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8 IMDB 7.0 正片
      Putin's Witnesses
      2018
      纪录片
      俄罗斯

      普京的见证

      Putin's Witnesse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1、普京胜选之夜,叶利钦致电祝贺,普京不在,身边的人说稍后回电。叶利钦等了一个半小时,最终没有等到回电,只能悻悻地去睡觉了。人间有冷暖,而政治,从来都是人走茶凉,只有冷,没有暖。2、叶利钦对拍摄者说,普京当选,会保障新闻自由的,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3、普京的第一个竞选团队,除梅德韦杰夫外,几乎不是变成反对党,就是被撤职,连他的妻子也选择了离婚。在某种意义上,只有孤家寡人才能够掌握绝对权力。4、普京改国歌等,重现威权,也从未向提拔他的叶利钦咨询。
      • 每一个日后的独裁者刚开始都以自由,博爱,平等,为广大平民发声和战斗的伟岸形象呈现,和自己亲密的战友并肩,仿佛光明的未来指日可待。 然后用余生来践踏承诺,践行自己,活成了最讨厌的样子。
      • 沉默的见证就是帮凶
      • #HKIFF# Vitali Mansky作为普京崛起的“证人”,在普京署任及大选之间,获聘为普京拍摄电视纪录片。普京当选后,他再度被邀请拍摄普京的纪录片。事隔多年,Mansky把昔日的片段加上未曝光的片段重新剪辑,有了全新而意味深长的视角。“当一颗苹果掉到地上,它终会腐烂。当它挂在枝头无人采摘,它也终会腐烂。未来是美好的,我们都会死。”
      • Hkiff@香港大会堂 很有价值的第一视角影像 关于symbolism 和一个国家慢慢交出自由 映后谈问 对俄罗斯 对人的未来有什么预测 导演答 未来非常美 我们都会死
      • 非常难得的视角。
      • 極具分量的私人影像,想不到曼斯基會和普京還有過這麽一段Video情誼。紀錄片中有兩組人物互動比較有意思——一是葉利欽和電視裏頭的戈爾巴喬夫的“對峙”,二是曼斯基通過鏡頭觀察和捕捉米哈伊科夫。結尾那些彷徨的眼睛搭配縈繞全片的詭異BGM,真的心頭發毛……
      • TIFF#10, 改朝换代下的家庭影像, at Scotiabank 7
      • 恐怖蜡像馆。
      • 很不幸,你不能说服所有人,这就是最有人情味的谎话
      • 香港国际电影节 一个时代的史诗 映后导演问答环节 观众问导演以后有什么拍摄计划有什么总体计划 导演说 未来非常美好 就是我们都得死光
      • HKIFF43
      • 恐怖片氛围,无敌的access...看着2000年的普京说:“你必须记得你的任期有结束的一天,我终有可以做回正常人的一天……”感觉真是复杂。看看俄罗斯想想自己,感慨万千不知从何说起(目测在国内很难放映了
      • 历史的幽灵
      • 曾经同为战友,今朝变成路人
      • 普京纪录片
      • “又灰又瘦像老鼠”的putin不愧是kgb出身,竞选一开始支持率为零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装模作样的“走访民间”、策划各种莫斯科城区爆炸案、敏锐地利用了俄国人对苏联时代的怀念心理等来为自己日后的铁腕统治做好铺垫,注意到普京前妻从他竞选开始就全程“满脸写着高兴”。叶利钦全家庆祝打电话给普京祝贺结果打了个寂寞。普京竞选总统的幕僚们在其第一个任期结束后都纷纷后悔了,呵呵呵呵呵呵。我记得我上高中那会儿普京开始出现在国际政坛视野,一直记得中媒是怎么报道俄国妇女有多爱他,甚至编成歌曲“要嫁就嫁普京这样的人”。 自己选的人活该吃瘪忍着,自己选的路跪着也得走完,我一点也不同情,窥他知己,千年的老套路,不过是历史车轮的来回碾压,就是狗改不了吃屎。
      • 并未触及实质性问题, 不如回家读施米特.
      • 在这样一个夜晚赶紧看了这部马上要下线的影片。
      • 虽然只拍了任期的第一年,但是和近二十年后的现在对比,可以亲眼看见权利对一个人的改变。然后再看看他们的兄弟,也是非常难以言喻的感觉。导演在映后谈说:我很喜欢戈尔巴乔夫,但是任何人长时间当权都是有负面影响的。@2019 HKIFF
    • 豆瓣 6.9 IMDB 4.8 HD高清
      開水喇嘛
      2019
      纪录片
      台湾

