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最后的决斗 The Last Duel (2020)

    最近更新: HD中字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5 IMDB 8.2 国语高清正片
      1917
      2019
      战争片
      英国

      1917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从满是小黄花的田野苏醒 到慢慢坐下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草原中的牛 渐渐变小的房屋 永远留在那里的朋友 河里漂来的樱花 夜里火光下废弃的小城 只能从枪声和剪影感受到的敌人 就算是尸体上的乌鸦 真是第一次感受到如此诗意的描述 细腻又很宏伟
      • 这个水准的长镜头只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我觉得他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所谓镜头移动和调度的技法,因为从那种角度看这个长镜头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个长镜头就是单纯地在创造现实。我还有一种感觉 — 那个电影里唯一的镜头切断之后的剧情整个就变得有些超现实。那太阳一般的照明弹,地下室里圣母一样的姑娘,满是尸体的河,士兵上阵前听的思乡之曲,以及那战壕前面的狂奔。这一切都过于梦幻以至于我都怀疑主角是不是其实已经死在了切黑的那一枪下。
      • 宣传一镜到底过头了 我没有沉浸在战场或人物 我沉浸在了找哪里其实换了镜…
      • 魂牵梦绕的一镜到底,带我越过大江大河,抵达人生的理想国。大概是21世纪最美的战争片,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四刷后发现了一个点睛之笔:主人公被打中钢盔,晕厥,然后切黑屏20S,以为主人公再也醒不过来了,然而萨姆·门德斯用了一个极其高超的共情手法:用水滴滴在脸上的声音来唤醒主人公和观众们的意志,然后切亮屏,虽然银幕亮了,却因为刚刚的剧作手法温柔而强悍地打破了银幕的壁垒,让观众们和主人公的意志绑在了一起,实现了观众即主角的荡气回肠之美,实在是惊艳不已。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金像奖提前锁定。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我就去求婚。萨姆·门德斯牛笔。
    • 豆瓣 8.8 IMDB 7.6 中字
      서울의 봄
      2023
      剧情片
      韩国

      首尔之春

      서울의 봄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想到播客里有人提到河森堡的微博,大意是 “你以为社会是一台精密仪器,各行精英谨慎周密地维持其运转,但经历越多越发现这个社会就是个草台班子, 一小撮精英带一大帮混子,尽最大努力维持着社会的底线而已” 。
      • 如果不了解历史,可能我们都在等待那个反杀时刻,但现实就是现实,我们都知道全斗焕甚至活了90年
      • 故事紧接《南山的部长们》。一句“失败了就是早饭,成功了就是歌名”就注定不凡,竟然直接把No.1当反派来演,狡猾奸诈却又有勇有谋,全程节奏紧凑,毫无尿点,故事中渗透着巨大的历史张力。现实则更加悲怆:4个月后,张泰玩(李泰信原型)父亲自杀身亡,留下一句“国家遭遇谋反 ,忠臣岂能因奸臣而活?”。2年后张独子失踪后离奇死亡,张没能看着儿子上大学。2010年,张在医院辞世,享年79岁。2年后,其妻从高楼一跃而下。至此,他们一家人都消失在历史中。2020年,全被判8个月有期徒刑,缓刑2年。次年,全去世,享年90岁。
      • 小知识:如果您在今晚9点45分34秒打开《首尔之春》,就能在跨年时刻看到全斗焕给您唱歌拜年。
      • 韩国电影对中国观众来说,不是十全大补膏,而是靶向药,专拣最薄弱的环节,一顿猛补。 这部电影拍的是权力真空期内,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好在视角偏中立,尽管对于全斗焕、张泰琓的塑造,仍未完全跳脱出正邪对立,但导演在褒与贬之间,还是有尽力克制。 影片并不急于盖棺定论,而是以寥寥草书,白描了事件的轮廓。它最终呈现的,其实是一个荒诞的拐点,是历史的洪流如何被儿戏般地决定了走向。于是,它看似述而不论,实际又表明了态度,即,人性的溃败和系统的溃烂,实际远比我们想象得要轻易和迅速。 这个电影,是一套反面教材,也是一声凄婉的警告。它提醒我们,虽然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但我们还是有机会把戏唱得更好一点,而不是轻易出让舞台,拱手交给更操蛋的人。
      • 全斗焕叛乱记。电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事直接就干,少逼逼。都你死我活了,还他妈什么最后五分钟,否则就开炮,你就不能先炸了,然后对着尸体再慢慢聊
      • 别给我看这种电影了,大过年的,还不够生气给乳腺添堵呢。你知道理想主义者有什么问题吗?问题就是,他们总活不下来。就像《新闻编辑室》里Will说,他不愿和理想主义者为伍,因为他们从来不会赢。何其扎心。从总长挑选“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张泰玩担任警备部司令官的那一刻起,就已写好了败局。对政治不感兴趣的人,不屑于懂得政治权谋的规则,注定玩不了这场权力的游戏。反过来想,假使全斗焕败了,政权落在那帮不作为的怂蛋官僚手里,首尔的命运又能好多少呢?啊啊,这片子看得我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
      • 这样的电影才应该拍140分钟!!张艺谋你明白吗?
