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IMDB 8.7 高清
      Wild Karnataka
      2019
      考驾照
      印度

      野性印度卡纳塔克邦

      Wild Karnatak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世界上老虎数量最多的地方
      • 配乐很灵动
      • 走马观花
      • 配乐特传神,而且海陆空三个角度无痕切换展示生活在那里的代表性物种的生存状态和生活习性,观感极好,老爷子的解说也是点睛之笔。
      • 配乐出彩。
      • 每一帧都想截图的那种,配乐也特别棒。
      • DOCUycc,这配乐有喧宾夺主之嫌啊,哈哈^_^!配乐大神为:Ricky Kej
      • 配乐出彩。
      • 五星先预订着!!
      • 没有蛇就完美了
      • 卡纳塔克邦是印度的瑰宝,它连接着西部漫长的海岸线,又深入中部德干高原,它既有西高止山脉这样的世界自然遗产,又有大名鼎鼎的世界文化遗产亨比,纪录片从南部的纳加尔霍尔国家公园开始,为我们展现了老虎、孔雀、大象、眼镜王蛇、熊、猴子、蛙、螃蟹等一系列的动物在这块大陆的生活图景,它们依靠自身千百年进化下来的生存技能,与环境和谐共存,在旱季努力维持着生命的延续,直至雨季的到来,迎接着“每年一次的新生”,卡纳塔克邦并不仅仅只有班加罗尔这张名片,它包罗万象,充满了惊奇,当大俯拍镜头掠过大河、丛林、草原和海洋,印度的丰富多样呈现在我们面前,加上极具印度风格的配乐,让我迫不及待想重返卡纳塔克邦,再次去感受那独一无二的狂野和自由
      • 这部片可以视为《狂野印度 Wildest India》的外篇,讲印度德干高原、西高止山脉和西南雨林的3个生态环境讲得蛮细致,尤为称道的是它的摄影,及充满印度风味的配音。
      • 配乐很好
      • 大美音画!
      • 为了完成作业来看的!Ricky Kej的音乐风格搭配这种纪录片格式确实独具一格!
      • 原来蛇会吃同类……
      • 哇!我去印度的时候怎么不知道有这个好地方!
      • 配乐有点神,但感觉拍摄没之前的好
      • 不知道为什么,看这个的时候感觉虚实特别明显,就是其他的我知道也会拍虚实结合的镜头,就比如说老鹰去抓猎物,老鹰以外的拍的就很虚,但是不会很在意,这个里面的虚实会不自觉留意到诶
      • 莫名其妙的配乐给人一种硬要上价值的感觉。
    • 豆瓣 8.7 IMDB 8.0 第02集
      Climate Change: The Facts
      2019
      纪录片
      英国

      气候变化:事实真相

      Climate Change: The Fact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要对得起自己school of public health学生的身份//真正懂在发生什么的科学家是会对着镜头忍不住掉眼泪的,而对此无知而且还不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的政客是可以继续大言不惭地说谎的//“不会因为我年纪还小就不能对此作出任何改变,不要低估你对他人的影响”//随手关灯这么难么?我不知道提醒过室友多少遍出门之前检查一下灯有没有关掉了(提醒到我已经不好意思再说了)不是电费的问题,关键是这种完全可以避免的浪费行为都不能杜绝的话,还能要求自私的人类从什么方面改变呢?!
      • 灾难纪录片吧。语言课作业~
      • 不是“狼来了”,留给人类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 Taking sometime to understand the f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implications/possible consequences. 砍森林,各种人类活动碳排放-->天气变暖,海平面上升, coastal area被淹,极端天气,生态链被破坏,物种灭绝,人们流离失所-->过了tipping point可能进入失控的恶性循环,北极地表的冰化了以后地下冻住的甲烷全都冒上来(这段镜头真的开眼了),雨林变荒漠etc. 某些政客和商人在那confuse群众也真是丑恶,最后Greta和青少年们出来抗议也是让人又感动又觉得有些魔幻。Anyways, 从我做起,生活中少浪费,不必要的不买everying we buy has a carbon footprint! 少吃乳制品和牛羊肉,绿色出行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 豆瓣 9.4 IMDB 8.9 HD高清
      David Attenborough: A Life on Our Planet
      2020
      纪录片
      英国

