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高更 Gauguin (1950)

    最近更新: HD中字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4 IMDB 7.5 正片
      Les statues meurent aussi
      1953
      国产剧
      法国

      雕像也会死亡

      Les statues meurent aussi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法國 1953
      • “当人死去的时候,他便进入了历史;当这些雕像死去的时候,它们进入了艺术;这种关于死亡的学问,我们最后称之为文化。”法国禁片,批判殖民主义及附庸风雅的伪善。拍摄人物雕像时,特写便有了控诉之意,更何况有雕像视角对博物馆游客的审视。依旧是画面拼贴+诗性旁白,最后呈现纪录性历史片段
      • 1953年就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 阿伦·雷乃与克里斯·马克联手创作的反殖民主义论文电影,解构与反思博物馆中观看与审视异域文化的机制。不仅关于非洲的艺术品的起源(模仿大地与草木的图案,生活、宗教与审美合一,非洲文化与自然生态的交融)及今日的异化(大工业批量生产),后半段还有不少西方人与非洲人间冲突的影像,直露地呼吁改变殖民主义对他国文化的蔑视与践踏。| “当人死去的时候,他便进入了历史;当这些雕像死去的时候,它们进入了艺术;这种关于死亡的学问,我们最后称之为文化。” (8.0/10)
      • 当人死后,他们化作历史;雕像死后,则汇入艺术。雕像以自己的死亡来对抗时间的永恒。记忆 时间 遗忘。
      • 雷乃的离开和雕塑一样,进入了艺术本身。
      • 这是一个政治性评价〜
      • 论文电影。感觉其实不如雷乃后面的[夜与雾]或者[全世界的记忆],这个题目夹杂的东西太多,除了黑人艺术之外还有殖民主义的面向,但是它又拒绝被简单地定义。
      • 我们国家也在做这种事 破四旧 毁雕像 我们队雕像赋予了太多意义 因此雕像也成了我们发泄的对象
      • 当人死去的时候,他便进入了历史;当这些雕像死去的时候,它们进入了艺术;这种关于死亡的学问,我们最后称之为文化
      • 论文电影
      • “头像即信仰!”“那就活成流动的碑。” 有一种纪录片“语言(旁白)”,其存在的目的是道明万物的隐秘联系,而非“解说”。这些言语并非为了补充影像,而是为了连接影像,如《北京的星期天》《夜与雾》《在上海》《美丽城旧事》《乐园散记》等。 影史上最好、最根本、最彻底的种族平权电影。一切都是政治的,但并不是所有政治性都会招来危险。
      • 这片子探讨的东西太多了吧 西方人制造和购买的非洲艺术形象 跳开非洲的更加广泛的强与弱的艺术关系问题到现在不但没好转反而愈演愈烈
      • 好偏颇的观点,有点做作。摄影和剪辑很值得一看。没有字幕,旁白全没懂。
      • 素材王子,摄影达人,剪辑大师,阿伦雷乃。
      • 14 MAR 2010 (4+) 一直不知道原來chris marker有份,其實想來也不意外。很喜歡兩次從藝術品的角度看我們的片段,一次在藝術館,一次在藝廊之中,後半部份講非洲當代藝術工作坊生產很過癮,也幽其時的白人世界一默,特別是購買非洲人舞蹈助慶的一句旁白,最夠抵死啜核。
      • 今天重看了《堤》,然后和这个片连一起放。片子使用大量对非洲民俗雕塑的静止特写,恍惚觉得这效果真的跟堤一样,像是凝视无声的控诉... 雷乃的大师级剪辑+马克的大师级文案,片子在批评所谓“热爱艺术”的上流社会方面效果很犀利
      • 【私人影记】【阿伦·雷乃作品全集4】鲜明而强烈的批评意识。从不同角度展现的人物雕像告诉我们Alain是多么精于剪辑,而克利斯的文案又做得如此激情豪仗。“当人死去的时候,他便进入了历史;当这些雕像死去的时候,它们进入了艺术;这种关于死亡的学问,我们最后称之为文化。”
      • ╮(╯▽╰)╭,作为一个英语白痴英文字幕看下来完全不知所以然。。
      • “当人死去的时候,他便进入了历史;当这些雕像死去的时候,它们进入了艺术;这种关于死亡的学问,我们最后称之为文化。”
    • 豆瓣 7.5 IMDB 6.7 HD中字
      Van Gogh
      1948
      剧情片
      法国

