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8 IMDB 7.6 正片
      Fire of Love
      2022
      纪录片
      加拿大/美国

      火山挚恋

      Fire of Lov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感谢莫里斯夫妇带来的极致浪漫的影像,令人看到忘我和痴傻。天才的摄影好像不需要技巧,只需出于直觉和爱,出于赤子情怀与强烈的好奇心。数百小时的档案和素材中,导演找到了最动人的那条线索。爱人和爱科学的真情随岩浆喷发而出,你我都需致敬这向死而生的、超凡的天真和勇气。
      • 今年北影节出师不利,不知道是资料馆的椅子太舒服,还是我最近太累了,这部一整个睡过去的大动作😂,醒来就看见说主角的骨灰存放在崇台寺巴拉巴拉……但今天是中元节,出来骑车回家的路上,看见路边很多烧纸的,那高耸的火苗,和漫天的灰烬,和火山梦幻联动了,有种我觉还没醒的感觉😂
      • 一部关于尼采的超人之爱与相爱的故事。活火山,如此爆裂激越之物,影像却那么轻逸自由,像流淌的传说。故事从死亡之日开始,接入生的旅程,在这一路上去理解那终点的必然与美。画面从火山影像转向旅途中人的群像和细微之物的万象时颇为动人:没有多余的事物,一切都是必要的,都以自己的节律存在。「大地现在仍对伟大灵魂开放,对于孤独者和成双者来说,还有许多地方是空的,在这些地方周围,散溢着静谧之海的气息。」一个注定要被讲述的故事,也许往后许多年都会是最爱的纪录片之一。
      • 2.5 好看,但这个故事真的没有go anywhere,一直没有真正进入他们的关系,几百个小时的素材,用尽了各种叙事手法,但除了像展现奇观一样展现这对爱人的关系,真的没有往里走,往深走。
      • 震撼至极,感动失语。与爱上猫猫狗狗不同,爱上火山注定是寂寞的,因为对方是太上无情的自然存在,它不会给人以任何回应或优待。两个用生命去追逐火山爆发的科学家,用硫磺和岩浆书写最浪漫的爱情。画面和主题都无比壮美,奥斯卡先押为敬!
      • #CPH:DOX 国家地理出品,果然精品。本片证明了纪录片剧本的重要性(竟然有四个编剧,其中一人兼导演,一人兼制片,二人兼剪辑师)。片名双关,同时又表明影片自然科教与人物传记的双重性。二人是伟大的稀有的科学家(彼时:世界上有350名火山学家,其中50名研究grey volcano),但导演没有渲染“伟大”,故事讲得朴实轻松,不时展现一下Maurice的幽默,二人感情与学科发展并行,还将二人性格与两种火山(red、grey)类比,至少在结局到来之前,这是一个不错的有点小情趣的比较。就像我们对大白鲨的误解,我们对火山也有恐惧,影片有意识开始就将其破除并一点点展现这一自然尤物。随着了解增加,他(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片中虽然没有出现其他科学家,但并没有忽视他们,在后期讲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所有人冒着生命危险付出的努力。
      • “Me, Katia, and the volcanos, it’s a love story.” “We can’t imagine living any other way.” 危险浪漫远超人类所能企及的宏大之物,只有如此奇迹般的人生才能述说。他们夫妇和他们拍下的影像好Wes Anderson啊:巨大眼镜彩色小伞红帽子蓝衣服和突如其来的zoom out!Air配乐+Miranda July旁白❤️啊这令人含笑九泉的搭配!
