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民谣搜集者 Songcatcher (2000)

    最近更新: HD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3 IMDB 7.6 HD中字
      The Commitments
      1991
      剧情片
      爱尔兰/美国/英国

      追梦者

      The Commitment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4.5。分数全都扣在泄气的第一幕,影像节奏完全落后于灵魂乐的生动。但是整个练团和演出的过程真的把我看进去了,音乐非常强势地拎起了这个孱弱庸常的故事。在椅子上扭成一条蛇,越往后越爽得屁滚尿流。一首歌接着一首歌,一个冲突接着另一个冲突。绝对不是MV,因为不是听歌配画面,就只拍音乐现场,拍肢体的律动和面孔的洋溢。于是情绪四处流窜,把每个人物狂躁地推向各自的结局。Jimmy的自言自语是《猜火车》式的,年轻的他不会明白Joey在那个分别之夜说的:发碟和成名不是最重要的,你给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在这个意义上,艾伦·帕克让他的后辈约翰·卡尼在《初恋这首情歌》里做的尝试看上去有些幼稚。
      • 超燃,不仅书写乐队,也是都柏林这座城市的颂歌,从头到尾几乎每个镜头都有律动感,可以同时感受到音乐的脉搏和都柏林的勃勃生机,游走于一座显得破败却到处都是无产阶级在苦中作乐的城市,屋后的床单衣物在飞扬,小盆友在报废的轿车上玩耍,而灵魂乐手们在废墟上拍海报;不觉他们最终理想破灭,相反他们盛开在永恒的音乐之城,U2瑟瑟发抖,上帝猫王,音乐人死法大全集,“爱尔兰人就是欧洲的黑人,都柏林人就是爱尔兰人的黑人”妙语多得刹不住车,如果用来当本次欧盟展的闭幕片就完美了
      • 这部片子最大的意义在于,在未来的现实里,主角们依然延续着音乐梦想
      • 035:乐队,从激情组建到内讧解散。因为没有近似经历很难有共情。都柏林3000试镜者选出的12素人,演技和音乐都很出色,但剧情稍显平淡。 艾伦·帕克的大景别中常有精致考究的细节,比如庞大建筑旁拴一匹马。暂还察觉到艾伦喜欢小孩,以及不止一次用到的宗教意象:圣母像和向神父忏悔的窗口。
    • 豆瓣 8.1 IMDB 7.4 HD中字
      'Round Midnight
      1986
      剧情片
      法国