      • 臣欲决一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 4星半。真忠武路之光!演员、调度、题材、剧本、光影真的是世界一流的水准!小丁出现的那一刻忠武路后继有人了!!李司令官独自穿越警戒线一段真的是边看边哭啊,民主的先行者
      • 非常难受,但能把这段历史复现成电影上映还是很不错的
      • 这部电影基本是《南山的部长们》的续集,历史中即是韩国1212政变,剧情与真实历史有点差异,但总体一致。韩国的民主化也是道路坎坷、布满荆棘。一个独裁者朴正熙被刺杀了,新军部势力通过一心会这个秘密组织具备夺取权力的实力,其领导人就是全斗焕,成为新的独裁者,而对这场叛乱主要抵抗者张泰玩(剧中李泰信)则展示出一个对民选政府的忠诚,对践踏民主法制的叛军高声痛斥,电影里展现了他一个人艰难的爬过阻拦栅和铁丝网,一步一步接近独裁者全斗焕,表明向那些反文明的权力贪欲者对抗时的那种崇崇困难,虽然身单力薄,但悲壮和勇敢。文明民主法制的制度是脆弱的,更是来之不易的,总有一些人想走回头路,开历史倒车,以人民的名义享受权力的盛宴,但人类文明总是向前发展的。
      • 好人斗不过坏人的原因就是坏人无底线,好人永远有底线。
      • 在只能偶尔听懂咔咔、空输、忠诚、shake it的前提下冲进电影院看了无字幕版本,还是看到泪目。
      • 满分级别的政治惊悚惊险类商业类型片,技术层面、叙事节奏相当华丽,给今年菜鸡的韩影提了一口大气,当然因为专心拆解事变当天的始末,相对来说在抒情和深刻表达上稍微缺了点
      • 这部电影是把两位韩国前总统赤裸裸钉在耻辱柱上啊,韩国在取消审查机制后影视作品是彻底放飞自我了,全世界都没有这么大胆开放的。不过这样也好,让几千年用肮脏手段上位者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不是谁掌握了政权谁就掌握了话语权,给历史这位小姑娘打扮起来,现代版孔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 这两年最好的韩国电影,有种回到多年前喜欢看韩国电影的那种感觉了。在观众已经知道结局的情况下能拍的如此紧凑引人入胜还是挺厉害的,黄政民演技炸裂!(当影片结束演职人员们上台致谢时没想到郑雨盛能一直走到观众席的最后排与观众互动合影留念,只恨自己没选过道旁的座位)
      • 草台班子可以加入,可以推翻,可以逃离,唯独不要为其牺牲
      • 失败了是政变,成功了就是革命
      • 권력이 영원할 줄 아는 사악한 바보들에게
    • 豆瓣 8.4 IMDB 7.7 z-BD1280高清中字版
      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
      2020
      剧情片
      美国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游行示威是公民的一种权利。游行示威是公民的一种权利。游行示威是公民的一种权利。
      • Sorkin太匠氣.....編排得太精緻,blur掉了歷史的真實感.....而且我不喜歡把三觀糊在每個角落的電影
      • 随审判来临新闻剪辑的狂欢演变成一场持续150多天的马拉松…为游行权利冲突、陪审团变成空椅子、嘲弄揶揄法官已经证明了这就是一场政治秀, 当下应景的BLM抗议和总统选举的喧闹只是在提醒“不要忘重复的历史”
      • 对白如子弹,剪辑如利刃,索金不给与观众任何喘息的机会,切莫松懈与退缩。电影收纳这场过去的伟大战斗,又在今天将其精神重释于世间,这是带有革命诉求的左翼运动纽带。举起坚定的拳头,无论那时还是此刻,我们都格外需要和迫切。“全世界都在看”,牺牲不会白费,敌人不会长久,请坚信。
      • 85/100,开场至出标题一段神乎其技,而后以一种密集的压迫姿态低空俯冲向呼之欲出的口号。摄影机或是收敛的,剪辑必然已锋芒毕露。我们从未如此需要,当身处在这个时代的世界里,这就会成为一种力量: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USA,Thai and...