      • #SXSW# 迸裂的视觉 从未如此近距离地凝视空气的形态、土壤的尸块、地表的张力、水质的呼吸、岩浆的纹理 自然的律动中 所有活跃之物都是玩伴 是善于控制火候的厨师 也是噗嗤噗嗤吐着小火苗的小怪兽 与随机掷入的小动画一齐描画着返璞归真的视角 想必即便只身前往也不会觉得孤独罢 火山学家的行踪则总有一种飞蛾扑火的浪漫 这不仅仅是生理学/地质学意义上的 更体现在火山皲裂的肌肤与人类社会的裂隙媾和后 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与肉身去努力地弥合这道鸿沟
      • A/85|两位科学家是天生的电影人,只能说导演足够幸运,完完全全靠着archives就能撑起一部片。太震撼太惊艳,尤其是在大荧幕,感觉脉搏心跳都随地球的一呼一吸跳动。以时间线为轴的故事结构中规中矩,两人的爱情故事在以往的访谈和散文化的narration中充分展现,但再多的言语也比不过影像中看向镜头的眼神,穿过蒸汽岩灰、岩浆冰雪、生命死亡在半空中相遇。我看完就在想如果我也找一个电影人做伴侣估计能把彼此折磨疯。#2022CPH:DOX#
      • 大概率会是今年最爱的纪录片。 当他们两人穿着银色防护服站在喷涌滚烫的火山岩浆前,你会被一种强烈的超现实主义冲击。然而你又时刻被画面提醒着,这是真实影像,于是随即就会觉得难以置信。这份难以置信来源于地球脉动在你面前爆发的震撼,同时也来源于在你不知道的地方,竟有人穷极一生追求着如此危险又浪漫的科研工作。 他们结缘于对火山的共同热爱。火山的低鸣如同号角一般,引领他们在全世界各地朝圣。哪怕最后长眠于云仙火山,也是那样自然而然的事。就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there is no other way.
      • 这哪里是纪录片,简直是一部壮丽浪漫的爱情片。两个人最后的归宿简直是壮烈的宿命,虽让人心痛,但也确实是两人能抵达的另一种极致。
      • 我知道这是关于火山学家的纪录片,没想到他们已经死去,而且死得其所。而比他们之间感情更动人的,是他们对于火山的爱,对于科学的爱。电影分为红火山和灰火山两部分,前者也象征着他们纯粹的爱情,后者也暗示着他们担负着科学家压力。两人年轻时对人类权力失去信心,于是醉心于大自然的伟力,在危险边缘行走,为人类科学开拓前沿,晚年又不忍于火山过后人类的惨状,自己制作电影劝说政府重视灰火山的危害性。我想他俩最后时刻,一定没有恐惧也没有遗憾,毕竟他们早已准备好一切。影片全部取材于夫妻俩留下的影像,Maurice也是摄影天才。谢谢这些素材,让我看到熔岩溅起像西红柿一样,而一排排十几米高的树也会像牙签摊在泥浆上。非常推荐。
      • #12th BJIFF# 前获圣丹斯美国纪录片单元剪辑奖。应该2023会有个奥斯卡纪录片提名。这火山学家两口子实在太厉害了,不仅素材多而且都是极富“吸引力”的内容。导演搞档案的水平很不错。不过还是有点太顺着人物走,基本人物说什么导演就采信什么,阐释方向也都往浪漫爱情去了,这就有点顺拐了……不去深挖人物之间和人物与外部的张力,单靠“崇高”的影像,其实也在表意上有些重复累赘了。但大银幕体验肯定是一流的!
