另外两个影帝飙戏也很爽!
      • 靠剧本和演员托举的讽刺喜剧,导演只做了伪cinema的工作,讽刺的也不过是一个剧组里最容易想象的情况,故事里擦边现实和电影行业的地方,是一种high点,最出色的还是演员的表演,导演在视听上做不到的虚假细节暗示,反而演员靠微表情的细节给到了。这部电影本身就是讽刺吧,一个拿了金棕榈和金狮的天才女导演,拍的主竞赛电影竟然是这种水平。
      • 十方空无异。众生起分别。如是取如来。虚妄不见佛。
      • 对影视行业的讽刺力度只是隔靴搔痒,但两位男主的表演确实精湛。
      • 佩内洛普再不四封戈雅就该婉拒提名了…最搞笑的其实是马丁内斯的角色,装到了一定境界。和剧情辩论的一样片子讽刺的有点“高级”了,非影迷观众笑不太动
      • 妙趣横生,贵圈专享
      • 还真是有趣。一方面看着两个男主的斗争 你会慢慢发现 这一切的背后导演才是最大控制者。从坐到菲利克斯腿上开始 到和太子女热吻 到粉碎他们的奖 她一直都是处于一个“我是幕后但我掌控一切”的位置 其实想想 让两个人反目逼出他们的最高演技水平 到获奖 这不过是她的一场棋局。另外 换个角度想 电影会让人总倾向于利用菲利克斯靠浑水摸鱼上位的事情讽刺娱乐圈 但有没有想过 其实菲利克斯本身是真的有硬实力 只不过花边新闻太多 让人有一种希望看到退朝后他其实在裸泳但一直被他人生赢家的光环保护着没办法打他脸的感觉。怪就怪伊万命不太好吧。
      • Luxembourg City Film Festival上映,讽刺电影行业演员导演投资方的那些破事儿,从又拍电影又建桥到处砸钱为流芳百世的虚伪富豪,到追名逐利的自恋主流商业大片演员,到孤芳自赏自怜自艾的老戏骨文艺型演员,都黑了一遍,导演看似看透一切,却依然置身名利场的漩涡之中,很轻巧灵动的喜剧。在场很多说西语的观众,也是难得一次在法德双语的国家看到有英文字幕的电影。
      • 我个人非常喜欢的风格。不过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不是用来讽刺电影行业的,如果有讽刺的话,他的讽刺更全方位,但我更倾向于把这部电影单纯作为一个艺术作品看待,它很好看,画面好看,过程有趣,表演精湛,结局开放有遐想空间。跟深层次的东西需要每个人自己解读。
      • 一群好演員發揮了其對於電影的最大意義,演得太好了,好到能讓一部平庸的電影看起來像好電影,在一場又一場可以作為表演課教材的精彩表演背後,是導演的偷懶和隱身,卻仍然讓人無法忽視結構的失調。和《傑出公民》一樣,嘲諷的槍口依然對準了精英主義,然而簡單直白的嘲諷,消解了可能性,將反思取而代之成傲慢,然後甚至顯示出些許“你不喜歡我,我還不喜歡你呢”式的幼稚來。
      • 3.5 班德拉斯、佩内洛普和马丁内兹三人的表演都太精悍,浮华荒诞讽刺的装扮和一本正经谈话实在太好笑了!佩内洛普那异域气质挺有导演范儿的。不过影片对电影艺术的嘲讽也仅仅停留在表层,成了一场喜剧小品。
      •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一出两位性格迥然不同的男演员(老戏骨VS性感巨星)在女导演面前互相“雄竞”的元电影好戏。影片对这两种角色所代表的男性群体都有微妙的讽刺。再加上导演排练演员的苛刻与强迫症,分外好看。影院观影更能体会画面和声音处理的细节。跟宁浩的《红毯先生》一样,也很适合国内导演翻拍。比如找吴京和张颂文对戏,脑补一下都觉得肯定精彩。
      • 3.5;黑色幽默的成分,赋予本片一种灵动的气质,把常见的讽刺业内题材拍得颇有可看性,讽谑味挺足。戏中戏互为镜像,教科书级的演技实力演绎何谓影帝影后。
      • 不错的“小品”,但还是《杰出公民》更怡情。
      • 电影圈内部趣味,人物、场景变化不多,建筑环境有密斯巴塞罗那馆的风格继承
      • 视觉教学片。色彩、灯光、室内设计、空间规划。西班牙人的艺术水准非常高。
    • 豆瓣 6.5 IMDB 6.0 HD
      Friends and Strangers
      2021
      喜剧片
      澳大利亚

      朋友和陌生人

      Friends and Stranger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鹿特丹又一部有趣的处女作(想要每年都光顾了),以侯麦式夏日度假邂逅开篇,却变得愈发诡异和荒诞,男主的自我和无聊渗透进了他与身边人的沟通交流中(错位和辞不达意)甚至与周遭环境(湖畔、城市、市郊)的关系(脱节和无法融入)。三次环境转变的呈现也挺有意思,湖畔的开阔和静逸(却摆脱不了陌生人的注视),城市的喧闹和窒息(构图以及汽车垃圾桶的红绿配色),市郊有钱人的空虚荒诞(噪音音乐和艺术画廊)。结尾也恰到好处~