      开水喇嘛

      開水喇嘛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看色调 索尼机器拍的
      • 丁真是流量发韧,官宣加持的 万玛才旦是文学镂空,滤镜渲染的 真实的西藏是属于高原反应和纪录片的
      • 純粹之作 / 片尾友川カズキ
      • 3.0。
      • 超级人类学的一部片。扎针放血浇开水让人好不适。。。疫情后还敢喷水吗?
      • 客观不加评论的记录,某种程度上算是气球的一种补足
      • 這些親愛的眾生相看得我心生迷茫, 無論信與疑也只能是觀者自身的業了
      • 真正的“提壶灌顶”
      • blind country shaman
      • 去年看的工作版,纯净!
      • 充满了精致的人物肖像连成的一部纪录片,而深层次的.....这里就不好道明了!喇嘛综合了针灸藏医佛学与演讲于一身相当厉害。
      • 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喇嘛出师之前辩经那么重要:要医太多人的心病了,在一个唯一的世界观里一定要做到严丝合缝 才行啊。ps:除了工作外,仁波切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如果也能展现出来,该多好啊
      • 覺得最後噴開水的段落和前面給我的感覺落差太大,小孩的哭鬧與吵雜忽然讓我回到現實,宗教是良善還是騙術?
      • 浇水时,成年人一声不吭虔诚地趴在地上,让水淋到自己赤裸的背上和头顶,浇到小孩的时候,小孩大哭“好烫!好烫!妈妈我不要!”,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浇到人身上的是开水啊,但大家都坦然地接受有人还想多被淋几次。会想,小孩会从几岁长成被淋开水也不出声的大人呢。
      • 真·醍醐灌顶
      • 诵经 扎针 拔罐 提壶灌顶 包治百病
      • 医与巫;愿您长寿
      • 前来问诊的众生,寻的不止是疾病的治疗,而是心理的慰藉,以及开水浇头的荣幸…小孩喊着好烫,大人们笑了…
      • 针灸拔罐浇开水。用iphone还信这个。
      • 临在
    • 豆瓣 8.1 IMDB 6.9 HD中字
      Propaganda: The Art of Selling Lies
      2019
      纪录片
      加拿大

