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Max Richter's Sleep Max Richter's Sleep (2019)

    最近更新: HD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IMDB 7.0 超清
      阿紫
      2020
      考驾照
      中国大陆

      阿紫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頂級剪接,又有一顆包容的心,涵納各方立場與想法(阿紫、阿龍、婆婆主要三方,再往外擴)。稱不上有什麼「洞見」、「新意」、「政治性」,末尾可能也有點「不了了之」(這些又很重要嗎?!),但應該是近年台灣看過最好的關於新住民的影視作品。
      • 田野蹲得很深,但還是太電視紀錄片感了...
      • #金马56#最佳纪录片提名,今年入围的确实质量都一般,没想到居然是这部最后差距很小的输给了蔡明亮《你的脸》。女导演的长片处女作还是有电视节目的质感,她也是尽力的展现这个家庭几方的观点让观众来思考。近些年在台湾很普遍的有娶外来妻子的趋势,男方本身就在条件不好的乡下还有残疾,暴露更多问题的同时还是对那些孩子未来的担忧。到越南娘家的片段也有和赵德胤回缅甸拍片时当地人类似的评价,就是说大陆各种不好的坏话,当环中国的周边地区都对你惧怕或讨厌时,他们只能更加的抱团儿。
      • 【台北金马影展】嫁到台湾的越南媳妇,面对越南老家的经济负担、台湾婆婆的挑剔责难、丈夫的争吵不解、女儿的学业教育问题。家庭关系似乎脆弱不堪。阿紫与丈夫都是善良的好人,只是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互相理解支持。纪录片作者很明显不知道如何收尾,草草了事。仿佛给主人公未来的命运笼罩上一层阴影。还好映后得知一家人现今生活安好。今年确实是华语纪录片小年。即将过去的9012年如此多事,明年后年,应该会涌现出无数优秀的纪录片作品吧?两星半
      • 我發表的短評由於可能含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或管理規定的內容,現自行先行移除。
      • 剝開「越南妻子」的「外衣」,細細書寫遠嫁貧女在異鄉家庭中的重重困境,粗看是國別之下的文化隔閡,亦不過是嫌貧愛富的俗常目光,阿紫在兩地之間的難處背後是一群男性的嘰喳叫囂:嫁女(妹)圖報,或是娶妻生活,她也掙扎,但更多不過是沉默以對,只作命當如此——又有誰當應如此呢?
      • 是个很好的故事,但是导演估计没有怎么体会人间疾苦。现在很多城市里的家庭比这更惨,说真的,我真的觉得阿紫老公是个很好的男人,但是阿紫只能说她更像是这个片子英文名字 A good daughter 而不是一个A good mother
      • 结尾又是一个命运的循环,那里的越南女性依然没有跳出思维和认识。
      • 5.5
      • 这种题材 剪辑啥的再好也无法客观的去评价 越南缅甸这种“嫁出去是为了你好”的事不要太多 之前还有看过一个越南的她妈妈为了养活自己就把15 6岁女儿卖给“婚介所”然后5年后女儿带着2岁的儿子逃回来居然被一顿打 打完之后又给拖到“婚介所” 说 “你嫁出去 你好我也好” 这和这部纪录片的结尾部分一个样 看得人难受不过 更可怕的是 只要有钱 大家都是默许的 不会去想着改变
      • 很久前就听同事说起在越南外国男人花钱就可以买老婆的事。女儿为了家庭牺牲,嫁给不喜欢的男人,一生将自己的幸福奉献,最后各自只能叹一句,前世修的因。女性平权,平的也许不只是社会对女性的尊重,更难的应该是本身女性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路仍然很漫长。
      • 劳动妇女太苦了…
      • 时代的故事但其实是很传统的题材,完成度很高,画面也比较讲究。导演的剪辑很强!不过个人觉得得金马也有点夸张了。
      • 讲新住民的电影,小人物但串出了许多的话题。
      • 多重視角與觀點。整體效果很好。分鏡有點太複雜。
      • 我没法公正的做出理智判断,因为一切都从这他妈就是人口买卖开始。但导演拍的挺好的剪的也挺好的
      •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立场,不是人心太小是世界太大了。
      • 看的時候不斷想起曾經在我家工作十來年的越南移工,我們都叫她安娜,單親媽媽有兩個兒子,來臺灣賺錢就是為了小孩和家族,賺到的錢也是和片中的阿紫一樣寄回家,幫助家裡蓋房子,幫助小孩成家立業,到已經不能在繼續留在臺灣工作,我們全家族祝福她終於可以回越南和家人團聚,某一天早晨,她帶著行李消失了。 阿紫的婆婆總是一直唸她嫌她,在這些片段我簡直是看到我阿嬤,總是嫌棄對方做得不好,她們身為媳婦或移工,同時背負著女兒的沈重角色,但大家很容易忽略她們情緒。阿紫的老公其實很能理解她,但貧賤夫妻真的百事哀,圍繞著錢總是有無數爭執。 片尾阿紫的姪女也即將被媒人帶去給外國人挑選,媒人哄著說嫁過去會被人疼惜,我腦海裡只浮現,怎麼可能。
      • “我那么爱你,为什么你要嫁给别人?”
      • 可能这就是越南女人的宿命吧,从越南出来回去又使自己身边的年轻女性走向自己的路子。没有对与错,都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 豆瓣 6.9 IMDB 4.8 HD高清
      開水喇嘛
      2019
      纪录片
      台湾