      午夜旋律

      'Round Midnigh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和所有类似的故事一样,它讲述的是必然.捡到被诅咒的神时,忠诚与爱令你轻触到他,而他终将回归他注定的殿堂,在那你所看不到的地方燃尽自身的辉光.虚构的Dale相对有人情味,故无根的离愁将故事引向必然的终局时,过程很柔和却更怅惘.倒叙是极有神韵的一笔."放映"的结构功能显眼.对白音乐动人.一切bebop入骨
      • Round.Midnight.1986.DVDRrip.x264.AC3.6CH-[GH] 视频diassik5 esc20td9 中字http://shooter.cn/xml/sub/172/172640.xml OST地址 e6cy3b9k
      • 卡斯太强大了.......全都是爵士界的大神...跨界拍电影么.…dextor Gordon作为男主神演技啊…和一个粉丝配在一起的想法很棒(虽然有点基)…作为一部爵士传记片也就这样了吧…十星推荐…
      • 主演是Dexter Gordon,也难怪斯科塞斯来跑龙套也只能演他的经理人(但是他一出现就完全扭转了电影的味道... )。音乐自然不用多说,太好听了而且都是现场即兴演奏,真是难得的享受呀。是个粉丝在异国支持偶像的故事但讲得很平缓,没有抓马也没有鸡汤,结局有些伤感
      • 温柔的叹息,伤感的缱绻,浮华迷醉的爵士时代,冷暖自知。
      • 一部主要用耳朵感受的电影。本片的整体感观和镜头语言还不错,但是故事性确实差了一点,不过静下心来看也是完全能看进去的。本片黑人男主演的表演是最大的亮点,全片的奇怪的口音模仿和萨克斯演奏都是这个表演的难点,另一位白人主演的表现也挺不错的。小女孩挺可爱的
      • 法国导演贝特朗·塔维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完美的艺术欣赏力演绎了这部以复杂形式表现的怀旧影片。著名的次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德克斯特·戈登扮演了戴尔·特纳,他还亲自演奏了片中的21首歌曲,全部为现场即兴演奏。马丁·斯科塞斯在影片结束前25分钟才登场,至于所谓的苏菲·玛索的龙套,根本不是她嘛。
      • http://www.veoh.com/collection/cineydocumentales/watch/v6393688gFNt24Z9
      • 又拖拉又没意思的情节,老是夜里的场景眼睛很累,如果不是爵士迷,谁有耐心看得下去?我是在吃板栗嗑瓜子吃车厘子手忙得做不了别的事,电视机顶盒免费专区别的片要么看过要么不想看,看了一半007 黑日危机,还不如这片呢----才听了那么久的爵士。豆瓣评分怎么又这么高?
      • All of the things about jazz are happening in this film
      • 贝特朗,为了电影的需要,他毫不犹豫地邀请老一代最优秀的演员,让有着大量对白的电影更具有说服力,使得叙事更为扎实,强调铺成的架构。他在“反新浪潮”的旗帜下,号召了一批被新浪潮打入冷宫的编剧,他手边这些硬底子演员的声音,足以让任何一句毫不起眼的句子,瞬间成为可遇不可求的名剧对白。他的风格是某种现代程度上的传统现代化。它的现代性在于移动运镜的流畅度,在于镜子反照的互映游戏,在于回应与变化,在对时间的处理上。
      • 过气老艺人在异地与法国友人的故事,情节平平淡淡但也很真实动人,萨克斯的旋律伴随到电影结束。男主的模仿应该相当到位,其次大导演老马居然在本片客串了一个小角色。
      • 基调很伤感,节奏很散漫,爵士很动听。
      • 一个人在离世之前还在一直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未尝不是莫大的幸福。
      • 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Herbie Hancock凭借在《午夜旋律》里的出色发挥,拿下了当年的最佳配乐。但说起这部电影,Dexter Gordon的本色出演,差一点儿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二人在BLUE NOTE的现场演出均为同期录音,实为难得。
      • 小情节氛围电影。最后在纽约的部分真好,前面法国部分怪怪的,有可能是美国爵士的原因总觉得法语在这个电影里很别扭。
      • 不同于伊斯特伍德的《爵士乐手》中通过对Charlie ‘Bird’ Parker坎坷的人生经历的描绘来体现正统的美国价值,《午夜旋律》更像《醉乡民谣》通过虚构来触摸音乐的灵魂和乐手的坎坷境遇,在巴黎生活的静谧安详和纽约生活的喧闹沉沦对比之中来反省美国价值。
      • 闻名已久 今天终于看了 爵士 在别的电影里一般是佐料 在这里突然成了主菜 电影可能有些闷了 但是音乐 太棒了 深蓝的夜色 湿漉漉的街头 骚唧唧的萨克斯风 沙沙的人声 round midnight, all that jazz 当然对于影片的背景 爵士的历史 还有很多不懂 需要补课
      • 配着自己最近的状态看这片太应景了:忧伤、惆怅,甚至有些绝望,只想过几天散懒的日子。快两年没好好碰过爵士了,看到此情此景,各种美好回忆涌上心头。
      • 缓慢的情调
    • 豆瓣 7.2 IMDB 7.3 HD中字
      Topsy-Turvy
      1999
      喜剧片
      英国