      • #BJIFF 2022 资料馆 98th Katia et Maurice本身作为科教影像的创作者与电视媒体出镜者提供了数不尽的宝贵素材,也让本片看起来更像是再创作。Katia et Maurice,红火山与灰火山,影片抓住了一些对比关系而没有滥用取之不尽的视觉奇观,从二人与火山的三角恋延伸到最后火山学家,火山与人类的三角关系。出生于二战后重建时期,厌倦于众生的渺小而亲近火山的伟大,又因职责所在选择重新接近社会,最终为人类而葬身烟海。形式所限对于二人的具体刻画只能来自于他们自己,也因此无法完成特别可信的心理描摹,与震撼的内心和解煽情,不过这也并非本片目的所在。
      • 这两人的生命太灿烂自由了。但作为纪录片那些小清新的动画也是多余
      • 不光记录火山爆发的画面十分震撼壮美,两位科学家这种纯粹极致的热爱更让人感动。提前奶一个奥提。
      • 伟大
      • 热烈燃烧着的美丽。红火山岩浆奇景仿佛是浪漫爱情长河中包容一切的温暖精神慰藉,象征爱意的浪漫话语在炽烈汹涌的岩浆里不断交融,伴随着人物热情四射的魅力喷薄而出。点燃的探索欲拉近了彼此思绪的连结,也证明着人类与造物自然的神奇,地球脉动的心跳向世人释放出蓬勃无限的能量,它无疑是两人爱情奇遇历史见证者的最佳选择。那些敢于奉献于危险未知不顾一切地亲历捕捉,洒脱无私的纪录求知,有如法国新浪潮中自由奔放的影像活力。而当他们领略到了非人之美后,又再一次重新回归本真脆弱的人性,摧枯拉朽核武器般的灰火山爆发,更是悲悯警醒着残酷宏观时间尺度下人类个体的渺小,人们对自然的主观投射可以借由两人动荡的戏剧视点无限延伸,火山作为非人拟物的一种,则被赋予了摧毁世俗平庸的反叛特质,真正立足人类生命的观察啊。——12'BJIFF
      • 画面尤其好看,可惜对爱情的描绘竟只能流于表面,带着猎奇和朝圣的距离感。
      • 两个人倾尽毕生追随着每一座喷发的火山,这才是极致的爱吧,很羡慕像Katia和Maurice这样能够找到一个不管是兴趣爱好职业生涯还是生活方式都如此契合的人!这片子一定要到电影院里看,那些火山喷发的影像真的绝美!
    • 豆瓣 9.2 IMDB 7.9 全集
      A Plastic Ocean
      2016
      纪录片
      英国

      塑料海洋

      A Plastic Ocea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最难得的是,并没有只抛出问题,德国和卢旺达,你选择那种模式?
      • 片子追踪了很多,但还不够深入激进。虽然是个最让人绝望的主题,还会越来越严重,现在也已有很多技术在尝试清扫海洋垃圾。但微塑料是最无能为力的,最有效的还是直接禁和限很多塑料生产,继续努力回收,改变一次性消费习惯。另外吃鱼有风险,几乎一定会将丢出去的吃回来。
      • 比较清楚地解释了海洋中塑料微粒的形成和危害,是我看过第一部讲清楚塑料垃圾在海洋里的来龙去脉的片子,第一个给出微粒数量的估计值的,和第一个从小鱼到海鸟都剖开肚子数塑料的。但后段有点太乐观了,也没有涉及到发达国家塑料回收和处理过程中的漏洞。
      • 中石化和港人的处理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海鸟的胃部发现的塑料这个太惊人!08年限塑令至今的最大影响就是,每个袋子多收了三毛;你国进口垃圾二次利用;塑料流入海洋,食物链的顶端就是回到人体,这情况以后只会更多;绿点公司的塑料回收机真是神器!片尾还是给了好多现行的解决方式,希望吧。。。8.6
    • 豆瓣 7.4 HD
      Stealing Van Gogh
      2018
      纪录片
      英国

      失窃的梵高之作

      Stealing Van Gogh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盗贼卖给买家这些名画的价格可能连真实价值的十分之一不到,而且随随便便就收藏了,裹着一块儿厨房布,藏在厨房地板下面。大毒枭把这个画上缴以换取减刑。
      • 盗取艺术品看起来自由又浪漫,背后依然是暗流涌动着肮脏的利益交换。
      • 推!
      • art crime的一例
      • 最后一句话:是美好的事物,让我们聚在一起。
      • 博物馆安保措施也太差了 气愤又难过 看到那些名画流离失所破损毁坏 就像你爱得情真意切的心头肉被他人肆意践踏一般难过 真是要窒息了
      • 片头有一段枪战和流血的镜头,我想荷兰什么时候这么血腥暴力了,看到后面才发现这段讲的是那不勒斯。。。阿姆斯特丹丢的画最后还能和那不勒斯扯上关系,那不勒斯人真的太猛了
      • 来自商业犯罪的震撼
      • AGD叔扎堆的一個月。。。
      • 盗窃名画当作未来减刑筹码也是……
      • 天价艺术品市场的存在就决定了艺术品收藏的动机不可能那么单纯了。如今艺术品除了是艺术品,还是洗钱道具,罪犯申请减刑的筹码。去年去梵高博物馆正好赶上这两幅画失窃15年后追回后还未拿去修复的首展,非常触动。片子本身拍的一般,尤其不晓得为什么有那么长的一段神叨叨地渲染那不勒斯的犯罪环境…
      • 艺术作品屡遭盗窃,背后的购买主力竟然是些黑帮罪犯,为了被逮捕时将这些名画作为减刑谈判筹码… 惊了,美术馆的防盗系统果然不堪一击,甚至比犯罪电影里窃走艺术品的难度系数还要低… 而且,两千万欧竟然就能在拍卖行买到梵高,这个价格也太不贵了吧(?)!