      开水喇嘛

      開水喇嘛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看色调 索尼机器拍的
      • 丁真是流量发韧,官宣加持的 万玛才旦是文学镂空,滤镜渲染的 真实的西藏是属于高原反应和纪录片的
      • 純粹之作 / 片尾友川カズキ
      • 3.0。
      • 超级人类学的一部片。扎针放血浇开水让人好不适。。。疫情后还敢喷水吗?
      • 客观不加评论的记录,某种程度上算是气球的一种补足
      • 這些親愛的眾生相看得我心生迷茫, 無論信與疑也只能是觀者自身的業了
      • 真正的“提壶灌顶”
      • blind country shaman
      • 去年看的工作版,纯净!
      • 充满了精致的人物肖像连成的一部纪录片,而深层次的.....这里就不好道明了!喇嘛综合了针灸藏医佛学与演讲于一身相当厉害。
      • 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喇嘛出师之前辩经那么重要:要医太多人的心病了,在一个唯一的世界观里一定要做到严丝合缝 才行啊。ps:除了工作外,仁波切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如果也能展现出来,该多好啊
      • 覺得最後噴開水的段落和前面給我的感覺落差太大,小孩的哭鬧與吵雜忽然讓我回到現實,宗教是良善還是騙術?
      • 浇水时,成年人一声不吭虔诚地趴在地上,让水淋到自己赤裸的背上和头顶,浇到小孩的时候,小孩大哭“好烫!好烫!妈妈我不要!”,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浇到人身上的是开水啊,但大家都坦然地接受有人还想多被淋几次。会想,小孩会从几岁长成被淋开水也不出声的大人呢。
      • 真·醍醐灌顶
      • 诵经 扎针 拔罐 提壶灌顶 包治百病
      • 医与巫;愿您长寿
      • 前来问诊的众生,寻的不止是疾病的治疗,而是心理的慰藉,以及开水浇头的荣幸…小孩喊着好烫,大人们笑了…
      • 针灸拔罐浇开水。用iphone还信这个。
      • 临在
    • IMDB 8.0 HD中字
      Tripping With Nils Frahm
      2020
      剧情片
      德国/美国