      酣歌畅戏

      Topsy-Turv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迈克李电影中的台词真是非英母语观众的噩梦啊…… 导演写人物从来不会令人失望,但是电影前半段流水账,后半段则成了“the making of xxx”式的纪录片结构,还拍得这么长,实在是很难让观众真正投入其中。迈克李的电影拿正反打和“排排坐”撑全片其实完全可以接受,然而连歌舞场面的调度也这么偷懒就不得不吐槽了,这拍法和舞台搬演有啥区别……?
      • 迈克·李的近代英国题材才称得上真正的遗产电影啊,遗产最重要的还是人的魂,一个个生活中的真人的魂,那样的幽默才发自人本真的可爱。迈克李的时代文化考据水平没的说,即使不可能百分百还原历史,起码他镜头里的伦敦与伦敦人,不是一味被符号化的黑色冰冷的相片画框,而是那些延续至今被不时讲述有温度的小故事的祖祖辈辈们。有追求生活小乐趣的雅致文明才会有那个东方文化热的时代。把整出戏剧的各选段重排插入叙事序列中的手法,尽可能在电影里完整的展示了歌剧内容,又不致造成结构呆板。
      • 英国导演迈克·李的一部以十九世纪为背景的古装剧。太长了,而且字幕较差,看了个稀里糊涂。
      • 好的电影,就是让你看了一大半才发现是生肉但是仍旧乐在其中
      • [CHD].Topsy-Turvy.1999.BluRay.1080p.DTS.x264-CHD 酣歌畅戏 [被评选为十五年最佳一百五十部电影之一] [CC 带导评]
      • 对于我这种一个半小时才开始入戏的恶俗观众来说,这就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 北海看过。这一片的文本并不是特别麦克李,开宗明义的一出历史风俗剧,倒是有点像法国中尉的女人(小说)里的福尔斯。老于认出了罗马里那个百夫长啊。
      • 这算不算变相的纪录片啊。蒂莫西·斯波好可爱。本来想看德克斯特·弗莱彻的,却没怎么出场啊。第一次正式看莱丝利·曼维尔的演出,总忍不住遥想当年和Gary~~~
      • 迈克·李的作品看过几部,都颇喜欢,他是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戏剧与箴言的导演。但这一部,我实在无感,只能说古装戏不错,舞台戏不错,至于英式幽默,确实没有feel到。CC版还出过一部《日本天皇》,是一部歌剧,美国人演日本戏,似乎那戏就是该片中的那部歌剧。
      • 本片采用长时间全景式的拍摄方式,在传记片的书写方式上,用类似于白描流水账的方式记录这次舞台从最开始到上演的全过程,并展示参演人员的各种状况,这种方式和91年的《梵高》相同,闪光之处就在于可以极为便捷的将所处时代书写的完美至极,但与之不同的是,本片的视角并非集中,而是分散,而在传记片中做群像又不现实,这就导致了电影因人物繁杂显的冗长,而戏中戏的部分也要见仁见智了。另一方面是人物创作困境书写,此类影片最著名的要属《八部半》和《爵士春秋》了,前一部借由此来探讨个人,后一部用不断改写为发端,在场面上引入歌舞,在本片来看,两者似乎都有,但都不深入,前一部分,因为一次浏览而就解决了,导致不能深究,而后一部分又因为歌剧没有歌舞观赏性高和调度单一,导致乏味,最终令创作问题只成了串联电影发展的脉络,缺乏讨论。
      • 3.3 幾場劇場的演出倒是令人神迷。
      • temple的自语:laughter,tears,curtain.(笑声,眼泪,幕布。)
      • 从头到尾局限的取景,镜头前的一切仿佛就发生在一个狭小的舞台空间
      • 约翰道尔的《拥抱战败》还真提过这二位
      • 我就说跟古典沾边的东西我不能碰……在我看来,这么华丽的投资太浪费了……
      • 有点过分长了,尤其是对于“创作过程”的展示,迈克李老师也有过困惑期。
      • 勘称完美的一部作品,可以进入我最喜爱的电影中,尤其是结尾,收的太完美了。影片深刻细致地勾勒出艺术创作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又统一的关系,揭示了一部真正完美的作品最需要的是“见情”。
      • 布景和歌舞一流。写戏卖戏三位和演戏的若干位,除了他们的职业生活,感情生活也刻画得入木三分。1885年英国艺术界的女人们,已经独立起来了。
      • 雷死我了,尤其是日本那段。。。
      • 十九世纪英国的歌剧戏中戏。主角是个剧作家,不小心迷失方向,只知道点头称是,顺从出身世家的人,剧本陷入胶着。本来才思枯竭痛苦不已的他,当看到日本能戏,瞬间被触动了,借鉴能戏女艺人调教自家的女人,一点点重新拼凑自己的戏剧梦想。
    • 豆瓣 7.7 IMDB 7.2 HD
      Niwe mung
      2006
      喜剧片
      奥地利

      半月交响曲

      Niwe mung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前半段很好看,后半段有些力不从心。悲剧感没有出来
      • 太难了
      • 不断地寻找,库尔德人无法跨越的悲伤边境。
      • 被抬的太高了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