      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David Attenborough: A Life on Our Plane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大卫爱登堡是地球母亲真正的儿子。本可以安享晚年的老爵爷94岁仍为拯救地球来回奔波,只为心中的那份愧疚和真诚。片子结尾,老爷子转身走进切尔诺贝利重生的森林里,坚定的步伐让rewild的主题寓意更加深刻。片尾的问题问的最好,who else needs to see it? 无需回答,答案都装在拥有像老爷子一样如孩童般真诚的心中,就像老爷子回望一生,就像从太空回望我们的蓝色星球。老爷子是幸运的,在这一切美好消失之前,至少还曾经经历过。
      • 让老爷子费心了,虽然给出了希望,但也不会有国家那么去做。人类这个种族该灭亡就让他灭亡吧,地球上再多一个灭绝的物种也不算什么。
      • 一个一辈子为自然奉献一生的老头子的呼吁。1缓生优育;2使用再生能源少用化石能源;3改变以肉食为主的饮食习惯(几乎不可能)。航拍视角加之老头子的诗意独白有种俯揽众生的悲悯,从容但却孤独,任人类自生自灭吧却又难以割舍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年轻时的诗性奔放到现在却全然迥异。环保的本质其实是保护人类自己,地球曾经遭受比这更大的“灾难”,我毫不惊讶下个世纪可能会出现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毕竟人类这种物种征服自然“硕果累累”,当然对此也可以毫不珍惜。想起《银翼杀手》那段独白: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我目睹战舰在猎户星座的端沿, 起火燃烧。我看着C射线,在D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失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时刻到了......
      • International treasure再度苦口婆心劝人类迷途知返及时止损亡羊补牢开始自救 而且不同于一些纪录片只赤裸裸展示地球被破坏的惨状 这部花了1/3的时间展示提出了不少正面例子和解决方法 不知道老爷子是真的乐观主义者还是只是想为这个一辈子热爱的生态世界最后再努力一把 反正我是很难对人类这个在死亡人数达到七位数的瘟疫大流行期间连减少聚众戴上口罩这样举手之劳的小事都无法做好的自私族群抱有希望 地球觉得该重启时就重启吧 We are not worthy
      • 疫情已经证明了,缺少人类涉足,自然会用怎样的鬼斧神工将世界恢复至她最初的模样。
      • 一生都在探索世界,去过的地方比任何人都多,见证了七十年来我们生存环境的变化后,他说我们还有希望去补救,我们不仅需要知识还要有智慧,不要把目光只放在自己的利益上,因为自然无论有没有人类都会重新恢复生机,而我们需要自然来拯救自身,我们还有机会去重新融入于自然互利的系统里,请想象一下这样的未来吧
      • 更加坚定了我不要后代的想法。
      • 当爱登堡先生随时出口成章雅思满分作文,娓娓道来地展现这颗孤独的美丽星球,环保和动保难道不是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吗? take action right now吧
      • 我哭了但仍觉得有些刻意煽情但我还是决定少吃肉并准备好了下次遇人问独生子女政策怎么回答
      • 本来以为是传记,后来发现是“witness”(证词)形式的对环境变化的见证和呼吁。你说大卫老爷子都 93 岁了,人类自我毁灭八成他也看不到了,不好好退休,抱着对世界和生命的热爱,一直这么苦口婆心鞠躬尽瘁,过的真是梦想中的人生啊。
      • 人类破坏自然与保护自然全都是出于人类自身存续的自私考量,人类已不可救药,马上灭绝吧!!自然自能恢复如初,
      • 毫无疑问,Attenborough是最适合“活着的传奇”这一称谓的人。旅行家也是梦想的职业之一,最近的目标——去一趟古巴。
      • 传奇偶像,太太太敬佩了!老爷爷是最热爱这颗星球的人类吧。我也要做一个环保主义者。需要被拯救的不是地球,而是我们人类自己。“Now we don’t need intelligence, but wisdom.”
      • 人类赶快毁灭吧😂地球累了 人类快点毁灭 地球早点恢复
      • 从切尔诺贝利起始,又以切尔诺贝利结束,整部纪录片非常震撼。我们每年砍下一百五十亿棵树;我们过度捕捞,把30%的鱼种推向灭绝边缘;我们在河流湖泊上建起水坝,污染和超采水源导致80%的淡水生物消失。现在的地球俨然变成了一个人类为自己经营的地方,野生动物的数量平均减少了一半,能留给其他生物的资源少之又少。我们拿家畜代替了野生动物;地球上一半的肥沃土壤如今已变成农耕地;地球上70%的鸟类都是家禽,其中肉用鸡占绝大多数;人类占所有哺乳动物数量的三分之一,另外有60%是人类畜养的产肉动物,而其他动物,从老鼠到鲸鱼,只占4%。蔚蓝的地球,脆弱又孤独。人类有义务用自己的“智慧”来保护它,而不是用“智商”想方设法地消耗它。David是我迄今为止最敬仰的人没有之一。事实上,需要被拯救的不是地球,而是我们人类自己
      • 跟瓦尔达奶奶一样,他这是按照遗作来的呀。
      • 很遗憾豆瓣仅有1470个人看过。希望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到。“环保”、“保护生态环境多样性”,不是什么时髦的口号,而是直接决定着我们的下一代人类有没有灭绝的风险,还能不能平安无恙地走完他们的人生。
      • 没了人类,就会很好
      • 今后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过更环保的生活方式
      • 太好看了,好多镜头让人美得流泪,感动于大自然的美和脆弱,也佩服老爷子的传奇人生,退休了还在普及环保♻️年轻一代又有什么理由继续忽视问题不起来行动呢。老爷子说,大自然的修复能力是无穷的,就像切尔诺贝利的旧址, 而人类不是,继续浪下去就该玩火自焚了。喜欢这个老爷爷的叙述,温柔平和却十分有力。另外,老爷爷一生都在野外生存,为啥皮肤还保护得那么好呢?
    • 豆瓣 6.7 IMDB 5.6 HD中字
      Fathom
      2021
      考驾照
      美国