      政治宣传:谎言的艺术

      Propaganda: The Art of Selling Lie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纪录片讲的就是 我们每天看到的听到的
      • 片子是一个还算有趣的“剪辑实验”。首先以欧威尔之言“艺术都是政治宣传”作为立论,之后将各种艺术形式(虚构)与真实的新闻史(包括假新闻)剪辑穿插起来,,以作论证。个人喜欢选取的老电影,比如战舰波将金号、1984等等。一方面,这种学术的讨论——关于政治宣传的艺术起源——似乎没有特别多的用处,论点本身已经 removed from my reality。但如果从一个西方观众的角度来看(而非我们现在的处境),这种对“政治宣传”的再定义是有必要的——并非只有传统“独裁”国家才采用这些手段,事实上仅仅是这些国家的手法更明显、更生硬而已。反观发达社会,“艺术”作为广义的政治宣传手段同样无处不在。学会识别,才能免疫,后边的话就不说了。(个人看法而已)
      • 摧毁人民最有用的方法是抹去他们自己的历史——乔治·奥威尔 这部纪录片将揭发那些寻求权力的人,如何透过政治宣传手段达到其目的。导演除了分析当前的政治社会情境,同时也爬梳了政治宣传的历史,回顾过往历史上几个关键时刻,揭露当时政治宣传如何被当成巩固国族及控制人群的工具。就当今的情势而言,本片绝对是一则必要且警世的寓言。
      • 1.21想起传染病人祸时期的官媒话语令人作呕,预支一下“看过” 3.31“在充满谎言的世界里,说出事实是革命性的创举。”
      • 疫情期间观看 更有一番滋味 观看与下载 http://www.qhdi.com/c15/55039.html
      • The need to belief, story, narrative, hero, enemy, believe in me everything is gonna be fine, emotional appeal, how much selective attention is required to go on believing
      • 默默打个星,支持勇敢者。
      • 政权的武器VS民众的武器
      • 从影片内容一看就是自由主义风格的影片,当然,对于一个保守主义者来说,很多自由主义的东西看起来是太幼稚了;不过,在这个极左盛行的国度,自由主义,已经是难得的一针清醒剂了~所以,对于普通的中国读者来说,此片还是比较推荐的~何况此片里还有一些在天朝难得看到的东西~
      • 每个人都应该看,看不懂的可以去报名学西方艺术通史课
      • 4.5
      • 8.4分。整体观感还不错 也比较中立 北韩的共产主义有政宣 美帝国主义也有政宣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宣 有政宣的地方就有集体。 能联想到的影片《意志的胜利》最具艺术化的…,《太阳之下》最具引人深思的…,《政治宣传:谎言的艺术》最具解说性的…。 预:8.5分“做一只独立思考的猪到最后还不是案板上的肉”
      • 我们必须时时检视这些论述,保有纪律和疑心。我们必须努力找回那些被刻意抹去的历史。坚决反对极权主义,用幽默感和机智打击煽动者。我们必须感受自己的思绪,慎防被恶意操纵和利用。没有简易的解答,只有个人的责任。 任何保证令人满意的东西都很吸引人,它贩售的商品是希望。你可以用虚假的希望来毒害人们,或者你也可以用更美好的未来激发他们。
      • 我来传点截图
      • thunder://QUFodHRwJTNBJTJGJTJGb2t6eS54em9renl6eS5jb20lMkYyMDIwMDExNSUyRjE2NjgzX2YwMzFjNWYwJTJGJUU1JUFFJUEzJUU0JUJDJUEwJUU3JTk0JUJCJUVGJUJDJTlBJUU4JUIwJThFJUU4JUE4JTgwJUU3JTlBJTg0JUU4JTg5JUJBJUU2JTlDJUFGLm1wNFpa
      • 感谢新闻学老师,最早从<报刊的四种理论>了解propaganda。可能广告传媒从业对此习以为常。消费主义又何尝不是一种propaganda
      • 调查记者,被消失。 漫画作者,被入狱。 艺术家,被避难。 Street art 美好社区画标语。 难道只剩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去北朝鲜的乐队...
      • 看得很爽,但有些地方觉得极度混乱,极度吊诡,甚至就像它的言说对象“宣传”一样黑白颠倒。比如把前法西斯乐队引到北韩、用来说服北韩人的理由居然是:你们被西方认为是法西斯;这乐队也被西方认为是法西斯,所以你们共同被“误解”了。还有结尾处把“社会运动”推到至高无上的理性/民主/正义位置,用概念/理念寻求解决方案只是在制造另一个Icon而已
      • 我觉得这个扯得比较远。面太大了。政治宣传和媒体,谎言和事实,权利与利用等等,最后都不知道要表达啥东西了。媒体是啥?事实又是啥?权利是啥?民众是啥?信仰是啥?没有这些会咋样?政治宣传是谎言,但说事实民众就满意吗?政治就能拯救世界吗?
      • 讲的啥东西,没明白。
    • 豆瓣 7.6 IMDB 7.2 HD中字
      Meeting Gorbachev
      2018
      纪录片
      英国