      • 当懂王把今年夏天发生的一切称之为左翼暴乱、拒绝承认美国存在广泛的警暴和种族问题时,艾伦·索金用一部取材于真实历史的法庭片做出了最热血的左派还击,借古与讽今结合得有穿越之嫌。工整、沉稳的剧本揭露了美国不只有民事审判和刑事审判,还有杀鸡儆猴式的政治审判。而在国家机器碾压式的霸凌面前,从被告到律师甚至到检察官都做出了最理想主义的回应。——问题是,我们知道这一切不只是理想主义,而是真实发生过的美国现代史。没有无因的反叛,只有舍身的信念。为什么高举拳头?因为全世界在看。
      • 【YVR-Park】三星半。也许因为是政治系学生的原因,对本片有格外的期待。而片中对权利和身份的抗争也不免让人联想到现在的境况。都说历史是循环,这不假,但也希望他是螺旋上升而不是单一平面的重复。而索金可能还是更适合当编剧,本片有些冗长沉闷了。不过话说回来,现实中又哪有那么多语言上的剑拔弩张呢?有时候一语中的提纲挈领反而更加掷地有声。
      • 【🍅94%🍿️89%】(《论:语法的重要性》) 剪辑凌厉(然而,奔赴芝加哥示威而受审的时间线,被剪出奔赴芝加哥受审的错觉,这是示威部分迟到的结果)。 集中的群像实际只有三个半在线,唇枪舌剑没有实质性内容。 最后的总结陈词是一剂特效药,瞬间拔高。 大选在即,“预告”的信息量又是如此丰富。历史总是相似,不惊人。《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应运而生。 全世界都在看⋯⋯吗?
      • “Do you have contempt for your government? (你是否蔑视你的政府)” - "It's nothing compared to the contempt my government has for me.(与我的政府对我的蔑视相比, 我的蔑视不值一提)”
      • 少壯不努力,一生在內地。 英語學不牢,永遠在天朝。
      • (8.5/10)非常有力量的庭审戏,这个60年代民权运动遇到低潮被总统授命的司法体制打压的故事和美国的现状和全世界其他地方的反抗运动对照,仿佛昨日重现。索金在《新闻编辑室》乐观情绪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于美国司法体系、总统权力、警察体系、种族歧视地尖锐甚至几乎看不到出路地批判,这种悲观地论调在警察殴打示威者和庭审时法官的偏袒段落甚至让人想起《辩护人》的片段。索金的话痨剧本给来自激进程度不同组织的被诬告人物都有了各自的弧光,结尾那场略显俗套的煽情场面也确实有一种“联合起来,对抗威权不公”的震撼力。在索金的镜头下,彼时彼刻的美国,正如此时此刻的美国
      • 索金大师不愧是大师,在两个小时的时长内讲述了美国六十年代民运错综复杂的权利与社会关系,通俗易懂丝毫不显臃肿,人物也富有个性,法庭戏也不枯燥,如果要挑缺点那就是这片太匠气了,太靠剧本了,少了些灵气。演员都是拿奖的种子选手,最后对暴乱的直面展现也是颇有趣味。这个片子很适合和今年维吉尼亚金拍的迈亚密一夜一起看,各个民运派系观点的冲撞以及民运所附带的责任,这两部片讲的都很有意思。
      • 同样是游行示威与警察发生冲突的庭审题材,同样是流媒体出品,本片和Steve McQueen的Mangrove比起来简直是云泥之别。且不谈两人在剪辑与对演员的调度上的差距,索金所一向擅长的理想主义鸡血、子弹般的金句到了本片也变成了无休无止的口号与exposition,对人物的塑造也相当表面
      • 三星半。“掐头去尾”的社运片,全面依靠法庭(文)戏某种程度上有效做到了扬长避短,在其他同类型片中一定会被大书特书的抗议游行戏在索金这儿反而成了穿插补充的点缀,几场庭审戏的编排、不时地引经据典以及台词里的揶揄讽刺丝毫不会让人怀疑索金的剧本功力。不过,观点太过外露倒没有什么大问题(斯派克·李、奥利弗·斯通等导演皆是如此),只是借当下政治东风对各方势力的立场动机过于单一直白的刻画不免让人觉得有将观点强加于角色之嫌。总体来讲,还是部分得益于向历史事件借力的原因,观感相比上一部格局略小的《茉莉牌局》仍有明显提升。