      座头鲸揭秘

      Fathom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Apple TV+; 比较无聊 属于HDR/Dolby测试片
      • 聲波圖好像降臨裡的外星文
      • 跟拍科学家田野追寻鲸鱼的歌唱。早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地球上就已存在一个鲸鱼的社会,它们以一套渐趋复杂的声音系统沟通,并让自己的大脑一些区域逐渐进化,有了相当精密的功能。它们是如何交流的?这促使海洋科学家们从阿拉斯加到法属波利尼西亚海域,进行了漫长的田野调查,终于有了一些收获。影片节奏比较缓慢,里面最动人的莫过于鲸歌,一直回响在影片中,稚朴而生动,复杂而多变,真如天籁之音。
      • 聆听鲸歌+座头鲸版本的“hi”
      • 不属于那种知识性的纪录片,但是很美。女性科学家们在下田野时的闲聊展现出的是家庭的困境和人类无法避免难以消除的孤独,或许这就是用鲸语尝试着与座头鲸交流的理由,影片最后十几只座头鲸回应了向它们发出的鲸语,那一刻还是很激动人心的(但是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鲸语座头鲸听着真的不会觉得不大对劲吗((
      • 对比出伤害,还是BBC各种香了,虽然我知道它拍摄的就是生物科学本身的枯燥。
      • 太tm难看了。。。
      • 8。座头鲸语言学,喜欢喜欢喜欢!They’re singing and talking! Whup~ /提到当座头鲸同时收到来自过去和现在的声音,也能仅仅靠听觉准确分辨声音来自哪个时间点和地点。鲸鱼独特的大脑构造,听觉和视觉的融合,使他们能通过声音看见彼此!好神奇。/想到《降临》里掌握外星语言能带给女主时间维度的感知能力。/什么时候我才能找到自己的学术热情所在!(T ^ T)
      • 一颗星给默默付出的科学家们。但是真是太难看了。
      • 女性海洋生态学家的工作日记。辛酸的背后是来自大自然给予的更大的慰籍。
      • 景色极美,镜头拍出来的画面很干净;叙事有点无聊了
      • 苹果真是拍啥都是中产阶级家庭伦理
      • 感觉不完全是一部关于座头鲸的纪录片,更像是关于人的。我想可能是因为人的镜头太多了,而鲸的画面太少了。座头鲸们用于交流的鲸歌可能是哺乳动物中最古老的一种“语言体系”。也就是所谓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它们可以接收到各种鲸歌:现在的,过去的。就像你在夜晚可以看到各种星光:现在的,过去的。
      • 画面清冷干净。视角更多是落在几个年轻女学者孜孜以求的田野付出上。反倒让我有点觉得被打扰的鲸的无奈了。
      • 镜头大量对准田野工作者的,真没什么好看的。
      • 鲸出现的画面真的少的要死
      • 还可以
      • 探寻鲸之音。很原始的纪录片,基本不加修饰,从影片载体来说并不出色,但景色极美
      • 苹果出品纪录片,鲸鱼研究专家追踪座头鲸的声音,它们的交流方式,每只鲸鱼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呜噗声。
      • 做研究真不容易……喜欢关于鲸鱼的一切。
    • 豆瓣 8.6 IMDB 8.1 HD1280高清中字版
      Seaspiracy
      2021
      纪录片
      美国