      梵·高

      Van Gogh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雖然任何媒介都不能表現梵高作品的魅力(更毋論黑白了),但雷乃的蒙太奇能力還是很強,是學習如何通過有限素材說故事的典範。
      •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 阿伦雷乃26岁处女作,才华尽显,18分钟容纳了一部长片的镜头量,情绪蒙太奇、联想蒙太奇、叙事蒙太奇等,极端工整,拍出了梵高的悲剧命运——创作激情达到顶点直至崩溃,物我合一,最终走向黑暗。
      • 没有色彩,无法展现出梵高的流动的热情,感染力消去大半.
      • 《梵·高》,阿伦·雷乃导演。影片以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的绘画作品作为影像素材讲述了梵高的生平并评述了他的绘画艺术。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一望无际的麦田,古朴清幽的农舍,梵高及其朋友和邻居们的形象依次出现在银幕上。这些形象不是摄自现实的生活场景,而是取自画家的绘画作品。
      • “仅仅通过绘画作品展示这位伟大现代画家的生命传奇与精神历险”尊敬分+素材分=五星
      • 【私人影记】【阿伦·雷乃作品全集1】也许是首次这么详尽滴欣赏梵高绝大多数滴作品,包括鲜为人知的。Alain用他滴专业剪辑本领展现给我们一个把一切都留给悲鸣滴灵魂。正如他自己所说“仅仅通过绘画作品展示这位伟大现代画家的生命传奇与精神历险。”PS 胶片若是彩色的就完美了。
      • 用梵高画作构成的《梵高传》,其实如今拿着图片也能剪一个出来,且看62年前雷乃的处理方式。基本是格里尔逊的纪录片方式。本片获1950年奥斯卡最佳短片(两本片:Best Short Subject, Two-reel)
      • 就冲雷乃和凡高两个人物 就应该看
      • 【t237989c66】【字幕http://shooter.cn/xml/sub/151/151642.xml】短片自始至终都是在用梵高的画讲述,没有其他任何多余画面。黑白画面加配乐和旁白,无法展现梵高的色彩,显得清冷悲凉。
      • 哎,我真心觉得这个很棒!
      • 我认为应将图片蒙太奇排除在电影之外。
      • 尽管不爽阿伦·雷奈的呓语很多年,黑白影象狂躁的线条纹理,一副副画作宛若新生,似盈满了梵高的情绪。
      • 简短述说梵高复杂的一生。画作真是精细,对生活观察之入微让人惊叹和敬佩。他的一生就是一直在寻找自我的一生,自画像那么多和频繁更换居住地就是证明。只可惜善于思考的人以悲剧形式结束了生命,让人叹息。雷奈的影像简单易懂,讲说也到位,配乐闹心了点。。
      • 摈弃凡高画里的高明度和高饱和度,黑白色彩下的画作笔触和力道成了唯一的关注点,有角度地重新排列和拼贴作品,让画家的情绪和状态渐渐浮现。很特别,很雷乃,二维的画作里,突然有了空间纵深和沟壑起伏的内心世界,真是很奇妙的体验。
      • 乃爷的处女作好像是。镜头下的梵高作品有着惊人的立体感,真是奇怪了。用作品串出梵高的传奇经历的想象很赞,且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要给繁杂的作品按故事排序。跟上课串课文一样难,哈哈。不过败笔就是黑白的没有色彩的梵高,如若梵高知道乃爷抹去了他的色彩的话,会伤心死的……
      • 配乐有种癫狂又虔诚~
      • 喜欢他的人都去看吧,很好看的
      • 文森·凡高的天才与重要性,如今已经获得普遍的承认,但曾经,凡高在试图达到他所瞥见绝对真实,先是面对着贫困与全然的冷漠。
      • "Il me semble toujours etre un voyageur qui va quelque part et a une destination."----Van Gogh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