      • #IFFR50# 7分。意外地有一个相当古典的形式,同时又讨论的是非常现代的疏离议题。看片过程中我一直想起侯麦八十代年的作品。幽默风趣,清新可人。作品实在太讨喜了。
      • 极佳的空间电影,它游走着,注视着城市里平凡的墙壁与草木,但注视的时间越长,所有的景象也变得越来越陌生和奇怪,这里的“Stranger”显然有着丰富的多义性,但“朋友”却是会分离的,甚至要躲避的,隔着海景房、汽车与街角店铺的玻璃。
      • #2021北影节# 虽然电影镜头里加入了许多风景元素,但整场看下来还是让人很紧绷,因为电影里所反映的人际关系和交流太现实、太纠结。男主的生活状态是许多人生活中存在的缩影,处处碰壁,无可奈何,连与人交流也变得困难。朋友和陌生人之间的界限有时并非那么清晰,也正是这种疏离与迷失让生活变得更复杂。
      • 小而美吧。
      • 帐篷里主动索吻的女孩让他惶恐,担心关系进展得太快。发廊里再次重逢的男孩令她无措,谎称那是朋友的经历。精神上没有断奶的一代人,像被卫生纸包裹的仙人掌,像礁石上拾得的硬币,像被噪音笼罩的房间,与周遭熟悉又疏离。争论女王喜欢粉色还是蓝色,随手扔瓶子或是棒球,无所事事的白墙上需要刨个洞。
      • #11thBJIFF# 最奇妙的一点是 本来约朋友同去 临场不到半个小时朋友说加班来不了 于是在转票组里极限邀一位能赶来的豆友来看 约了朋友来看「朋友和陌生人」最终和一位陌生人同看了「朋友和陌生人」
      • “乏味”是让现代年轻人拙劣模仿成熟中产阶级的伪装,却又是刻入日常生活中无尽低欲望的常态
      • 导演是不是学美术出身啊,构图、色彩特别自然清新。除了开头并没有觉得很侯麦,没有那种文学性和道德讨论,可能唯一的相同点是对“交流”的聚焦,但都是无意义的、荒诞的,有意思的是,导演将这一点腾挪延展到不同的空间上做文章,主题似乎也拓展到地缘性的表现上,非常非常有趣!
      • 很不澳影的澳影,叙事进展与观点评论被调到一个很微薄的范围;取而代之的是随心所欲的引用和错落于几场没有太多联结的戏所创造的风趣。“无所事事”四个字仿佛贯穿全片;并在其中塞入一些碎片式的段落,来创造对澳大利亚当代面貌以及热点的触及- -原住民、殖民史、艺术…处女作有如此花样,值得观望。想顺藤摸瓜找到Ray的更多资料,结果没有什么收获。
      • #IFFR2021# 描绘了澳洲中上层人民的诡异生活状态、言行举止和人际关系,距离感、脱节感十足。以为是朋友,其实是生人。随性的露营、词意的讨论、入口的斜生仙人掌,都尽显现代人一种漠然自我的态度。
      • 暧昧与疏离
      • 有意思的是整个作品的内容都是毫无内容的,却又配上那些远远把内容甩开的影像。确实能通过这种“交流”看到现代人在认知和探索上的匮乏,宛如中产噩梦一样,上不去,下不了,悬浮于此。大胆的无价值辩驳充分暴露空洞,大胆指明这层虚伪,犹如救世一样,开天辟地。
      • #11thBJIFF# 开场画面想及修拉的名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无配乐及低能量言语的时候凝视和聆听带有了一种冥想感,仿佛在和男主一起观察着海流表层的卡门涡街。邻居拧响音箱之后则又滑向了诡异版的侯麦。看似不和谐共存的两者恰巧正是当下许多“精神富足”的年轻人生活中的两种常态。
      • 9.2/10
      • 此时此刻,保留城市风物和静态中的动态。重在呈现人物和人与人关系状态,隔阂疏离无法建立亲密关系。帐篷一场完整传达介于朋友和陌生人之间的芥蒂和尴尬。抓心挠肺的怪异音乐就像男主一样,无法成长的人,停留在自己生活的原地,只关心眼前,不向前不解决,成为别人眼中的怪胎。
      • 3.5 描绘澳洲中上阶层白人的空虚生活与浮于表面的关系还是恰如其分。导演有点帅。
      • 整部电影都有种疏离感,游离在所有关系之外的男主,永远都困在尴尬和不知所措的环境中,交流的错位令人印象深刻
      • 比悲伤更糟的心情。肮脏的世界将几具躯体封闭在僵硬、笨拙的街道;出现在生活里的高大楼房以及那些彩色玻璃的橱窗/ 路途上需注意些绝望的面相。与朋友的交谈发现:房屋的四个方向被长满了树木的山坡遮挡。为了见到海岸线:必须把脸贴到窗玻璃上。跑进公园,好像被捆绑着长椅上睡着了;翌日清晨也说不出头天夜晚到过哪里。
      • 没有朋友,只有陌生人。 刚要为狭小帐篷中肢体的碰撞交互所触动,人物关系便发生了第一次突变。 轰鸣的汽车声、神经质的提琴声、不绝于耳的蝉鸣,无论空间多广阔,画面多明丽,脑海中回荡的都只有这些魔音,和男主烦躁而微弱的每一声“Fuck”. 每况愈下。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