      渔业阴谋

      Seaspirac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从 Cove 开始,又采访了 Ric O'Barry,但最终延申至全球捕鱼业而不是局限在某个国家某个人某个组织,还是非常有眼光的。至于说他们说得对不对,其实有个很简单得鉴别法:我说你错了,如果你没错,你一定会反驳我,而不是让我滚:)
      • 很颠覆我个人认知的纪录片,人类还是灭绝好了
      • 虽然主观和偏颇到不大能当纪录片来看,但起码前2/3还时不时能抛出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到最后该点题时居然落脚到了“你知道动物都是能感知到痛苦和恐惧的所以全世界人都应该吃素”上我也是艹了。另外吐槽下导演全程的提问都和大一新生一样幼稚,面对一个牵扯到几百万份饭碗、几千亿的利润、数不清的利益群体的产业,动辄一张口就是“既然这样你们为什么不劝世人别再吃鱼呢?” Like WTF????
      • 好瘋喔人類,其實大家現在應該都常態性地覺得大家一起去死一死好了吧
      • 看片子的时候正好在吃鱼,想把自己剁了。人类要不干脆就灭绝算了然后放大自然自己慢慢恢复平衡。
      • 纺织行业近年来常常提及由「渔网」制成的再生面料,还在想哪有那么多渔网可以循环使用,纪录片中给出的比例是 46%,46% 的海洋垃圾来自于渔网渔具,而不是文宣中经常出现的塑料吸管,塑料吸管只占所有塑料废品的 0.03%。为什么海洋组织和协会的网站没有人提及渔网渔具呢,这背后又夹杂着复杂的商业利益,就像那些认证的标签,发的标签越多,机构的收益也就越多。工业捕捞对海洋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参与才众,大多数国家都脱不了干系。更不用说,奴役劳工的问题。最黑暗在于政府、执法机构也是参与者。层层问题在短期内是难以有解决方案的。
      • 小成本片子,思路有点飘忽,但里面提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点【46%的海洋垃圾都是渔业的副产物,渔网和捕捞用具,所以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才更大,而不是网络上赚点击率的什么塑料袋和塑料吸管】
      • 非常好,填补了一些新认知。。。的确值得考虑合理健康地减少肉类摄入。。。还是有意义的。。。
      • ⭐️⭐️⭐️⭐️⭐️⭐️⭐️⭐️⭐️⭐️ 如果说有哪项运动影响改变了世界观,对我而言就是潜水。如果你问我潜水和其他运动的区别是什么。对我而言其他运动是关于专注你自己,而潜水是关于忘记你自己。作为来自另一个世界渺小的造访者,那些ego那些自我实现全部抛诸脑后。我希望他们的家园,之前和之后一样好。我希望有我的世界,比之前稍微好那么一点点。 十星纪录片。这个时代已经忘记了Journalismus的存在价值是层层剥开事实真相,不被胁迫,不被收买。 还有,不吃鱼了。
      • 能不吃鱼就不吃鱼
      • 我觉得这个是真的有点阴谋论,第一个屠杀海豚的镜头,下一个场景转向日本的tuna捕捞码头,然后narrator提出一个神逻辑:渔民和海豚是竞争关系?WTF?你要是说人们把海豚肉假扮成其他肉来卖可信度都高一点....然后就是老生常谈的亚洲饮食祸害论,啊哈哈哈哈哈哈。真的,以后人类毁灭了肯定是亚洲人的错,这个锅亚洲人背定了。西方舆论的胜利
      • “可持续”的 discourse 在欧美已进行了十几年,这部影片把这个充满漂绿色彩的词推向风口浪尖。当代的“可持续”屈膝于资本主义的逻辑,这种逻辑的本质就是层层剥削。它让人类一出生就只能扮演剥削和被剥削者两种角色。你对自己的消费行为了解得越多越会发现 ethical consumption (道德消费)在这个世代根本不可能。虽然片子里许多信息在开始食素之后都有一定的了解,但看到现实的画面依然还是会气愤不已。Go vegan,尤其是生活在物质丰富地区的人:你要么直接参与对生灵的剥削,要么就是不参与,没有中间选项。
      • 前面不错,最后让我吃植物鱼?滚!
      • 迟来的必修课,再也不吃鱼了
      • 震惊不足以形容听闻纪录片中列举的无数海洋渔业之中残酷事实、商业巨头和公益组织们、国家政府试图掩饰真相所说的谎言时我的反应。环境保护爱好者必看的片子。
      • Eye opening.原来海洋中的塑料污染大部分来自于丢弃的渔具,而不是吸管。而发持续渔业证明的公益组织是由渔业零售商发起成立的, 80%收入来自于卖认证。
      • 看完了非常难过。因为喜欢海豚,我一直在给海洋机构捐钱;为了减少海洋污染,我减少使用塑料餐具,出门带布袋,连吸管都换成铁的了。然而纪录片告诉我,海洋里的塑料垃圾50%都来自渔网,人类的商业捕捞活动才是最大的罪魁祸首。所以我准备少吃鱼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ps,人类真是地球之癌,我是不准备繁衍后代了,早点绝种吧,还地球一个清静。
      • 关于海洋生态问题的总目录,每一个单独的话题拿出来都是庞大而沉重的。如果要拯救海洋,大概首先是禁渔禁捕(长江已经禁渔了,捕杀陆地野生动物已经是违法行为了),其次是养殖(尽量养殖生物链底端的物种,不要养殖顶级捕猎者,畜牧养殖就是这样)。不过这是难以实现的。所以人类不灭、天理不容。7
      • 震惊于海洋塑料废物的大头竟是来自废弃的渔网和绳索,片尾的话很触动我most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things that bring about change in human civilization start with someone.Some one.And no one can do everything but everyone can do something.
      • 观影经验极度不适。极其white supremacy的镜头和叙述,无处不在塑造自己冒着生命风险调查拍摄(实际上并没有)、能聪明质问哑口无言的环保组织(实际上并不是)的白人英雄的角色。但实际上,这部片子极度缺乏同理心,也没有任何意图了解背后真正复杂的情况和问题。但凡有一点经验的媒体从业者都能看出几个受访对象的话语受到了多大程度的剪辑和扭曲,而导演问出的问题,简单粗暴,但却在这种剪辑下如此轻易地抹杀了那些真正在做实事的人的一切努力。这部片子自大、无知、甚至带着歧视,可悲的是,那些夸大、不严谨的数据,那些极富煽动性的剪辑和言辞,才让这个题材引起了一点注意,而那些真正重要的呼吁却少有人问津。只是不知道这种注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 IMDB 6.7 HD
      Brave Blue World
      2020
      纪录片
      英国