      情迷尼尔斯•弗拉姆

      Tripping With Nils Frahm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1080p WEB
      • 听cd我听得挺好的 这个concert film我也是当cd听的 不过有机会的话还是得去一次live 只为了求证实验性新古典听现场和听录音区别是不是那么大
      • *Play* music!
      • 当年上海演出的时候,说实话对Nils Frahm听得并不通透,后来总觉得重温他的现场并不难,大不了跨国追星……哪想到会碰到屎一样的2020年。
      • 为此专门注册订阅了 mubi。这现场简直像一场信徒与布道者的宗教集会!几乎围成一圈的观众(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有的欢呼着,扭动着,伸出双手,去感受神灵一样的音乐。镜头多次对准 Nils Frahm 红白格的袜子和 adidas 板鞋也挺有意思的。四个字总结:酣畅淋漓。感觉 Nils 的才华跟他的汗水一样源源不断。之前一直把他当做新古典,现在看来,似乎实验电子更合适一些。我觉得他是少有的我愿意专门坐飞机出国去欣赏其演出的人。
      • meh
      • 如露亦如电。(忽然好奇我们现在听的音乐对于六百年后的人来说(如果地球还在的话)是不是相当于古曲之于我们?)
      • unpopular opinion:他说的必须用真设备才能在台上感到inspired我信,设计+实时操作一个庞大系统也相当厉害,但他的音乐大部分仍然让我觉得乏味,就只能当gear porn浏览了(相反jpegmafia接个手机放着beat演出我看得津津有味
      • 这个还是要现场看比较震撼
      • 木耳朵听不出Korg,Roland和Oberheim的差别,拍摄手法中规中矩,既然电子乐给予一个人的能力是一人完成一整个音乐,那么cinema的电子话给予一个人的能力是会是一个人完成一个cinema
      • Produced/funded by Brad Pitt.
      • Lorsque Frahm est Richterisé...
      • 想去听他的live,比专辑丰富很多而且氛围好好啊
    • 豆瓣 7.2 IMDB 6.8 HD
      還有一些樹
      2019
      考驾照
      台湾