      • 我看着挺费劲的,里面的角色一个都不喜欢,难以通感共情。印象派电影,台词和镜头贼啦密,咣咣一顿剪一通讲,挺好是都挺好的,但转身就忘,努力集中注意力跟住,哎怎么就吵起来了哎怎么就休庭了哎这又干啥呢?还没办法快进和倍速,不然头更晕。观影结束,什么台词啊场景啊人物啊电影都讲了啥啊,只有些许印象,就是看过了,哎好像是讲了个这么个事儿,哎他们都起立鼓掌欢呼敬礼了,那我也鼓个掌吧。
      • 太民主太理想太灯塔了
      • 本索金舔狗一心只想活在索金的剧本世界里
      • 接过《黑色党徒》和《美国夫人》的接力棒,好莱坞再次拍出了最蓬勃最有力最愤怒的民权运动史诗。艾伦·索金登峰造极的编剧艺术和惊人的场面调度能力,将法庭上种种交织的矛盾和阴谋悉数呈现,闪回以芝加哥民主党代表大会时的抗议场景,抗议者与警察发生肢体冲突的两个高潮段落是将被写入教科书的存在,奥斯卡最佳剪辑势在必得。“酒吧外是20世纪60年代,酒吧里是20世纪50年代,任何望向窗外的人都能看到,20世纪60年代正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发生”,神话书写的年代与书写神话的年代在摇滚乐中互相示意,人类的历史仍在民权运动精神的鼓舞下被重写,就在此时此刻。个人年度最佳影片预定。
      • 此类电影看多了都是一个套路,主旋律社会题材,匠气又刻意,有几处剪辑上的亮点(叙说和闪回结合),一看就是奔着奥斯卡去的,估计能接着今年社会运势的东风拿一些提名。看戏外发现更多有意思的地方,小雀斑演的人物是简方达的前夫,当年奥斯卡影帝之争,被小雀斑最后时刻逆转的基顿演了个配角,两人同场出镜
      • 感觉这电影在暗戳戳地嘲讽trump.
    • 豆瓣 8.7 IMDB 7.5 HD中字
      자산어보
      2021
      剧情片
      韩国

      兹山鱼谱

      자산어보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部电影加上《思悼》,本来应该是我们最能拍好的一类电影,结果都被韩国导演拍了,还都出自李濬益之手。 《思悼》以政权交替过程里的父子冲突,讲述了儒家秩序下的伦理悲剧;《兹山鱼谱》看似云淡风轻,实际在讲王权与儒学的合谋,把一代代学子纳入体制,成为帮凶。 当然,这一点只是后者的表达之一。它还兼顾探讨了知识何用,真理标准,以及面对一个糟糕的体制,是投入其中努力改变,还是干脆做一个潇洒的隐士? 这些问题由遥远的历史中飘来,直到今天,答案也仍在风中。 以及,看这部电影,和《游牧人生》观感很像的一点在于,它们都由对社会的批判和深刻关切出发,最后落在了个体的自我成全之上。这让它们都略显轻挑,但或许也是在今天这样价值混乱的时代里,创作者们真实的内心折射。
      • 虽然这是一部“韩国”电影,但可能是目前为止最能阐释近代东亚开明士人之心态的电影。这其中有我们熟悉的东西,也有陌生化的视角,后者使我们能从更人文的角度看待西学东渐。这便是韩国之于我们的先天优势:没有宏大的历史包袱,因而能从盛衰兴替的叙事使命中跳脱出来,平实而亲切地去理解波澜历史中的“人”。当然,本片的优点不仅在于人文上的切近,也在于文化理解的格局:它并非是要借丁若铨之口贬抑旧学而崇扬西学,而是要通过对西学的方法论实践来实现旧学在精神层面的回归和还原,而这也是师徒二人殊途同归的意义所在。尤其是,在新旧交替与传承的表意下,影片最终回到了当下:它似乎遥遥地呼唤着一种更广阔的国民性的回归——慈山的前身是黑山,现代的内核是传统,文明的基础中潜藏着一些不可动摇的东西,一如那大海中的不沉岛屿。
      • 儒学的正反面,这种历史题材本该由我们述说,但这是一部韩国电影。
      • 日啖鲷鱼三百条,不辞长作黑山人。好喜欢,好想看一部这样的黑白苏东坡。 流放生活拍得闲适有趣,又没有冲淡该有的沧桑悲凉。依旧延续了《思悼》对儒家传统的反思,以士大夫和渔夫、官场和流放地互为表里镜像,背景又是西学东渐,既有儒道互补共生的和谐场景,又有新旧思想碰撞的焦灼困境。 薛景求气质儒雅又冷峻,非常适合演落魄的文人墨客,而且这角色简直是理想人格,再加上先知固有的悲剧处境,魅力爆棚。我已经不止一次爱上他了。
      • 近几年看过的最好的韩国电影,甚至可以说最好的电影。看完以后心情复杂:我们有《论语》、我们有古诗·绝句、我们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这样内容精彩令人回味无穷的电影,又是人家隔壁的......