      • 02-10-2018
      • 感谢这部纪录片为观众科普艺术品犯罪。
      • “打交道”一词“打”“交”“道”三个字真的传神 形形色色,各怀“人”胎
      • ART WORLD, DARK WORLD: the world of great art and the criminal world.
      • 这么浪的选题怎么拍出了走近科学的STYLE
      • behind the scene
      • 梵高至今已有近百幅畫作曾被偷去,但卻難以交易,因此亦較易被追回,沒有妥善保存的畫作是否還能重新展現在大眾眼前,讓人不免為之擔心,希望這些藝術品都能好好的保存下去。
      • 属于全人类的艺术会被个人以不可告人的目的作为交易的筹码,真是讽刺。
    • 豆瓣 9.2 IMDB 8.2 2
      The Year Earth Changed
      2021
      纪录片
      美国

      地球改变之年

      The Year Earth Changed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地球最大毒瘤被抑制的一年
      • 给人类的两点建议:1.别生了别生了 别生了别生了 2.早日进入母系社会
      • 多年以后,奈良的梅花鹿站在游客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它去市区吃草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 不錯,充分說明人類就是地球之癌,疫情只是一個警告,希望能早點認清這點,自主退位把你🌍還給其他生物。
      • 神做了个测试,实验结论如下
      • 家里闷的第16个月,能换来几只平安长大的企鹅/海龟/猎豹cub也值了!
      • 整个文本主旨翻译成一句话就是:人类影响力减弱的一年使得地球重归美好。艾登堡爵士的灭霸主义倾向越发明显了。
      • 只有48分钟,却从开始到结束几次几乎流泪,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一年作为对比,都意识不到其他生物已经被人类的活动影响到了什么程度。我们标榜自己爱动物,把观看它们当成一种爱,宣称某些行为对动物不至于有伤害,然而实际上可能它们已经被那些自以为爱它们的人逼迫到了难以生存繁衍的境地。最动人的是看到野生动物父母们终于不用再挣扎着喂养孩子,可以相对轻松地让自己和更多孩子们都吃饱、活下去,真的太希望这样的状态可以从此维持下去了。所以疫情之后我们真的必须要想想该怎样改变,哪怕先改变自己,不要再做那些人类中心主义的事了。
      • 我深知这改变背后有很多人离开世间的悲痛事实,这是硬币的背面,但这场疫情是人类无可避免需要付出的代价,只有我们汲取教训更好地尊重地球敬畏自然,才能告慰这些被randomly chosen的人类同胞们,否则他们真的die for nothing了;以及才能让后代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悲剧。 在听到” In many cases, they’re actually better off without us”我是难过的,虽然David是以非常雀跃的语气在说,但这句话也证明了,在过去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整体与自然界是决裂开来的较对立状态,我们依靠它们,它们却不能依靠我们。我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本应是相互依靠的,但现在只是我们在单方面地索取。 以及感谢那只放过摄影小哥的金钱豹\( ´▽`)/
      • 事实证明没有人这个物种之后,所有物种都能活得更好,大卫·爱登堡的旁白一如既往亲切。
      • Cheetah是猎豹,Leopard是金钱豹,Jaguar是美洲豹 👌
      • 沒有人類打擾的自然美得讓人驚嘆。人類確實應該謙卑一點。
      • 看到奈良的鹿还有非洲的猎豹叫人流泪。但是听到African Jackass Penguin又不好意思笑了。开头是空荡荡的城市,结尾是自然环境,都是对称的布局,但相互呼应。这个世界太美了。