      还有一些树

      還有一些樹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SGIFF2019#由见证不同历史事件的树,串起了在马拉西亚马来族对原住民与华族的“迫害”。虽然导演映后说他试图blur掉种族的界限,但是将这两件事拿在一起讨论实际上很难不让人觉得这是站在华族立场上对马来族优先的总控诉。不过片中马来老人说得很对,他年轻时候不会拿种族来给周围人贴标签。包括像中东也是,几十年前各种族宗教也曾经和睦相处,不论你信仰基督还是伊斯、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种族/宗教更多的是被政客人为操纵,从而建立起了对立和仇视的整体情绪的。
      • 大马五一三事件五十周年,材料还是这么稀缺…
      • 马来西亚种族历史问题纪录片。一方面讲述原住民被奴役、被猎奇化的历史及当下面临生存森林环境遭破坏的境况。另一方面则是1969年马来人与华人五一三血腥冲突事件。素材有限,整体中规中矩。五一三事件当事人第一手口述采访很珍贵。马来人父亲的善良真挚让人动容。无论何时何地,极端民族主义都是可怕的。树、人、影像,共同铭记历史
      • 原来片名是个双关也讲了两个部分,首尾原住民居住的森林被政府砍伐到探访先人的洞穴,五十年前马来西亚那个不能说的历史在街头发生地路边的树也成为目击者。华人的苦难史看完后会很难受,而华裔的年轻导演廖克发映后也说到在马共的审查和阻扰下,只能在这里才能安全的放映。老外做的声效与故事配合的非常不错尤其结尾,以及讲述屠杀经过时用的影像也很有感觉。#金马56#提名最佳纪录片。
      • 这个纪录片前半部和后半部讲的不是同一个事件,前半部是从原住民视角讲马来人对原住民的屠杀和压迫,后半部则是69年513事件的回顾,讲的是华人与马来人的冲突。这片子看得有些压抑,但......这是发生别的国家的关于人家的故事,我们好像只能看着,只能谴责,却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不要忘记。从这个角度看,台湾地区拍这个纪录片是有意义的。
      • 3.5。
      • 马来西亚513大屠杀始末,从最后一个原住民奴隶讲起,口述+老照片勾勒出一段血腥残酷的历史往事。拍得非常克制,没有太多血腥照片,大部分都是由亲历者口述,穿插城市景观,或者是月光空镜,真是让人不寒而栗。这被禁忌的话题,不被忘记的岁月,还有一些树记得,还有一些人也不会忘记。
      • 叩問自身,我是不是這樣的馬來西亞人,我可不可以不是這樣的馬來西亞人,要將題材擴大成觀眾群的共鳴共同時,似是廖克發現階段的技藝和現實無法越過的難關,有此遠境而無法達成更引起不少盲點(他總是說起來比影像更具誘惑),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是原住民現今被視為非公民(奴役般的迫害)與513事件的關連性應從那裡出發,廖克發是知道的,是沒有直線抽擊當權派的馬來人們,作為兩件事的始作俑者,如何令今天在馬來西亞的非馬來人受苦受罪,多元性一直是東南亞國度的寶與苦,或者他要找沒有現身說法的有權者們,或者是在空氣之中的突破天大的禁忌而至打開無法言說的國度。減弱了事件本身對人的痛,而受訪者的勇氣總要比導演為之強大。或者遠離故國被留居地的創作環境所限(是問誰會來關心東南亞國度?),有沒有一種東南亞的目光來觀看自身歷史?如何言說之問
      • 洞穴,永远的东南亚影像好取材地。说实话看完我对马来的印象和对印尼趋同了|@新亚洲影志台湾纪录片展
      • 谢谢汪金卫推荐。与其说是纪录片,不如说是论文电影,以”树的记忆“为线索,通过原住民和华人这两个边缘人群的遭遇,狠狠怼了马来西亚的马来人特权,揭开了民族国家努力掩盖的伤疤。难得的是摆出了513事件马来和华人两方面的声音,如果“谨防散播谣言”的权力总是把握在国家的手中,那么这种历史的丰富性将永远被埋没。这正是民间影像存在的重要价值。
      • 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殖民时期和513,两件并不是很相关的事情背后倒是像是由一件事串起来了,那就是马来族为首的种族迫害,但是好歹在结尾的时候由那个有女儿的马来老父亲表达了某种和解的意向,不过看马来西亚对于这件事还是讳莫如深的样子,那估计距离和解还有点远。国家落后也不是没理由的,历史教育反倒是台湾走到了东亚的前头
      • 寓意很好,树会永远记得马来西亚往事,无论是原住民还是舞邀叁,只希望人类越变越好
      • 当革命家成功控制了国家,并且首度能够运用国家权力来推动理想的那一刻,官方民族主义就变得事关紧要。为了保持“官方民族主义”的一贯性从而使其为之所用,这使得领导阶层们不得不爬进陈旧而温暖的座位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扮演起庄园领主的角色。通过一种惊人的回溯运动,领导阶层把那些在“民族主义”产生之前的事物,进行细心的收编,比如把那些不知道什么是“中国”、“南斯拉夫”、“越南”、“柬埔站”的帝王全变成了民族的同胞。
      • 被迫害的原住民及五一三排华事件始末,树倒下了,我们会忘记吗?
      • 政治纪录片
      • 5/10。大马五一三事件。材料太少了导致力量也小了。在《当我们谈论树的时候》之后看,树的寓意已经在那讲清楚了。
      • 生态电影?还是讲政治的电影?最后的音效非常震撼我。非常。但是我很讨厌电影结束放映后面的导演见面会内容,讲政治的电影总是逃不出“自以为是”的怪圈
      • 马来特权的由来,把原住民的遭遇和513放一起,探讨社会结构的恶。采访那段马来中产,导演试图问他,为什么你们需要马来特权,中产把马来特权解释为一种契约精神。同时他也发现了社会的割裂,在给女儿选择高中的时候,选择有华人的学校。映后聊到马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导演的下一部片子计划拍这个题材,期待。
      • 11.14新亚洲影志@深圳
      • 种族主义引发的种族激情永远都是一个怪圈,是文明统治了“不文明”还是利益攫取的有效手段与自命不凡的特殊优越感战胜了人性的谦卑?不知道,历史一直在重演,只不过舞台不同而已。
    • IMDB 7.8 HD
      夜は短し歩けよ乙女
      2018
      考驾照
      台湾