      • 近期看到的最舒服、最享受的历史传记电影! 十分赞同豆瓣网友的以下感慨:“中国有苏轼这样的文人的国家,居然让韩国先拍出了这样充满哲理人文气息的电影!”作者不回避自己国家几百年前深受中国儒学文化的影响,不回避西方宗教带来的“西学东进”的史实,即再现了历史人物的真实,又通过艺术虚构阐明了自己今天对时代、社会的见解,可谓尖锐激烈,又平心静气。难怪它摘得了去年韩国百想艺术大赏电影类的大奖!值得观赏。
      • 如白鹤之生虽好,而兹山之污泥亦善也......
      • 完全没有感受到这部片子有如其他人所说的好。探讨宗教?宗教在片中太符号化;探讨东西文化碰撞?西学表现得太浅显;讲友情?这情感也太平庸了;探讨儒学?儒学表达又太刻意、炫技;反两班和贪吏?反得又太样板;反君王制度?反得太仓促,快结束了才匆匆登场。总的说来,导演想表达的一切都太刻意又生硬,如果只是因为黑白镜头就叫文艺,那文艺未免俗套,还不如正常彩色,至少风景优美。 另外,我也觉得中国拍的很多古装影视作品很拉胯,韩国整体古装作品要好于中国,但这部不是。这个水平如果很好表现了传统文化,那传统文化在豆瓣很多人眼里到底得有多肤浅~还有扯到了偷不偷的,这就是典型的以能力掩盖道德了
      • “昌大啊,活成不断向上飞的鹤虽也不算坏事,但是即便泥垢污秽沾染,也选择活得像兹山一样,荒凉黯然却生机勃勃自由惬意,也未曾不是有意义的事啊……” 《兹山鱼谱》见证的是一段师生情谊,胜于父子,比肩知己;《兹山鱼谱》见证的是一代圣贤大儒的入世与出世,放眼寰宇,却也扎根大地;《兹山鱼谱》见证的亦是世间少有的一颗赤子之心,“既然无法学以致用,那我选择随性而活”。 乌贼骨治沉疴痼疾,自海胆中飞出的翠鸟,是生与希望……
      • 广场之后发配到县城的学者,遇见聪明的农村娃。学者讲普世价值,农村娃想进体制内。最终双双失意。
      • 电影很好。前半部分基本上是按《兹山鱼谱》序文以及丁若镛的《先仲氏墓志铭》拍的,后面张昌大参加科举做官,以及二人谈无君世界的理想基本上都是导演的自我发挥了。
      • 黑白画面让这部电影更加的内敛深刻,看多了各种色彩丰富的电影、IMAX屏,反而觉得返璞归真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无论何时,都存在领先于时代的人。读书若只是因为喜欢,不为名,不为利,也不为了所谓的天下苍生,也许就会简单许多。
      • 有反思,有哲思,有文化,有格局。为什么很多能把中华文化拍出骨髓来的,总是日本和韩国...
      • 李睿溢《思悼》之后最好的古装片,一部关于信仰的电影,当信仰被现实击碎,人该怎么活?丁若铨用一生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 白鹤奋飞虽好,如兹山满身污泥仍能自由自在何尝没有意义。丁若铨死于修书之时,某种意义上也算圆满。薛景求演得太好,丁若铨站在海边的镜头实在印象深刻。最后表白李濬益,请多拍历史片!
