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哥伦比亚马戏团 Cirkus Columbia (2010)

    最近更新: DVD中字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2 IMDB 7.1 高清
      The Attack
      2012
      剧情片
      法国

      炸弹枕边人

      The Attack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卡黛哈感觉会很棒,不过也可能过于情节化,没有菲利普罗斯好,但这当然是瞎扯啦。明显的导演就比较平庸,拍得太轻浮和容易,缺乏力量。和《不朽的园丁》对照着看蛮有意思的。
      • "每一次你离开我, 我的生命都死去一点点." 说教意味很低的巴以冲突背景电影, 看完之后情绪一团糟. 可惜却因在以色列取景遭遇所有阿拉伯国家抵制.
      • 给女主打一星。用炸死儿童的方式抗议?什么爱情与理想都抹煞不掉的卑劣。
      •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到一半退场的电影。。不是因为难看。。是因为阿拉伯语对白加法语字幕。。我看的实在太想睡觉了。。
    • 豆瓣 7.2 IMDB 6.8 HD
      Epizoda u životu berača željeza
      2013
      剧情片
      波黑

      渺生一页

      Epizoda u životu berača željez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前面很平庸,結尾纔有亮色,很切題---這一頁在借了保險卡,砸了車以後翻過去了,一家人似乎高高興興迎接下一頁。誰知道到時候能不能翻過去?
      • 2018柏林电影节举办过程中传来一个悲伤的消息。2013年的柏林影帝、波斯尼亚非职业演员Nazif Mujic在贫困中去世。5年前,他在“渺生一页”饰演了作为采铁人的自己,但影帝的光环很快褪尽。为了抚养三个孩子,他卖汽车、卖奖杯,身患重病,他买了张巴士票想重回梦幻的柏林,但未及出发便在凄凉中去世。
      • 唉。这是电影吗?这是人生。
      • 电影真实到不像电影而更是生活本身,伪纪录片式的手提摄影记录了底层人物的贫穷与困苦。全篇没有配乐,只是以一个旁观者是姿态在冷静观望,让我看到了达内兄弟的影子,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一直是我的最爱。
      • 没那么多峰回路转 别奢求雪中送炭 生活的根基如同镜头般摇摇晃晃 这是真实 用和粉饰过的影像呈现撕破脸皮的方式 无主之地后更激进的电影语言 塔诺维奇寻求的是普世的现世诉求。另外 好爱这中文名。
      • 当面临困苦时,这个世界反而更加冰冷、残酷。底层人民一场病就能轻易摧垮,唯一能做的就是坚韧的活着。导演纪录片式的表达,不加修饰的现实场景呈现不会合一些人胃口,没有天降好运,也不会路遇贵人,这就是真实的贫苦人民。就像有人说这海报好看,看了就知道这是泣血的控诉。
      • 琐碎的真实,隐忍的苦难。翻过这一页,那下一页呢?
      • 中文名翻译的真好,准确又富有意境。这是一部一直在做减法的电影。时长上不过70多分钟,叙事和情感却都囊括其中。手持摄影和纪录片感都使这一页人生更为飘渺。只是过于冷静和平缓会使电影真的成为浩渺光影世界中的小小一页。
      • 真实到让人心疼、尤其是影帝戏里戏外人生的互文。。。太难了太难了。。。电影真的可以改变世界么?
      • 2.5 名字太诗意内容太现实和平淡,脏乎乎,anyway正能量。
      • #5600. 塔诺维奇补番完成。[想看2013-02-17]。非职业+(伪)纪录片手法,波黑战争创伤+罗姆人问题。三个奖(评委会大奖+影帝+天主教人道精神)确实给多了……可能墨镜王就好这一口吧。雪景拍的确实不错。男主角的结局好悲惨(演了这部戏根本就是害了他吧……)。
      • 波黑的《天水圍的日與夜》
      • 3.5上帝为什么让贫苦的人还要受苦。一个最底层拾荒家庭在无医保面对流产的求医事件。艰难却依旧坚强过活。妻子2次被拒后的受辱拒绝就医,这是一个尊严的问题。医保、体制、战争、工业化、贫穷···最后电工梯子还碰到了摄影机镜头,导演还特地留下这个段落。演员的名字就是角色名
      • 带有纪实性质的镜头为观众还原了低下层的生活片段,任何一个打击都是这个家庭无力去承受的,疾病,断电,汽车无法启动,种种滞阻的轮番到来令人心绝望,看似明亮的结尾却因为戏外男主的离世而添上阴霾,电影毕竟只是造梦,小人物梦醒后还是会被生计折磨。
      • 7/10
      • 冷靜的旁觀者視角,同樣給予觀眾極大的解讀空間,不煽情且不主動做價值觀/社會批判。
      • 没有趁机加入诸如家庭关系等更多维度的表达,仅仅专注于表现“苦”,而电影对“苦”的理解并非被摧毁,而是受煎熬,日复一日劈柴捡铁,打击突如其来,但经过波折劳顿危机会过去,继续劈柴捡铁,下一次厄运随时降临。两个始终咿呀絮语的孩子是作者对现实抓取最绝妙的神来之笔,她们不哭也不闹,可能只是有点烦人,她们知会不了家庭的窘迫处境,和一筹莫展的男主角凝滞的神情区格为两个世界,这形成一种视角,通过告诉你无法理解来使你理解。
      • 编剧实在让人太无奈,就算是走纪实风,也不可能把一个30分钟能讲完得事情活托托撑到75分钟,节奏控制的不错,可惜底层生活中国人看得太多,没钱看病根本不足为奇。
      • 怎么看都让人想到普优罗马尼亚新浪潮成名作《无医可靠》。如果说普优的是典型现实主义拍摄法,塔诺维奇这部更是让我直至看完都确定是纪录片,是《无医可靠》的真实版。结果回头一查,剧情。除了医院里一些怼着医生拍摄的,确实算无缝跨界了。片子非常工整和对账,开头是一家人在看连续剧,男人出去劈柴。中后段欠钱被断电。结尾又复明了,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 翻过这一页,还有数不尽的下一页。现实中真的就只差一点儿,便有天壤之别。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9