      会见戈尔巴乔夫

      Meeting Gorbachev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TIFF#48, 给History Channel拍的纪录片 Herzog毫无掩饰地以一个德国人的身份来采访 视Gorbachev为一个悲剧性人物, at Scotiabank 1
      • 看不出来是他了
      • HKIFF. 历史就像一场游戏,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挽歌。“We Tried. ” 本片的素材编纂很有一套,观众缘极好。
      • 记录戈尔巴乔夫的起落,现在老人家还在自己基金会工作,理想主义者被现实击败(至少没能战胜现实)仍在做出贡献,至少德国人东欧人是感谢他的吧
    • 豆瓣 6.9 IMDB 7.0 HD1280高清中字版
      Immortal
      2019
      考驾照
      拉脱维亚/爱沙尼亚

      不朽的意识

      Immortal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和DAU一体两面,充分证明,这星球上,还有很多地方,滋养着类似文革余孽一样的东西,对,是东西,不是人。是吧,继续散发韭香的后浪们。
      • 7.5分。就这选题,搁我这儿7分起。
      • 4.0。
      • 战斗民族的小毛子是如何养成的,导演选择的拍摄对象在选题上就已经赢了。斯大林去世之后,古拉格集中营的囚犯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留在了这里,建立了一座城市。导演把镜头对准这里的孩子们,拍这里男孩女孩们的日常,看着他们小小年纪就开始学习组装枪支实弹射击,看着他们接受着这种又红又专的教育,让人有一种穿越历史的错觉。换位思考一下吧,如果是这样的故事搬到国内,架构在一个极端环境里拍一群孩子是如何被洗脑成又红又专的小战狼,这个故事就瞬间变得更有吸引力了吧。
      • 传给我的朋友说是DAU之类的发散,结果不就是摩尔曼斯克校园风情画
      • 10/18@杭州 7。
      • 控制了意识,就控制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类
      • 本是观照古拉格之地的,导演却只迷醉于构图,注重镜头的诗意美,而无视内容,有些拿残忍当有趣。迷恋火车、工厂、军事符号等意象,像是电影学院学生的习作。
      • 事物的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主观意识而改变;一旦意识被牢牢地掌控,即使湮灭了统治者的存在,其意识也不会有所消减。
      • 摄影真棒
      • gulag现在的遗留的波罗的海国家的人整天都在捣鼓苏联那套吗?儿童用着智能机,却在摆弄枪支,感觉时间都停滞了,集权真是祸害无穷啊
      • 集体主义永不散去
      • 又直露又影射
      • “阴间电影”
      • 对我来说这不是一部合格的纪录片。一个小时片长已不算长,还掺杂了许多我看不出意味的镜头,让人觉得漫长无比,结束后也无太多触动。
      • 感觉跟列夫朗道是一桌的
      • 军校教官可谓恶臭 说的那是人话吗
      • 看到最后才意识到有一种困境在吧。窗外是落后严寒的工业景,窗内的所发生的都显得与身处环境多少的不合时宜。老旧居民楼里出来的中年夫妻,鲜艳的睡袍与周围的暗色调;六七岁的小孩上台表演,手里握着是真实的武器。 这样的纪录片观感上并不会觉得导演有在用力,而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更多感觉上这是题材上的魅力。与意识里的俄罗斯吻合,但这肯定不全面,但那种祖上阔过的落魄人的困境感很强烈。
      • 这种拍法才是对的。面对庞然巨物永远沉默无语,机器永远冰冷,雪永远不停,不朽的永远不朽,静谧地等候又一代人被拉入深渊。
      • 这么好的题材,这拍的都是什么啊。太浪费题材了。
    • 豆瓣 6.6 IMDB 7.2 HD
      G. J. Ramstedtin maailma
      2018
      纪录片
      日本