      • 重要的是讲述电影的年代,而非电影讲述的年代。并非古代朝鲜已经有人意识到了“不认识汉字不丢人,还有其他更美好的事物”,而是在朝鲜民族意识觉醒之后到现如今,韩国的“去中国化”。无论电影如何这样操作,《兹山鱼谱》仍然选择用汉字完成,尊重了史实。如果从精神的角度看,并非要表达韩国胜于(摆脱)中国如何,其内里是西方胜于中国。电影表达的思想:传统的儒家哲学如何应该学习,在实践中这种“求善”的精神都沦为了伪善,只有转向“求真”的西方,才能“进步”。不知是否算过度解读,电影只有两次出现彩色,都是蓝色,蓝鸟与蓝海,而蓝这种象征海洋的颜色正是西方文化精神的象征。最终,“圣贤书”无法经世致用,沦为虚伪的语录,今观中国,莫不如此。学生们在政治课上都习得××主义,官员们满嘴××主义,都是一纸空文。
      • 韩国人又发明了新的气人方法,他们不光拍zz片可以让我们质问说我们这片土地啥时候才能拍的出来,他们还拍了儒释道片让我们怀疑人生怀疑我们这片土地到底时候才能拍的出来
      • 非常喜歡
      • 本应如丁若铨一般怀着开放的心面对天地与众生,关隘踩得极准,但对历史的书写仍是非黑即白的,以创造出符合当代人语境的二元对立为核心要义,沦为动人但浅薄的戏说。
      • 所以我不研究善变、难懂的人类,要转去研究通透、明净的事物,用事物来忘却我。
    • 豆瓣 8.1 IMDB 7.2 HD中字
      Die Wannseekonferenz
      2022
      剧情片
      德国

      万湖会议

      Die Wannseekonferenz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一个符合二战后流行文化规训的纳粹想象,但深入纳粹风暴的核心来解读最终解决方案的诞生、实施人类灭绝的屠刀落下,似乎有更好的视角和路径。这部只做到了忠实、准确和严谨的会议纪要。
      • 从影像来说,就just so so,给个三星的原因真的是有警世作用的还原,但不如真的就索性更真实一点的来个纪录片。
      • 只要不去在意会议主题是种族清洗,你可以看到一场常见的讨论组建新业务的跨部门会议,头头脑脑们所有的讨价还价、勾兑妥协都让人非常熟悉乃至感同身受,只要不去在意会议主题是种族清洗。。。这种会议纪要式拍法完美展现了什么叫平庸之恶
      • 什么样的国家才会让几个十几个人决定几百乃至几千万人的生死。
      • 说的都是人话 干的全都兽事 没有半点血腥 没有一声惨呼 ——史上最恐怖会议:万湖会议
      • 平实,甚至可以说平淡,几乎不加任何修饰。这与其说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一堂历史课。让我们能够通过一场会议的内部视角,去观察这个历史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体制中是如何做出的。这是一堂异常昂贵的课程,也是一场始终未被充分吸取的教训。可以肯定的是,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类似的事情也正在发生。
      • 一不小心可能会被犹太人,又或者,一不小心就是坐在桌上讨论如何处置犹太人的人
      • 无论多么邪恶的计划都能被冠冕堂皇的讨论。这对我们这个时代尤其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 这是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1942年1月20日的臭名昭著的万湖会议,是当时德国纳粹密谋屠杀数百上千万犹太人的秘密策划会议。据说当时所有参会信息记录都要被通通销毁,以确保除了与会者之外,没有人知道曾有过这场会议。如果不是二战后期盟军在一堆机密情报中发现了一份记录万湖会议的文件,世人根本不知道曾经有过这样一场丧心病狂的会议。本片应该就是根据记录如实地拍摄。在近一个半小时中,就是会场、发言、茶歇、记录等开会的全过程,纪实、冷峻,没有音乐,没有特殊的处理和调度,却让你看得毛骨悚然,思绪万千!在当今世界仍旧动荡、巨变的时刻,看看这个历史电影,很值得。
      • 疫情时代又一部精彩的低成本室内电影,就像《人民的名义》一样,看官僚们唇枪舌剑的会议也比很多大场面还过瘾。“远程无接触的屠杀可以减少执行者的负罪感”,德三真是把人性玩明白了。虽然这段历史早已耳熟能详,但是再看一遍仍然触目惊心。