      蓝色世界:终结水危机

      Brave Blue World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些水仙,万众瞩目
      • (蕾,河右边)看到了Sedlak和Glen~四星主要是提倡多拍这样的片吧。不过这主要是环境宣传片,里面的内容很浅显,过于promising,没有凸显现在的瓶颈是什么。感觉就是说明白了一点:就是这些问题科学技术上已经都攻克了,就剩政府政策的制备和实施,还有公众接受了,小型甩锅宣传片哈哈。但的确支持拍多些环保科普片~
      • 水资源纪录片
      • 从空气中搜集水分、用自己的粪便做成煤炭、模拟人体蛋白膜的原理过滤水……这些设想都太棒了,而且有人已经在做了。连姆尼森的嗓音真的太有标志性了。自然界不会浪费任何一滴水,每一滴水都要循环利用。
      • 讲的话题和现在正在做拯救水资源的项目都很有意思,但片子剪得实在是太差了,一个 50 分钟的严肃记录片配着生怕留下一丝空白的 generic 广告配乐和碎片化剪辑,拍成了一款 YouTube 一分钟公益广告的 vibe,然后就着这种气场居然能持续整整 50 分钟,真的浪费这个议题和在做这些项目的诸多名人和环保工作者。
      • 废物利用资源再生,有头脑的人会为地球创造更大的价值。
      • 什么也没想 看见我呆萌就点进去 谁能想到他就出现了三秒吧
      • 不只是停留在唤醒环保意识的阶段,是时候具体着手做些改变。2020年10月的最后一次观影体验。
      • 都太浅了,只说了方法的好处没有说弊端。就有一个问题,高污染的过滤膜怎么处理? 悲观一点讲,现在的经济模式再怎么努力对环境的保护都微乎其微。但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和人愿意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ps如果真的爱护环境,少买新衣服,少吃肉(即使吃肉也要拒绝深加工的肉,加工越深需要的资源越多。)能做到这两点水资源和碳排放最少能减少一半!
      • 珍惜…………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