      关于往东的回忆

      G. J. Ramstedtin maailm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有一些动人细节的平行叙事纪录片
      • 以芬兰语言学家Ramstedt的东亚纪行日记为蓝本,将两个时空并置。其实拍得挺好看的,但很不focus,素材选择没有明确主题。叙述的一部分就是语言学家行程流水账,另一部分是诗歌和哲思。还得关注似有若无的画面联系,同步的异步的(语言学家出国考察常年不回家;而在今天的日本,餐厅里的女士也抱怨丈夫总是工作工作一天十几小时而无暇顾及家人)。出门前吃有点多,看得困的我。Chris Marker遗毒不浅啊。
      • 东方旅行日记
      • 3.0。
      • 无聊。但是跟俩导演聊了下,发现还挺有想法的。但是真的无聊
      • 3.5 看似是纪录片 其实是虚构视角 东方旅行日记被浪漫化,但也不失亘古诗意
      • ①如果你拍一部100年前一个真实人物的传奇,怎么搞?在影像记录近乎欠奉的情况下,拍一些相关的古迹、古籍,然后找一些后人、专家访谈,是用得最多的套路,然而本片的创作者另辟蹊径,把此人游历与供职过的国家当今的图景和风貌拍一遍(主要是蒙古和日本,兼带一点中国),最终呈现出视觉是现代化的今天,旁白是昔日的史料,给观众造成一种十分奇异的违和与反差,这就是我关于此片的观感;②这个芬兰人的真实形象,只在电影的最后一幕亮相;③对于芬兰人和蒙古人来说,可能他还算是个名人,所以这样的呈现方式可以接受,但对于像我这样对此人一无所知的观众来说,有一种神游放飞之感;④此人对于蒙古语和日语都是很短时间掌握,和当年梁启超有一拼,不知真假。
      • 昔日说瑞典语的芬兰人身体力行收集证据驳斥瑞典前辈解剖学家芬兰人是黄种蒙古后裔的定论,如今恰依附上独立百年/回鹘体蒙文热潮,“我的第二故乡”/“做一行爱一行”...透过时间作为的滤镜想要直抵Ramstedt内心确实生涩却不乏曼妙
      • 高级Vlog
      • 无感这种叙述影像方式,看了十五分钟弃。
      • 昨日的回忆和今日的影像叠加,遍及远东的蒙古,日本,中国,以及韩国。
      • 4.5 兰斯铁是语言学家,也算是人类学家,他在远东的那几十年正是远东变革的年代。伴随着历史的声音,很罕见地看到了当代蒙古🇲🇳的景观,不难理解为何他直到晚年还对那里心驰神往。中国部分就较差了(≖_≖ )。总之这算是一部“主流的散文电影”,在散文电影泛滥的近几年,“人均克里斯马克”的作者们可以学一学。似乎没有入围过什么影展,略可惜~_~
      • 有点意思,在现代影象下念着百年前的笔记,最近看了很多蒙古国近年经济分析,日落西山了
      • A journey through Mongolia, Japan, China and South Korea, narrated by the journals of Finnish linguist, diplomat and journeyman G.J. Ramstedt (1873-1950). 一位芬兰的语言学家暨外交官在1898年至1929年期间在蒙古,日本,中国,南韩的经历回忆。期间经历了1898年还是大清掌控的蒙古生活,1911年蒙古脱离清朝而独立并与苏联周旋,1917年芬兰脱离苏联的控制而独立且被派到日本、在日本十年的这期间又去了中国,南韩一段时间。
      • 会马朔漠,回首霓虹,阿尔泰诸国纵横生涯,汇入商业文明的内亚哲学
      • 重走老行记之路,碍于素材,过于平淡了。
      • 觉得不好看。
      • 画面和旁白其实是割裂的,将意识流回忆絮语和东拼西凑的实景拍摄强行拼盘,这种处理效果令人乏味。
      • Western Memories. 非常生涩,不喜欢
      • 三分之二部好片,蒙古的部分很不错,回忆录文本与当代影像形成了复调结构。然而后面从日本部分开始整段垮掉,充满了西方人的偏见和刻板印象,韩国和中国部分更是随便拍拍了事。诗意的结尾也救不回来。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