      • 爱登堡爵士真是向人们兜售虚假希望、报喜不报忧的专业户了。这片的信息量和拍摄都低于 PBS 油管纪录片的水准,而偏重第三世界的叙述也显得片面。看到本地民众为野生动物所做的让步使人欣喜,但不用质疑的是在疫情结束后,国际层面上的经济行为会一切照旧甚至变本加厉。消费、污染、不必要的旅行只会更多,直到下一场疫情的到来。Lockdowns 或许让野生动物少受人类的干扰,但实际却让更多的生灵来到这个世界受难。
      • 所以说嘛,人口减少是多么美好一件事。每当看到又有人盯着七普数据上蹿下跳的时候,我只感慨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 是人类耽误地球了。
      • 应该让更多人看看这个片子,才会知道国外的疫情封闭措施也是很严格的,不是满大街游行抗议,无法无天。
      • 比以往的纪录片更深刻更令人反思更具现实意义,让人产生共鸣,被感动被治愈
      • 全人类 lockdown 的 2020 年,金门大桥下的白冠麻雀有了新的求偶音调;印度Jalandhar 的人们在 30 年的雾霾褪去后突然在家中望见喜马拉雅山;没有鹿饼以后,奈良年老的鹿带领小鹿找到寺庙两公里外的小时候觅食的草地;南非的河马、金钱豹、特拉维夫的胡狼、智利的美洲狮、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水豚在曾是栖息地的城市里闲逛;座头鲸、海豚和虎鲸开始以新的方式交流和一起捕鱼;佛罗里达 Juno 海滩上有海龟产卵;小企鹅不必等到晚上才能吃到为了避开人类活动而迟归的成年企鹅带回来的食物;没有游客的干扰,肯尼亚的猎豹能够更容易召唤和保护幼崽;印度的大象有了缓冲区的食物。金钱豹和摄影师在南非的度假酒店里相遇仅有一步之遥,金钱豹和摄影师对视了片刻,然后静静走开。
      • 人类就是地球之癌。相信今后几年科学家、研究员们有更多的研究报告来呈现这个特殊时期的各种有意义发现。
    • IMDB 7.9 1080p
      Woman
      2019
      纪录片
      法国

      女人

      Woma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诉说,聆听,最真挚的声音。谈及到女性在社会平等、性、事业、家暴性侵、生育、婚姻爱情等相关的一些心声。
      • 女性必看纪录片 全球女性都是命运共同体 这个视角上 国藉民族人种宗教性取向统统可以模糊掉 只有女性(包括变性者)和非女性。一位受访者说 如果我是男人我会用各种规则去束缚女性 不许她们工作或投票只许她们在我同意时生孩子并由我决定是否抚养 束缚正因为她们比男性更强大。从受访者背景看 西方社会女性地位相对好但仍会有家暴职场歧视和强奸发生 非洲中东和印度则是炼狱模式 人口买卖童妻割礼泼硫酸普遍存在 而天朝最受诟病的是计划生育 受访者说8个月被强制引产时影院惊呼。全片主旨希望女人自信自立 明白自己的强大所在。要发声!要反抗!要上学!要工作!要锻炼!要保护自己!要掌握生育权(堕胎权)!要take it not beg for it!一切男性天然拥有的东西 女性都应该拥有 而这改变需要每一位女性参与其中。
      • 67/365 MK2 nation 法国电影院终于开放了🥳 和当时同类纪录片《人类》差不多,只不过这次都是以一个女人这个角度来说话,泪点有点多,第一次流泪是因为那个为了弟弟放弃学业的中国女人。 这类型纪录片,会去看的人早已非常有尊重女性的意识了,而那些不尊重女性的人自己也不会去看,看了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无解。
      • 看到为了自己兄弟上大学而不能读书的中国女性我哭了,那就是我妈妈的过去。妈妈从小就是名列前茅,为了让哥哥能顺利入读大学,没有上大学的她花费了10倍本应该花费的力气达到了今天的成就。
      • 中国的两个女人把我讲哭了,一个是学习机会让给弟弟,一个是独生政策被逼引产。
      • 电影结束,导演从后面走上前来,所有人鼓掌,接着有人站起来,最后所有人都站起来。我环顾一圈,甚至有很多年纪大的阿姨哭的不成样子,是那一刻,“成为女人”的认同感,让我哭了出来。看的时候是别人的故事,最后发现所有女人都是同一个女人。
      • Woman. Strong. Always. I am proud to be a woman.