      前进

      夜は短し歩けよ乙女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對我而言比較有趣的一點在於柯金源的現身(並與人間的蔡明德、綠色小組的王智章,一起造訪也是複訪各現場,最後在總統府前合照);讓《前進》不只是對台灣環境運動史的回顧,也是對於各現場中未缺席的環境影像採集者的致意、自我期許與承先啟後,一股讓人肅然起敬的精神性,因而佔據一定歷史地位。純論回顧的內容部分,或許不免有點浮掠,但毋寧就當成一部索引,後續詳見柯在「我們的島」與「紀錄觀點」的無數報導作品。
      • 比前进更重要的是方向
      • 前30min看了個108版本,後30min看的是公視民運三部曲的下集。從倚靠政黨到自己發聲。策略方面轉而不侷限於為當地環保權益呼籲,更號召全台灣人看到“隱形的線”(產業鏈-公民權)。綠色小組多年見證,亦是運動的重要組成。
      • 公視紀錄觀點看到後半段,沒有從頭開始看有點可惜,確實有片段化蜻蜓點水的感受。反杜邦與接受石化兩個地區形成對照組,也不能說接受石化的人民就活該…… (看完過太久了,不太記得細節,真是抱歉)  (去年TIDF展也沒有特別參與柯的活動,今年在北美館隨意選了一部螢幕坐下來看了某段[餘生.共游],受制於片中議題,不得不看完)
      • 3.1于台北双年展。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对岸的我们公民意识真的太弱了。
      • 社運影像論文,前進,是過去對未來的寄語,也是當下質問未來的反思。採集素材與時代段落的挖掘拼貼,儼然成為一個台灣整體。豐富值得肯定,但技法上還是略顯平庸。
      • 在台北电影奖看的,很深刻,很真实,很好看
      • 反公害到环境运动
      • 四十年来,关于发展的问题好像还是没有得到解决。环境污染并不能随着跨国移植工厂而消除,不过是给予着彼地的弱势人群以环境灾难。 经济与环境,一种在今日相当对立的论述,其实无不彰显着资本主义的不可持续。只是不论是经济发展不利亦或是环境灾害的噩梦,这些后果都首先交由弱势人群来承担。 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历史只会给我们当头一棒。我们自诩为激动的抗争瞬间,正在、已经不断稀释在了日常的、细微的不平等不公义当中。 人们想要获取的答案,还依然在风中飘。
    • IMDB 7.6 HD
      狂飆一夢
      2019
      考驾照
      台湾