      • 虽然内容惨无人道,形式上确是平凡常见的工作会议。
      • 对话太密,看得窒息。90分钟时间他们用对话屠杀百万犹太人,并且以此为升官发财的数据支撑。
      • 片中的发言有的听起来非常熟悉,但要知道,之所以熟悉可不是因为熟知或反思历史,而是因为在那几十年后、直至当下,海德里希和艾希曼的逻辑仍然在有的地方盛行。 当作恶的链条足够长,长到里面的每一个环节都看不到两端的时候,那么他们每一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是无辜的。
      • 本片的可怕之处在于将讨论如何杀人这件事搞得如此有仪式感。各方不断地为自身利益博弈,那些我们听起来如此反人道的话在他们口中好像日常聊天那般轻松,几千万人的生命就这样被他们在话里行间给决定了。德国每年都会出一些关于纳粹历史的片子,根本是在于对自身的警醒,而现在的局势已经不仅限于德国,而是全世界全人类,这类影片在时刻提醒我们,它们曾经存在过,且离我们并不遥远
      • 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让人大为震惊。二战时德国就如何处置犹太人开了一个“万湖会议”。会议上各部门的头头为了自身利益相互博弈,会议召集者为了达到目的软硬兼施。与会者在一番讨价还价,让利得利之后,终于达成一致。大方向统一之后,大家还就如何执行讨论了许多细节,比如执行地的选择,火车运输能力,执行这件事的时间能否满足要求,成本是否超过承受能力,执行后果是否可控等等。看起来仿佛和现代公司开的任何项目的会议差不多,可这是决议对欧洲约1100万犹太人进行清除的会议。1100万人的生命,在他们口中如同1100万元的方案一般轻松。
      • 他们像是在讨论如何处理一千多万工厂残次品 而不是人
      • 其现实性在于,生动地呈现了一项荒唐的政策是如何在一种充满理性的秩序中达成的。
      • 讨论的过程越严肃、越理性,带来的观感则越讽刺、越荒诞。他们好像研究如何为工厂生产零件提升产量那样,研究如何更快速地杀人。
      • 非常精彩的组织社会学和政治修辞案例。观赏过程中经常想到应收尽收和清零这两个词。
      • 他高叫把死亡奏得美妙些,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他高叫你们把琴拉得更暗些,你们就像烟升向天空,你们就在云中有个坟墓躺着挺宽敞。
    • 豆瓣 8.5 IMDB 7.8 HD中字
      Im Westen nichts Neues
      2022
      动作片
      美国

      西线无战事

      Im Westen nichts Neue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政治权谋者为一己私欲发动战争,送愚昧天真的爱国者上前线当炮灰。
      • 给狗扔一块肉,肯定会被叼走 给人一点权力的话,他会变得野蛮
      • 这一版把战争的虚无描绘到了极致,可以说只有两类场景:士兵们像机器中的齿轮一样呆滞地端着刺刀冲锋然后被割麦子一样撂倒,或者枪炮声暂停时士兵们恢复人类情感有说有笑去老乡家偷鹅。朋友情谊和军国主义狂热一笔带过,高层的奢靡和狂妄也只是作为反衬战争的蒙太奇登场,整个电影的唯一主线就是战争本身,反倒比我们的父辈多了几分“德国味儿”——更加克制、更不滥情,只要描写战争本身就可以唤起对战争的厌恶了。整个观影过程中没有泪点,也没有(过度)血肉横飞的大场面,只是一直吊着一口气咽不下去,这种拍法在我看来绝对是一流,看多了把爱情亲情友情、战前多美好战后多惨淡这类桥段像工业香精一样生产并添加的好莱坞战争片,还是来点纯粹的生理性厌恶吧。
      • 凡是把战争当做英雄主义进行大肆宣扬的,凡是不分青红皂白把人送上战场的,凡是鼓吹战争精神的人,都应该下地狱。
      • 年轻人都来看看,那些老家伙们编出来的谎言,千万不要上当啊!!!
      • Movie of the Year. “坦克在一战中的索姆河战役中被首次使用”,这是多么平淡无奇的描述。但当电影中坦克压向了战壕,年轻的生命转眼消逝,我坐立难安,我闭上眼睛,捂住耳朵,可惜影厅的视音效果超凡绝伦,我不能假装这一切不曾发生。残酷,冰冷,绝望,战争从未改变它的面目,但我们的历史中总有前赴后继的人心甘情愿地为它摇旗呐喊,甘愿做它的信徒。只是不知道,他们最终会在酒桌上操纵他人的生命如棋子,还是出乎意料却并不意外地死在回家的前夜?