      • 不过是一半人类的日常,却要坚强着说,“做女人是一件很好的事”。
      • What it is that I can do so that you can set me free.
      • 她是别人的姐妹、情人、妻子、女儿或是母亲,但她更是她自己。
      • “在这个世界上,女性从诞生出来就要走更多的路。”痛苦和悲剧从来不分性别,可能只是,女性承受的痛苦太细碎了。第一次月经,第一次恋爱,第一次生育,第一次老去…每个过程都会有一些细碎的你甚至不以为然的痛苦。纪录片里的每个女人都是真实的,鲜活的。她们会因为月经比同学们都要迟而羞愧,因为爱人挑剔自己身材而自卑,因为皮肤的松弛而号啕大哭,因为丈夫的背叛而绝望作呕。这些微小的痛苦是女人的群像,有的人在爱里安然度过这些阶段,有的人直到老了也难以忘怀。看的时候第一次强烈感觉到,女性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
      • 生命的美丽动人在于个体的独一无二,各异的外貌,各异的文化,各异的记忆,各异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 女性是伟大的,是需要被尊重的
      • 其他短评里写的实在是太好了 没文化的本人只能默默打星
      • 3.5
      • 非常棒!
      • 3.8阿姆看的,影院满场只有三个男人,其中一个还是我朋友。影片做得很精致,采访以黑背景、高亮人物面部特写为统一模板,采访后是更多的肖像翻页,估计是同一主题采访但无法剪进来,不同主题之间会有生活场景过渡,静止为主,感觉把女人从日常琐碎中拉出来忽然visible了,成为主角的惊喜。影片开头和结尾cinematography很棒,女人和蓝鲸在海里游,curvy body, women and nature 各种隐喻,如果用无声代替缥缈的音乐,还可以读出一个女人的silence,沉在海里,无法发声,像孤独的鲸。结尾蜘蛛人似的集体舞,轻盈的跳跃和teamwork,作为女人empowerment的符号吧。只是关于empowerment影片结尾用口号煽了下情,却没有在揭开伤疤后深入探讨改变因为文化背景太泛
      • 所有女性才是命运共同体。
      • A nos mères.
      • “Maximum respect to all women, regardless of race color, ethnicity, kinky hair or straight. Women deserve respect. Woman. Strong. Always.”最大程度地尊重女人,忽略种族、肤色、民族、头发、外貌。女人值得尊重。女性。很强大。自古以来一直都是。
    • 豆瓣 8.5 正片
      El Bosco
      2016
      剧情片
      西班牙/法国

      博斯,梦幻花园

      El Bosc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是一部可以不停重复观看的纪录片,因为它是一幅画。梦幻的人间乐园,是冥想与休憩之地抑或代表混乱?仔细看,留意眼睛,处处都是启示与隐喻,处处都有旋律,不同的视觉,不同的观看者,对于这个花园而言,可能就有鲜明的天堂或地狱之分。暗藏的表达究竟有没有真相?画家的真意究竟是什么?对此,也许只能说一点:透过表面看本质。--“大多数人看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影子。”其他的,不解,原因是这幅画,它想被人理解,又不想被人完全解读。换句话说,这幅画具有人的心理,而人的现实也如此,没有人可以完全理解一个人。不过,也有这样的说法,绘画就是给事物正确命名,那么真相还是在画中的。这令人联想到这部电影的形式,虽说是纪录片,存在感却像奇幻片。迷思无处不在,我们需要不停阅读,把它当做镜像,当做梦境,当做一场尚未发生的欢愉。
      • 相比归纳梳理的科普,我还是爱这种心神游荡的浸没。理性的感性的智性的神性的,缺一不可。观者的姿势比作品本身更有趣(拉什迪帕慕克艾奥迪出镜!),内外皆复调。惊艳一刻,与清明上河图重叠,镜头倾斜从亚当角度看出,相同元素聚合,以及打雷的Gods and monsters!兴奋得唱了出来!