      狂飙一梦

      狂飆一夢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心裡那座偏見的大山好像開始鬆動了,在府中15看 Mark一下。
      • 曾心怡在面对昔日共同参加社运的好友的葬礼痛哭流涕完全无法自控,而面对母亲的离世却只有沉默,可见社运对她的意义真的要大于家庭。家庭是小爱,社会是大爱。不是所有人都要把家庭放在第一,社运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所以英文片名是《民主的代价》。没想到曾已经70岁了,完全看不出啊,不操心家庭就是显年轻啊。
      • 康惟壤讲:QZ运动比做 爱还爽。
      • 着眼于情绪的东西更多,零碎观感也有一些。可问题是…除了看得出镜头前的人们曾经热血沸腾如今落寞慨叹外,并不能看到他们内心的初衷或者深层次的诉求,亦或者他们确实没有什么深度诉求(可能性不大…吧?),在这个角度上全片价值不多,毕竟谁还不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呢。也因此不能在表面的青春勇气以外去理解这种热情。
      • 好一劑春藥,好一個春夢。(可惜角度太單一,如果能訪到那些主流社運團體/政黨對他們的看法就好了
      • 我當不了這樣的人,但永遠敬佩他們!
      • 他们为了所谓的社运,从青春到暮年,落魄、窘困、送走身边的亲人,忍受常人无法理解的孤独,他们是一群“傻子”,在很多人看来,可这世界如果没有“傻子”,所有人,就只是光顾着埋头的机器。曾心怡问:你见过死去亲人的脸吗?这话刺痛了我。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见过一定会理解这句话,如果你没见过,希望你永远不会见到!
      • 穿插過往資料的狂飆時期,之於今日兩人總要收斂成的一夢。還有夢中夢「夢回舊家,跟孩子們一起生活」。「四大女寇」的日子是夢?宜室宜家安穩生活也是夢?如果都是夢,那我們剩下來的還有什麼?如果都不是夢,那我們到底選擇了什麼?狂飆,多麼歌德式的,相信人會成長思想成長社會成長的激情。一夢,則是成長後的怨嘆:「我擁有的都是僥倖,我失去的都是人生。」狂飆,大方地承認社會運動是信仰,信就是信,做就是做,很爽,「比做愛還爽」。一夢,大塊地接受,性格決定命運,再決定每個細項喜與悲正與負的機率?一夢的回首固然收斂了人生,但夢迴狂飆的再夢,卻可發想,所謂「外」與「反」能有的不變確幸:是呀,我緣走上這條路,是「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但我也總是能對較大、較強的那一方說,「你擋到我的陽光」了。
      • 脉络不清晰的口述史,蒋中正的陵园一堆雕塑可怕,却觉得改换成一园子的切格瓦拉不可怕,所摄人物比起清晰冷静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一腔热血换虚幻口号之后人到老年依靠记忆以度过平淡生活的既视感更强烈;我喜欢导演在端的采访里说,(比起成为参与者)……我想拍人物,想要理解事件背后的成因。宏达的历史之中,因为各自理由投身其中,未必真的推动了某种理想的达成,但没人能说今日的自由堡垒与他们无关。
      • 为主角婉叹,但是拍的实在不怎么样,脉络不清晰,而且你这么去表现人家,年轻人谁还敢做社运?
      • 說實在不太好看,尤其最近看的紀錄片都還不錯,這部片愈是相形見絀。不喜歡片子的開頭:我(導演)如何如何,與這二位如何認識、關係如何,對觀眾(我)而言,導演進入被攝者家中感受到溫暖、潔淨什麼的,一點都不重要,猶如小學生作文一樣讓我受不了。選題上還是很好的:運動背後的人、持續運動不在高位的人諸如此類(有些新聞直言是「失敗者」)。
      • 與姐姐。或許狂熱在一些人身上是ㄧ世。很台式的紀錄片,資料文獻,人物的情懷,挑的對象算有意思的對照,社運人物的凋零,為了國家奉獻,得到的又是什麼,或許也只有自己知道吧。
      • 看完以后我想说短评展示的第一条,曾心仪明明也在母亲去世后也表现了难以言喻的悲痛,怎么能用沉默平静来形容?到底有没认真看啊。还是为有些人凭着信念热忱一直坚持做一些事感动,也在曾心仪和孩子分离,母亲离开,一路走来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去世的几段感到心酸
      • 年轻的创作者把太多观察停留在price和一梦上,和今天的世界真像
      • 特別的觀點,針對基層社運工作者拍攝的紀錄片。討論『基層參與者是否被社會善待』是有趣的視角。導演的貼身介入包括旁白自述與大量提問,感覺是臺灣青年紀錄片導演思索自己與臺灣社會關聯的一環。年輕一代的自己,該怎麼看待仍在進行中的台灣社會發展?影片到後段有些鬆散,但那些蒼白的無力感也是主體。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