      • 终于去电影院看了这部,可惜改得基本和雷马克的原著无关了,也抹消了属于西线无战事的那些微小又伟大的诘问。可谈的是深夜末场坐满了一半,有很多年逾七旬的老人结伴前来。邻座的老头聊天时说这也许不够好,但我们必须反复回忆欺骗青年的代价。
      • 你渴望战争的唯一原因,是你没经历过战争。
      • #TIFF2022 配乐特别震撼 尤其影院效果 青春懵懂的少年刚刚毕业就被国家主义洗脑 送上了犹如绞肉机一般残酷的前线 无谓的牺牲持续到了战争的最后一刻 一战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 然而战争狂人们还在不停地把无辜的青年送上前线 这样的电影依旧意义非凡👏
      • 多伦多电影节首映看完 结束以后陷入巨大的虚无
      • 你们看,他们好像一枚没有生命的棋子。
      •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看每一部战争片的时候都在研究怎么才能在战场上合理装死
      • 电影是好电影,评论区一众的要国人需要反思给我整不会了,看看新闻看看历史,近来百年到底是哪国在不断的挑起战争啊
      • 分三天我看完了德国人新拍的《西线无战事》,很精彩的作品!一战是帝国主义列强之争,各方无所谓正义或侵略,本片反战的主题表现得非常突出,四年中“西部战线”的300万年轻的普通士兵的盲目牺牲,就是巨大的人类悲剧。对比了1930年美国人改编拍摄的电影和1979年英美拍的电视电影,这回是德国人自己拍的,是部好电影,有许多新的创造,摄影精彩!特别是在俄乌战争期间网上影院公映,全世界都会有热烈的反响。
      • 如果我没看过书,我估计会给这部片子4星或者5星。作为一部独立的战争片肯定是很不错的,但是很多改编偏离了原著的精神太多。 1.电影里大家传来传去的是丝巾,原著是鞋子。丝巾的来源首先就令人起疑惑,他们为什么把一个不相干人送的东西当成了一辈子珍重的东西。而且也曲解了和法国姑娘的关系,那是一种真诚又粗俗的交换。而且鞋子是有实际用途的,他们每次都会念叨穿着真舒服。不要搞人为美化 2. 卡特怎么能是因为偷鸡死呢,开头偷鸡是因为饿得不行了,战争都结束了还偷什么?为了展示非战斗群体,非得这么安排吗。书里是战斗受伤牺牲的 3.“西线无战事”导演为什么会理解成达成停战协议后的进攻。这种事历史上确实是有的(各个战争都有),但是这么小概率的事件只会消解战争的残酷。原文中根本没解释西线无战事,保罗还死了的原因。
      • 主角因为战火或意外一个接一个地失去亲爱的战友,而他本人靠着运气苟到停战前夕却最终没有踏上回家的归途。无人生还,众归于寂。从德国人的视角讲述战争,没有荣归故里大团圆,只有恐惧、愧疚、耻辱。导演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后的访谈中说,“There is nothing heroic or glorifying about war”。
      • 比战场厮杀更为残酷的是战争的荒诞性,你不知道为谁而战就冲上了战场,想要去杀死素昧平生的敌人,然而战场上没有英勇杀敌的战友,只有吓得屁股尿流的士兵,最后莫名其妙死在了战争结束前的最后一刻,这就是廉价炮灰短暂的一生。
      • 几近完美的一战战争片,把战争的沉重和伤痛表达得淋漓尽致。影片对故事节奏的把控很稳,配乐和摄影更是锦上添花,三声鼓点敲得人心颤。剧情并不新鲜,但情绪渲染得很好。从对战争充满向往的新兵蛋子,到逐渐体会到战争的残忍。恐惧、疲惫、痛苦,一步步侵蚀着几位主角。同样的情绪也一点点影响着观众,直到令人唏嘘的结局。战争中没有英雄,愿西线永无战事。
      • 配乐很震撼。很多片段单独拿出来十分荒诞,但放在战时就很顺理成章。战争机器以血肉为燃料,扭曲了版图和人性。然而如此深刻的作品也没阻止二战的发生,此片也不会让鹅屋平息。无论怎样,愿世界和平。
      • 好的战争片内核一定是反战。但很多国内战争片只有对战争的迷恋……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