      • 电影很好睡,画作很神奇。
      • 蔡国强怎么这么闲
      • 17年就M,居然现在才看,以为没那么久。也就500年。 这部纪录片真的,我能舔屏!!!拼完1000颗拼图、入手博斯大开本以后,这部纪录片几乎每帧暂停舔屏。从各国艺术家、博斯研究者的解说、分享到BGM,放大最细节的局部,都充满惊喜!常读常新。 性隐喻、每个细节的无限解读可能、每个时代语境下的阐释……还能更博大吗?
      • 伟大的作品是一面镜子,这大概是我最喜欢的一幅画了,很多年了,常看常新,无需多言。
      • 站在那里看一下午也看不够的“人间乐园”。对艺术不是很懂,了解有限的西方名画里私心最喜欢博斯这幅。诡谲又邪恶。有点厌倦成人世界振臂高呼的非黑即白。梦不是无辜纯粹的,生命也不是,艺术也不是。
      • #SIFF# 作为镜子的『人间乐园』。很有揭示性的多重(古/今,不同职业/年龄/文化)视角。
      • #2017SIFF# 比那个佛罗伦萨美术馆好多了……围绕一个主题,有史料有争论有分析有观点,还有各种大牌出来客串分析。提供不同的角度观察这幅艺术史名作(估计去普拉多看最多看五分钟吧)。艺术史纪录片就得这么拍才对。
      • 可怜我贫瘠的美术史知识,一生能看懂这幅画就够了。
      • 对于画这种从无处簇生花团,向异域途往心灵的媒介来说,画出的本是我们自己,看到的也终是我们自己。尤其像博斯这样的画家,穿过数百年时空看他的画作绝不止是时代之眼,而更像创造了一种语言。天堂有所美好也有所孤寂,地狱有所折磨也有所欢愉,人间有所缤纷也有所无趣,天堂就是人间,世间都是人间。
      • There’s a wonderful quote from Andrei Tarkovsky:Touched by a masterpiece, a person begins to hear in himself that same call of truth which prompted the artist to his creative act.
      • #SIFF第四场 纪录片不好拍,尤其是古灵精怪的大神博斯。最关键的几个点都没讲到。那个树人是博斯自画像啊居然没提!!更多还是围绕画面兜圈子~~但是在大银幕上细节看得很爽~~好想再回西班牙啊~~~PS:那个银发的艺术史家太美了,虽然是半百多的妇人了但是特别仙!!我的目标~~~
      • 普拉多是欧洲我最喜欢的博物馆,人间乐园是普拉多里我看得最久的画。Earthly delights, heavenly delights
      • 光是大量高清画作细节就觉得值到不行……太特么牛逼了!
      • 9。无论画面、音乐、意蕴都很棒,看的起鸡皮疙瘩。
      • 202001,B站上有正版的,有细节有说明,很好。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198990?theme=movie
      • 每个人都可以在这张五百年前的画上看到自己,当然也可以看到历史和现实。 比如2020年正在上演的一切,折磨和挣扎。
      • 五星都是给画本身的。太喜欢了。
      • 这片本身拍得就跟梦一样美好啊,从观察观众的视角开篇,展现这幅画的迷人魅力,然后就是介绍同样谜一样的作者身世以及这幅画的主人都有过谁。接下来就是对这幅画的介绍了,画家为什么这么画,这么画能表达怎样的含义,这幅画给当时和现代人心灵怎样的触动,说到触动,请了多位现当代的文学艺术和观众,来谈他们对这幅画的感受,弱弱地说一句,感觉蔡国强讲得有点浅、不够深入。不仅当代的艺术家受到这幅画的影响,从他问世来,就有很多艺术家和作品受到他的影响。最后画面看向观众,BGM是bach的曲子,余韵悠长,让人脑海里还在消化着Bosch的这幅画,和他想要通过画表达的思想与内容,当然我们也在思考我们自己。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